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半截胡同: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诞生地

早年间半截胡同不分南北,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西街。自清朝起分成了北半截,南半截。北半截胡同的南端分成两叉,一路接南半截胡同,一路汇入丞相胡同。北半截胡同如今已经不在,南半截胡同成了名副其实的半截胡同。

南半截胡同里的7号是建于道光六年(1826)的绍兴会馆。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5月在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下,鲁迅随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迁徙至北京,住处就安排在绍兴会馆。鲁迅就是从这里开始走进了北京的胡同。这也是鲁迅在北京四处住所的第一处,当年蔡元培赴京赶考也曾在这里住过。

从1912年5月入住到1919年11月离开,鲁迅在这里度过了七年半的光景。自绍兴会馆一路向北,经菜市口,宣武门,在如今西单十字路口西南角的教育街1号就是鲁迅的工作单位民国教育部(如今叫清学部遗址),鲁迅时任社会教育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事宜。中国第一家对普通民众开放的图书馆“京师通俗图书馆”就是1913年在鲁迅的主持下,在宣武门与西单之间路西的头发胡同落成。鲁迅经常往来的《京报馆》就在菜市口东侧不远魏染胡同30号,他的杂文就时常在《京报》上发表。京报馆向北不到一里地就是老北京的文化街琉璃厂,那是鲁迅平日里最喜欢去的地方。

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蔡元培,刘半农的都是绍兴会馆的常客,也是在这段日子鲁迅在会馆的“朴树屋”里写下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及《孔乙己》、《药》等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作品。

1917年陈独秀的《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搬到了故宫东侧北池子里的箭杆胡同,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等都曾经做过《新青年》的编辑。那段日子里,箭杆胡同也是鲁迅在北京时常出没的地方。《狂人日记》就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发表,也他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关于这个笔名,据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堂先生回忆,鲁迅自己的解释为“愚鲁而迅行的意思”。

1919年8月鲁迅从南半截胡同搬到了新街口西侧的八道湾胡同11号(已无存)。

如今绍兴会馆已经腾退完毕,院子里的违建基本都已拆除,露出了院落原来的结构,复建的日子似乎不远了。

一对鸽子屋顶上的一对鸽子享受着悠闲的午后时光。

下期预告:

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头条
北京胡同记录,南半截胡同,鲁迅曾在胡同中的绍兴会馆居住
绍兴会馆,鲁迅当年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的地方
名人“被名言”迷惑行为大赏
《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原型,确定是鲁迅的表弟阮久荪吗?
黄乔生 | 绍兴会馆的复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