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穿凿论浅析

明代李梴所著的《医学入门》中曰:五脏穿凿论曰: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合一之妙也”。 这与我们一般常用的脏腑表里相合(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有所不同。所谓“穿”者,在《辞海》中释为“刺孔、凿通”之义,而“”在《辞海》中释为“隧道”之义,可见“穿”和“凿”可以理解为“相通”的意思。而五脏穿凿即是指五脏别有相通之处,但非简单的诸如肝胆之类的脏腑相表里,而是对脏与腑关系更深层次的总结,这就须多方求索才能得其要领。下文将其内容进一步阐释。

1.心与胆

  经脉相连:如《灵枢·经别》中曰“足少阳之正上贯心”,且内景相贯通,如《唐容川医学全书·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曰:“盖胆附于肝,肝系着脊,上循肺系,连及于心”。又,心与胆同司耳窍,心寄窍于耳、胆之经脉络于耳。

  五行相生:胆为甲木,心为丁火,木火相生。

  时序相接:《脾胃论》中曰:“胆者,少阳春生之气”。厥阴尽而生一阳,即少阳也。肝主春,实胆气之升也;心主夏,阳盛之极。倘无春之始则无夏之盛,无胆之温则无心之热,前后相承,不可分割。

  君相火续:君相一气,心为君火,胆藏相火,虽为二火实则一气,皆为人之元气所生,只是功用不同而已。心火温煦推动,如离照当空;胆火潜伏蛰藏,象震卦之阳爻在下,待时而发,以接君火之不续。

    共主神志:心主神明,《素问·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皆由心所主宰,而胆主决断,如《素问· 灵兰秘典论》中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病理上,心气虚弱,可累及于胆;胆气虚弱,亦可波及于心,可见心悸恍惚、夜不成寐、闻声则惊、独处则怕、神倦少气、忧恐不安等失神症状,可以用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治疗。心火郁热,可引起木火同燃,胆火亦旺;胆郁化火,灼津成痰,亦可上扰心神,可见心烦口渴、彻夜不寐而无倦意、时易躁急、舌红面赤等精神亢奋症,可以选用朱砂安神丸温胆汤等方纠正(肝)胆和心火过旺而达到治疗目的。

    助土运化 心属火、脾属土,两者为火土相生之脏,清代何梦瑶在《医碥》中曰:“脾之所以能运化水谷者…得心火以温之”。胆内藏精汁,借肝之疏泄,下输于肠,以协助消化。当心阳虚衰,火不暖土,则中焦寒积,脾气不升则肝胆气不升,胃气不降则胆汁不降,症见痞满纳差、便溏、口淡,治以吴茱萸汤;胆气郁结,横逆犯土,则症见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上焦不通,胃气不降,则心火不降,则症见心烦、胸胁苦满治以和解剂代表方小柴胡汤。

2.肝与大肠

   功能相关:肝与大肠虽无经脉相连络,但肝内膈膜下走血室、前连膀胱、后连大肠,内景相通。肝为乙木,大肠为庚金,金能制木,乙庚合化,相制而相合也。厥阴为阖,阳明亦为阖,厥阴肝阖气血,使气血入于五脏而储藏;阳明大肠阖糟粕,使糟粕下行而排出。

   病变相及 肝主疏泄,大肠又为传导之官。肝病可及于大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冷泄腹胀,溏泄瘕”。《血证论》中曰:“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下利”附于厥阴篇亦是此义。如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第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矢也,宜小承气汤”。这些条文言及的症状皆为肝失疏泄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阳明病篇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宜大承气汤”。即是燥热太过,伤津耗血导致气血不能濡养眼睛的表现,而肝又开窍于目。可见大肠病亦可及于肝。

3.脾与小肠

   脏腑相连: 脾与小肠在经脉虽无直接连接,但手太阳小肠经,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小肠经又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所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脾与胃又为表里,可算是间接相连。而《唐容川医学全书·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曰:“脾居连网之上,小肠通体皆与连网相附,连网中有微丝管相通”。这可算内景隧道直接相通了。

   共主运化:《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接受胃所传递的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须在小肠内停留比较长的时间,以利于消化。脾主运化是指食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腐熟,下送小肠,泌别清浊,其中精微部分,通过脾气散精以布于全身,可见脾与小肠对食物消化是功用互助的,即小肠重点在化,脾重点在运。小肠又主液,可将代谢后的水液渗入膀胱为尿,若小肠失职,则影响脾的运化,导致小便不利。

4.肺与膀胱

    共建藩篱 《素问·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亦曰:“皮毛者,肺之合也”。肺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以维持皮毛分泌汗液,润泽皮肤,调节呼吸和抵御外邪的功能。当肺气虚弱,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因水谷精微提供不足而憔悴枯槁,因卫外之气不足,肌表不固,则易受外邪侵袭而常患感冒等症。足太阳为巨阳,足太阳膀胱经亦主人身之表,为一身之藩篱。故肺与膀胱经往往同时受邪,如太阳麻黄汤证无汗而喘、小青龙汤证咳而微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微喘,都是者皆病。

     共主水液:《素问·经脉别论》中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明言肺气肃降可通调水道,使水液经三焦敷布,下输膀胱,再经膀胱排除体外。古人有提壶揭盖法,如《侣山堂类辩》中曰:“盖外窍通而内窍通,上窍通而下窍即利矣”。即肺之宣肃失常,不能通调水道,则膀胱气化不利,体内的水液就会因之而停留,生痰成饮,或泛溢肌肤而为水肿,应用宣肺肃肺法。若肺中之阳气虚,不能宣布水液精微于皮毛,水液直驱膀胱,则膀胱不约为尿多,或尿崩,如《素问·咳论》中曰:“膀胱咳状,咳而遗溺”。《金匮要略》曰:“肺痿…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虚冷,应用温肺摄纳,不可单言补肾。

5.肾与三焦

    形质相合:《灵枢·本脏》中曰:“肾合三焦膀胱”。《本草问答》中亦曰:“然三焦之根在肾”。以有形来论肾位于下焦,三焦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连之油膜,发源于肾。如《血证论》中曰:“肾系下生连网油膜,是为下焦,中生板油是为中焦,上生膈膜是为上焦,其根源出于肾”。

    通行元气:《难经·六十六难》中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难经·三十一难》曰:“三焦…气之所始终也”。《血证论》曰:“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可见,元气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必须经三焦而分布于全身,由脏腑外达腠理肌肤,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因得到元气的激发,才能发挥其各自不同的功能。

    主持气化:《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三焦是始终的通路,能使气化为津液,从腠理皮毛排出为汗,从膀胱排出为尿,但三焦的气化作用必须依赖肾阳的气化作用才能实现,若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三焦水道为之闭塞,则为小便不利,水液储溜为水肿,常用补肾阳的方法获愈。

6.肾与命门

部位相关: 历代医家对命门的部位说法不一。大概可归为四种,左肾右命门说,如《难经·三十六难》曰:“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两肾总号命门说,如明代虞抟的《医学正传》曰:“愚意当以两肾总号为命门”。两肾之间为命门说,如明代赵献可的《医贯》曰:“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肾间动气说,如明代孙一奎的《医旨绪余》曰:“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可见命门的部位皆离不开肾。

息息相通:《难经·三十六难》曰:“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八难》指出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而《中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理虚元鉴》曰:“盖肾之为脏,合水火二气,以为五脏六腑之根”。可见命门的功能与肾息息相通。古代医家之所以提出命门是强调先天之本肾(元阴元阳)的重要性。若肾气充足,真阳旺盛,命门火壮,则身体健壮,邪不易侵;若肾阳不足,命火衰减,温煦失职,百病由生;若肾阴不足,命火过旺,阴不制阳,阳灼津液则阴虚内热。论治命门之法,不论阳衰或火旺,皆从肾脏着手,或补肾阴或温肾阳,如左归丸、右归丸、大补阴煎、还少丹等方剂皆可选用。

    综上所述,脏腑之间纵横交织,五脏穿凿论再次体现了这种关联,它是古人通过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而其基础源于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不是空穴来风的牵强配合,在临床中运用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加以理解和运用,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宗金鉴》71
微观脉寸关尺分候脏腑之法,既不实用,也不可取
医学实在易-清-陈修园
《黄帝内经》解读(三十六)
五脏六腑 与奇恒之腑 (之二)
眼科捷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