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问西东:不算别人的得,也不算自己的失
userphoto

2024.04.12 福建

关注

我历来擅长隐忍不发,对于诸多事事。我很清楚知道,作为当事人视角,也就是参与其中之时,往往容易高估或低估自己。这里的高估指的是损失,而低估则是胜负心所带来的隐秘的影响,也就是不可被计算的部分。

人很大程度上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事实的东西反而是更容易接受和更好去面对的。当然,这一点和自身的修炼息息相关。说修炼指的是对自身的认识和自身的塑造,以此作为根基继而深入修补完善。这里头首先要摒弃的就是完美人设的设定和期待,这里的修炼更多讲的是适可而止的度或者说分寸。

为何这么说呢?简单说,努力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勤奋也谁都知道是什么,最起码我们都认为我们知道。但实际上,很多人用逞强,用蛮力,用硬挺、熬、忍,包括过度用力试图去突破自身的极限。然而,这个东西始终是危险的。

我是说,从风险角度而言,其危险程度要远超于所得回报。这里头就有惯性或者说习性的影响,且容易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印象换个词叫偏见。

尽管过去我一直强调培养自己的偏见。这当然是某种智慧,但真实的作用是用于心定,心安。因为这是智慧生根的关键所在——说白了是,相对于什么都没有,真实的一无所知,接受过文化和文明洗礼后的我们很难接受那种“空无”的状态。于是,就需要一些东西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而这个精神支撑对于普通人而言则是偏见。

想想看,何以人能够理所当然地去做很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呢?正当性,合理性,公平性,乃至于从立场或利益的角度,也就是很多人都在标榜的那些所谓客观性的东西,为何如此难以理解呢?甚至,很多时候会产生一种对方明显缺乏同理心是印象。而这背后当然也有其漏洞,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真的在意对方是否具备同理心的事实,我们压根不在乎这事实,我们真正在意的其实是某种渴求,渴求理解。言外之意是,所谓同理心并不是指推己及人或相互理解,又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毫不费力且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压根不是同理心的正解,它的正解应该是我和你站在一起,一起共同去面对眼前的事实(其中包括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么说似乎复杂了,甚至有点自相矛盾?实际上只是顺序紊乱了而已。

说白了是什么呢?很多人直接跳过了“前提”这个环节,然后直接用“自己的方式”替代别人思考。这一点有时有效。但更多时候要知道,在当时那种状态下,很多人都是直接先陷入情绪中,且情绪处于紊乱的状态下,这种情况下任何的不满足情绪需要的行为(包括言语),只会叫当事人情绪更加崩溃。要知道,很多人这种时刻都是开启了“自我保护机制”的,也就是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并且试图仅靠自己走出来(这个是自尊和自我认可的需要,当然也属于自我保护的一种,这一点说白了有点像羞耻之心)。而作为局外人,很多时刻是没有这种羞耻心的(一般不会触发更不易觉察到),自然也就难以进入到对方的困境中,如此一来,谈何共情又谈何同理呢?也就是压根就不是站在一起的位置,如此,你的任何行为都可能搅动对方的秩序甚至使其更加不堪,连带着“好心”的你也成了影响因素之一。如此,倒像是你也是成为了问题之一。

所以,现在大部分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更多的都只是安抚情绪的作用。这也是之所以会有时有效甚至是有神效,而有时则会加剧恶化甚至直接爆雷的情况。归根结底,后面的路很多咨询师是做不到全程监管和长久陪伴对方直接走出来的,绝大多数能走出来的最终还是靠个人。而合格的咨询师,同理心是第一位,其次则是引导。同理心中羞耻心又是需要极深的修炼,引导则需要因人而异的因势利导,也就是对形势的精准把握。而这一点往往又容易被利益所影响心智,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商业行为,只是同样是顺序错了,这又是一条歧路。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引导其出来,再去谈价值如何。因为只有正常心智,才存在公平交易。否则,完全有理由怀疑对方是在诱导“消费者”。毕竟,这里头有个风险,那就是“移情”,很多人为了利益的长久,继而利用移情,继而实现长久控制和让“患者”更依赖咨询师的情况。这一点,当然作为局外人的心理咨询师,很容易将自己摘出去,顶多也就损失部分利益而已,但却为“患者”埋下了更大的“雷”。毕竟,盲目是根源,病急乱投医是情理之中……(此内容仅个人研究材料和梳理所需,不作任何证据或证明之用)

说这么多,这与此次西藏之行的一系列事情息息相关。

首先是关于此次西藏之行今天统计了一下支出,总共才四千五余元。也就是三人均摊差不多一千五。明天就能到拉萨。然后就此展开利弊分析。朋友说的是回去上班的飞机票都比这趟行程更费钱。老黄想的则是一路走来的真切感触是其它出行方式所不能比的。当然,我们探讨的都是性价比。而我考虑的当然是老黄一路走来的艰辛,包括朋友帮忙订酒店和吃饭的“优惠”(某平台优惠券)。

然后,我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但很快我就意识到并停止了继续想下去。是的,我很自然地在人人都在探讨弊端时,我开始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别人的所得。事实上,事物的两面性只是事情的第二步,真正的同一性才是关键。也就是之所以正反,对错,好坏,更多的情况下,在于个人如何把握(成本,收获,和感受的满足程度)和如何进行下一步,实际却是,大多数人都很难想到“下一步”。

说起下一步,就像很多人动辄说“我知道”,实际上却只有“我知”,且还是极其有限的“知”——比如见过,看过,听过,专业背书的记忆……然而下一步该如何制定策略呢?这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这也是我极力对抗的。

我的修炼是:从惹我生气的人身上学习,从而看见生气的根源,然后寻根究底。

比如朋友今日说什么“欲买桃花(实际上是“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当时就笑了。只是因为林芝“桃花节”的缘故,好像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当然,我笑的点并不在于此,我笑的是我们明明并不那么年老,却只能顺着别人的思想去感受和体悟……这在我是巨大的危险。这也是如今我越发少记忆很多具体的事儿的缘故了,尤其是害怕一些所谓的知识和知识所带来的虚荣心。

我是说,终究得自己去趟一趟,才知道,很多东西自己的体会真实如何。是的,我曾经趟过那条路:我读的书并不比很多人少,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我记住的却越发少了,甚至很多东西还刻意丢了(不去理会,不愿顺着别人是思维去思考,更懒得卖弄)——如此,我的生活和感受也越加真切和明朗了。

再就是老黄晚上在探讨自驾游的利弊时说了一句,要不是我们现在这时期出现,住宿费肯定更贵(他指的是按照温泉,氧气等设备房)。我一听这话我就想到了昨天的感悟。是的,穷但不必说。谁要听呢?或者说,即使穷该出的能少吗?别人知道后能指望别人理解同情并为自己买单吗?完全没必要。更主要的是,我想不想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不是吗?当然,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多给自己点时间和空间,问题会在老路上等你,但不必总是走回头路,或非得头破血流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我是说,我好像也有这个毛病。吃个手工鸡蛋面,二十块。我说太贵了。实际上我吃了,只是吃得并不特别满意(咸辣重油)。然后,在说很贵的时候多少有些卖惨和装可怜的嫌疑。这当然是来自内心的对抗:我是说,只是因为习惯,以前穷惯了,然后也就说惯了。但实际上,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我已经压根不怎么在乎物质得失和物欲如何如何了,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往前,能解决问题,能继续走下去(可以进行下一步),这个才是更重要的。

但我说出来,第一个听众是我自己,长此以往的暗示,只会让我越加沾染物欲而难以自拔。

就像今天赶往林芝的路上看到了三三两两的朝圣者,老黄说的是,要不要也跟着清斋沐浴一番。言外之意是,朝圣者修炼的是不在乎外物的污染而纯洁一心,而清斋沐浴则是一种尊重和尊敬。我则说得,朝圣者和信佛不是一回事儿,在乎一心才是关键。也就是说,清斋沐浴更大的作用是用于警醒自己,而朝圣者的跪拜更多的同样是梳理自己的内心继而让心回归原初,而不是像老黄说的磨炼自身的耐性之类的,这种身体的吃痛感并不真切,重要的是让自己回归自己,如此才能和自己对话,才能让心有所安放和心安。可惜的是,好像大多数人都走了歧路——用物质的角度去思考情怀,又用情结的一套思考行为,再从行为中学习精神,整个就一把自己往诡迷心窍的路上走。如此,可就背离了信仰和信念,更是与原初和生活背道而驰了。如此倒是符合大多数理解的“空门”,实则却是堕入“相色”而虚。

今天太晚了,就先写到这吧。如标题所示。嗯,明天就到拉萨了。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育优质课38】怎样淬炼自己“同理心”
做到这10条,没有改善不了的人际关系
同理心
离婚了的人问了我几个问题......
消除偏见, 同理心,换位思考
心胸狭隘的人,往往有这五个明显的特征,不值得交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