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汀州 | 河田林氏、八十里传说与郑从吉
userphoto

2024.04.17 福建

关注

河田林氏、八十里传说与郑从吉

涂明谦

八十里,是一个有很多河田误会的地名。长汀有两个叫八十里的地方,一个是河田的八十里,一个是策武的八十里,这两个地名来源都一样。治理水土流失的那个八十里是策武当坑的八十里,不是河田松林的八十里,这个地名也被写作八十地,汀州方言大概意指八十岁老人的坟地。而河田松林的八十里,经常被写作八十里河,这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河没有八十里,汀州府城流下来,汀江到河田也没有八十里,陆路古代只有四十几里。所以对这个地名须仔细追究,向上追溯这个八十里的来历,居然与林氏有关,这让我有些意外。
历史上八十里的原始居民是林氏,这个林氏就是今天长汀境内多支林氏的来源,他们在历代的族谱描述中都是说他们的祖上在此地与人争坟争圳,出了人命,林氏一夜散去,今天长汀境内策武林氏涂坊南山林氏和新桥林氏都是从这里迁出。而因祖坟而引起的纠纷导致八十里方园内的林氏被血洗,在林氏族谱中称之为:血洗八十里。
故而此地称八十里。林氏从元代之后,开始分散于各乡,河田这个起始点反而最少,这是事实,但是这个传说实在太过惊骇人心,所以我们要对这个林氏内部的传说,进行厘清。
传说流传于林氏内部,清代的林氏族谱有所体现:《济南郡林氏起初源流由来世系谱引》记载:七郎之妣刘氏,墓在羊角水大屋场辰山巽向。据《河田祖墓记》载:七郎葬于河田圩岗上。聚族于斯,丁粮日盛,至今相传河田林半街之称。缘因河田一方田地广十有余里则旱荒,原靠天雨。元至正未丙午岁(1366年)变乱,杭民流离,田园荒芜,一望坵坵虚矣,有汀州知县郑从吉,平日胆勇,流寇招抹颠沛,首事会诸来杭,果能布置有方,人民散而复聚,田地荒芜而复垦,将我祖益才公之坟后开凿一圳,深广丈余,引水穿坟而过以致祖地被伤,吾族向阻报官,当时察看知县郑从吉,被失撞而毙命,上司准令郑人血洗林姓八十里,吾族弃田而各奔一方,迄明而清之百余岁矣。
这一段郑从吉被打死而林氏被报复的事情,在很多林氏的家谱中都有记载。而同时流传下来的林氏口头传说,则有些不同,老一些的人会把发疯的牛如何撞死郑从吉或者孩子如何尿郑从吉一身,最后官府对林氏进行了报复性屠杀。老人讲这些传说如数家珍,那就说明这个传说有一定的可能性,至少郑从吉这个人在传说中反复出现,应当不是偶然。
那就得从郑从吉这个人开始进行调查。
方志中郑从吉最早的记录,是明代的汀州府志。可以清晰看到,确有郑从吉此人,我摘录于下。
《嘉靖汀州府志》“上杭 名宦祠 在書院祀元攝縣事從吉以上共名宦一十一位  鄭從吉 長汀人勁直勇敢瞻畧過人元末上杭寇發衆延之托以捍禦事從吉慨然仗義而徃至邑與衆約曰必欲殺賊乃已盗聞之懼而退先是上杭境内數被寇掠民不縣治荒蕪從吉乃闢而治之招撫流亡爲一邑保障民懷其徳行省聞之授從吉攝上杭事
所以这位传说中的长汀县令,其实是上杭县令,而且是代理上杭县令,看文中所述,还拥有很特别的武力。但是汀州府志只记载了他是长汀人,和勁直勇敢瞻畧過人”,没有说他具体是哪个乡镇的人。
所以我查了此人在长汀的行为,以便得到他更多的信息,发现在清代方志中,他更完整。
《乾隆汀州府志》鄭公陂 在河田邑人鄭從吉開築李楷重修
他在河田修了陂坝水利。
《乾隆汀州府志》鄭公祠 在河田祀鄭從吉
同时河田居然有他的祠堂,而这个祠看起来像是当地百姓为他立的。这里头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郑从吉是长汀县城人,那他来河田修筑陂坝做什么?如果他只是上杭的县官,为何在长汀河田修陂?我大胆猜测,郑从吉一定是河田人,他是在自己的家乡修陂坝,但这一块缺乏资料佐证,我们要去上杭县查找一下。
因为郑从吉看起来在上杭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在清代的汀州府方志中就有所体现。
《乾隆汀州府志》元至正間頽圯殆盡攝尹鄭從吉拓舊址復築之周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爲門七各建樓其上後復圯
上杭县  達魯花赤伯顔 舊志至正二年任縣志至正二十年任建縣治鄭從吉 有傳
鄭從吉 長汀人勁直勇敢膽畧過人至正中上杭山㓂竊發民競入城自保延從吉捍禦從吉至與衆約必盡殺賊乃巳賊懼不敢犯境時田疇荒蕪流移過半從吉多方招集闢而治之屹然爲一邑保障行省知其能授以縣事
那上杭就应当会有他留下的印迹,果然,我找到了,且找到的东西很是特别。
《康熙上杭縣誌》靈嶽廟 縣治大街俗呼蛇嶽靈蟄侯王元末攝縣事鄭從吉於長汀何田奉神建廟今所明洪武二十九年知縣秦斌重建正統末燬于宼景泰三年典史董慶率民重建嘉靖二年二十年邑民復建國朝康熙十八年邑民重修擴基深之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能得到两个有趣的信息。
一是无垢庵,这是宋代就存在于河田的一个庵,是由蛇王庙改造而来,其中供奉的洪统军即蛇王菩萨,是河田最早的土著神明之一,涂坊、南阳的蛇王庙即蛇山寺和蛇腾寺是同样保留了旧制。而灵岳庙即蛇王庙,同样也是东岳庙和城隍庙的前身版本。
另一则是郑从吉肯定是河田人,他从家乡带来了长汀、上杭人都认同的神明,蛇王菩萨;蛇王崇拜在上杭原本也是有的,只是后来失落了,所以上杭民众很容易就接受了。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河田立有郑公祠,为何他会在河田修筑陂坝郑公陂。
我们再往前找,这时候会发现近代的长汀方志居然也记录了这个人。
我们找到了《民国长汀县志》中关于他的记载:“河田铁山寨 元末郑从吉劲直勇敢胆略过人,上杭寇发,众延为十八寨之长,盗怯而退。”
解读这一段话,郑从吉在接受上杭知县任命之前,就已经以地方豪强的身份主持长汀到上杭之间汀江沿岸十八寨的统一防务,而他起家之地正是河田铁山寨,这个地方就在河田上街的步塘脚下北面的五通山上。因而可以断定几个事情:
第一,郑从吉武力值很高,且是地方豪强,郑氏更是在元代就已经是河田巨族,自己拥有武装,所以才有人上门请他出手。
第二,在替上杭守御之前就已经有声名在外,所以山贼听到他放话要必盡殺賊乃巳”会怕且再不敢来,这种狠话谁都可以说,可是谁怕你?因此郑从吉想必有“光辉战绩”,所以沿河各地请他做十八寨之长,铁山寨是传统军寨,虽然元代有新的统治者,但地方保靖仍然有自己的武力。
第三,郑从吉是在河田起家的,同时他成为豪强之后,是回馈家乡的,所以他主持修了郑公陂,而河田百姓感念他的功劳,为他立了郑公祠。
第四,林氏因祖墓问题,与郑从吉主持的修水利工程发生了冲突,双方极有可能发生了械斗,郑从吉拥有武力,并且极有可能得到除林氏以外全部的姓氏的支持,林氏败北,离开河田。
第五,双方并没有深一步加大仇恨,因为林氏在河田的大多数祖坟都得到了保护,子孙年年可以前往祭扫,而这些坟墓直到清代初年,还因当地姓氏对子孙不在河田的林氏坟有想法而闹出官司,官方判林氏胜诉,如果当年真是打死郑从吉的死仇,这些坟想必不可能由元代等到清代,漫长的三四百年后还能有官司了,所以打死“长汀知县郑从吉”这是给林氏当年合族离开河田的一个“合理解释”,但今天看来,不太合史实,真实历史是郑氏联合别的姓氏以械斗方式驱逐了林氏。
第六,就是河田在宋代就已经相当繁荣,人口增长到了生产力匹配的天花板,人与地、人与人的矛盾,也到达了天花板,为了水、坟、婚姻的生存资源分配,时有摩擦而至走火,这种矛盾一直在一直有,直到民国,甚至延伸入了现代。
所以我们有必要理清一下这段关于八十里的地名历史以及河田林氏的历史,顺便也将郑从吉的历史也作一呈现。这其中有河田过往的生活生产印迹,更有俗民卷入大历史的缘由。郑从吉和他的家族给河田留下了郑坑、郑坊、郑公陂、郑公祠,这即是元代河田郑氏的大历史。
当然,河田本来就在大历史中,从未缺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长汀林氏分支
龙岩长汀美食值得推荐的都有哪些?
四川客家人从哪里来?族谱资料显示,这14姓氏与福建长汀密切相关
福建闽西汀州府八县古代科举概况
客家最著名的“状元”传说解析
其斌传说之《长汀潘状元传奇》“单眼照乾坤”“臣瘸脚跳龙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