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读华夏科技故事 第23期:通往星空的桥梁——简仪(香港志愿者特辑)
userphoto

2022.10.17 北京

关注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的香港大学生志愿者周杏芝,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通往星空的桥梁——简仪》。

周杏芝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2022级香港大学生志愿者)

政治因素决定天文学发展,历法的修订离不开天文观测仪器的革新。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想起刘秉忠提过,现行的辽历并不准确,又未实行司天台改制的新历。此时适逢新君即位,可借机改元颁历,让各地百姓知晓精准的时历。于是元世祖组织太史局(后改名太史院)修订新历法,即后来的《授时历》,并由王恂、郭守敬等人主持相关工作。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修订新历法前,需要对天象进行大规模观测,从而获取最新数据。然而旧浑仪因运输及存放不当,早已无法进行精准的天文观测,而且受限于浑仪多环圈的结构缺点,使用者容易被环道遮挡视野,于是郭守敬通过简化沈括改良过的浑仪,创制出了新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简仪主要由两组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直指北天极的是四游环,与之垂直的是平行于天体赤道的赤道环,以及平铺在地的阴纬环和垂直于此的立运环。简仪的底座是个长方形框架,由龙柱和云柱支撑四游环、赤道环和百刻环。百刻环被固定在外,赤道环在百刻环内游动,四游环则架设在南北极轴间旋转。同时,百刻环与赤道环的咬合面上有4个小圆柱体,用以减少两环间的摩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柱式滚动轴承。

简仪,图片拍摄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此外,与浑仪的多重圆环结构相比,简仪取消了黄道环及非必要的支架环圈,只保留赤道经纬度和地平经纬度的测量环件,即赤道装置(赤道经纬仪)和地平装置(立运仪)。赤道装置中的四游环和赤道环装在上部地平装置中的立运环和阴纬环则另设于北端,以此解决多环掩映问题。

简仪,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馆

另一方面,简仪的百刻环提高了刻度分划的精细程度。百刻环上每刻被等分为36份,提高了时间观测的精度。

百刻环刻度,图片拍摄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一般而言,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作用是测量天体坐标,简仪也不例外。它的作用有三种:测量天体的地平坐标、赤道坐标以及真太阳时。

简仪测量地平坐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馆

第一,用地平装置,测量天体的地平坐标。在地平系统中,立运环被设置于云柱下垂直转动,阴纬环则垂直于立运环平放在基座上。两环均有刻度,以窥衡对准目标天体,即可读出天体的地平方位角与天体高度。
第二,用赤道装置,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赤道环和四游环上都有周天度数,且四游环还安装了内藏十字丝的窥衡,类似单镜筒望远镜。转动四游环并移动窥衡观测天体,以此获取被测天体与北天极之间的角距离——去极度;转动赤道环与界衡,以此获取被测天体与它所在宿的距星在赤道上的角距离——入宿度,最后得知赤道坐标。

简仪测量去极度,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馆

简仪测量入宿度,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馆

第三,用界衡、赤道环和百刻环,测真太阳时。真太阳时又名视太阳时,顾名思义,是以太阳位置作为实时标准的时间系统。当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升至正空走过的时间,即为1真太阳日(分为12时辰)。

简仪测量真太阳时,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馆

简仪的设计独特、工艺精美、实用性强,是中国天文仪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新。但遗憾的是郭守敬当年制作的简仪未能留存下来。它原本置于大都司天台,曾被搬迁至鸡鸣山观测台,后于1668年迁回北京,却在1715年被供职钦天监的法国传教士纪理安以铸造地平经纬仪为借口,当作废铜熔掉。郭守敬版本的简仪自此失传。现存最古老的简仪则是1437年制作的仿制品,为明清两代钦天监所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浑仪
浑仪和简仪是一种什么仪器
古代世界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和简仪
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测天仪器:赤道式装置浑仪
眺望星空的高加索之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