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少见“变脸”
前言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类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病种:最初报道于胸膜,但后续发现任何部位的软组织、实体器官内均可出现;最具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为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增生、伴大量平行排列的瘢痕样胶原(形容为绳索样),但后续发现可有诸多形态学变异,具体如束状、血管外皮瘤样、席纹状、鹿角状等,同时间质可有显著血管及硬化表现。

2022年10月版的《Am J Surg Pathol》杂志中,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病理专家Suster报道了13例上皮样及透明细胞表现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方面拓宽了该肿瘤的形态学谱系,另一方面强调了分子检测在该组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问题,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该组13个病例中,女性8例,男性5例;患者年龄36-80岁不等,平均63岁。肿瘤部位有眼眶(3例)、下肢(3例)、腹膜后(2例)、腹腔(2例),其余为颈部表浅软组织、与膀胱相邻盆腔、耻骨各一例。肿瘤大小3.5-24.5cm不等,平均9cm。

大体描述方面,有9例界清、易于剔出。4例确诊时有浸润性,位于眼眶的3例中就有2例。呈浸润性的肿瘤有1例位于腿部,需膝下截肢才可局部控制。1例肿瘤位于腹腔,和镰状韧带相连;位于盆腔深部的1例和膀胱相连。位于腹膜后者,1例与大肠浆膜紧密相连,尽管境界清楚、易于切除,但散在多处腹膜种植;1例与胰腺相连。所有病例切面均描述为均质、灰白色、轮辐状、质韧。

组织学方面,低倍镜下肿瘤主要为体积较大的上皮样细胞呈片状分布,伴杂乱分布、比例不一的间质胶原化表现。2例可见模糊的结节状。大部分病例组织学分级为低至中级别,细胞有轻至重度非典型,细胞核无多形性,核分裂<3个/10HPF,无坏死。就细胞特征来说,主要为体积较大的上皮样细胞,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散在,胞质丰富,透明至嗜酸性。

图1.图示该组病例中的圆形、上皮样细胞成片分布,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由于胞质透明而表现的似乎无黏附性;细胞形态相对单一,细胞核圆形,染色质散在,有轻度非典型;胞质嗜酸性,部分胞质呈透明表现。


个别病例细胞学非典型稍显著,具体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核分裂增加(4-9个/10HPF)。

图2.个别病例虽然瘤细胞为圆形、上皮样,但细胞核稍增大,染色质边集,有显著核仁。核分裂易见。间质可见纤细胶原化。


间质胶原化更为显著的肿瘤,瘤细胞似乎被分隔,这是由于条带状硬化导致肿瘤呈显著巢状表现。除这一巢状表现外,有时瘤细胞呈细带状排列、或胶原性间质分隔的更小巢状,类似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生长方式。

图3.间质胶原化显著的情况下,表现为纤维条带将肿瘤分隔为巢状,类似腺泡状生长方式。本例的瘤细胞也有显著透明样胞质。


有3例(也都是位于眼眶者)的瘤细胞形成有黏附性的小簇状,类似脑膜瘤的轮辐状表现。有7例可见显著血管外皮瘤样、分支状血管。3例有少见的网状/微囊状表现。2例可见局部有血管周围致密玻璃样变、伴局灶有间质胶原不规则沉积,类似所谓“石棉样”纤维。

图4.眼眶处病例,瘤细胞呈轮辐状,类似脑膜瘤的生长方式。


图5.血管外皮瘤样生长,并有特征性分支状小血管,本例瘤细胞主要为胞质透明表现。


图6.本例局灶有少见微囊状生长,囊腔之间可见胞质透明的小团上皮样细胞。


图7.致密胶原不规则沉积,有时呈星型表现,且可见显著血管周围分布。


该组肿瘤核分裂数量不一,2例并无核分裂,4例核分裂1-3个/10HPF,2例核分裂4个/10HPF,其余5个病例的核分裂分别为4、5、6、7、9个/10HPF。组织学为低级别者,细胞核并无显著多形性。2例可见局灶坏死,并可见侵及脂肪和骨骼肌;细胞核具有中等多形性的1例中,上皮样瘤细胞中混有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该组13个病例中,有4例可见经典的梭形SFT区域。8例的瘤细胞在上皮样形态基础上有透明细胞特征,这些区域的瘤细胞圆形,细胞核大、空泡状,周围有一圈透明的胞质。有5例的透明细胞特征仅局灶存在,且部分区域和上皮样、胞质嗜酸性区域移行;其余3例所有肿瘤细胞均为透明表现。

图8.胞质显著透明的细胞,成片分布。细胞之间有纤细网状表现,是间质早期玻璃样变所致。


免疫组化方面,12例表达vimentin和BCL-2;11例表达CD34。STAT6在10例呈弥漫、强阳性。1例CD34和STAT6均为阴性。分子检测方面,所有病例均可见NAB2::STAT6重排。

按照SFT中最新的转移潜能预后评估模型,该组病例有6例为低风险,5例为中风险,2例为高风险。6例低风险病例中,2例失访,3例在6年、15年、18年时随访仍无病健在,1例有局部复发,7年后转移至肋骨、肺部和胸膜,首诊8年后死于该肿瘤。3例中风险者,确诊后3年、3年、4年随访仍无病健在;第4例4年后有局部复发,剩余1例确诊时间较短。高风险病例有1例确诊8个月后转移至腹股沟、肺部、胸膜,1年后死亡;另一例确诊4年后出现局部复发,但该例距文献发表时间短,暂无进一步随访。

总之,组织学分级和转移潜能预后评估方面的相关性较好,但风险评分最高的一个病例组织形态相对温和,组织学分级为中等级别;而高度侵袭性行为并致死的1例组织学为低级别。临床行为与NAB2::SATA6重排的具体亚型、CD34免疫组化、STAT6免疫组化之间未见相关性。不过,该组病例数量较少,且随访并不完善。

小结

SFT罕见表现为上皮样和透明细胞形态,此时可能会带来鉴别诊断困难。根据现有风险分层方案,仍可将这种情况下的SFT分为低、中、高风险,但尚需更多病例研究以得出这一特征下预后意义的扎实结论。如本文中病例所见,这一形态的SFT可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因此了解SFT的这一形态,对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极为重要。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Suster DI, Mackinnon AC, Mejbel HA, Gross JM, Suster S. Epithelioid and Clear Cell Solitary Fibrous Tumors: Clinicopathologic,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Study of 13 Cases. Am J Surg Pathol. 2022;10.1097/PAS.0000000000001983.

doi:10.1097/PAS.00000000000019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病例分享及要点总结
2023-9-14病理
分子时代学病理:非同寻常的SFT病例
读文献,学病理-卵巢微囊性间质瘤(二)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
2014第三届康臣川渝读片会 病例八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