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欢《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可避雷《无名》


今年第一部院线电影《无名》,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失望。

留到大年初二看的原因很简单,王一博作为影视区博主吐槽的重点观察对象,在表演上的功力到底如何,非粉丝向观众多少有点数。

尤其放在大荧幕观看,稍微搞不好就是灾难。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去看之前留意评分,微博一水的“王一博演技炸裂”高赞安利,豆瓣则呈现出另一种图景——直接显示“当前观众意见分歧较大,随机展示部分短评,请谨慎参考”

随便一刷,就能轻松发现一星评论的几个高频词——“剪辑稀烂” “画面黑暗” “大过年看晦气” “闷片” “节奏慢”。

程耳导演上一部获得影迷朋友广泛好评的作品停留在2016年12月16日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葛优、浅野忠信、杜淳、闫妮、倪大红、杜淳王传君…… 打酱油的也是杜江、钟欣潼、钟汉良,普通观众对于这个卡司也会动心吧?


豆瓣标记123117个看过的观众里,有70%的好评、22%的中评和8%的差评。

区别于2013年为程耳摘下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奖、第13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奖的《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更富于浪漫的诗性。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风云变幻的上海滩。不同人的因缘际会,小人物命运彼此交织,连点成片地织就了时代巨变下的漩涡中心。每个人都身处漩涡,不可避免地蒙上了浪漫消失后的尘埃。

《无名》的故事背景同样发生在孤岛时期的上海,人物身份更集中——日本、汪伪政权、蒋介石政权,比起从前的大时代群像生,三方势力的谍战故事成为主线叙事。

从《边境杀手》开始,程耳冷静克制的表达风格已初现雏形,到了《罗曼蒂克》则进化至残忍的优雅。冷眼旁观即将走向死亡的角色,只听枪响而无能为力。

与此同步的是慢节奏和喜静不喜动的细微表演,影调也偏低暗,感官上天然凸显沉闷和压抑,于是就有了——

高情商:营造一种史诗感。

低情商:大过年的真晦气。

但如果喜欢《罗曼蒂克》的工整和精致,从风格上应该不难接受《无名》。

但选择春节档上映,就不能忽视观众观影预期中自带的“喜庆” 和 “热闹”,春节档电影是最适宜展现热闹美学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一些烂喜剧片也能收获颇丰的原因之一。


《无名》无论是“致郁”的影调,还是日军对中国百姓的屠戮或激烈残忍的打斗戏,对期待过年“乐呵乐呵”的观众都是冲击。

尤其不建议小朋友看。且不说没有分级制度下这片其实包含相当程度的血腥打戏,就是在我看来已经处理得不那么隐晦的台词对小朋友也会造成理解障碍。起码我旁边的小朋友整场都在座位前上蹿下跳,打戏部分稍微残忍一点就会扑到妈妈怀里不敢看。



慢节奏和舒缓的表现方式,也使得本身冲突性不强的剧本更显单薄,如果是艺术片那无可厚非,甚至没有意义上的直给只是留些回味也完全可以接受。

但已经形成短视频观看习惯的当代观众,有多少能耐下性子观看一部缺乏冲突又节奏缓慢的电影呢?已经3分钟了,还没看完小美小帅的一生还适应吗?

没有高能、缺少反转,非线性剪辑多少还能带动观众的参与感,形成后半段的 “哦,原来是这样” 的揭秘感。如果真改成大多数观众更为习惯的线性叙事,恐怕更加昏昏欲睡了。

可即便如此,刻意强调时间线的重复镜头还是给多了。导演有在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再减怕是对普通观众(非影迷向观影量少)更不友好,不是每一位观众都习惯于在观看中投入思考。

主题上,《无名》既非明白如《战狼》系列把红旗套在胳膊上高呼“犯我中华者必诛”,也并非深沉如《风声》将苦尽甘来刻入家国情怀。它隐晦,流淌于生死剧变后归于平静的难得。

粉丝盛赞的长时间高强度的打斗真正的结束点落于封闭空间中日本人的切腹,日本人震惊寂静的绝望很难激发出类型片中此处“应有”的迸裂式爱国情怀。

胜利陈于对弈两人的聊天和全国人民已知的胜利事实,缺乏画面直观的冲击感,仿佛在陈述教科书端的事实,本应喷发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抒发,难说观众看后获得心灵的解脱或宁静。

这种淡处理,成了评论中 “剪辑稀碎” 的直观结果,《无名》终于成了精致外壳包装下空无一物的吐槽之作。


如果能接受文艺片的节奏和逻辑,又对表演没太高要求,刚好还是王一博粉丝,完全可以搞,甚至二刷三刷,他的分量真的非常重。

失望,主要是对程耳导演的失望

《罗曼蒂克消亡史》证明了导演完全有讲好一个兼具黑色幽默和精致美学的隐晦故事的能力,但同时,艺术性的拍摄手法和留白的讲述也几乎注定了片子得到影迷的高认可,却不一定得到观众的票钱。

其实很好理解导演想获得市场认可的心,电影是巨大繁复的工程,赚钱不是原罪。但商业性和艺术性的接入点很微妙。

如果要适应更广泛的大众,或多或少要抛弃个人风格,要么从画面上契合过年氛围,要么从情感上体恤广大群众,尤其挑在春节档,暗含对票仓的雄心。


目前看来,导演还有很多不想舍——比如

拼图式零碎叙事,比如还原时代滤镜的画面质感(陈凯歌《妖猫传》的热闹红火显然更符合观众理想中的强力盛唐印象),比如情感传达的留白隐晦,比如套着主旋律的皮却暗含深沉的忧思(《八佰》虽残忍却伴随悲壮牺牲才激发观众的爱国心)

但也增不少迎合——

比如找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顶流担纲大头,熟练运用电视剧成熟的老带新模式用沉稳演员打底,比如在剪辑中保留了更多时长的细节以提醒观众剧情连续性,比如宣传重心以年轻流量为主吸引市场,比如为了更直白的主旋律情感抒发选择不必直给的结尾。



其实际情况就是两边都不讨好。

多少负面评价的着眼点看不到导演的“苦心”——直给,但又不完全直白,还是有导演执着的留守,但对影迷观众又显得过头影响整体剧作的风格同一性。

对于后半段成为唯一主角的年轻流量演员明显调教力度不够,很多镜头下的演员的处理都不到位。没丰富的经验又无法共情角色的单薄完整地呈现在角色中,带来巨大的撕裂感,侧面也证明了导演尚不具备指导这类演员的能力。


慢节奏偏静止的影像风格对演员的要求就是精准,相当精准,以及尽可能地用眼神传情达意演好了就是教科书的美感,差意思就是放大的洋相。

如果演员做不到,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观众在入戏出戏之间无限循环。

如果说冷漠是演员本人的色彩,那么需要体现情感的部分他就陷入极大的空洞。

以败笔之最的男女感情戏为例。

初见看不出他与美女是何关系,单纯的盯,情意全无。

他跟踪她却看到她刻意引诱日本军官杀之,他暗处观察,意味不明。

再会面方知,他和她竟有婚约关系?!

演员处理没CP感,如果说女生的表演勉强过关,她到死不晓得他是同志,愤怒也有理(这就是戏份多少的差别,实力差不多时戏份越多越拉);那么男人更隐忍深沉的爱意则彻底沉没,只剩被她诅咒后的无能狂怒。

于是观众只能从他发疯打砸上理解他的愤怒,但这种愤怒出自何处?未知。从他眼里看不到爱意,猜测为被诅咒的愤怒。可在战争年代为日本人办事,真的仅因一句诅咒气到发狂吗?

最终,当他得知她的结局是葬身暗巷,被人奸污,再次发狂。再度猜测他们之间有感情连接,碍于身份无法表明。

但表演只停留在面上的愤怒,应靠表演表达的部分为零。到底这婚约是不作数的娃娃亲?还是郎情妾意因革命身份背反搁置?或是男人单方面的痴恋?

所有的误解与遗憾只通过愤怒表达,那么两次愤怒应有不同层次的递进延伸,然最初应有的隐晦爱意没有铺垫,后面的愤怒空穴来风。


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感情戏竟有后续。和同事兼好兄弟(王传君饰)撕破脸后,好兄弟竟然冷漠拔枪,叶坠下一行泪,他的犹豫变成不得不动手的悲凉。

前面两人一起吃饭、工作、吐烟圈、插科打诨的生活细节,化为此刻他对于朋友背叛的心痛以及酝酿好杀人的情绪。

可当叶走到兄弟面前,脱口而出的却是“你为什么杀她”?

原来爱情线潜伏在这儿回响。

但凡前面多展示点爱情的模样,这会儿也不至于如此割裂。

更惨烈的对比是,梁朝伟周迅还为这种一眼万年的眼神戏打了样。告诉你即便一场对手戏都没有,上来就是眼神交汇加深情相拥,照样能做到让人即刻领悟梁生就是周迅那位战友眼中五年不曾谋面存在感近乎于零的丈夫。

对着一位两眼空空不晓得该传达什么情绪的年轻演员,当镜头定格、特写时就是更大的灾难。挑剔一点的观众在无法解读更多时便只能盯着那张苍白的脸,最终结果就是更易察觉这张脸不太适合大荧幕,死角很多,长时间的逗留对审美也是一种伤害。


很难说程耳是“堕落”或者《无名》是烂片,导演有艺术性上的坚持和保留,影片很多方面也很难被归入烂的行列。

但确实不够好,尤其是后半段表演的全面崩塌。不是说不可以用流量,但请导演务必调教好他,一个人和整部电影格格不入,对他本人和电影和影迷都是伤害,不过取悦了特定粉丝群体。

不知票房成绩是否能让导演满意这次的选择?

但足以让影迷朋友谨慎,下次再见流量担纲主要角色时,哪怕再喜欢导演,也要谨慎再谨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名》不会宣传?只有王一博一个人吆喝,这就是他们的手段
电影《无名》首发预告,程耳导演又一力作,携手王一博冲击大银幕
《无名》发首支预告,王一博演技让人意外,但电影票房堪忧
程耳的《无名》,可惜了
像王传君一样选择
事实证明,这部高调众筹的“烧脑”武侠电影还是哑炮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