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管理50强案例:承德工业学校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  

加强教学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承德工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集中专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技能鉴定、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类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281亩,建筑面积12.4万平米,全日制在校生6200人,有二、三产专业29个,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年规模达1.5万人。现有教职工41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60人,研究生学历119人,正高级讲师6人,高级讲师137人,“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0%。

01

一、管理整体情况

学校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从内涵质量、立德树人、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改革创新、学校文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一)专业设置现状

学校开设加工制造及电工电子类、文化旅游类、教育类、交通运输类、能源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专业等七专业大类29个专业,紧密对接区域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数据信息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体系科学,形成了三级教学管理体制。一级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务处、科研处、督考办组成,负责学校层面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目标的完成。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核心部门,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与开展,协调相关教学部门,共同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目标;科研处负责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引领教学走科研发展之路,提升全校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督考办发挥质量监督作用,通过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保证教学工作质量持续稳步提升。二级管理部门由六系一部组成,负责系部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建设骨干专业,开发精品课程,推进有效教学。三级管理部门为专业学科组,具体负责专业学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建设专业、开发课程、改进教学、培育名师。教务处下设图书电教中心,负责学校图书馆和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为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信息化资源。科研处下设大赛办公室和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统筹组织全校的各级各类大赛工作以及全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保障体系

1.硬件保障

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习教学投入,建设完成了包括数控、机加、电气、物流、汽修,建筑,旅游、酒店、幼教等实训中心。涵盖了实习车间、实训室、一体化学习工作站、 “教学工厂”等共91个,总面积25043平方米,设备总值4100多万元,全面保障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实现数字化教学、学习和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信息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2.制度保障

学校提出“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品业绩”的 “三精”教学管理理念,近年来,共制定了47项制度,保障教学规范运行,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提出了“2666”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两个目标:以“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以“双师型、学习型、研究型”为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坚持六培养、六培训和六发展。即在教学实践、课程改革、学生管理、企业实践、科研应用、大赛指导六种环境中培养教师;实行“首席教师出国培训、骨干教师国家培训、专业教师企业培训、青年教师强化培训、专家来校讲座培训、全体教师校本培训”;以六项举措促进教师发展:即“用发展性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发展、用有效的投入促进教师发展、用优先的待遇激励教师发展、用严格的要求督促教师发展、用真挚的情感鼓励教师发展、用系统地规划统筹教师发展”。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的“1358工程”,即:一年站住讲台、三年站稳讲台、五年站好讲台、八年成为优秀教师(见图1)。建立“师徒结对”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建立教师终身发展档案,关注教师全方位素质的提高,制定了“五星级”教师评聘制度。经过多年努力,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涌现出国家、省、市级名师4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8%。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承德市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教师3人、省级各类名师教学名师2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02

二、管理特色创新

(一)构建“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形成三位一体、良性互动、体系完整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1.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

自2010年1月起,经过十年坚持,构建了既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又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既对标世界先进课程理念,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新课程将企业的生产理念、管理理念、质量理念,以企业一系列的真实产品为载体植入课程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深入总结了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277”课程模式。即一个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两个核心,即工学一体和学生主体;七个一体化,即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一体化;七个要素,即以工学一体为课程理念,以学习领域为课程类型,以一体化教材为课程载体,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以过程性考核为评价特点,以学分管理为组织形式,以双师型教师为教学保障。

一体化课程改革硕果累累。4个专业参加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22个专业完成校内一体化课改推广实验;107名教师具备驾驭一体化课堂能力;共培养全国一体化骨干教师270人;编制完成一体化校本教材74册;正式出版一体化课改教材22本。(见图2) 

2.企业冠名培养—校企共育

“企业冠名培养”是我校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升级版,它比订单培养有更多的灵活性,更容易得到企方的认可和广泛参与。实现了企业文化进班级,岗位能力进课程,企业师傅进课堂,企业管理进评价。企业冠名培养覆盖我校所有就业班级。培养能力和就业水平显著提升。

3.教学工厂—生产性全真实训(见图3)

理念:学校以独立自主和校企合作两种形式在校园内创建真实的企业,形成全真的生产性教学环境和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 

特点:自主办厂、正规注册、依法经营、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

目的:创造全真实训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兼顾经济效益。学生即员工,教师即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教师的素质要求为“双岗双能”。企业化运作,体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经营管理方式因 “工厂”特点而异,设立专职部门—双元集团负责生产经营管理,教学管理实行系部负责制。

4.“一体两翼”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借鉴价值

1)低姿态切入,突破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瓶颈”。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中,实现了企业文化、工作任务和产品质量进课程、进课堂,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企业冠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了深化合作育人的良好效果。“教学工厂”更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打造全真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一体、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

2)普适性设计,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提供借鉴。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一体两翼”校企育人模式破解了诸多难题,具有普适性特点。

3)体系化构建,彰显了“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系统化优势。

 “一体”、“两翼”、“三平台”,几种校企合作育人方式目标一致、系统安排、有机和谐、成效显著。

(二)首批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2015年8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试点校。与方正宽带网络和承德热力集团开展联合培养试点,完成学徒培养115人,走上工作岗位,深受企业欢迎。探索出了有我校特色的“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结合、双进入、双渗透、双评价、双育人”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于2019年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

(三)国际合作育人

2016年起,学校与德国IB西部公益公司开展合作办学,开设两个班级50人,培养金属切削师和电气自动化师,获取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证书。德方深度参与教学管理,每学期派德方专家亲自授课。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德方教师指导下,成长进步。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示范院校。

(四)坚持立德树人,全面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

学校定位学生培养目标: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终生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教育,同时注重学生人格塑造、文明素养、个性特长的培育。(见图4)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学生特长培养实现“三化”:课程化、规范化、长期化

大型教育活动打造”三平台”: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见图5)

03

三、管理工作成效

(一)管理机制

1.建立了教学诊改质控体系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了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了“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的管理流程,形成了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原则分析编制学校各层级规划,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和目标执行链,形成了完整的目标体系,并将年度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梳理并确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级的职责,质量标准体系初步完善;梳理部门管控事项,完善管理制度,设计工作流程,实施考核诊断、形成质量报告,实现螺旋递进;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为教学诊改提供有力支撑。

2.建立了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

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系部评价、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评价等9项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体系体现了关注人的发展,注重改进调整功能,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专业建设成果

学校一直把打造专业品牌,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省级骨干专业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国家示范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见表1)

(三)师生大赛

学校重视育人质量,对学生实施“双证书”考核,中、高级取证率在97%以上。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8.8%。很多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技术管理人员。近三年师生大赛捷报频传,其中学生获奖人数192人次,国家级团体一等奖1个、团体二等奖1个;省级团体一等奖10个、团体二等奖13个、团体三等奖7个;市级团体一等奖10个。技能大赛全面丰收,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见图7)

近三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81人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5人、二等奖13人;省级一等奖33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12人;获省级以上团体奖7个。 

(四)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

学校是国家示范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数字化共建共享课题主持校,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校。《“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成果一等奖;《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体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荣获首届全国微课大赛、中国技能大赛河北省“栋梁杯”智能制造大赛移动机器人大赛等优秀组织奖8个。

近三年完成国家级课题17项、省级科研课题40项;教师荣获省级以上各类教研成果奖达130项;各级期刊发表论文178篇;2018年被中国职协评为优秀科研单位和优秀科研工作组织奖;校刊《新职教论坛》办刊14年,出刊56期。

(五)学校综合荣誉

卓有成效的教学管理工作带动了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大奖,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一体化课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全国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河北省“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校。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校”、省级文明校园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办学质量和影响力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职教发展的前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试】校长竞聘精选答辩题及参考答案(五)
【智慧实验·3P教学】 启动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培训
调研报告:贫困地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李葆萍 陶丹|教育评价赋能未来学校转型
陆云泉丨北京一零一中:以“六个一体化”提升教育集团治理效能
《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试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