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形性腺瘤也作妖(四)
多形性腺瘤也作妖(一)
多形性腺瘤也作妖(二)
多形性腺瘤也作妖(三)
多形性腺瘤中类似恶性细胞学形态的表现
对细胞增生的评估,不管是核分裂、还是Ki-67增殖指数,都已成为外科病理中多种肿瘤的重要预后和预测指标。多形性腺瘤中的核分裂相比对应的恶性肿瘤来说,很少见;多形性腺瘤中核分裂活性增加,则可能有向癌的转化。不过,目前仍无经过诊断和预后方面验证的特定核分裂计数阈值。
仅见核分裂活性增强,不足以在多形性腺瘤中做出恶性诊断。多形性腺瘤中的Ki-67增殖指数一般不超过5%,伴明确癌性转化的时候可见显著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较低的Ki-67增殖指数(一般指低于5%)也可见于低级别癌,而这也是需要和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诊断的病种,具体如多形性腺癌中的经典亚型。
毫无疑问,查见细胞学多形性、坏死、或核分裂活性增加(尤其非典型核分裂),会考虑到恶性可能,并需仔细镜下评估、广泛取材以排除恶性病变。不过,仅查见上述情况之一既不能明确诊断为恶性,也并无生物学行为预测意义,必须结合其他表现才能扎实的做出恶性诊断。也曾将这种并无明确“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情况含糊的称之为“非典型多形性腺瘤”。还有专家报道称:多形性腺瘤中有显著的透明样变间质、而上皮成分极少或缺失,可能意味着向癌转化的几率较高。尽管这里所说的这些形态学表现在统计学分析中未见显著差异,但这些表现常见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情况下,尤其是恶性成分为涎腺导管癌时。
图1. (A)伴显著无细胞、透明样变结节的多形性腺瘤低倍观;(B、C)无细胞的透明样变区域内残留的管状-腺样结构。
多形性腺瘤中的诊断困难之一还在于能否在并无显著浸润的情况下、检出早期的恶性转化。因此需要了解多形性腺瘤进展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这个多步骤进展中的不同级别形态学表现。多形性腺瘤进展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多步骤进展具体包括:包膜内癌、微小浸润型癌、广泛浸润型癌;这一模型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多形性腺瘤中会出现高级别恶性成分、如涎腺导管癌的情况,当然也会有其他组织学亚型的情况。
对于包膜内涎腺导管癌来说,腔面细胞出现恶性转化,但恶性转化部分并未超出多形性腺瘤的范围;这种情况下的增生可能仍有薄薄的一层(良性表现的)肌上皮细胞,生长方式可呈二者相互贴附状、筛状、或实性,也可出现类似乳腺导管原位癌时的粉刺样坏死及钙化。恶性导管细胞也可浸润至多形性腺瘤的基质中,但不管如何均在多形性腺瘤范围内。任何情况下,腔面细胞形态学都可以出现大汗腺表现并伴显著异型性、核分裂增加(包括非典型核分裂)。大部分病例中,肿瘤细胞会有细胞核表达AR、HER2/neu、Ki-67增殖指数的增加,此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可证实为多形性腺瘤出现了包膜内恶性转化为涎腺导管癌的情况。
图2. (A)多形性腺瘤,早期包膜内转化为涎腺导管癌;(B)导管细胞复杂型增生并伴大汗腺样表现,有非典型特征及核分裂;(C)免疫组化calponin显示其中残留的肌上皮细胞;非典型导管细胞同时表达AR(D)和HER2/neu(F)。
高级别的“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并不仅限于涎腺导管癌,也可能会有表现为其他组织学特点的高级别(腺)癌。这种高级别腺癌的特点为腺体显著增生、细胞核具有中等程度至显著多形性、核分裂增加(伴或不伴非典型核分裂)、肿瘤性坏死(单个细胞的坏死和/或融合性坏死)。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免疫组化和/或分子检测应用的增多,目前诊断非特殊类型腺癌的情况越来越少,一般这一名称为排除性诊断。虽然这样说,但对于多形性腺瘤中有局灶高级别腺癌、且恶性成分并无某种亚型特异性形态及免疫组化和/或分子特征的时候,还是可以作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为腺癌,高级别,非特殊类型”这一诊断的。
发生于多形性腺瘤内的早期肌上皮癌,组织学识别比较困难。如果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呈显著恶性细胞学特征,则可以诊断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为肌上皮癌。但是,缺乏恶性肿瘤细胞学特征的肌上皮癌也不是什么少见的情况,因此在无高级别形态学表现的情况下区分多形性腺瘤和“包膜内的肌上皮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可能非常困难。多形性腺瘤中出现形态温和的肌上皮细胞呈结节状、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并有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出现,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到肌上皮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此时的分叶状生长境界非常清楚、无破坏性,因此部分肿瘤可能呈包膜内表现,但即使局限于多形性腺瘤包膜内,也有人将其解读为浸润性。
对于诊断非浸润性(包膜内)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情况,不管具体的癌是什么组织学类型,都要对整个肿瘤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排除存在浸润性生长的可能。同样非常关键的是:所有可能被诊断为非浸润性(包膜内)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病理都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所见,因为如果有转移癌的证据则否定了这一诊断,即使组织学切片中并无明确的浸润性生长,也是如此。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Hernandez-Prera JC, Skálová A, Franchi A, et al. Pleomorphic Adenoma: The Great Mimicker of Malignancy. Histopathology. 2020;10.1111/his.14322. 
doi:10.1111/his.143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临床病理特征
涎腺肿瘤的病理诊断
好文分享 | 读文献,学病理-软组织肌上皮肿瘤(二)
2017版WHO涎腺肿瘤分类解读
分子病理|涎腺肿瘤常见的分子学改变
硬化性微囊性腺癌-涎腺肿瘤家族新成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