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号外》和一段“国家记忆”
userphoto

2023.02.10 吉林

关注

手里有一张《山西日报》的《号外》,时间为1966年10月28日,新闻公报的内容是“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副标题为“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整张《号外》为八开全版套红,尤其“号外”两个字硕大,十分醒目。
许多年长的人都有记忆,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每逢重大事件发生,各报社都增印大量套红《号外》,并以最快的速度免费发送给“广大革命群众”,当然人们也都纷纷索取并先睹为快。这张《号外》是近年我从旧书摊上购买,并把它当作那段历史收藏。
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近日央视四套连续播出了“国家记忆”的节目,其中的《两弹结合风云录》就揭密了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的全过程,一共六集,主讲人为著名演员张光北。因为我珍存的这张《号外》,正和这次核试验相关,所以格外关注。
片中第六集《大漠惊雷 》是整个核试验的高潮,也是导弹发射“零时”的日子。这集主讲人采用了倒叙的方法,讲述了2016年4月14日,家住吉林省四平市的古稀老人刘启泉,应邀返回戈壁滩参加纪念活动,他是当年参加导弹核武器试验的“阵地七勇士”之一,前往参加活动的还有他的生死战友佟连捷和徐虹。
时间回溯到1966年10月27日,这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在“点火”的前一个小时,也就是当天上午八时,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试验人员全部撤离发射阵地之后,却有七个人留了下来,他们隐蔽在距离发射点160米的地下控制室里,其中有第一试验部的政委、参谋长等,也包括点火操纵员佟连捷和战士操纵员徐虹,而刘启泉作为液氧补加技师也留了下来,共七人。
主讲人说,这是因为加入的液氧极易挥发,一旦推迟发射,必须对液氧补加,以保证导弹有足够的推力;而且一旦发射失败,这里将不复存在。因此,七个人都写下了遗书,立下了“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誓言,因此他们被称为“阵地七勇士”。古稀之年的佟连捷回忆当年的情形时笑着说:“如果失败,那就'为有牺牲多壮志’了。”
我们的视线随着刘启泉等三人的步履,从一个圆型井口下到了深处一个不大的地下控制室里,当年墙上挂有“发扬勇敢战斗,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的毛主席语录以及“认真实干,周到细致”的口号;桌子上放置各种仪器,并有他们七个人穿着军装工作的蜡像,给人带回了50多年前戈壁滩上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时刻。
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在19千米外的敖包山指挥所指挥发射。然而就在发射前30分钟,周恩来总理从北京打来电话,询问弹着区风向是否有刮东风的问题?以前发射就曾有因风向不对而“叫停“的先例。专家们说,这可不是火烧赤壁时需要诸葛亮借“东风”,导弹试验就怕遇到“东风”,因为风往西刮,在罗布泊有近千名监测人员处在爆点的西边,如果不测那将是一场空前大灾难。现场指挥在电话中向总理汇报说,爆炸后在高空有些许东风出现,但到500公尺以下就转西风了。最后周总理在电话中转告“导弹发射的决心最后请聂荣臻代表他下”。
时间迫在眉睫又突发紧急状况,此时聂帅陷入了两难境地,他马上询问降尘技师有关风向情况,技师汇报说,导弹只要不落地爆炸,就万无一失。这时在一旁的导弹专家钱学森说:“聂副主席请放心,我们有三种措施控制爆炸高度,不会低于500公尺。”钱学森的话坚定了聂荣臻的决心,这位在战场上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元帅考虑了几秒钟,然后吐出来铿锵有力的八个字:“计划不变,按时发射。”接着,场地指挥员立即用密语向周总理作了按时发射的报告。
上午九时10秒,指挥长下达了“点火”口令。只见镜头中的“东风二号甲导弹托举着核弹头呼啸着拔地而起直冲云屑,在飞行了894千米后于569米的高度成功爆炸”,这就是1966年10月27日发生在戈壁滩上的“大漠惊雷”。这段影像是由“八一”厂摄影师段仁宗留下的。现场的人们跳跃着、欢呼着:我们成功啦!我们有核武器啦!聂帅马上抓起红机电话向周总理报告:“导弹核武器两弹结合试验非常成功,请代我向毛主席报告。”
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成功,第二天毫无悬念地成为媒体的特大新闻。在“国家记忆”的画面中,我看到了人们纷纷抢阅《人民日报》印制的《号外》情形,真是太激动人心了。主讲人介绍说“从第一次核爆炸到发射核弹头,美国用了13年,前苏联用了6年,而我们中国仅仅用了2年。”用现在的话说“厉害了,我的国!”
在《号外》的最后一段,则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我们再一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申明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这话听起来至今掷地有声,令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自豪。
我的这张《号外》几经转手,历经了50多年的沧桑,尽管纸页陈旧、有些泛黄,但是它却记载了我国科技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和广大职工发展导弹核武器的雄心壮志,它也记录了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的辉煌一刻,它更是50多年前那场“惊天一爆”的历史凭证。

本刊宗旨:传播集邮知识,弘扬集邮文化,结交集邮朋友,发展集邮情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媒:印军成功试射最强核导弹,美网友:这是从苏联偷的过时技术
走进阿拉善 - 航天
历史上20个险些引发核战争的失误
北方多省市夜现双UFO,是双弹反导试验吗?为何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可能是史上最艰难的一次天气预报……
飞向太空!中国人的航天梦从这里启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