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被批造假:神童如此造,谁该吃点药?
来源:少年商学院
ID:youthMBA
作者:米饭 
编辑 / Hans

本期热点



最近几天,有不少小学生在“学术圈”出了名。


首先,是云南昆明的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陈同学,凭借【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引发争议的不仅仅是陈同学的年龄,还有他的实验日记。


一个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懂、要上网搜索才知道的孩子,居然能在短短几天,做出了一个关于基因研究的课题,背后的真相大家可想而知。


就在陈同学的奖项被撤销、以及他爸爸发表致歉信后不久,又有两名小学生被顶上了热搜: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分别是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合作完成的《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课题,又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了。


要知道,这些实验不仅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在实验数据处理上也需要医学基础的支撑,区区小学生,又如何能够独自完成这样的项目研究?

网友笑称:现在硕博研究生搞科研都是闹着玩儿的,真正搞科研还是得看小学生啊。

随着事件的发酵,有更多的类似的事例也被挖掘出来,16岁女孩自称日均写诗2000首,并在一些会议上发表所谓的“演讲”,现场视频简直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其实,如果你认真浏览一下历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名单,你会发现,这样的“科学神童”、这样“高大上”的研究项目并不在少数。


可是现在教育部都已经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家长不惜动用各种资源,帮助孩子在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呢?

其实,这些家长如此“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档案更加好看,甚至在孩子未来出国留学申请时,这些奖项都可以成为孩子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01

起跑线式的焦虑




令人困惑的是,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事件、小学生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抗肿瘤、16岁女孩日均写诗2000首,甚至到去年震惊全国的“量子波动速读”大赛等荒诞现象的背后,显示的是当代家长的“起跑线式焦虑”,为了孩子,家长不顾掏钱、造假甚至是贿赂,因为这触动了中国家长的终极焦虑:孩子的教育。


2018年,智课教育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68%的家长高度焦虑教育问题,只有6%的家长相对不焦虑。


家长最焦虑的年龄段集中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其中,焦虑排名第一的是成绩焦虑。 

更有数据表明,近七成家长支持课外培训,中国上课外辅导的学生达1.37亿人次,总参与率为47.2%。


繁重的学业压力也让孩子们焦虑。 

今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8成青少年睡眠不达标,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我们为什么焦虑? 

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牛娃、鸡娃让家长倍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有教育焦虑也是正常现象,毕竟每个父母都想培养出一个天才少年。

02

造假式神童吃苦果




在这几例造假闹剧中,客观来说,其实这些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也是他们的父母拔苗助长行为的“受害者”。不管造假行为对他们未来起到多大作用,造假就是信用问题,不得含糊。

特别是那个自称日均写诗2000首的16岁女孩,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至深,虚荣心同样爆棚,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说,那就是——成年但没成人。


一本我们曾经反复提及的书,叫《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作者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及本科生顾问十多年,她十多年研究成千上万的斯坦福新生案例,发现即使这里是世界名校,但太多学生特别是亚裔学生“高分低能”,情商较低,特别是——抗挫力太差。


美国人在这方面,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她自己开玩笑说:

“很多像我这样生活在斯坦福社区的父母,一旦听说大学重视诸如毅力和韧性之类的能力,就会想着去发起一个体验夏令营,而不是认真审视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我们有哪些做法剥夺了他们自然养成这些特质的机会。”

作者在这本书里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剥夺了孩子拼搏和学会坚持的机会,一心想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成第一名,然后盛赞他们的优秀,这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遭受挫折和失败,结果可能反而害了他们。”

一句话概括来说,拥有抗挫力就是有说这话的能力:“我还好。我可以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另外想个办法,或者决定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我,我依然被爱着,生活会继续。”

“今天,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课业成绩、课外活动和录取结果上,而不重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希望真实的自己受到珍视,人的价值不是来自成绩,而是来自我们的性格,也就是我们的善良、慷慨、公允和努力工作的意愿。归根到底,性格是在没人看见也没人评分时,我们怎么做事。”


无论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神童”是父母“过度养育”的牺牲品。从被发现造假开始至今,以至将来,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超想象。

03

应该把孩子打造成自带发动机的汽车




如果说把人生比作是一场赛道,那人生不是一场短跑,也不是一次长跑,更像是由无数次长跑组成的超常距离接力跑。

与其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而过早给孩子灌输并不属于他年龄段的知识,不如想想如何保持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支持孩子一直跑下去。

“童年越来越像一场成就比赛,我们总是担心,要是没有我们,孩子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成功。”

可是,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人类的观测并不能决定粒子在哪里,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

少年商学院的专栏作者南桥曾经说过:

“很多美国中产阶级也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一般是让孩子自己去拉升自己,而不是父母去逼。换言之,家长力求把孩子打造成自带发动机的汽车,而不是长期当孩子的牛马在前拉,成为牛车马车。学习事关人的头脑和内心,自然要以人为本。认识什么因素能长久地激励孩子,建立良性循环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独立成人,这才是父母要去操的心。”

从长期来说,神童造假丑闻的影响倒是正向的——这些个事件的示范效应,让更多中国家庭明白,面对孩子进入名校,比临时抱佛脚、巨资造简历靠谱的是:

从小开始,在国内读书开始,从日常学习与课外活动开始,真正关注孩子的兴趣发展,领导力,同理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才是国际化教育的本质,“积跬步以至千里”。而这样做,并不需要造假吹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一次神奇,神奇少年太神奇,研究癌症的小学生有案可查的就上百
被“平庸”的中国孩子
假神童
喵爸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孩子的最佳起跑方式
竞争这么激烈,你还逼孩子,能不崩溃吗!心理学家陈默告诉你,好家长是怎样炼成的|人生大不同·学院
'病态'的超前教育, 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 聪明的父母都自己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