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鉴赏入门

 
   诗词鉴赏入门
                             ——陆波

   江宿         慈仁寺荷花池
     [明] 汤显祖      [清] 何绍基
   寂历秋江渔火稀,   坐看倒影浸天河,
   起看残月映林微。   风过栏干水不波。
   波光水鸟惊犹宿,    想见夜深人散后,
   露冷流萤湿不飞。   满湖萤火比星多。
   注:寂历,寂寞     注:慈仁寺,寺庙名
  
  一、阅读与思考
  
  1.两首诗都是写景。一为诗人秋夜江上所见所闻,一为诗人夏夜池边触景生情。汤诗比何诗的视野较为开阔,何诗的目光相对集中。试问,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都是实写眼前景物吗?请简要作答。
  2.汤诗中的“残月映林”,何诗中的“影浸天河”,都极富神韵,具有一种朦胧美。“渔火稀”暗示夜深,“水不波”说明风轻。这两首诗相同的意境是什么?请比较之后加以概括。(不超过六个字)
  3.何诗中“坐看倒影浸天河”中的“倒影”指的是什么?汤诗中“波光水鸟惊犹宿”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吗?请简明扼要地说明理由。
  
  二、思路点拨与参考答案
  
  1.两诗同中有异。根据题干要求,求同是目的,存异是深入。考查的指向虽是两诗的第三、四句,但也要顾及整体,答题的着眼点应突破题干的要求界限。汤诗中的第二句有明显的提示性词语“起看”,可见下面是诗人亲见之景。但也不能囫囵吞枣,一概而论。“湿不飞”应该令人生疑。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本来是萤火虫最活跃、最显眼的时刻,且诗人既已“起看”,萤火虫当是诗人眼中最易捕捉之物。但何以“湿不飞”?“露冷”不言自明:急欲大显身手的萤火虫,早被深秋季节沉重的露水打湿双翼,无法飞翔。由此可见,第四句应是诗人的虚想之景。何诗中“想见”一词,更足以说明,诗人由眼前实景展开联想:再待夜深人静后,萤火虫定会在水面上横冲直撞,恣意飞舞;银线穿梭,金光点点,可能比映在水中的闪烁的星星还要繁多。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富有诗意,别具情趣,体现了诗人特定情景下悠闲、超然的心境。
  答案参考:汤诗中第三句实写,第四句虚写;何诗第三、四句都是虚写。
  2.由题目推断,汤诗的作者是在江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船上描摹了一幅秋夜江月图,“秋江”点明时令是深秋,“渔火稀”暗示劳累一天的渔民多已酣然入睡。或许是诗人耐不住旅途的“寂历”,或许是诗人为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或许是诗人在船中卧看限制了视力所及的范围,故而起身先将视线投到空中,再转移到岸上。只见半轮残月悬挂空中,微弱的光亮映照树林。天宇茫茫,波光粼粼,水天浑然一色,绝无声响。但蜷曲在滩边栖息的水鸟最为敏感、警觉,不时被闪动的波光所惊扰。但东方尚未显现熹微的晨光,所以它们很快又进入梦乡。此情此景,与“月出惊山鸟”、“明月别枝惊鹊”所蕴含的意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全诗以极节俭的笔触,将尽收眼底的江水、渔火、残月、树林、波光、水鸟等物象,有机地组合成夜色朦胧、水天景物自然天成的全景。同时,全诗虽无一字议论,但字里行间掩饰不住诗人对宁静、幽美的江南水乡的挚爱之情。
  同理,何诗的题目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诗人所在的位置和描写的对象。“坐看”一词就明示我们,诗人正在池塘边观赏夜幕下的荷花:微风拂过,水波不惊,荷花绽放,丰姿绰约。景色如此怡人,诗人自然会浮想联翩:“夜深人散后”,空中会增添别样的景致——萤火虫的舞姿会让人眼花缭乱。那时刻,静的莲花,动的流萤,空中星辰,水中倒影,会构成怎样一幅静谧、优美的图景?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视到诗人那种闲逸、明静的内心世界。
  答案参考:宁静、幽美或静谧、优美等类似的词语。
  3.何诗中,诗人全身心地俯视水面,但见天河的倒影和荷花的倒影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看上去像荷花浸泡在天河里,真可谓“池中有河,河中花开”,与朱自清先生“荷塘下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的境界如出一辙。汤诗描写的是秋夜已深、天色未明的图景。幽静包围了一切,唯有月光是动态的,它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景物的形状、颜色,也不时惊动沙滩上睡眠的水鸟。既是惊动,便有反应,水鸟的本能反应自然是鸣叫,它打破了寂静,引起了诗人的格外关注,也成了诗中最浓重的一笔。“波光水鸟惊犹宿”一句,诗人不留痕迹,在不经意中将“波光”和“水鸟”巧妙地联结在一起。尤其是“惊”字用得尤为精妙,它使全诗顿然生色,造成了以动衬静、韵味醇厚的佳境。
  答案参考:“倒影”指的是:平静水面,映照着天河和荷花的倒影,看上去荷花像浸泡在天河里。汤诗中“波光水鸟惊犹宿”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移动的月光不时惊扰静静栖息在沙滩上的水鸟,但天色未明,它们在经过一阵骚动之后便又安然入睡。
  
  三、解题步骤和规律总结
  
  1.先看题目,细读全诗,参阅注释。
  2.看试题,明指向,按要求,理思路。
  3.树立整体意识,切忌肢解分割。
  4.抓关键词,重提示语。
  5.客观公正作评价,妄加推断不足取。
  6.认清修辞作用,分析表现手法。
  7.求同存异。“同”是基础,“异”是重点。
  8.调动知识积累,展开丰富想象。
  9.注重物象意境,把握思想情感。
  10.避开误区,识别假象;深入理解,正确作答。

  名著中的诗词运用
        我们在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时,就会发现有很多诗、词、歌谣,或置于全篇中,或置于某一章节的开头,或附于篇末;其作用也不一而足,或用以评论人物的行为、性格,或借以表达作者的某种看法等等。只不过大多数中学生读者更为关注作品中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于作品中插入的这些诗词可能“不屑一顾”。其实文学作品中引入的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其作用是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其他手法难以替代的,在经典名著中更是如此。下面仅以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插入的诗词歌谣为例,来分析其作用。
  
  1.介绍人物的身份、处境
  
  禅林辞去入禅林,知己相逢义断金。
  且把威风惊贼胆,漫将妙理说禅心。
  绰名久唤花和尚,道号亲名鲁智深。
  俗愿了时终正果,眼前怎奈没知音。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中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开篇,描写花和尚鲁智深因醉酒大闹五台山,打伤了寺僧,打坏了寺院的金刚、亭子,无法在五台山呆下去,由智真长老安排投奔开封相国寺时,插入了这首诗,介绍了鲁智深的身份、绰号以及不被五台山文殊院众僧所容,无法安身的情形。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鲁智深英雄行为的钦佩之情和对其时运不济的感叹。
  再如:
  脸前花现丑难亲,心里花开爱妇人。
  撞着年庚不顺利,方知太岁是凶神。
  这是《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对高衙内进行介绍时插入的一首诗,突出了其丑恶、荒淫、霸道的嘴脸,辛辣地展示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
  
  2.评论人物行为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营百万兵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代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张飞大闹长坂桥是《三国演义》中妇孺皆知的一处精彩片段。书中描写了张飞大喝三声使曹军丧胆、不战而溃的情景后,插入了这首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第二首则借“割发代首”这件事,展现了曹操玩弄权术、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
  
  3.烘托人物形象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顾茅庐”时,在诸葛亮的躬耕之地隆中听到的一首歌谣,歌谣描写并讽喻了醉心利禄、形为物役的俗世中人,烘托了卧龙先生超然洁行的隐者形象。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者,高眠卧不足。
  
  4.暗示情节发展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文学作品在引入诗歌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暗示情节发展的脉络。在上面这首诗中通过对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描写,为以后三顾茅庐的情节发展起了暗示作用。
  诗歌的这种作用在《红楼梦》第五回里表现得较为明显,小说以判词的形式为大观园女子的命运作了预先安排,使第五回成了整部小说名副其实的总纲。据专家考证,曹雪芹死后,后续者就是根据第五回中对众女子的判词加以揣摩来安排大观园人物结局,才得以较为圆满地完成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创作,使《红楼梦》成为一本完整的巨著流传后世的。如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写贾宝玉游幻境,看到金陵十二副册中一幅画,里面有一美人在看经独坐。其判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三春”即指贾氏三姐妹中的惜春,书中第一百一十八回中叙述惜春坠入空门,与青灯黄卷为伴,这种结局在第五回判词中就预先安排好了。
  
  5.渲染气氛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颇为惊险、扣人心弦的一节。押送与智取生辰纲的两股人马在黄泥冈登场,在两支队伍正式过招前,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平静期——都各自在树下休息,这时智取生辰纲好汉之一的白日鼠白胜挑着一担酒,唱着一首山歌来到黄泥冈: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草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首山歌可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它描写了天气的炎热、阶级的差异等自然与社会环境,表现了老百姓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6.反映中心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这是《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事发后,晁盖一伙迎战官军时阮小七所唱的渔歌,透露出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这也是贯穿《水浒传》一书的主旨。
  文学作品中引入的诗词歌谣等,形式多样,内容纷繁,其作用也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许多都是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的。如《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本书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了一首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的作用,如同《红楼梦》的内涵一样,理解起来,恐怕诚如斯言,无人能解“其中味”!
  阅读经典名著,品味其中的诗词、歌谣,真乃齿颊含香,妙不可言。
  学生问老师:“您说知识都记载在书上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上学,为什么还需要老师呢?”
  “你烧开水的时候,”老师回答,“除了炉火之外,不是还需要一只水壶吗?”
   (选自英国《白鸽丛书》)
  
   从咫尺到天涯的雨滴
                      ——陆波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的房子。下雨时,落在屋顶北侧的雨滴,与小溪会合后,流进附近的安大略湖,然后汇入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湾;而落在房子屋顶南侧的雨滴则经密西西比河,最终流入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在这座房子屋脊的最高处,两边雨滴的落点常常变幻不定。许多应该落在南侧的雨滴落在了北侧,或者应该落在北侧的雨滴落在了南侧。这些最初相距不过咫尺的雨滴经蜿蜒流淌最终抵达大海后,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了2000多英里。令人惊讶的是,决定这些雨滴最终去向的不过是雨天从屋顶轻拂而过的一缕微风。这一微妙的自然现象时刻提醒着人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或话语,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自己或者他人,并最终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选自2005年10月《讽刺与幽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其敏:今天的雨(组诗)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肉肉”族谱——一首诗词一株肉古诗词中的多肉植物-头条网
明朝所刻《水浒传》插图
鲁智深的死后留下了什么遗言?将水浒传推向了最高潮!
远离嚣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