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丛中《精神分析治疗》听课笔记(下)
  •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丛中老师讲课内容整理而成,文章内容版权系丛中老师与相关辅导机构所有。七十三整理成文字,仅供个人学习、欣赏之用。任何人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作品,基于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本人不承担连带责任之类的。

  • 第四章丛中老师现场个案演练(一)

这位咨询师说:来访者有精神分裂倾向。缺少父爱。特别希望得到父爱,一直逃避,第一年的精神分析发现,对父爱的压抑,就出去寻找。现在矛盾即渴求父爱又无法交流父爱的一种困惑。

初步的印象:包括大家听到的、我们想到的父亲的问题。来访者一开始就把这个主题给说出来了。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为什么是或许?刚开始能轻松说出来的,往往不是重要的。所以我们是一开始就抓父亲这个事儿,还是放过去这件事情?我们只看到一部分的时候,先别着急做结论、下判断、或揪那一点。急着揪,会让来访者觉得给我的自由自主空间太小。太着急处理问题,会让来访者有压迫感,会让来访者感到不自由、不舒服。要进行到二三十分钟、四五十分钟的时候,看到开始的时候缓和一点,开始不揪对我们后来看全了,会好一点。所以,开头的时候要多放出来一些。如果来访者主动谈,就顺着来访者的思路往下走。咨询师可以好多构想,随着他的话问,把点都记在心理,有机会再收集资料,例:你跟爸爸的关系怎么样?

咨询开始没有提转介的。只有在会谈结束,才能提出转介来访者诉说,她与父亲的关系不好。母亲对她说了爸爸许多不好的方面,不给抚养费了,不关心等等。母亲会让来访者去要向父亲要生活费。来访者还诉说自己的回忆:母亲在喊叫,父亲在打母亲,自已感觉很小,用力去推却没有起用。母亲被打得全身都肿了,住院,在眼科。来访者说:我觉得世上的人都是骗子,我妈也是骗子。没有人听到我的声音、没有人帮我。世界上没有人认识我、真正听我。我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丛中老师:现在基本上50分钟进行了一半,是不是来访者的情绪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即使我们聆听,也应该听到来访者的表情的线索。她说的愤怒的事情,声音挺小的。后来说着说着声音就大一些了。先说了愤怒比较有力量,后来有眼泪了,然后是慢慢地平静下来了。大家听后面的那几句话:哪个字拖得长一些,都变得短平了。最后字的尾音比较长、话比较平。听起来像是画外音。我们听的时候,就听他什么时候进入内心、什么时候又出来了。像潜水似的,潜到5米……听到情感波动的过程。听到情感波动的时候,也是角度在切换。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是旁观者的角度,理性的成分过去了,感性出来了。我们要听出这些非语言中的信息。

听爸爸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吗?不是。听到后来我们就知道来访者与妈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跟妈妈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依恋、纠结。

妈妈被打的时候,去救妈妈。这个地方的共情做得好。共情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恰当。我们可以听到来访者的情绪中的无助,对妈妈的怨恨,对父亲的愤怒。无奈、愤怒。愤怒什么呢?对爸爸用了愤怒这个词。对妈妈用的词不是愤怒,而是怨恨。为什么咱们要区分这种词呢?因为,它们的程度、深浅不一样。恨的是和无奈在一起,愤怒跟无力在一起,愤怒是年龄大才有的。恨是年龄小一点的时候,带着无助和被抛弃感。怨里面不仅是抱怨,还经常有哀怨的成分。即来访者对对妈妈的依恋、共情、感到自己无助、怨恨

我们再听:这句,我宁愿认为他们都是骗子,加“宁愿”一词。加“宁愿”,就把内心愿望加在其中,他有一个内心愿望,她有一个愿望,然后她有冲突。没有愿望,就没有情绪反应了。所以我们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她的无助、受伤害,还要理解她的愿望。我们强调她的愿望,他的愿望是得到爱,还要帮助别人。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她表达中还有“应该”这个词。我应该……关心别人……说了好几个关心,关心别人,唯独没说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对自己却是理性的要求,我们接下来的咨询可以关注她怎样关心自己。

如果我们听的细一点,会听得清楚:来访者自己提的目标很好。我们可以思考,对人的理解不能只强调恨。我们还有看这个的心理动力特点,比如她说“宁愿他们都是骗子”。“宁愿”是把内心愿望加入其中,它的内在愿望是什么才会有伤害和无助的感受?所以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止理解她的情感:恨啊,还要理解到背后的心理动力原因——愿望,愿望得到爱。

前面,是从感性方面来理解来访者,丛中老师现在要求咨询师从理性来分析这来访者。

这是共情的时候进到来访者的内心,关注她的感受,接下来站在咨询师的角度,看看她的整体的状态,她人格的部分,看看在来访者的内心和父母的关系。

“要强”是来访者最根本的愿望,还是“得到爱”是她最根本的愿望?一方面觉得要强,另一方面又觉得内心没有力量,要得到关爱。我们两边都说出来。说出来:一边方面怎么样,另一方面怎么样。将二者划为并列的关系,揭示了她的矛盾和冲突。但我们分析就会发现:只有当爱需要满足之后,才能强大。所以将来治疗的方向永远是帮她如何寻求爱,这是我们治疗的根本

然后谈完愿望呢,说:你正在努力。你正在努力把你的工作做得更好。这就是积极正面的。

如果修复她心灵的恐惧,这种恐惧是母亲带给她。怎样给她修复?这是个重要的任务——借外界来解决内心的事情。母亲是一个外在的人,而心中还有一个母亲

这两个不完全一致。我们怎么来揭示这个不一致性,刚才有一些资料——同学们都羡慕我,妈妈让我写苹果。可以用来完善自己内心对母亲的感受。

我们还听到她前面的口误,找父亲要医药费,后来改成了生活费。这个口误的道理在什么地方?是这样的:离婚之后呢,妈妈有病,女儿去照顾她。所以要生活费为了谁?要医药费为了谁?这个女儿到底跟妈妈是什么关系?这个口误表明了一种既认同,又不认同。处于向妈妈认同的一个矛盾的心理。在感情上又爱又恨。用心理学的名词:存在着向妈妈认同和不认同。认同是生活费和医药费是分不开的。生活费是包含自己的。先说的医药费,是妈妈得病,是在女儿心理看得更重要的,才会有这个口误。

怎么去转变来访者的这个认识?妈妈爱的方式,让你看来是自私的。我们把妈妈的爱细化一点,妈妈爱孩子、妈妈爱孩子的方式,让你看起来是怎么的。这个地方可以建构一下爱。你对妈妈的爱是真心的,就算别人都是假的,起码你的爱是真的。你对妈妈的爱,包括你跟爸爸打交道多的时候,怕妈妈会生气。拿爱心起头,和织毛衣似的。治疗从爱开始,无论她多么痛苦、多么受伤害。爱别人、同时爱自己。

50分钟我们可不要以把来访者内心的问题都处理完了?来的时候“人都是骗子”走的时候,阳光普照?没有

最后10分钟,如何来结束。我们有很多内容来不及谈,后面就不以收集资料为主要的目标了。我们就开始要收尾了,写作为要结束了。复习的时候,10分钟怎么给她一点建设性的帮助、让她尝到一点甜头,有点启发,好下回再来。这就是结束前的10分钟怎么做。随着她的情绪出来,我们一步步地结束,但是同时还有一些紧张。而且我呢,在这个当中,我没有遇到这种对自我辨别这么不全的来访者。这是我没有过的。对我我感觉有一种我自己就要败下来了。

丛中老师:这么好的来访者、配合得那么好。我没做什么,主要是她对自己的态度、分析,我好像没有太多的工作,我感觉这个来访者比较适合这样的方式。

神经症的来访者,我们去倾听,要给更多自由的空间。人格障碍、边缘人格,说着说着就看着窗外不看人、要撕病历,(那个愤怒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一些反馈的技术。(边缘人格那个愤怒出来的)出门之后,“呸”“呸”“呸”,我会注意主动的反馈会多一些。我做这个反馈的意思是说:倾听肯定是对的,倾听不是一程不变的。咨询师要根据不同的来访者、不同的主动的方式来取得配合。这样的要求可能偏高一点,只是告诉大家:将来你知道努力的方向、知道倾听不仅只有一种方式、倾听有不同的方式。

咨询师的问话别紧咬着来访者的不留尾巴,就不会出现沉默的场面。咨询师每次问话,稍微留一点空档,给来访者思考、他还要往下说、给他话语权、机会。咨询师要养成职业的习惯,等一等,看他接下去是不是要说?咨询师应该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咨询师永远让来访者。

打断是另一个技术。来访者重复说一个问题,说得太理性、占用太多的时间,我们为了转话题,可以去强行打断。打断的技术,是在治疗的后半段,他就是不停,我们的治疗策略完全被他给挤占掉了就可以用。

如果来访者具有倾听咨询师的能力了,这个来访者已经不错了。

最后我们的谈话,可以是:这次谈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这几个谈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我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建议?

我们当时的观察作为我们调节的办法、去讨论也是一个办法。都是有效的。“你恨你爸,是吗?”“你恨不得把他杀了”表面上是说的有些过了,但实际上给他一个反驳我的机会,调动他的主动性。故意说一些差的,作为调动主动性的一个办法。咨询师说出了他的道德感不允许他自己说的话,连想都不敢想的话,虽然看起来共情有点过头,但这时候,咨询师在前面十米的地方提前等着他。他前面的空间就大了。所以利用共情出现的这种对来访者做引导。

“恨不得把他一刀砍了”这个可能共情过头了,但仍可说出去,调动来访者的主动性,让他反驳我。有时虽然他理性的反驳,但我说的是情感上的,我是冲击了他的道德感,探测他的深度,他听到咨询师把这话都能说出来,他反而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了

我们的会谈不要偏离大方向。

咨询师目前培训的倾向好像是来访者哭的越强烈越好,有时过于强调有些极端了。内心深处有创伤,我们带他去接近创伤,就像我们带他去潜水,一下子潜水太深,你要考虑他的接受力,承受力,有没有处理创伤的能力。如果他大哭,我们就要往理性挖,带他往理性走。火候:让他的痛苦情绪出来,边说边哭,边哭边说。理性没丧失。说的时候,眼泪能出来,意味着感情能上来。这是我们火候的把握。所以,我们要考虑的一个是承受力、一个治疗关系。操作中掌握火候,挖到他有感情反应,包括感情,语调,眼泪,如果她的眼泪在圈里打转,我们就煽煽情;如果她嚎啕大哭,不可控制,我们就要往理性拉拉。她的痛苦情绪出来,边哭边说,哭的时候语言功能不丧失,意味着理性不丧失;说的时候有眼泪,意味着也有感性。这就是火候。来访者边说边哭,咨询师也会很紧张:是不是碰触到的我的无力感?我是不是有未处理好的情感?

什么时候让来访者进入哪一段情绪?前十分钟就进得比较深?结束前十分钟进得比较深?有一个总体布局的问题。咨询的经验积累是这样的:在30分钟左右,内心情绪进入得比较深,是比较合适的。

每个人都要维持内心的秩序。来访者者“自己的强大”与“成为同性恋的自强”在斗争。同性恋既破坏了自己的强大,又有些认同同性恋的强大。

在会谈中存在着思维路线。这个思维路线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丛中老师在本次会议中的思维路线,是按照“愤怒”这条线往下走。先从6岁的时期开始谈起。整个的路线是越来越往幼年走,中间讨论和爸爸的关系——爸爸养家糊口,玩捉迷藏爸爸跑的慢。来访者一直说父亲的不容易,但却突然说了一个贬低父亲的,这是为什么?这是不太佩服爸爸。一个男孩子被父亲打趴下,彻底打服了,会影响其成长。在同性恋中容易找高大、威猛的男性来陪伴。

来访者的愤怒可能不是源自父亲,还有别的来源。这时开始讨论他的性身份,来访者对自己性身份的认同可能稍微弱了一点。在爱情中,问情绪、感受时,身体的反应是最准确的。和来访者开始讨论他的感情,问他的身体反应,身体的反应最忠于感情。想到同性恋的时候身体感受是什么?身体的反应是什么?来访者对同性恋中身体反应不是很强烈,所以不是真正的同性恋,可以断定是心理问题。所以性本身的问题不是突出大问题。

第五章丛中老师个案讨论与回答

理想化是超我的内容之一。超我的三成分:道德感、理想化自我、服从现实。妈妈为什么打孩子?我们的猜想是妈妈与父亲的关系问题。妈妈过于强大。妈妈的形象应该是和蔼的、包容的,但现在变成了带棱角的、不舒服的。孩子有些认同了妈妈,但还是有些反抗的、有此仇恨,这没有被消除。所以在潜意识中,来访者就会仇视女性。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将来来访者结婚么,找一个什么样的太太?这可能显现为对母亲的一种间接反抗。找一个和妈妈截然相反的女性,可能会改变一些。而找一个和妈妈一样的女性,则会失去爱的能力,失去对女性的兴趣。

认同的爸爸的对家庭负责任的部分,也认同了爸爸的懦弱的部分。所以,妈妈的因素是孩子同性恋的首要影响因素,而爸爸因素是其次的。爸爸的懦弱、不够男子汉气概,没有修正这位孩子的问题。

把握这些才能理解、深刻分析理解来访者的“愤怒”。

还要注意来访者的思维特点——跳跃性比较明显。跳跃性思维反映了内心的思维被割裂、碎裂。形成原因的探讨:这与妈妈这个客体关系对象的不连续有关。他小时候妈妈跟他的客体关系不够连贯,由于这种割裂,所以来访者就会表现出破坏性的、攻击本能的突然爆发,而建设性方面表现没有足够好。

在咨询关系中,移情的表现。来访者会和咨询师的互动可能会表现出:来访者对咨询师百依百顺、接近得让咨询师受不了。所以对此做咨询,要做到warm,即不可太热和太冷。具体做要注意,先讨论与父亲的关系。然后在关系保持的同时,讨论对妈妈的感受、来访者的无助和弱小感。

将来治疗关系的发展,会谈内容,层次程序,以及如何建设,始终不要忘记怎么面对眼前的现实,做点认知的指导,行为的指导。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进行综合治疗。

学员问题1:咨询师的性别对治疗的影响是否有关。

咨询师的外表,例如头发长短与母亲相似性,可能会引起来访者的心理反应。比如孩子认为妈妈是长头发,爸爸是短头发,后来遇到女治疗师,长头发,可能更容易唤起对妈妈的认同,女咨询师的一些语调,肢体言语的一些引起对妈妈的联想。但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咨询师的身体性别关系不大。

学员问题2:如何处理与来访者的关系

不要急于了解咨询师想知道的内容,而是顺着来访者。特别是开始的时候,要顺着来访者思路走。

学员问题3:如何处理来访者的思维中破裂

可以用来访者谈到的内容,咨询师来为其组织成具有逻辑性故事。串起来,把他前面的话跟现在串起来,或者把细节扩展,组一个故事时。这时,就可能会把他的情感整合起来。

学员问题4:关于来访者与父亲的关系问题。

让来访者有更多的情感体会。要避免咨询师的强势。把干预和尊重平行对待。

学员问题5:如何采用咨询技术
咨询技术不要脱离精神分析这个大框架。所有的技术是在精神分析这个框架中做。否则单纯用技术没有多大意义。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是整体的。局部要与整体协调,各种办法要服从与来访者整个心境和精神状态。

梦的解析:

学员讲自己的梦:自己在大运河边上玩水,姐姐在右边想把自己推河里去,回头看到妈妈来了,就不害怕。背景是桥、蓝天等。这个梦给自己的印象很深。

学员的分析:妈妈可能是榜样的象征;自己弱小;表达了担心的情绪;河水、母亲代表女性方面……

丛中老师的分析:请来访者根据梦做自由联想。来访者谈到根据这个梦说,妈妈对自己溺爱、被爸爸否定。自己送母亲坐车走,就会很伤心、很伤心。当爸爸抱着她送母亲走时,就会跑、离开父亲。

丛中老师:根据来访者谈到这个方面,我们如何重新来解释这个梦。

所以解梦的精髓在于:梦的含义的答案在于来访者!如果不顾这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野蛮的精神分析,蒙古大夫。

丛中老师:梦是愿望的满足。所以,要透过梦,分析出来访者没有满足的愿望是什么。梦有故事情结,梦是被修饰过的,因为梦也有超我。梦真正表达的是内在的愿望。所以精神分析是找到内在的愿望、创伤是什么。没有愿望,就没有创伤。

梦是愿望的达成,是进入潜意识的线索,借助故事情节表达真正的愿望。

总之,梦的分析就是找出他的愿望。顺着梦这条线我们去找出他内在的愿望是什么。

分析梦,是引导来访者探索自己内心引子。

如何分析出被压抑的内容?第一,通过象征的方式来认识。第二,通过内在的感受来认识。

怎么找到被压抑的愿望,有两条途径,就是妈妈代表谁、姐姐代表谁、桥代表什么……但是,梦到水,代表什么。根本就没有答案。离开了做梦者的感受,解梦就无从做下去。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更看重水象征什么并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梦见水,感受是什么。反过来,顺着梦中的感受找下去,很容易找到象征是什么。而我们分析感受的深层,还是愿望。梦中的故事情节是虚假的,梦中的情感是真实的。我们需要用情感的主线来统一内容。梦中的情感是真实的。所以,解梦是分析人,而不是猜。总在,分析解梦重点在于来访者被压抑的情感是什么。把压抑的东西借着谈梦给他分析出来。梦只是一个由头或是一个素材。分析梦,永远不要离开做梦的人。精神分析永远不要离开来访者这个人!

时间是客观的。但潜意识、心理的时间是主观的、非客观的。

梦中涉及了母亲,她联想到对母亲的不舍,这时可以扩展问问她对妈妈是否还有别的情感,猜测可能是坏妈妈的投射,梦中有。

精神分析是手段,生活是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咨询师犯错,其实是和来访者在潜意识相遇了
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学科
尤娜需要心理咨询吗?
你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岂不知他正生着父母的病
动力学咨询的感受以及魅力!
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好文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