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汀州|涂坊的亭
userphoto

2023.10.19 福建

关注
汀南涂坊的亭
涂明谦
客家俗谚:闽西赣南,自古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而汀南的涂坊,自古便多道亭,但也还有很多别的亭,亭在古今一直是有诸多作用和分类的。
中国一开始是秦汉时代的亭,这是一个居住和捕盗单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类似派出所机构,比如在电影《英雄》中李连杰所演的无名,就是秦赵边境之间的一名亭长,专职捕盗。汉承秦制,则有亭长,封爵则有亭侯,大体也都产生于此制。
《民國長汀縣誌》:“舊鋪塘驛 宋以軍士遞文檄謂之鋪兵,髣髴周廬、秦亭之制,紹興間立擺補法。元則有十里十五里二十里之異,鋪兵皆五人。明制十里爲鋪,亦鋪兵五人,專用傳檄。清康熙八年,兼設擺塘,建兵房數間,望樓一座,煙墩三座,塘兵五名,以時會哨。官府客商經過,鳴梆護送,用以守隘詰奸。文職申移發鋪,武職照會發塘,鋪遞遲而塘汎較速,以步遞馬遞之異也。舊志有驛傳一門載驛。”
秦汉之后,亭有所变化,突破了原有的亭的静态居住概念。亭,不但有空间内涵,还有里程外延,比如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甚至还有了审美的成份。
所以涂坊现存的亭,大体能将这几个特征都包含进去。

第一种亭叫申明亭。
这个起于明代。
《民國長汀縣誌》:“里甲之役謂之綱,有里長老人,里長者,里以一户丁力相應者爲長,統十甲首,甲首則統十户,其後歲輸一甲,見役專掌催錢粮勾攝公事,及出辦上供物料,老人者凡在坊在鄕,每里各推年高有德一人,坐申明亭,爲小民平户婚田土鬭毆賭盜一切小事。”
这个制度是朱元璋的皇权下乡的首次尝试,但很快就终止了,因为没有官方背书之前,一切都运行得很好,官方介入,权力立马让“老人”堕落,所以朱元璋废止了这个政策。
但老人在乡间行使“小区自治”的权力,还是有的。所以明洪武年后,各乡,也就是今天大约行政村级别的地方,或者半个乡大小的地方,都会建有申明亭,用于当地老人处理当地事务。
在汀州这种亭一般也叫光明厦,或者叫四脚亭,也有叫八角亭。光明厦当然是取自“正大光明”的意思,其实就是指在此办公的“老人”要正大光明、明镜高悬。叫四脚亭,则是有别于一般园林中亭的独脚落地,同时四脚亭可以有更丰富的出檐。如果叫八角亭,则还有迎龙纳气的作用,因为代替官方在乡间行使权力。
涂坊的申明亭在涂坊的正中心,横街与直街交叉的地方,是原来的老墟场,1980年代还在,老电影院后头。申明亭在1930年代的苏维埃时代作为列宁亭,一样是用于处理当地事务。从1930年代起,历经半个多世纪后,申明亭寿终,最近几年重修,仍然在大致原来的地方。

第二种则是道亭。
这些亭在官道上,是驿、铺、亭的古代邮传驿站系统的组成部分。
涂坊最主要的通路是向外的,那就是“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溪源峒通路,这条县际通路是汀州南部连接长汀-上杭-连城-龙岩的重要通路,当年红军从这里“直下龙岩上杭”,如今的旧路已经被淹没于水下。旧路虽然淹没,但是新路沿用了旧路的一些名称,比如道亭的名字。在涂坊最出名的道亭,当然是高陂亭。
高陂亭
按涂永章老师所述:“此地名秤砣石角,前人在石边围建一高陂,形成一水潭。高陂茶亭在1970年代建溪源水库时拆毁。”
前辈们用对联表达旧道亭换新水库的喜悦:“仙人出水何在但见高坝储水滋润田畴泽万户,画眉跳档仍存且观平湖泛舟陶治心性醉千夫。”
对于旧亭,涂坊人用方言,今天仍然能精准的说出高陂亭三个字,这说明这个名字确证无疑。而这个亭的来历呢,就是明代万历年间涂清溪修高陂圳时同时修筑的道亭。这段历史见于史志,但有趣的事情是,史志上这个高陂亭被雅化为“歌泌亭”。
《民國長汀縣誌》:“涂坊陂 在涂坊鄉,萬曆二十一年,鄉人涂清溪修築,沿河一連三陂,足溉田千餘畝,陂側建歌泌亭一座。”  
泌,在这里念bi,不能念mi,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挂号泌尿外科时,多是尿不能出,所以mi尿,有困难。但是用于水坝,就不能发mi,不然这个水坝就没水,所以必然是泉水飞bi,泌涌而出。故而印证本地发音高陂(bi)亭,这个歌泌(bi)亭,正确发音可想而知。玩笑话,莫当真。在涂坊在汀南,陂都发bi音,而不是bei,也不是pi。这算是保留最古老发音的特色。
高陂亭最早修于明代,是否有更早的亭,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我们确知这个亭被反复重修了,比如清代。
《民國長汀縣誌》:“歌泌亭 在涂坊溪源洞口,北通江右,東連永龍漳,爲汀之要冲,创於明季,修於清之乾隆年間,俱小六郎裔出資。”
出资修此亭的在民国之前,基本是小六郎公后裔,因为浇灌的一千多亩地基本是上半涂坊的地,归属小六郎公后裔,下半涂坊多为小四郎公后裔居住。
高陂茶亭是有对联的:半渚休休延客雨,一湾去去引仙风。
撰联者是溪源的读书人,对联所述是对当地情景的很有趣的描写。我们在涂坊集镇看雨头都是往溪源方向看的,因为扁岭和船岭岽的山高,形成迎风坡,容易产生降雨,如果溪源方向开始下雨了,那涂坊下雨大约也就是十几分钟后的事。而溪源峒又有些不同,往往有半天风雨半边晴的情景出现,所以这些雨过境即歇,仿佛是雨与亭深情留客。而山峒与峡谷、高山共同形成的通道,中有一水蜿蜒而去,汇入汀江直下潮梅。在深谷穷绝处,当然是看不到这些的,但是先人们分明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看得到水行千里,物换星移。这当然是在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峡谷中有风来,对于燥热中的行旅之人,当然是仙风一般,千里快哉风。
在此亭边上,还有一些别的用于表扬的东西,比如牌坊,不过不是贞节牌坊,而是百岁坊。
《民國長汀縣誌》:“百歲坊 一在凃坊歌泌亭畔,旌涂坤妻賴氏立。”
这种百岁坊在清代大量出现,统治者是以他们的政治清明出现“人瑞”来宣传的,而民间认同的则是:只有和谐家庭,父母祖父母才能高寿。
沿着溪源往南岭方向,道途可以分为两边,因为溪水从峡谷中分。

麻衣亭
右边是五里左右是麻衣亭,在仙人出水的老路上,到石坑门口有一老亭,这个老亭我没有见过,只是听乡中兄长辈的人说起过。为何叫麻衣亭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个麻,可能是一种类苎麻的植物。而这个亭所在已经不再有居民,同时因为修水库蓄水后,老路不再有人走,亭也就废弃了。
阿谀亭与歌嵎亭
左边道路,也就是今天从水库边缘进溪源村的道路,已经修有硬化道路。在邱屋岗附近有一个乡人叫“阿谀亭”的亭子,离高陂亭大约也在五里路。
由于缺少文字佐证,我只能用猜想的方式还原这个亭子的名字。
由于邱屋岗所在是水库尾部,存在有一个比较大的转角,介于山水之间,所以我想这个名字应当是阿嵎亭还是凹隅亭,按照高陂亭的雅化习惯,可能最终会叫“歌嵎亭”。
“阿”表示两山弯曲之处。
“嵎”也表示山曲之处。
合起来,则符合地名中同语反复的汉语命名习惯。
《孟子》:“虎负嵎。”
乡间有老人说邱屋岗为虎形地,大体如此。
《字汇·山部》:“嵎,山曲曰嵎。”
当然这个嵎字也与隅相通,表示曲回角落。
当然也可以叫歌于亭,行者歌于途啊,邱屋岗正是溪源峒通道的半途之数。

半山亭与云山亭
再向前五里左右,就是半山亭了,我小时候总是把半山亭解听为半山藤,所以一直没有能用两脚走到过的地方,对我来说有点妖魔化了,一直到我四十几岁前往“问茶”,才终于得见这神仙一般的地方。见到了“半山亭”之后,才赫然发现原来这个亭的真名叫做云山亭。
为什么叫云山亭呢?
我那些饱读诗书的涂坊先人当然是走到半山需要停歇饮茶时,发现雨后水气蒸腾,云海苍茫,举目望更高之山,则有数峰浮于云海之中,如蓬莱方丈瀛洲。
云山亭之名,也就直接跳跃而出了。
涂坊其实还有一个半山亭,但已经被大家所遗忘,尤其在溪源半山亭成为正式的地名之后。
《民國長汀縣誌》:“半嶺亭 在驢子嶺下,先是深山岑寂,賊易潜踪,李思棠創亭甃路捐田施茶,賊始四散,商旅赖之,其子李耀,克继父志,类多義舉。”
这个在驴子岭下的半山亭,当然是在涂坊一侧,而这个修筑茶亭的李思棠与李耀父子,应当是山下元洋一带的李氏先人。

观音亭与云峰亭
从溪源半山亭,也就是云山亭向上再走,五里山路左右到山顶,就会再见一亭,此亭介于涂坊与南岭之间,也就是从道途上,介于今天长汀与上杭之间,亭子的名字叫观音亭。
从船岭岽这个亭子向扁岭方向上看,可以看到山岭禅坐如观音,有一山岭更是面如观音,故而此亭称观音亭,也就可想而知。另,这一带山岭上杭一面,也就是旧平原里的南阳南岭乡亲是称为观音山的,观音山泛指涂坊与南阳交界之山,也是灵蛇山的代称,但现在乡人特指上杭一侧的山,而涂坊一侧我们已经重新命名为扁岭了,最高点称为扁岭岽。
古代观音亭并不叫观音亭,而叫云峰亭。我的乡人钟伯炘先生在观音亭附近找到了康熙年间遗留的碑刻,今天仍然能清晰可见“云峰亭”之名。云峰亭这个名字,当然与云山亭是呼应的。碑刻还清晰的还原了船岭岽名字的由来,原来是悬岭。什么是悬岭?岭悬于天外。
是的,忽闻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这里将钟氏兄弟重新发现的碑文转录于此。
《云峰亭记》:
“悬岭,岭之悬如者也,上下千有余仞,上至江右石城数百里,下至龙岩数百里,幽崖峭壁,峻岭难多,莫此为甚,而又舟车不通,旅店不接,来往赖肩,皆戴星冒暑之徒,十饥九渴,求一休息之所不可得。新泉张君讳威字晖吉号晦山,奉父治路至此,为之悯然。遂命工构造茶亭于岭侧,煮茶以饮行者,而涂坊涂廷继,雅有同志,共捐赀置田陆处以养煮茶之丁,并修植木荫于岭上。嗟乎,古之贤人隐居山僻,以义浆络过客者多矣。¨不久易地而置田,主亭若此者,其惠之所继,有不与山灵共远者乎?
此记。
敕授文林郎连城县并摄长汀事广陵赵良生题
田处数具出
一处 南岭黄泥分
一处 南岭井子口
一处 南岭松山下
一处 南岭高塍下
一处 南岭枫树墘
一处 南岭上¨田
共田塘六处,共载正米壹斗壹升四合五勺六抄捌,作¨¨贰粟正,共割谷叁拾贰担正。
时 大清康熙肆拾柒年戊子岁孟春月吉旦
亭主 张晖吉 涂廷继 仝立 ”
古代涂坊人出行,如果往龙岩去,差不多只有溪源-南岭这条路,但这条路确实自古难行,哪怕今天的工程机械开路,这条路仍然被视为险途。这也是为何古代的张晖吉和涂廷继会因为怜悯行道之人的艰难而捐田立亭施茶的原因了。所以今天涂坊往上杭的通路,往往不再走溪源峒了,虽然重修了从涂坊豆子坑过南岭、香塔到上罗地到新泉的道路,但确实山高路险,一般行道者不再走,或者说不太敢走。我如果遇到龙长高速的节假日大堵车,一般会从新泉下高速,走南阳过阳和隘,到涂坊,再由涂坊选县乡道或者国道进长汀城。这条也仍然是汀杭古道,因此这条古道上也仍然是有一些道亭的。

南熏亭
比如赖坊往马屋的路口就有一个南熏亭,涂坊人也称南风亭,这是代表和平和教化的意思。长汀城关往南里也有一个南熏亭,有兴趣的可以看我关于这个亭的讲述,《南熏亭还是南风亭》。
阳和隘亭
大约也是往上杭南阳方向,五里左右的道路距离,在山岭顶部有一道亭。
这个道亭的名字历史就很久了,可以上推到宋代,道亭就不算太久,可能在明清。
《临汀志》:“单溪墟 在长汀县南百二十里。蘘荷墟 在长汀县南百四十里。”
单溪,就是我们涂坊人今天口中的丹溪,墟的位置大体还是今天涂坊街上。蘘荷,就是我们今天吃的那种叫阳荷的蔬菜。这个蘘荷墟大体就在今天南阳茶溪村的位置,因为涂坊镇上到茶溪村大概就是二十华里左右。
阳和隘是蘘荷隘的名称的失落,所以这个道亭的历史也就无法追溯到宋代了,根据道亭里的碑刻,大约就是明清各有重修。

风水亭、长寿亭和桥亭
风水亭和风水桥的兴起似乎是比较迟的事情了,或者这是一个反复兴起的事情。
涂坊的风水亭应当有两种以上。
一种是桥头庵,也就是蛇岳灵王庙这种类型,位置处于村口的上水口处,用于镇水镇溪。这个庵原本的形式是亭,今天还能看到原有亭的样式。
同样的蛇岳灵王庙在山另一边的南阳也能看到,不过名字已经改了。
另一种,则是相对新的风水亭,用于祈寿,或者也能叫长寿亭。
比如往涂坊背头山上去的登高亭,亭中立有长生土地之位,这是典型的风水亭的设置。亭上有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风水亭讲头尾,所以在涂坊与赖坊交界的地方,新建有风水廊桥一座,这是与桥头庵亭呼应的,桥上有廊有亭,功能除了行人休息,更多是藏风纳气,汇水留财。
但在古代,涂坊与赖坊的关系会更为密切一些,界线也更有趣,比如二坊之间有接佛亭,显然这个亭一定程度上也是风水亭。但这个亭的存在更像是连接,就是同气连枝的那种连接,不像分界。涂赖二姓每年在此交接三佛祖师的供奉轮值,已经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涂坊的邱坑村,乡人也建有桥亭,亦为风水桥。宣成罗坑的上罗角与涂坊邱坑之间,乡人建有长寿亭,其实也是风水亭。
这些风水亭一面是村庄风水的寄托,另一面则是两个村庄确定的分界线。这点有别于闽南的村庄分界用神社,闽西客家村庄就是用风水亭来分界的。

失落的名字:亭头
涂坊还有一些已经不再是道亭的地名,比如上亭头和下亭头,甚至写作了腾头。
这个地名则更早更老,应当是明代之前的地名,因为很早就失落了。陈氏迁入时,这个名字已经先于他们存在了。按发展的世系辈份推算时间,大约就能推到明代前期。这个亭是原要古道上的道亭,但后来古道变更了走向,人们探索了新的道路,一些道路被废弃,道亭自然也就变成固有地名,而亭,则消失不见。
当然,同时消失的还有一些桥亭。涂坊小学曾经就有一个桥亭跨于池塘之上,连接于办公区域与食堂之间,这个美丽的桥亭消失已久,我很想念她,经常会在梦里与她相遇。
名字即是历史,故而我们不断重建那些祖先曾经修建过的亭,并不断唤醒这些记忆,以确证我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存过。

本文图片来源:涂坊涂淮英先生,南阳钟伯炘先生,感谢再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凤凰山森林公园
古代著名诗人、史学家:元好问 原来在南阳、内乡做过县令
李白、贾岛、孟浩然,,,那些为西峡所做的诗
翟传海 | 曳杖行歌羡樵叟,此生何计得随君
帝乡南阳,主要看气质
钟氏谱牒研究文献【39】钟氏入闽始祖及上杭钟姓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