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寇准:大宋三百年来唯一的一个硬骨头,晚年却遭贬谪客死他乡

北宋的几个宰相都极有个性,尤其是寇准,顶着神童的名声,小时候的寇准就表现得和常人不一样,在古代天地君师亲的儒家理念里,寇准从小养成了天老大我老二的性格,这个天可以是上天,也可以是皇帝,事实上寇准在大部分时间里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是典型的唯我独尊型的人格。

寇准,外号寇老西

八岁的时候,寇准写过一首《咏华山》的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语就显示出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当然这首诗我们小时候也背过,倒不是含义有多深刻,只是因为简单。现在回头看看,寇准的自傲真的是从小就养成的。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咏华山》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年仅十九岁的寇准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在开封城里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而这一年进士榜日后出了很多宰相级的高官,比如李沆、向敏中、寇准、王旦等人,有“龙虎榜”之称。

当然年轻就意味着经验不足,虽然在太宗朝有扯太宗衣服表现出刚直敢言外,其余时间基本没什么用,早早地担任枢密使,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并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处置置李继迁母的问题上被吕端教做人,更别说担任枢密使期间,宋朝被辽国全面压制还让李继迁慢慢做大。

如果没有澶渊之盟,寇准的大概一辈子就是一个喜欢内斗的文官而已,一眼望到头,但天降澶渊之盟成就了寇准,但也只有寇准这样的人才能在这件事里做的最好。

燕云十六州

宋朝开国后一心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但对峙了二十多年,谁也奈何不了谁,而辽人自吞并燕云十六州后有了稳定的农业发展,生存的危机感大幅度下降。一旦吃饱喝足,下一步自然是享受生活了,也惜命了。

宋朝视燕云十六州为屏障,辽人也同样如此,将幽州升为南京,成为辽朝的五京之一,并且建立相应的许多官职,将其视为腹地。

辽朝的五京

而宋朝自雍熙北伐失败就一直对辽朝心存畏惧,逐渐从原先的主动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御,而宋军在河北方向防御辽人进攻的有三条防线。

第一条就是镇、定、高阳关三路组成的河北第一道防线,以往防御辽人的进攻都是由三个都部署司挡住的。

第二条防线就是大名府及邢、洺等州防线。

第三条就是黄河,而澶州就是跨黄河南北的一座城。

宋太宗时代,辽人的进攻从未真正突破第一道防线,但到了宋真宗时期,辽人已经多次越过第一道防线了,毕竟辽人多次进攻也学乖了,以前是稳扎稳打,想要歼灭宋军主力再推进,但前线宋军还是有点战斗力的,要么进攻失败,要么互有胜负而停滞不前。

现在辽人不和前线宋军打,而是直接绕过防线,以强大的骑兵机动性将步兵为主的宋军远远到甩在后面,也因此防御辽人的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也让宋军时不时仓促派京城和附近州府的禁军组成第二道防线。

萧太后

景德元年(1004年)秋,萧太后带着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一路上破城擒将,朝野震动,宋真宗真的被打怕了,想要迁都,有人提议迁都到升州(今南京),有人提议迁都到益州(今成都),反正就是没人提议抵抗。

这时候我们的寇准上场了,此时寇准已经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一听宋真宗想要迁都,寇准霸气地表示哪个大臣提议迁都就将他斩首,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朝堂上失败主义情绪

迁都的风被压下来了,现在考虑抵御的问题了,既然辽国派皇帝出征,我们自然也要派皇帝出征振奋一下士气,但宋真宗早就吓软了,能不迁都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现在听说要上前线,自然一百个不乐意。

哪怕寇准再三保证安全,宋真宗就是不去,寇准一听,既然如此就别怪我想其他办法了,直接找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在寇准一番保家卫国的劝说下,高琼胸口一拍表示,家在开封,要是让他们保卫家园,拼死也要上,但如果把家扔了往南方跑,他可保证不了下面的人是否会和宋真宗一条心。

寇准拉着高琼,既是表了抗击的决心又是变相的胁迫,要上前抵抗大家可以连命都不要,但陛下你要跑大家可不一定跟你,一番胁迫下,宋真宗是真的不敢跑了,连忽悠带吓唬,直接把宋真宗撵上了前线。

澶州军士一看,皇帝都亲自来了,一时间士气大震,而辽人一看宋人的皇帝也来了,上次让宋太宗跑了,这次说什么也要留下。

宋真宗被胁迫上了前线

但还没有真正交手,辽人仅存的大将萧挞凛居然被机弩给射杀了,要知道辽国引以为傲的三大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都死了,现在的灵魂人物萧挞凛居然一个照面就死了,加上对面士气正盛,这仗打不下去了。

萧太后放出和谈的橄榄枝,宋真宗自然接了过来,一开始双方都是低级别使节开通求和通道,等降辽的原宋将王继忠出来后,双方开始真正的和谈了,本来宋真宗就不想打,直接说对面要多少钱直接给,只要不打就行

寇准一听,居然还想送钱?我们的目标是拿下幽云十六州好吗?但宋真宗这次强硬了,开玩笑,能不打就不打,能花钱的事干嘛非得打打杀杀,回头就给宋朝这边的和谈代表曹利用说,哪怕对方要一百万也直接给。

曹利用刚出门就被寇准揪住了,说陛下虽然许诺了一百万,但他不答应,要是曹利用敢给他们超过三十万的钱,回来就砍掉他的脑袋。

一面是皇帝,一方面是可能要自己脑袋的寇准,曹利用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压力重重地去谈判,最终还真把价码压在三十万。

回来后向宋真宗汇报,但宋真宗正在吃饭,派小黄门出来让他直接说数字即可,曹利用因事关重大没直接说,伸三个手指示意,宋真宗一听,居然要三百万,差点连饭都喷出来,但转念一想,三百万就能稳定边境,这点钱也没啥,三百万就三百万吧,直到召见曹利用,才知道是三十万,脸上乐开了花。

澶渊之盟

和谈结束,下面自然是签订盟约了,交换誓书,叙一下年齿和辈分,赵恒给耶律隆绪当大哥,管萧太后叫叔母,然后每年给耶律家三十万,算是补偿每年的军费,以后大家都不打了,就这样,双方还真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澶渊之盟签订后,寇准彻底走上了人生巅峰,虽然寇准胁迫宋真宗上前线,但宋真宗每年三十万就获得了边境安宁,开心的每天晚上都要笑醒,甚至每次寇准下殿都要目送他离开,可以说寇准一战成名,以一己之力挽救王朝于危亡。

不过这也是寇准唯一的高光时刻了,如果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或者安安本分晚年倒也过得安宁,虽然寇准是窝里斗的狂热爱好者,但窝里斗的本事明显没有骨头那么硬,要么经常搞不清状况,要么敌我不分。

本来可以趁着澶渊之盟的余威直接搞死不对头的王钦若,结果被王钦若抓住机会进谗失去宠信,后面又和可以团结的王旦怼了起来,后面又培养起来本该提防的丁谓,尤其是晚年,自己刚直一生的名声却因为拥护天书而晚节不保,更别说得罪了刘娥。

晚年的宋真宗身体不太好,权力出现了真空,皇后刘娥站了出来开始干预朝政,对于刘娥的干政,寇准一派坚决反对,而曾经扶持的丁谓却大力支持,他们想要通过扶持皇后来打压寇准他们。

寇准晚年客死他乡

寇准本打算和杨亿密谋由太子监国,但消息走漏,刘娥先下手为强,教矫诏免去寇准宰相的职务,并且调离朝廷,贬到外地去了。

而在宫中养病的宋真宗对此毫不知情,甚至还问左右寇准去了哪里,可惜身边人不敢告诉他,而继位的宋仁宗因为年少,朝政大权都在刘娥手上,掌权的刘娥自然继续打压寇准,最终贬谪到雷州去,这也是寇准人生的终点。

天圣元年(1023年),62岁的寇准客死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为寇准平反昭雪。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澶渊之盟是最完美的结局?辽军猛进,萧太后为何要议和?
高俅也曾刚烈:“逼着”宋真宗御驾亲征
【契丹历史】(9)辽宋澶渊之盟中宋真宗的角色
若无此人,北宋将提前灭亡一百多年
寇准在辽国入侵之时力挽狂澜拯救了北宋晚年为何屡次遭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