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隔着千年时光 “老南京”生活场景从历史深处走来



  跟随南京江宁华西村古代遗存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来到库房,记者看到了满屋的“瓶瓶罐罐”。

  “咦,这不是泡菜坛子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笑着说:“这是汉代的灰陶双唇罐,和我们今天的泡菜坛子长得一样,用途也相近。”

  民以食为天,在文化传承中,饮食文化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透过库房里的“瓶瓶罐罐”,展现在记者眼前的仿佛是千年前“老南京”一幕幕在此生活的场景。

  就从这个“泡菜坛子”来看,虽说相隔了千年时光,南京人的口味倒是没有多少变化。

  早在商周时期,《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

  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在《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则写着“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旨蓄”是指储备的好吃的,就是腌制的酸菜、泡菜。

  这说明,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能用盐来泡渍蔬菜水果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腌渍菜。

  在库房一排排的搁架上,记者看到贴着一张张标注编号的纸条。“这些纸条上的数字编号对应着的是这些器物出土墓葬的编号。”工作人员指着一组出土陶器对记者解释,“比如这组陶器就是从M883号墓葬中出土的。”

  在众多的陶器中,有一个陶罐显得格外特殊——上面刻着一张人脸。瓜子脸、大眼睛、齐刘海,具有独特的气质。只是这张脸属于谁?为什么刻在陶罐上,目前还不得而知。

  记者还在库房中发现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随葬品,比如一些陶灶、陶猪圈、陶鸡圈等。

  在汉代人的观念中,“以为人死辄为鬼神而有知……”人死了等于去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生者要“事死如生”,因此要为死者配置一套日常生活所需的器具。自西汉中晚期开始,在墓中随葬陶灶的习俗开始盛行起来,与陶灶相配的案、盘、杯、勺之类物品也一应俱全。

  库房里,一组质地粗糙的泥质陶器在一些较精美的陶器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些陶器出土于楚人的墓葬。战国秦汉之际,江东地区经历了“楚败越—秦灭楚—汉代秦”的历史进程。

  南京江宁华西村遗存正好见证了这一段风云。“这批看起来比较粗糙的泥质陶器的出土,为我们认识战国秦汉之际,楚文化在江东的发展变迁过程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材料。”工作人员介绍说。

  由此可见,战国末期到汉代,这里是一个人口众多、包容性很强的中心聚落,楚人、秦人和江东本地人群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成都的泡菜——四川泡菜成功的关键
老坛泡菜
1929年,南京某银行营业大厅场景,竟然没有隔着玻璃
一年泡菜十万斤 煮出渝味鸡火锅
[转载]泡菜的做法(陈允斌秘方)
四川泡菜的做法(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