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剧版《三体》汪淼的科学家精神,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我们说崇拜科学家的时候,我们崇拜的是什么?
崇拜智商高、有成就?这些答案后面都可以跟一句,然后呢?
 
我因工作原因,主持过若干场科普活动,听了近百位科学家的演讲,数不清多少次热泪盈眶……
很多次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崇拜科学家?
想到了两个答案——
敬佩科学家对真理的孜孜追求。
崇拜科学家不把个人利益放首位,把智力与精力用在造福世界上。
 
我在剧版《三体》的汪淼身上看到了现实中很多科学工作者的身影。

 剧照均来自剧版《三体》

一、剧版汪淼

看过三遍《三体》原著,都很难对汪淼这个角色投入太多感情。很多书粉也把他形容为“工具人”。
作为关键人物,官方需要他、三体拿倒计时威胁他,他是打开三体游戏的线索,他带领团队研究的纳米材料在未来至关重要。
但……总感觉汪淼是在被命运推着走,没有特别强的人物成长。作为对比,我们可以参考罗辑从浪子姿态到担起地球责任的悲壮,还有庄严温柔背后的决绝。
 
剧版的编剧,为汪淼写出了人物弧光——从对未知力量的极度茫然与恐惧,到决心为地球战斗下去的超高勇气
我想这应该算读透了原著,把故事背后一位科学家内心的转变挖掘出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汪淼心态转变前后的状态对比。
当三体人把倒计时投射到视网膜、投射成宇宙闪烁时,不仅是在为他造成生死的压力,也挑战了他对科学的认知、甚至在颠覆他的世界观。此时的他孤独、崩溃、无力……

而在大史的鼓励下,汪淼终于想明白,下定决心、坚持到底的时候,人就变得坚定无比。
他在给小学生的物理课上讲——
物理不能靠想象,也不能靠推测,而是要靠踏踏实实的实验,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实验
我们的实验有可能会失败,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就像你们小时候学走路、骑自行车、滑冰,如果你们不小心摔倒了,你们会站起来。
你们不会因为害怕跌倒便停止了向前。
当然,在寻找真理这条路上,绝不会是一帆风顺。
一定会碰到挫折,一定会遭人质疑。但不管是布鲁诺,还是伽利略,历史最终都证明,他们对真理的坚持是无比正确的。
让我们保持一颗追求真理的心,永不放弃。

二、《三体》中的“不放弃”

遇到科学的瓶颈、甚至结界,有人会转向、有人会放弃。
科学家是如此高智商的一群人,他们总会有更简单的退路。

但我们知道汪淼会继续科研。
他不知道前路还要失败多少次、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阻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但他知道自己是为了谁。
透过眼前给人极大压迫感的倒计时,他看到了可爱的女儿、看到了求知的小学生们、看到了实验室中仍在奋斗的科研人员、看到了认真生活的每一个人……
谁知道未来世界会怎样?物理学会怎样?他甚至不知道下一次、下下次的实验会不会成功……
然而当下,汪淼会全力以赴、为每个具体的人继续奋斗

三、现实中的科学家

从这样的汪淼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科学不能靠想象、也不能靠推测,而是要靠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实验。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教授刘春明曾在演讲中介绍为了培育更有营养的大米,他们创制了一种“半粒种子”筛选方法,筛选的过程,他们需要小心地切开了36000粒种子,为每一个进行染色、观察;筛选之后还要经过约十年在北京、山东、海南间穿梭育种的杂交、回交过程,才创制出高营养的品种。

图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泽霞团队繁育出“无刺武昌鱼”,必要的一步也是要沉下心、一点点把细密的鱼刺从鱼肉中挑出来,之后找出对应的肌间刺基因分子表达。

图源:高泽霞团队

科研之路常伴艰辛和孤单。
《三体》中的沙瑞山孤零零待在北京射电天文观测站,住在观测站、把这里当成家,常年伴着轰鸣的机房,吃着泡面薯片、盯着几乎一直重复的数据……大家都说太真实了。

现实中,北京密云可能还不是最孤单的观测站。
世界最大的天文观测设备“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那是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徒步勘测上百个喀斯特洼地之后,拄着拐杖、揣着速效救心丸,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选定的地址。

中国天眼|图源网络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地下2400米,能将宇宙线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

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不仅帮探测器挡住了宇宙射线的干扰,也让身处其中的工作人员和热闹的外界隔离。

图源: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亮相央视《创新进行时》!

如今我们总讨论留在大城市有多难,人才需要多努力才能享受城市的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生活需要多些精致和讲究……然而此时,我们曾经班级里人人羡慕的大学霸,可能正在深山中、地底下,在机房的轰鸣中日复一日地做着尖端的科研。

《三体》中百折不挠的纳米材料科学家汪淼,是中科院的院士。把观测站当成家的沙瑞山,师从清华天体物理学教授叶文洁,博士学位。

四、科研人员的勇气

《三体》第5集结尾还有一个泪点,是史强删掉了给汪淼“纳米怂”的备注。

汪淼如同大部分科学家,都不是孔武有力、气吞山河的形象。但他扛住了巨大压力,担起了地球的责任狠狠站起来,不仅不怂,而且勇气满满。

回到开头我们说“当我们崇拜科学家,我们在崇拜什么”的话题。

每一个从事科研的人,都知道这一路必定充满了未知与坎坷,无数个失败未必能孕育出最后的成功,而且很多科研需要用到无比昂贵的设备、也意味负责人要扛起巨大的责任……但还是有人敢于踏出第一步、踩实每一步、不被沿路的诱惑吸引、遇到非议仍不忘初心、经历多痛的跌倒都再次站起来——这可能就是独属于科研人员的勇气。

 我总觉得,心中有大爱的科学家、哲学家身上,凝聚了人类非常美好的品质。最近重读《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一段文字,得到了很好的启示,也非常好地诠释了汪淼、包括刘慈欣笔下很多科学工作者的美好品质——

我们的爱与真诚与生俱来,我们天生就渴望懂得更多,渴望不断学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增长。在知识的边界,我们的求知欲在燃烧。我们渴望探索空间纹理的细微之处,探索宇宙的起源,时间的本质,黑洞的现象,以及我们思维的运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索”7年:如何成为全球独一无二
饶毅:不仅告诉你知识,更告诉你追求真理的方法
90后科学家万蕊雪:土生土长从未出国深造,攻克世界难题,日工作14小时
曾被清华婉拒,如今90后的她,获得“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
吾师、利益与真理:寒假给神经所部分学生补课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