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22)耳和髎

(22)耳和髎

【名词释义】

耳即耳窍,和即调和,髎指骨隙,此穴在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耳和髎。和,指悦耳之声。髎,深孔义。鼻和能知香臭,口和能别五味,耳和能听五音,目和能视五色。针此穴可使耳、鼻、口、目各部恢复正常。《针灸甲乙经》:“鼻和则能知香臭,口和则能别五味,耳和则能知五音,目和则能视五色。”穴在耳门稍上之隙陷中,人之两鬓有两旌之象,穴当其后际,故名之。指其能调治耳病、增强听力,且穴居鬓角,有如军门之左右和也。

【定位】耳前锐发下横动脉中是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

标准定位:耳和髎穴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快速取穴:在头侧部,鬓发后缘作垂直线,耳郭根部作水平线,二者交点处即是耳和髎穴。

  

  

  

  



【功效】清热散风、通窍聪耳。

1、耳和髎穴具有祛风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2、耳和髎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之功,主治耳、口、鼻、目各部之耳鸣、口噼、项肿、瘛疭等症。

【主治】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瘛瘲,口噼。

1、耳和髎穴主要用于头面及耳部疾患:如头重痛,齿痛,口㖞,牙关拘急,耳鸣,头痛,牙关紧闭,鼻准肿痛,瘈疭,头痛颊肿,面瘫,流涕,颔颊肿,瘛疭,颈颌肿痛,现代又多用耳和髎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耳炎,鼻炎等。

2、耳和髎穴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㖞、颈颌肿痛等。

3、耳和髎穴主治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㖞,头重痛,颔颊肿等;瘛疭。

4、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喎,瘈疭,头痛颊肿,面瘫,面肌痉挛,耳炎鼻炎。

5、现代又多用耳和髎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

【刺灸法】《铜人》针七分,灸三壮。

刺法:一般针尖向下沿皮刺0.3~0.5寸,避开动脉。

灸法:可灸。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穴,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穴位配伍】

1、耳和髎穴配下关、合谷,治牙痛、下颌关节炎。

2、耳和髎穴配太阳、颧谬、丝竹空,治口眼斜。

3、耳和髎配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瘫。

4、耳和髎配印堂、列缺,治鼻衄。

5、耳和髎配风池、太阳,治偏买痛。

6、耳和髎配听宫、翳风,有清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

7、耳和髎配颊车、地仓,阳白,有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8、耳和髎配太阳、印堂、足临泣,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头重,颔痛,引耳中𢙐𢙐嘈嘈,和髎主之。

2、《针灸甲乙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

4、《类经图翼》:主治头痛耳鸣,牙车引急,颈项肿口僻瘈疭。

5、《针灸大成》: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瘛疭,口僻。

【附注】耳和髎穴为交会穴之一,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的功效及主治病症(附:视频配图)
耳门穴的准确位置图,耳门穴,耳门穴的作用及功效
董氏针灸治疗耳疾之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经验分享!!
【穴位】角孙
中医针灸穴位功用《通关开窍要穴》
感冒谁还在吃药, 液门一穴可见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