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年高考作文丨思辨表达是议论文的灵魂——思辨作文案例分析与指导

动动手添加星标

方便每天看好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用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材料先用周作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忙”与“闲”这两者关系。“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能分开。“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忙”是为了“闲”。

(书已出版印刷)联系微信:  ZWKB9999

再用评价性话语“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揭示了“忙与闲”的内涵:“忙”要有价值、有意义,“闲”要有趣味、有情义。这体现出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和真正的价值。

整则材料导向鲜明,引导学生通过对“忙与闲”的思考,追求积极有趣、有情有义的人生。学生可以结合个人或他人的奋斗经历或感悟来谈,如奋发进取是为了创造有品位的生活,从而谱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之歌。

注意事项

1.这是一则关系型作文,写作时“忙”和“闲”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能只写一方面,也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2.要体现“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切忌泛泛而谈,空谈道理,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实例来谈。

3.文章必须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审题到构思到论证,学生都应学会厘清关系,进行思维架构,实现良好表达,合理使用递进、对立、并列或互补、总分总(总分、分总)、因果等逻辑关系。

4.既可以“忙与闲”为题目,也可以自拟标题,不做硬性规定。

审题:

材料引用了周作人的言论,阐述了忙与闲的关系。他认为人生需要忙和闲,但是忙是为了更好的闲。然后由此进行评论,认为适当的忙与闲都是人生所必需的,可以体现人生的最好状态和人生真正的价值。

可见,这是一则关系型作文,材料引用周作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忙”与“闲”这两者关系,通过对“忙与闲”的思考,追求积极有趣、有情有义的人生。“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能分开。“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的关系:“忙”是为了“闲”。再用评价性话语“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揭示了“忙与闲”的内涵:“忙”要有价值、有意义,“闲”要有趣味,有情义。这体现出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和真正的价值。汇总起来说,“忙”和“闲”的辩证关系是:人生需要“忙与闲”;“忙”是为了更好的“闲”;忙中有闲才是人生的好状态;忙要有意义,闲在有情义。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的过程当中可将“忙”与“闲”对照起来写,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之间的“忙”与“闲”的对比,来凸显文章的主旨。若写议论文,要体现“忙和闲”的辩证关系,切忌泛泛而谈,空谈道理,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实例来谈。无论选择哪种文体,写作时“忙”和“闲”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能只写一方面,也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立意:

1.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

2.忙闲相应,人生才有乐趣。

3.道是忙碌却悠闲。

4.忙着去奋斗,闲来赏月明。

名句

1.“不忙不闲,为人生之最。”——杨绛。

2.“人生苦短,忙与闲皆有时。”——陶渊明。

3.“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叶圣陶。

4.“欲揽一切,须忙于无所得;欲舍一切,须闲于有所成。”——杨继绳。

5.“人生最大的浪费,就是把时间浪费在忙碌上。”——卡耐基。

范文展示:

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

岁月如白驹过隙,呼啸而过;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四季无声交替,只留下我们静静思索:“人生当如何才能更有意义?”于我观之,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此乃人生正道。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基石,以只争朝夕的忙铸造成功之梯。君可见“无双国士”于敏,利用别人吃饭睡觉的时间做演算、写推导,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铸造大国重器;君可见我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少年时挑灯苦读,圆梦北航,大学期间在图书馆与实验室两点一线的忙碌中提前攻读博士,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史上最年轻的航天……成功的背后是只争朝夕的忙碌,是永不停息的奋斗。我辈青年也当在最好的年纪播种,静待花开。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闲是滋养人生的不二法门,以听风赏月的闲涵养精神力量。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在心中修篱种菊,看外界云卷花开,方能以丰沛的心灵、饱满的精神迈出更加坚实的前进步伐。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的人生信条,亦在启示我们在承担着沉重而繁杂的生活与工作之余,也不能忘了给审美和诗意留一些空间,留一段时间。肯慢,肯闲,肯在内心修篱种菊,才能发现生命的光彩,活出生命的独特韵味。

张弛有度,快意人生。必要的忙与适度的闲共谱生命乐章,助力行稳致远。你可还记得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小道”?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无论每天讲课多忙、任务多繁重,都强制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散够了就坐在路边冥想,每天一小时的休闲时光让康德的体力、精力得到很好的恢复,助力他元气满满地再次投入工作。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忙里偷闲方能参透生命的意义。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闲而不散,忙而不乱,生活当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

反观当下,“内卷”之风盛行,不少人被生活裹挟着向前奔跑,错失身边的美好。而另一面,“摆烂”之气甚嚣尘上,不少人打着“拒绝内卷、活在当下”的旗号安逸享乐、躺平摆烂。要知道,过度的闲散往往会让我们丧失斗志,一如温水煮青蛙,于温床中走向消亡;而忙乱的日子又常常使我们心浮气躁,既过不好当下,也看不见未来。青年立身于世,当学会忙闲相济,适时放松,不懈奋斗,如此方能一路高歌,一路前进。

《菜根谭》中有言:“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忙闲相济,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愿我辈青年既能追风赶月,又能吟风弄月,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愿随奔流忙事先,亦随云和享闲趣

周作人有言:“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此言得矣。时代飞速发展,充满机会与挑战,同样满溢出杂念与浮尘,手握当下,不囿躺平之嫌,奋斗,奔波实现人生价值;心怀正思,不懈碌碌之忙,安乐潮日闲逸,方为人生之道。

只争朝夕,坚定未来,拼搏奋斗方谓忙,追名逐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名为俗。忙一朝一夕,为生活美好。没有方向,不为奔赴前行之忙,当止矣。可视范仲淹,划粥居庙?日夜苦读,此忙是为积知博识,丰盈头脑,开阔眼界,岳阳起波,千古名诵,忙得以提升自己;可视黄大发开凿水渠,张桂梅躬身桃李?此忙是为造福后人,回报社会,贡献力量,清源淌淌,豆蔻琅琅,勋章闪耀,忙得以助人向善;可视于敏潜心钻研,黄伟芬日夜分析?此忙,是为大国重器,养飞天揽月之人核氢佑国,代代坚韧,忙得以护国安宁,追寻顶尖。

反观当下,西西弗斯推石,攘攘之人为利躁躁,终日奔忙,却无所得,伤心又费身,既然此,何不暂弃庸碌,骑白鹿,赏清湍?

奔忙之余,当为闲,养心去乏,更得静心光华。生活得以光彩,人生得以继续,闲予你复忙的休憩与动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闲时赏花流觞,悟理明禅,是了却公家事后,快阁东西倚晚晴的欣悦,是偷得浮生的半日的欢愉,只为自己。雷海为工作之余,捧一本诗词细细品味,终有飞花令一日大放异彩,木心暇时的一曲肖邦,缓缓奏来,尽得艺术之美中徜游,安然迎接第二天的苦难与快乐。闲是我们生活的充电器、疲惫的解药、提升自己的好时机,养一身浩然养生之气。

虽闲可得,也思其度,若赏一日花鸟山水,一切不事事,不工作,不学习,则无异于本末倒置,安闲之后仍为忙碌,路途遥远仍将前行。

忙有价,不无为,忙出人生价值和意义。闲有趣,不过纵,显出生活情趣和逸致。忙于浮生,当以闲养身,不致过劳,闲了半日,当重归繁忙人生,不致懒惰,闲中有忙,忙中有闲,交而复始,车行辘辘,当停来坐爱枫林晚,然后复行,如此方得人生真理。

忙闲相应,人生得趣

周作人有言:“人生有必要的忙,也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趋行于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中,执着于忙,会使自己陷入利益的漩涡,贪逸偷闲,亦令自己堕落于无能的泥淖,唯有忙闲结合,才会使这旅途富有意义与趣味。

有目的的忙,是为了更有趣的闲。固然,有的人忙于谋生,有的人忠心于国之重器,有的人执着于某一技巧…但我们所行之事,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雄心、愿望、理想,也是为了自己可以在闲时有更为放松的享受生活。恰如于进江为了传统甜品废寝忘食,汗水付出后的成功是其闲时最好的甜点。恰似羽生结弦苦练冰滑十几年,闲时与维尼熊相伴,享受节目完成后的安逸。又如江梦楠身患残疾,寒窗苦读圆梦后,各地游览的清闲填补了身体的残缺。所谓忙是为个人的生存而奋斗,是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也是为更有趣的闲而奋斗。

适时的闲适,为了更好的出发。古语中便有“忙里偷闲”,也有“闲看云卷云舒”的淡然与宁静。适时的闲是为了更好的开始,为了更有意义的忙。爱因斯坦喜爱在工作之余偷闲听音乐来帮助其开发思维;钱学森先生也喜在忙里偷一些闲时来清醒大脑,活跃思维;袁隆平爷爷也常常拉小提琴,陶冶自己提升素养。适当的闲,是为了更加有意义的忙的准备,是拨动乌云的风,忙里偷闲不是要在工作时开小差、在关键时候投机取巧,而是在跋涉中适当休息。刀钝时仔细打磨,在临冬时,掸起被褥,在更为紧张的忙时重振旗鼓,奋力出击。

过忙则会失去人生趣味,过闲则会迷失人们人生价值。若言人生如酒,过浓烈烧喉,过浅淡无味;若言人生如画,过浓重艳俗,过淡抹枯燥;若人生如歌,过高调刺耳,过低音沉闷。忙与弦之间,不过如此,而当下,许多人或忙于奔命,担着一身疲累,行走于途,或是身无包袱,游乐嬉戏于世。这均不是正确的人生之道。吾辈理应忙闲相应,劳逸结合,不在繁忙中迷失自我,不在闲逸中丢掉使命,以实际行动铸就辉煌明朝。

忙时且全力以赴,闲时但饮茶静坐,人生志趣也不过忙中有闲、忙闲相应尔。

类题链接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梁实秋)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针对现实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中的常见问题

一、片面理解:

1.仅抓住原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以偏概全如将作文立意定为“生命(的价值、意义)”;“存在”;“活着”等。

2.只看其一,不看其二

只抓原材料两段文字中的一段立意,只写“忙”或“闲”中的一面,忽略另一面

二、错误地转化(偷换)概念:

如将材料中的“忙”与“闲”的主要概念、矛盾,转化为“动”与“静”、“动手”与“动脑”、“懒惰”与“勤奋”等概念。也有同学罔顾原材料中相互矛盾的主要概念(“忙”与“闲”),将之转化为“思考”。

注意:

矛盾型的作文材料,审题关键在于全面地抓住材料中的主要矛盾关系,并进行辨证思考、分析。

作文审题参考:

基本要求:兼顾“忙”与“闲”的前题下,可侧重谈一个方面。

思辨要求:“忙”的生存意义;“闲”的生命诗意。

发展要求:“忙”与“闲”的适时选择,矛盾统一。

关于文体及今后的作文方向

一、本学期开始,全面转向议论文的训练。

同学们这次月考的作文,相当一部分仍是记叙文,但也有相当多的文章文体特征不明显,近似于却又不是正式的杂感,随笔,散文等,这对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要开始学习写文体规范、特征鲜明的议论文。

二、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1.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主要区别

记叙文:叙述、描写为主(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感性思维为主。

议论文:议论为主。以议论见解、主张、观点的正确性、合理性,或驳斥别人观点、论调的荒谬性、错误性证。理性思维为主。

2.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构成。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要写好一篇规范,鲜明的议论文,首先要学会提炼出一个鲜明,简洁,有力的论点。

如:生活必定有忙有闲,但只有忙碌的人生,才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生。

许多同学的作文,只有对材料的感性的想法、感触和笼统虚泛的描述,其中没有对核心概念和现象的价值判断、褒贬态度以及理性分析,因而是没有论点,或是论点不鲜明的,作文的文体特征,也因此变得模糊不明显。

要改变写记叙文时感性随意的习惯,对事物和现象形成清晰、有力、鲜明的论点,然后再想办法去证明这个论点,这是写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2.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构成。

论据:立论的根据,用于证明观点的正确,增强说服力。

道理(理论)论据:如名人名言,各种定律理论等;

事实论据:如社会热点,历史典故,人生遭遇等。

道理(理论)论据·名人名言

最忙的人有最多的时间。——白茵

闲暇当然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为了获得闲暇而工作,为了和平而战争。---亚里士多德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写了一本书,其核心是“一万小时定律”。不管做什么事情,让你的人生保持“忙碌”,坚持上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理论论据)

如比尔·盖茨在开办公司之前,就已经是个大忙人。在别的年轻人乐得清闲,荒废光阴时,他已接触计算机编程一万小时以上,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先行者和年轻专家。年轻人更应该忙,忙事业,忙梦想,忙追求,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事实论据)

无论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要求典型、有说服力。尽量避免使用作者本人、隔壁小明、三姑六婆等言论、事例作论据,这会立刻导致你的作文“画风大变”,堕入初中、小学生作文的层次。

2.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构成。

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类题链接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写作理想

记叙文:

(1)文章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2)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议论文:

(1)深入分析,对重要概念进行准确界定,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或者能敏锐地就材料的某一要害处进行理论或者反驳,且有相当的思想和写作智慧。

(2)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能对判断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3)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或在议论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某一方面的特色。

高分标题

《偷得浮生半日闲》

《建一座精神小屋》

《牵着精神去散步》

《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开启精神之旅》

《留一片思想的空地》

《为心灵减负》、

《亦静亦动,乐哉!》

《张弛有度,不亦乐乎》

【佳作赏析】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颜修行。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简评】

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闲”、“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

养壶琐事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生壶,说:“今天就来养养这壶吧。”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嘀嘀”的声响。随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壶口便溢出了泡沫。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爷爷说道。而我却只是托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终于忍不住问道:“您每天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工序,不嫌麻烦吗?”爷爷笑了笑道:“其实,没事做的时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是在养人啊!”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锈顺热吸于壶壁之上。爷爷说:“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加润滑。”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杯,又依次流入闻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于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

如紫砂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养壶虽繁琐,却可以修身养性,外表忙碌,内心恬静。而楼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却是内心浮躁,整天忧心忡忡地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汪森曾说:“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

【简评】

以文化入记叙,这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这是作者平日的积淀使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些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知、体验美感。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到浇壶再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熟稔,很难写出如此地道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这篇文章的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单从文题“养壶琐事”来看,就与作文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琐事”暗扣“忙”,“养壶”的“养”字透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们应强调,文化体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

当然,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过于绝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

于忙碌处觅充实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简评】

当别人正在苦思“忙”与“闲”的关系时,作者却一下子抓住了生活中“忙”与“闲”背后人们的“心态”、“心理”,直击当下忙碌而困惑的大众的内心深处,站的高度不可谓不高,有如高僧俯视众生,没有深奥哲理,只是在平实地分析说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用福楼拜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现实人们生活的矛盾,继而用昆德拉的“此处”与“彼处”详细分析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矛盾心态:对当下的忙碌充满着报怨,而对未来却永远充满的希望。其实质是不够满足、不够充实,也就看不到“闲暇”的风景,岁月的静好。从而得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主题: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品味生活的常态,在忙碌中寻找充实和感动,也就会有了闲暇的愉悦。文章切口很小,却站得很高,环环相扣,分析得深入而透彻。如能在引用昆德拉的“别处”再自然些,内容上再详细些,生活中人们的心态再具体些,语言上再多些变化,幽默些,可能会更加出彩。要求可能太苛刻了,中学生能有这种高度已经很是难得。

繁忙”的日子

王麻子翻了个身,睁巴睁巴眼睛还是起来了。今天有信要来吧?!

王麻子没有孩子,四十岁,来岛上也有二十年了。等的那封信也有二十年了。他堂哥是当局政要,他被带走时,堂哥说好会把他渡回家乡来。他堂哥是否还有权?那封信到底会不会来?大家不知道,但王麻子确信会来。

王麻子坐在床沿上,仔仔细细地把衣扣扣好,穿上裤子,把褶皱抚平,又穿鞋,把鞋带正正当当绑上了。他站起身,在米袋里掏出一把米,又抖抖散了些,觉得少,又重掏一把,几下几下,终于把米掏精准了,霍地撒给鸡吃。鸡还没张嘴,他就一把抱起鸡,看它哪儿长了肉没,掉了羽毛没,精神还好没,这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王麻子却要每天做上好几十遍。他没有工作,他很闲。

他走出门,四下里望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一副兴冲冲赶路的样子。他没见到熟人,回身抓起一顶大草帽,低着头,背着手,做沉思勿扰状,走去了瓜地。

他拍拍这一只瓜,听听声响,又拍拍另外一只,再做做比较。他扯扯这一只瓜的藤蔓,把它撸直,手一松它又曲了起来。“哎!王麻子你干嘛呢?”是老洪。

“啊!我看看瓜。”王麻子答。

“你可真忙啊!”

“呵呵,是啊。”王麻子低下头,红了脸,就像是新制的酱烧猪头肉,烫得难着手。好不容易来个人,王麻子不能放过机会,他抬起头喊了一声:“这么早你干嘛去啊?”定眼看,人已走了。他向前几步,想把他喝住。想了想又觉得没啥要说的,绞足脑汁终于想出句话,前面没了人影。他环看四周,瓜地,田地,树林,没有人,只有他,他也不知道做什么,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看,他看的是瓜地?田地?树林?也不知道,他只是盯着。

中午的时候,太阳正辣,麻子拽着草帽也不带,流了汗就抓起衣服擦,走到村口,衣服也要擦了几十回合了。村长站在村口,手里好几沓信,王麻子走到村长跟前,也不问,就看他发。边上的二狗拿了信就问村长有没有王麻子的信。“没有咧。”“你还没发完,你怎么知道没有?”王麻子涨红了脸,看村长把信都发了干净。

王麻子回到家,把鸡抓起来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随后走到米袋跟前,掏了一把米,又抖抖,又重掏了一把,又抖抖……

【简评】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小说,而考场里的小小说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了。

这篇小小说很有意味,王麻子成为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他的日常所忙,在一些人眼中毫无意义,但他所忙的喂鸡、看瓜这些事件,不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吗?而他近乎享受地忙着这些事,具有了很强的审美意义和哲理意味。他一方面怀着希望,希冀着能改变他命运的那封信的到来,另一方面又以悠闲的心态忙着日常生活,这不就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吗?由此,这篇文章达到了一般考生难以达到的思想深度。

在提倡文章风格多样化的今天,小小说理应受到关注。大家知道,小小说的创作难度很大,尤其是在限时的考场里,难度更大。没有足够的平日训练和素材储备,不要在考场里急就。

北大曾经的一位保安,梦想就是考上北大,但是高考落榜了。在担任保安一职后,于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零散的时间,阅读英语角或是旁听课程,终于成为了北大莘莘学子中的一员。

鲁迅就说:“哪里有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鲁迅固然也有享用咖啡的闲暇时间,但是他没去认真地煮一杯咖啡,而是拿起了笔,“写那些'为正人君子所恶’的文字”。正式这样,鲁迅才成了我们看到的鲁迅,闲暇因忙碌赋予了新的意义。

中国文人的忙与闲

几百年前,从有人为了故乡的莼菜挂印而去时起,中国人便开始懂得了‚闲‛的意义和价值。治国平天下雄心固大,却为山野老叟所嗤嗤。与其为皇帝鞠躬尽瘁,名利场里战战兢兢,看人颜色,倒不如索性弃了这顶乌纱,一心一意打理自家心田,坐观山岚云气。

杜鹃之鸣从山野传来,悠悠回荡千年:‚不如归去……”指不定是哪个参透了的先贤变化了来的亦未可知。回归乡野,骑只野鹤,做个闲人,成了无数中国文人的最终归宿。

博物馆里看文征明的画,从来就是一副清闲气。日暮苍山,松间流水,墨汁层层浸染,铺开一遍又一遍。《雨景山水》中半山腰的云雾,蒸蒸腾腾。可别以为留白最不费功夫,那可不是光留着一片,不动就行;它要与蒙蒙雨雾中松林的墨色浑浑糅合,淡得极致的细笔,似白非白,似灰非灰,足以见画家功力。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得费一番大工夫。

这样一幅山水写意,定是这老头子午后悠然醒来,待小童沏上茶,摆好墨,从从容容画一个下午,不知西方之既昏,陶陶然伸个欠。画不完,留着明天接着画,不亦乐乎哉?

闲下来,方有这番情致。闲着闲着,不觉也竟忙了起来。文征明出道的年纪,也是花甲之年,闲得很。

闲者,固然以耕心田之用。然而,倘若以为中国文人只是闲以自适,仍是不对的。即使置身云山,还是跳不开探听庙堂之事的本能。

身处宦海,心忧身劳,人事倾轧,耳蔽目塞;放逐青崖间,又困于距离不够。不过,中国人是向来善于调和的。

书院便是这么一个调和的产物。一群书生,聚而论道。鹅湖之会成了中国哲学史上一大盛事,而明季的东林书院,更是架大势足,结成一派,发志士之悲,而敢与阉竖争,即便隐逸如文征明公,依旧少不了和各路权贵藕断丝连。

这群书生,说他们闲,不闲,可说他们忙,亦不甚忙。不在朝廷,却又不愿默于村野。

其实,忙与闲,在这些文人士大夫这里,恰恰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忙时不忘人间烟火,存野心一颗;闲时又铮铮呼号,心怀天下忧。变的不过是距离,不变的则是对自我与天地统一的执着追求。担当自我,亦担当苍生天下。至于忙或不忙,闲或不闲。随性自适。即可。

忙与闲

海斯利特曾说:“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忙碌与闲暇,无疑是一对极端对立的矛盾。若要将一根木棍的两极重合,使忙碌变为闲暇,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充满了天方夜谭的意味。

诚然,在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日,小山似的堆叠的工作任务正一点点压弯了人们的脊梁。与“亚历山大”谐音的网络新词“压力山大”一经出现,就引起了都市白领们的强烈共鸣。与此同时,空闲之时强大的难以挣脱的空虚感又将现代人置于阴影之中。如今,人们在忙碌与闲暇的急速转换之中失去了心灵的平衡。

反观前人,孔子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一种在忙碌的现实之前,忘忧而心游万仞的境界,是一种在有如白驹过隙的时间之前,自在从容、闲适淡然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在忙碌的外在表现之前,拥有闲暇时亦有的,“乐”的心态。

事实上,忙与闲可以表现为小山一样堆叠的工作与阳光红茶之间的外在对立,然而忙与闲更是内心对生命状态的主观感受。因此,海斯利特的话语或许正向我们阐释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真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感到内心世界的闲适从容。这与一句英语谚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喜爱你的工作,那么你工作时就如同鸭子在水中游泳一样欢快。”‛一旦热爱自己的工作,将原本令人厌烦的工作转换为自己所热爱的兴趣,那么忙碌之时装载的是满满的充实与喜悦,在看似忙碌的外表之下,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

如何在世事的重压之下依然有着如苏轼所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意趣,如何将忙与闲间的矛盾相互转化,使我们越忙碌时越有闲暇呢?

其转换条件即为一种热爱、兴趣,或曰投身其中的激情。美国一位中学校长曾说:“若孩子热爱他们的学习,那么即使学习也会和度假一样。”这对于“压力山大”的一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启示。如何在忙碌之中仍然保持着闲暇时悠然从容的心境,而在空闲之时亦不感到空虚和索然无味?热爱与从容或许是一种生存的必需品,是点燃生命意义的火把。

若是这样,法学家西塞罗所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不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吗?

类题链接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梁实秋

②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张潮

③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某中学某班班训

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班级读书交流稿,在班级读书会上分享。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审题】

1.读懂材料的内涵。

这是一则围绕“忙与闲”展开讨论的思辨作文,①②侧重于“闲”可以带来的益处;③强调高三学子须“不闲”,即“忙”。

2.理清隐含的思辨关系。

写作要求“以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考生必须立足三则材料、理清材料的关系:梁实秋强调“工作之余”的闲静、张潮强调“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的闲雅,都没有一味强调“闲”而否定“忙”。

考生立意时切不可只偏重“闲”与“忙”的任意一方,在写作中呈现这组辩证统一关系,方能将文章引向深刻。

3.注意写作的情境限制。

题中情境是班级读书交流,分享对象是班级同学,应注意交流稿开头和结尾的格式。

最佳立意

忙闲相宜,人生至佳;

忙闲得法,张弛有道;

忙于外而闲于心;

于快节奏中享受慢生活。

学生考试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游离,辞不达意,完全置“忙”与“闲”的辩证统一关系于不顾。如:

“于为人做事中仰望星空”,立足于“为人做事”与主题无关;

谈“时间管理”;

谈“忙”的意义和价值,只字不顾“闲”等。

这些都是偏题立意。

【佳作展示】

忙于外而闲于心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的读书交流,我分享的题目是《忙于外而闲于心》。

在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心灵放个假,让自己有闲暇去做人,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心灵放松了,也就具备了龙应台先生所追求的“累积、沉淀、观照”境界,所以停下来,放慢脚步,用心感受生活,追求真善美,做到:忙于外而闲于心。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就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但是“忙于外而闲于心”并非“闲事”,只是换一种方式去体验生活。用心感受,不是放空一切、把所有事都闲置下来,而是让心灵去反思沉淀。

放眼望,天下熙熙攘攘,路人步履匆匆。生活的琐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天一月一年,有些人都在重复着一种疲惫的生活方式。在你身体感到超负荷时,不妨停一停脚步,因为生命不止是劳碌奔忙,未知的生活角落等着你去发现和探索。“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所以,慢下节奏,将行动停下,去另一个世界畅游一番。

行动停下了,心灵才能开始出发。心灵是感受世间万物的根源,用心观照。“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静下心来,隔绝尘世的纷扰与喧闹,探求一片心灵的净土。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用脚步丈量,可以用思想深度去衡量,越是愿意去探索发现,你的生命就越是厚重。用心出发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你外在的忙碌虽然停下了,但是你的心灵却一直在路上。用心享受生活,去体悟生命中的美好与确幸。

暂时搁下身上的重物,怀揣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去寻悟月光美景,忙于外而闲于心。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文章侧重于谈“闲暇”的价值和意义,围绕“将行动停下”和“从心灵出发”两方面阐述,强调“用心灵感受”的重要意义,析理透彻,语言表达通顺。

不足之处:

第一,思辨性不强。标题虽有思辨性,但正文部分没有把“忙”与“闲”的对立统一关系阐述透彻。

第二,通篇除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外,基本没有事例论证。故而,得分不高。

张弛有度,忙闲相宜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的读书交流,我分享的题目是《张弛有度,忙闲相宜》。

琴瑟有弦,须张弛有度,紧一分则琴弦易折,松一分则乐调难成,调弦适度方能悦耳动听。弦之张弛亦如人生,人生太忙虽得充实,但容易错失风光;人生过闲虽自得,却容易跌入空虚。因此,人生一世,当张弛有度,忙闲相宜。

忙,让人生获得元气,走向充实。

某中学某班班训:“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诠释了高三学生的奋斗状态,高三学子唯有不闲,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试问,哪一项发明不是无数次忙碌实验的结果?人类的哪一次进步不是忙碌奋斗的结晶?

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说:“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古往今来无数先哲圣贤孜孜以求、大胆创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文明才得以共享。身处新时代,我辈青年当以锐意进取之决心,行奋斗向前之实践,在忙中收获知识,于忙中实现理想。

但是,忙碌奋斗不是只顾埋头苦干,忘记抬头看路,人生亦需闲暇时的观照。

闲,让生命处于静思,获得沉淀。

梁实秋先生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如果人生只剩下忙碌,那么人恐怕只会沦为异化的机器,重复机械的劳动。人需有闲暇调剂,就如一杯咖啡,加块方糖、调以牛奶,味道绝佳。懂得忙碌奋斗的人应该懂得生活,懂得让生命获得安闲。

忙碌会让我们只顾赶路前进,而错失明月清风和沿途风景,生命若无静思何以产生厚度?若无观照何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灵魂趋于忙碌,生命便只剩行尸走肉。忙闲相宜,才是人生佳境。

张弛有度,忙闲相宜,生命既得充实,亦有观照。

东晋名将谢安临危受命,率领八万将士抵抗前秦“百万雄师”,敌强我弱,情势危急,好友谢玄慌张问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宴请亲朋好友,与谢玄对弈赌别墅,运筹帷幄,棋局操胜,大战亦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绩,也将岌岌可危的东晋王朝挽狂澜于既倒。无他,实为忙闲相宜之果,谢安达到了忙于外而闲于心的境界。

忙,让人生活得充实;闲,让生命获得观照,真正做到张潮所说的“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忙中有闲,闲不忘忙,两两相宜。

这样我们的人生不只有眼前的“忙碌”,还有诗意和远方的田野。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脉络清晰,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开头段以比喻论证开场,用“调弦适度”引出“忙闲适度”的观点,照应标题。

分论点一基于“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的班训,阐述“忙,让人生获得元气,走向充实”,主要采用引用论证。

分论点二基于梁实秋的名言,阐述“闲,让生命处于静思,获得沉淀”,主要采用正方对比论证。

分论点三阐述“张弛有度,忙闲相宜,生命既得充实,亦有观照”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结尾总结全文,再引张潮的话突出“忙闲相宜”的主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指导:忙与闲
石家庄一模作文简析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4
议论文开头如何提出论点
你的空闲时间,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