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要给《封神》当自来水!就要!
 《封神第一部》预告片

△《封神第一部》海报(图/豆瓣)
截止发稿前,猫眼数据中《封神第一部》的累积票房达到4.07亿。
但对比上映16天的《长安三万里》,排片、上座率和综合票房都落后一截。
△近期热映影片电影票房(图/猫眼专业版)
4亿票房本不算低,但相较于三部套拍超30亿的拍摄成本,如此数字显然杯水车薪。
且三部曲放映的形式,后面的二和三的观看数据也必然受到一的影响,一般后两部的票房会低于一,那这样的展望可太让人伤心了。
《封神:第一部》豆瓣评分7.8,短评首页四到五星居多。
△近期热映影片评分(图/豆瓣)
大多数观众对通俗改编作品中常出现的哪吒、李靖、杨戬们也并不陌生,90年和01年香港TVB版《封神榜》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改编。
但2016年港版众星云集大电影《封神传奇》,却给人留下《封神》真人电影容易翻车之感。
△《封神传奇》海报(图/网络)
1979年的《哪吒闹海》获得了豆瓣9.2高分,19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反主流的旧事新说,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当年不少媒体表示这部老少皆宜解读不一的非常规版哪吒有望开启封神宇宙(似乎预言失败)
或许《封神》故事脱胎于人神共世、神仙打架的背景,动画形式天然具备更合适素材的表现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图/网络)
导演乌尔善做客播客节目(硬核说)时说,“《封神》是红了3000年的大IP”,很有群众基础。
在演员选择上,虽有费翔(饰殷寿)、李雪健(饰姬昌)、黄渤(饰姜子牙)、夏雨(饰申公豹)、袁泉(饰姜皇后)等老演员加持,但第一部中出现的几位重要的少年角色却启用了几位万里挑一海选培训的新人演员,或许看完全片,观众都不会记得他们叫什么。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网络)
《封神》剧组从全球海选的15000人中甄选出1400余人,再由乌尔善亲自面试,最终选出20多位年轻演员进入封神演艺训练营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
年轻新人演员们竟成了戏外纷扰中常被提及的“黑点”之一——男演员的身材和影片中的暴露程度、女演员“不像”妲己。
年轻男演员们的精壮体魄是殷商武士们能征善战的注脚。
这段为大王助兴的战舞祝贺,放在出土文物多呈粗犷狞厉的纹样、有着残忍且普遍的人祭习俗崇尚武力的时代背景下,似乎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安阳殷墟博物馆中的带人头青铜甗(图/网络)
它们无一不彰显着商人颇有些野蛮气质的民族文化。
融合了历史史实、传奇想象和当代审美所呈现出的少年郎的美好身材,实在不至于成为影片被诟病的原因。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好莱坞漫改电影创造的超级英雄形象,深度还原了漫画中肌肉线条极致的人体模样,缔造了富于视觉欲望的当代神话体系,也奠定了超级英雄在健身之路上一去不复返的传统。

怎么中国神话传说就不能打造美好的人体形象呢?

△负荆请罪(图/网络)
上至殷寿的性感大胸,下至殷郊与质子们的迷人肉体,在大荧幕上喷薄着雄性荷尔蒙,着实呈现了一场场殷商武士的视觉盛宴。
可话说回来,对观众的眼睛好难道不比一些割粉丝韭菜却连肥都不愿减,在荧屏上展现发面馒头全死角状态的流量明星们更值回票价么?起码肌肉是需要实打实健身维系的。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女演员方面。第一版预告释出后,不少网友发出质疑,认为娜然 “网红脸”、“不够媚”、“没妖气”、“学小唯”,总之不合适妲己。
然而实际情况是娜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刚附身时动物姿态的妖气有,与殷寿对戏时的神秘和美艳有,对殷寿的感激和报恩有,顺势挑唆殷寿殷郊父子的狡黠与心机也有。
九尾狐是只可爱的哈基米,她只是犯了所有女人都会犯的错,爱上了救命恩人aka大帅哥然而历史中这类“恋爱脑”女角色,轻则为爱丢失前年道行,重则遗臭万年唾弃千古。
《封神第一部》却没让妲己背上红颜祸水的深渊巨锅,导演表示这是一种明显有失偏颇的性别成见,所以他要为妲己正名。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信奉唯物史观的人会很欣赏这种戏剧处理,历史前进的方向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发生更迭,即便没有妲己,商朝依然会结束于纣王,周取而代之。

符合今人价值观的改编,才是最顺应历史潮流从而得以延续艺术作品生命的最佳方式,《封神第一部》迈开很有价值的一步。
作为一部改编自“神仙大乱斗”的小说,最直观的动作戏的设计上很见功力。

开场的马戏画面壮观宏大的背后下足了功夫。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剧组为匹配演员身高以及和马匹培养配合度,特意买了30多匹马,至于费翔(殷寿)骑的那匹马,肩高达到1.82米才不至于“骑上看起来像毛驴”(导演语)。
其他令人惊叹的马上操作,再多说就要剧透了,一定要亲自去影院感受。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历史上无论周后的“成王”对纣王“败寇”的暴虐形象塑造,还是来自《封神演义》给后世带来的影响,都给人们以纣王残暴的印象,并时常与“酒池肉林”、“炮烙”、“暴君”结合在一起。

然而无论负面还是相对客观的记载,都离不开对纣王
“能文能武”(毛主席语)、“力超常人”的描述。因而在对纣王动作设计的处理上,真·不可谓不妙。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殷郊和质子们从日常玩闹到战争战斗,都在全方位展现男子力量之美,和他们的“生猛”发生碰撞的,是另一类隔着介质斗争的人群——
神魔道

哪吒的混天绫和风火轮耍地飞起,在乱斗中大放异彩,混不吝小孩怼天怼地小钢炮,没人能奈他何。

杨戬则被赋予了
机敏与战力同在的脱俗气质,第一部主要展现了五行遁术水遁杨戬似乎是各版本《封神》中公认的帅哥,我们的神话中有自己的“精灵王子”。巧了,和《魔戒》的莱戈拉斯一样,两位都擅长使用“盾牌”。

几次出场动作戏的设计都既显灵巧又突出飘逸,是”神仙打架“的高端局。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申公豹则施展黑雾蒙身的妖道之术,浑身透着不可说的邪门。其大招成为影片高潮部分的亮点之一,至于最意想不到的,则是扮演者,非常惊喜。

至于是谁,此处留下悬念,看前不要去查,只能该演员路子是越来越野了。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最后说整体感。

因为喜欢乌尔善《寻龙诀》的美术设计,因而对《封神》其实有点小期待。

不必假模假式的富丽堂皇,如果影片有机会打造真实的文化奇观,我愿意为这种“文化复兴”贡献票钱。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商人信巫蛊好占卜,龟甲用火烧出裂痕,通过其走向判断“天意”,电影中有完整的展现,其占卜结果,也成为影片重要的推进力。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影片呈现的不只有殷商文化印记。

《封神演义》成文于明,带有明朝人对旧朝和神话的奇妙想象,因而在美术设计上,既有参考殷商的青铜器美学,还有宋人的山水画美学,主体是元明时期的道教水陆画。
“我们希望在戏剧上做出一种超现实主义味道,所以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只属于《封神三部曲》的物理空间”。(叶锦添语)

饕餮和饕餮纹也在影片中大量出现。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商出土文物多见龙虎兽纹饕餮纹,如此繁复精美的图样大量被运用在人物衣着、殿内装饰,用来勾画肃杀的气氛和人物的野心,甚至专门安排两只大型饕餮展示细节
(不是)

△商晚期 安阳 青铜饕餮纹方尊(图/网络)

饕餮(tāo tiè),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相传饕餮是极为凶狠贪食的恶兽,在古代诸多富贵人家的大门铺首上的兽头,其实都是饕餮,象征镇宅祈福,出入平安。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在我一个外行看来,影片布景设置、服装风格极具中国美学特征,饕餮元素的加入确与常见精致华美的古装服装有所区别,强调了凶猛的气质和注视感。

亭台楼阁的搭建在中国风的基础上加入了道教元素,与神话背景相得益彰。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修筑祭台的场景中还出现了象,殷商文明发祥地的河南简称为豫,其实出土文物印证了千年前的河南气候与今大不相同,确有象出没。《吕氏春秋》记载: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一切造景皆营造了充满神秘气质的、无论地理还是习俗都与今大不相同的少有影视表达的殷商文明,引导观众接纳建立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神话故事。

第二个彩蛋提示了后文出场的令人心潮澎湃的新人物,在第一部世界观搭建整体偏写实的风格中注入味道更纯正的“封神”元素,为下一部留下悬念。
△《封神第一部》彩蛋
最后要解释的,我为何如此喜欢这部电影以及真心希望大家去影院观看。
作为拥抱五千年灿烂文化长大的中国人,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无论是谁,只要能够把独属于中国的原汁原味的文化输出到世界,那一定是有意义的事一桩。
我们有太多悠久的丰富的文化宝藏,任何一点单独拿出来都能独当一面。但或许是出于技术的限制,或许是出于利益的考量,似乎一直没人敢于不计得失地去呈现。
少年时代的我,看《指环王》三部曲,看《哈利波特》小说电影,惊讶于外国电影人能把IP概念做到全球接受度如此高的程度,可以让不远万里的年轻人对此好奇且心向往之。
近些年《权力的游戏》系列美剧,更是拉着电视剧制作水平比肩电影,不加看盗版观众的票钱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收获无数拥趸。

△《权力的游戏》(图/网络)
然而在一些人“《权游》只是低级权谋比不上中国古代谋略” 的声浪中,我们数不胜数文明瑰宝的文化出海做得如何呢?
过去张艺谋在国内被骂得飞起“谄媚”美国的《秋菊打官司》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们展现了一重偏乡土和落后中国叙事,《英雄》和《长城》们则开启和加速了大片时代的到来,但第五代导演如今功成名就却也变得更加谨慎保守。
△《满江红》剧照(图/网络)
加之文化环境的收紧,疫情后电影产业还在修整恢复,人们在后疫情时代不得不选择的消费降级,使得投资商和制片人们更倾向欲在既有成功的类型领域中做些看的见底的稳定生意。
我们的电影市场有多久没出现打破常规、与众不同,或更注重价值追求的片子了?
今年的《八角笼中》给出了来自民间的电影人关注底层生活状态的真诚态度,票房也给到了曾经愿意去领金扫帚奖的王宝强以尊重。
△《八角笼中》剧照(图/网络)
已经上映一个多月的讲述老人爱情故事的《我爱你!》似乎还是更偏于小众;打破传统叙事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则带领我们以诗意的方式重新审视课文上平面印刷的必备句子。
△《长安三万里》剧照(图/网络)
作为对中国电影抱有期望的观众,当然欣喜于电影市场类型的多元化和观众的火速成长。

然而在丰富的类型中,神话史诗这样
耗资巨大、强调人员配合、极其依赖发达电影工业技术支持的电影类型似乎始终难登大荧幕。

前几年火热的中国版《夺宝奇兵》——《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系列明明可以做出风格统一、前后连贯的系列片,却没有长足的规划,本应用扎实的剧本、过硬的技术搭上IP改编强大的粉丝基础一路飞升,最后品质良莠不齐,不少沦为工业流水作。

△《九层妖塔》剧照(图/网络)

好在《鬼吹灯》系列开始有意识地固定演员班组,企图打造一组强势吸粉的摸金小分队。
乌尔善敢于用10年时间(从剧本策划作为项目起始)复原中国古典神话世界,放弃其他盈利面更广的项目,如此大的投资,搞不成还要花很多时间还债,首先是一种勇气。

成片品质并不低。

剧情在原著基础上合理化改编,几个重点段落详略安排得当,文戏武戏交相辉映,共同推动情节发展。

姜子牙杨戬哪吒三人团还贡献了影院的阵阵笑声,影片虽有父子相残的严肃桥段,但话题本身的沉重在笑声中得到一定的释放,的确是够疯狂的世界啊。
△《封神第一部》剧照(图/豆瓣)
影片节奏有张有弛,个人感觉是近期从《消失的她》到《碟中谍7》几部长片里唯一没有明显“时间感”的电影,或者说在结束后意犹未尽。

豆瓣开分7.8分,降到7.7后又回弹7.7,或许能为它至少不是一部烂片兜底。
△《封神第一部》(图/豆瓣)

然而吊诡的是,我在看前总能刷到恶评,如果不是坚持观影,照我以往对封神IP不算热情的个人特质,很可能因为网络评价望而却步。

事实上《封神》达到了不仅是导演,
也是作为观众的我心中还原中国神话史诗的高度。乌尔善不止于说,也做到了。

真心推荐大家有机会去影院看一看,感受下中国历史神话的魅力,一定不会浪费票钱。如果不熟悉《封神演义》也不必怕,它的确做到了通俗易懂,而我现在则充满了对原著和殷商时代的好奇,打算找些读本好好研读下。
 
当中国人有自己的神话史诗时,我们一定要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神第一部》:东方奇幻美学的一次漂亮尝试(本科生优秀影评选登)
首日票房7900万,看完《封神》,我想说:这一局,乌尔善赌赢了
想不到,李连杰在这部电影上栽了个大跟头!
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转世》的逆袭靠的是什么?
易中天:《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的成败得失
大规模超前点映,不被骂惨才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