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新理念推动新发展

江苏:新理念推动新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1日 02版)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9月14日,江苏省相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挂牌成立,这个聚集了3000多家企业的高新区,涵盖了生物医药、科技服务、新材料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为“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搭起了一座新平台。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资源最少、环境承载容量最小的省,江苏如何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疙瘩”,顺势前行?江苏提出新理念适应新情况,实践新理念带动新发展。

科技创新优化结构助转型

  经济转型,重中之重是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结构,当务之急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7月,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出炉,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唯一跻身前十的中国企业。作为扎根在老工业基地的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徐工集团尤其重视技术创新,近年来,接连研发出了两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百米级高空消防车等一批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目前,徐工集团拥有授权专利457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96项,国产首台套产品100多项。

  徐工集团只是江苏大力推行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就在上个月,江苏发布了40条政策举措鼓励科技创新。按照“从新、从优、从高”的原则,突出“一简一增三个着力”,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千方百计增加创新投入,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让企业、高校、基层科研人员享有更多获得感,激活全社会的创新动力。

  粗犷低端的发展换不来现代化。为尽快从“制造”迈向“智造”,江苏不仅看重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注重质量与效率。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7.8218万件和2.2249万件,继续领跑全国。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苏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协调发展下好南北共进一盘棋

  区域发展,统筹兼顾才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江苏在弹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曲动人乐章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下足了功夫。

  现代化的厂房,高科技的生产技术,配套齐全的生活服务点……在苏宿工业园区内,大型机械阵阵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在车间里繁忙作业,一片繁荣景象。10年前,江苏创新思路,鼓励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共建工业园区。于是,苏州向宿迁植入了“新型工业化”基因,将这里从一片荒地建设成了现代化的新城。2015年,苏宿工业园区生产总值达77.3亿元,以占宿迁市0.16%的土地创造了近4%的GDP和财政收入。

  “十二五”期间,江苏在苏北设立了38个南北共建园区,累计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432个,总投资达1.5万亿元,大幅提升了苏北五市的区域竞争力。“十二五”时期,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年年均增速达11.8%。

绿色发展工业大省的生态探路

  曾经,江苏人依靠勤劳与智慧,赚得盆满钵满,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雾霾、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环境问题越发严峻,江苏人不得不重新考量传统的发展方式。

  从2013年开始,江苏主动调整发展取向,划定生态红线,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并在《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确保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以上,确保红线“划得出,守得住”。

  深冬时节的沿海滩涂,一排排白色风叶迎风旋转,一块块蓝色电池板闪闪发光,“风光”发电的阵势蔚为壮观。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盐城充分利用占江苏70%的风电、50%的光伏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海上三峡”和国家绿色能源基地。去年,盐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江苏第一,风电并网180万千瓦,占江苏的近50%,风光发电量占江苏的40%。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20%左右,提前5年达到国家标准。

  红线内“不发展”,红线外“巧发展”,诠释了发展新诉求。据统计,江苏省绿色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60.5提高到2014年的76.4,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37个,占全国的1/3,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抽样调查满意率达86.5%。

    短评

全面小康求快更要求好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现代化的规律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不仅要有量的提高,更要有结构的优化与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江苏的全面小康不能止于快速发展,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做到“高质量、高水平”。

  “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不仅经济指标要高标准实现,更要有社会的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面对社会转型的新情况新环境,江苏主动提出新理念,用新理念带动新发展。在经济方面,江苏重科技、促创新,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带动经济转型;在社会方面,江苏贯彻“南北共进”方针,注重弥合南北差距,大力推进苏北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江苏出台各种硬性举措,严守生态红线,为百姓守住了绿水青山,更为全国做出了工业大省如何保护生态的典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求快更要求好。江苏打好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张好牌,以科技促转型、以协调促和谐,创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江苏样本”,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
绿色生活
开创发展新境界
清新福建: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
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系列评论②加快富民步伐 提升百姓获得感
重要通知 | 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 “小康光景”江苏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