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乙贵人的起源
userphoto

2022.10.17 北京

关注

有趣有料,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课堂

妙理既参秘,名言卓不群

天乙仙人下,空同圣帝闻

岁星占侍从,寿极灿河沿

五百图书在,三千道德云

--------------------明 李之世 《过金陵寿焦弱候太史》

Hello各位小伙伴

今天我们来讲讲天乙贵人

在上节课讲“天罗地网”的时候

▶点此顾天罗地网的讲解

我们提到过, 在徐大升写《子平渊源》的时候

对于“天罗地网”的解释就提到

辰为天罗,戌为地网,又为魁罡所占,天乙不临之地也

可见在徐大升所在的南宋时期,

“天乙”已经是个深入人心的概念了

我们现在讨论神煞, 多数情况下是以《三命通会》为主的。

这是因为在明以后的主要命理学理论:

包括张楠的《神峰通考》讲病药

任铁樵注《滴天髓》形象论

沈孝瞻《子平真诠》讲格局

余春台《穷通宝鉴》调候论

尤其是任铁樵对于神煞一说弃如敝履

但是现在的命理学应用中, 

神煞一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而《三命通会》作为命理学的集大成者

其中录入的神煞有五百多种

所以如果我们来研究神煞问题, 一定要以《三命通会》为主

天乙贵人是谁?

《三命通会-论天乙贵人》:第一段有告诉我们说天乙是“天上之神”

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阊阖门外,

与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

下游三辰,家在己丑斗牛之次,出乎己未井鬼之舍,

执玉衡较量天人之事,名曰在乙也。

其神最尊贵,所至之处,一切凶煞隐然而避。

《三命通会 论天乙贵人》

就EMMMM。

这话真的很没意思,天上有个天皇大帝, 

有俩臣子, 一个叫天乙,一个叫太乙?

怎么就天乙最尊贵了?完全解释不通啊!

其实根据天皇大帝,天乙,太乙,三者关系,我们不难发现

这天一就是天乙,太一就是太乙,

天一和太一在历史上早已有之。

汉代的《甘石星经》介绍了天上就有这天一,太一

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右曰南,为天帝之神,主战鬬,知吉凶,星明吉,暗凶。若离本位,而乘斗后,九十日必兵大起也。光明,阴阳和也,万物盛,天子吉。星亡,天下乱,大凶也

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马、饥馑、疾病、灾害。若在其国也,星明吉,暗凶。离本位,而乘斗者,九十日必兵大起也。太一星入翰十度,去北辰十五度半,太一星去北辰十一度。

这里可以看出, 天一和太一都是紫微宫(也称紫薇垣)的星星

古人把星星看做了神。

大六壬神煞中最主要的是十二天将和十二月将,最重要的又是天一贵神

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诸神》说:

十二将者,天一土将,前一腾蛇,火将;前二朱雀,火将;前三六合,木将;前四勾陈,土将;前五青龙,木将;后一天后,水将;后二太阴,金将;后三玄武,水将;后四太裳,土将;后五白虎,金将;后六天空,土将。天一已如前解;腾蛇主惊恐;朱雀主文书;六合主庆贺;勾陈主拘碍;青龙主福助;天后犹是神后,天一之妃;太阴主阴私;玄武主死病;大裳主赐赏;白虎主斗讼;天空主虚耗也。

不只是现在流传的古书上有天一的身影, 

就连出图文物也可以对此进行佐证

比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传胜图”

传胜图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整理图版》第12页

“天一”神雄踞中心被四方诸神环绕拱护的图案。

这似乎就可以证明“其神最尊贵”了!

天一是如何成为了天乙呢?

遍查典籍之后, 我发现, 这个转变自宋朝开始。

宋朝并未出现过天乙太乙,而通行的说法都是天一太一。

下面是对历史资料的记录和论证, 枯燥!可跳!

宋代《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关天一太一的书籍有:

《太一兵法》《太一大游历》《太一历》

《太一式经》《太一式经杂占》《太一九宫杂占》

除上述列在新唐书中的书籍外,

唐代还有王希明撰《太一金镜式经》,僧一行撰《天一太一经》等等。

这里无一例外均写作“天一”“太一”。

在清代《钦定四库全书》中,唐代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均写作“天一”“太一”

历史的转变自宋代开始:

宋代杨惟德等人集撰《景祐太乙福应经》《景祐遁甲符应经》《景祐六壬神定经》,

明代程道生撰《遁甲演义》,明代万明英撰《三命通会》,

明代无名氏撰《六壬大全》,清代允禄等集撰《协纪辨方书》等均写作“天乙”“太乙”。

这里有一个特例:北周庾季才撰(宋王安礼等人重修)《灵台秘苑》,

卷一《紫微垣》星图和释读文字均写作“天一”“太一”,

而卷十《紫微垣》的论述中写作“天乙”“太乙”。

其原因我认为是宋代王安礼等人重修时将原作修改了,

但是将原作的图示(及释文)保留了下来。

在清朝《续修四库全书》中,

唐代以前的《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隋代萧吉撰《五行大义》均写作“天一”“太一”,

宋代杨惟德等人集撰《遁甲符应经》,明代吴国仕辑《造命宗镜集》,

清代《六壬军帐神机》等均写作“天乙”“太乙”。

故宫藏本宋代以后的命理书《渊海子平》《五行精纪》《御定子平》也均写作“天乙”“太乙”。

据此,予象象认为:

“一”在道家思想中可以等同于道的地位。

《道德经》中有云:

第三十九章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第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在宋代,宋明道学濂洛关闽四大主要流派

对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这里推荐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的中国哲学十五讲课程

予象象一直以来的观点, 术数与命理的研究不能偏离中国主流

哲学和历史的发展,否则只能越走越窄,

一群术数人在一起闭门造车,自嗨实则自误)

提出横渠四句的张载,就在这里对”一”深入分析和推演

“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 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张载集》

据此予象象推测,很可能是宋代,人们受到道学理念的影响。

“一”如此重要,“一”就是道呀!

怎么能直接以“一”来命名一颗星或者一位神仙呢?

置其他星,神与何地呢?

于是道教徒(或天文数术学者)在整理神仙谱系时

有意用“天乙”“太乙”命名为天神以区别于“天一”“太一”(以前是星名、神名不分的),

但是从明代开始,人们就不注意这个区别了,而将两者相混淆;

然而,成书于唐代以前的非数术类文献中出现的天文、数术内容,

在后世的某些版本中被刊印者误写作“天乙”“太乙”,

应该是刊印者受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天文数术类图书的影响所致。

总之,天乙贵人,实际来源就是天一星了。

今天的小课堂讲到这里了

有趣有料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课堂

尽在予象象 没有点击关注的快快点击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学神传《大六壬灵觉经》
中国古代神秘的天文学与占无不中的三式,和中国相关的命理,古代命理
大六壬基础---《课经》《毕法》
天機微泄六壬-----天文奇观
道传小六壬—看完您就学会了
《烟波钓叟歌》详解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