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到经典
杨光祖
  • 发布日期: 2015-08-02 00:00
  • 作者:

  多年前,我发表过一篇小文《回到汉字》,呼吁中国人回到自己的汉字,不要为了洋文而忘记母语。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一旦精神层面被破坏,野蛮必将回归。恰佩克说,如果教育失败,“正常”的人就是空谈,有着基本常识和道德准则的质朴、正派的农民、工人、手工业者也不会存在,反而是野蛮和暴力肆虐,会将社会文化搅得乱七八糟。

  犹记去年,与几位领导干部闲聊,言谈之间,他们认为《论语》《庄子》是学者阅读的,他们不必读那些书籍。他们觉得读一下《明朝那些事》之类,就可以了。其实,领导干部作为中国的精英阶层,如果都不了解或不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何建起?

  我近几年一直说两句话,一句是回到汉字,一句是回到经典。回到汉字已经写过了,这里且说回到经典。我说这个话题,不是我已回到了经典,而是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黑格尔说,一个欧洲人一说起古希腊,就有一种家园之感。我们呢?我们说起什么的时候,可以回“家”呢?德国天才诗人荷尔德林说,近源头而居者,断难流离。每个民族都有一些自己的源头书。钱穆认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熟读四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他认为这“新四书”,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位新儒家大师有如此胸襟,我倒很是佩服。儒道两家,有很多典籍,但这四册是真正的源头书。至于后来的佛禅,有了老庄,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很多人说了,读经典读不懂。其实,古人说得很清楚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真正的经典,当然需要下点苦功夫,但每天读一点,读上几年,自然也就懂了。经典,与大众消费品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宜以快餐视之。当记朱熹教诲:“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功夫。”鲁迅没有那十年寂寞的抄古碑,哪有后来的鲁迅?在鲁迅博物馆看那些小楷古碑,钦服先生那颗安静的心,那是怎样的心境呀!

  当然,如果从孩童时代起,就开始经典教育,那么等长大了,经典也就平常了。《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论语》《诗经》,从小开始,也不是算难。看民国学者传记,人家15岁前,国学经典都能熟背了,这才有留学欧美,打通中西,成就一代宗师之可能。欧美的人文教育,也是从《荷马史诗》《圣经》《莎士比亚》等经典入手,并非从《哈利波特》入手。

  看那时候的学者,他们的童年教育,真让人羡慕。甲骨文学者胡厚宣先生说,他三四岁,母亲就给他讲《说文解字》。如今这样的母亲到哪里去找?那时候,民间随便一个老先生,都能熟背许多经书?如今,俱往矣。有很多妄人说,我们要学西方先进文化,那些老古董,没必要浪费时间。但你要记住,母族文化你不懂,那么任何一国的文化,你也进不去。从个体角度来说,儒家的“内圣外王”亦有道理,你必须先把自己锻造成器,然后才能谈论报效祖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元化谈《论语》[独角兽论坛]
孔子应该怎样读?
古典教育无价的恩惠[
若孔子穿西装,爱因斯坦读论语,何如?
【教育读书】经典话语的再阐释与阐释主体的再思考
不着“痕迹”地做好传统文化教育 | 池玉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