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serphoto

2024.03.05 上海

关注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话。同本义指事。《说文解字》以为「言」是「从口、䇂(qiān)声」的形声字。

「言」【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食言」【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言行」指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

「失言」指失信;说了不该说的话。出言失当。

「发言」评论,讲话。一般表示会议,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会上讲话。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预言」意思是事情将要发生而预先说出来。

「代言」最初是指代天子草拟诏命,后泛指明星在某方面或某种产品作为代表进行发言。

「方言」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言论」指言谈;谈论;发表的意见或议论。

「建言」意思是指古语或古谚,犹提议。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无言以对」意思是指完全没有理由来反驳。

「不可言传」意思是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出自《景德传灯录》。

「一派胡言」是指不切实际的言语。

「百字箴言」唐代李世民创作的作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大言冒人」大言,指高声地说;谋划大事之言等等。【揚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

「言过其实」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应劭《风俗通·正失》。言过其实指说话夸张,与实际情况不符。(綺語,言过其实的赞美)

《讖言》秀才與光棍經紀三人會飲。各以所志行一令。經紀曰:妄想心,妄想心,但願西太湖變子蜜淋噙,每觔賣二十文。次至光棍曰:妄想心,妄想心,但願沈萬三打殺子人,我要詐斷渠脊梁筋。末至秀才曰:妄想心,妄想心,但願低試官射瞎子驢眼睛,拿我這樣屁文章圈滿子考第一名。

「䛟,多言也」上海方言:嚼蛆,意为:乱讲八讲。或许源于「䛟詛」䛟:【玉篇】古協切【集韻】吉協切,并音頰。與唊同。妄語也,多言也。詛:【廣韻】并莊助切,阻去聲。【說文】詶也。【廣韻】咒詛。(「嚼蛆」多了骂人的痛快)

「言无伦脊」「七誈八譗」,本來「誈」与(言窒)音型自然,现在「誈」弄到同「誣」么真叫伏貼。(言窒):【集韻】陟栗切,音窒。譗~,言無倫脊也。【龍龕】誈通誣。可理解为字义相通,并未讲读音亦相通。反倒是「誈」(言窒)相同。以上随便看看,能有同感最好!「譗誈」意思是:言无伦脊,讲闲话呒没条理。合么「七誈八譗」就是前言不搭后语。为啥不是「七字八搭」?因为沪语中「誈」读平声,「字」读上声。沿用已经有的叫做传承,创新是要有基础的,汉语的基础是老祖宗已经打造好的一个一个汉字。

「谬言」上海方言:打棒。恐怕应该是源于'打诳出家人不打诳语,和尚要戒妄语,弗好'打诓,弗好瞎三话四骗骗人。沪语'搭侬打打诓讲明了就是搭侬瞎讲讲,骗骗侬,搭侬寻寻开心。誆【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并狂去聲。【類篇】誑也。【廣韻】謬言也。又【字彙】今律爲誆騙字。讀平聲。

「摭言」摭的解释摭 í 拾取,摘取:摭拾。采摭。「摭」通「遮」。引证解释:用言辞掩饰。《唐摭言》是唐末五代王定保所编撰的古代文言轶事小说集,出版时间不详。全书共15卷,分一百零三门。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字面意思是「一句话可以兴旺一个国家,一句话也可以毁灭一个国家」。出处:《论语子路》:「不几平一言而兴邦平?…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言无度」上海方言俗语喥头喥脑是指自说自话闲话多,'喥喥喥喥讲不光,象个'饭泡粥’”还有书喥头是指死啃书本,光会讲,不会做,教条主义。《康熙字典》喥:duó 【廣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并音鐸。【廣韻】口喥喥無度。【集韻】言無度也。清翟灝《通俗編·言笑》:世俗有所云喥頭者,正謂出言無度也。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寤言不寐,愿言则怀。」上海方言「打喷嚏,有人牵记」打音当,人音您,牵音起。这种讲法由来已久。宋人王楙在《野客丛书》中宣称,他找到了这种说法最早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先秦时期的《诗经》。《诗经·邶风·终风》中有这样一句诗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寤言不寐,愿言则怀。直译过来就是:睡觉醒来无法入睡,我想你那么多,你一定在不停打喷嚏吧。睡觉醒来无法入睡,将对方的思念之情深藏于心。朋友们,想一想《诗经》的年代传承至今多少年?最早的诗歌距今三千年左右,《诗经》成书距今也有二千五百年左右了。

「一言九鼎」 的意思是说话非常有分量,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言怖畏之气」「螴蜳」【类篇】气不安定也。上海方言「打磕銃」意为:打瞌睡。引申义为思想开小差,做事体不是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而是马马虎虎,撒烂污。章太炎《新方言》写成「打磕銃」。最早的是源自《庄子》螴蜳chén dūn,「螴蜳」成玄英疏:「螴蜳,犹怵惕也。」陆德明释文:「司马云:螴蜳,读曰忡融,言怖畏之气,忡融两溢,不安定也。」哦,「打盹」原来是「打蜳」,「打磕銃」本来应该是「打磕螴」「打磕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将从嘴边消失的字
合肥民俗:方言土语中的古音古字——人的语言会变得美好吗?
上海人说的“阿拉”,和《诗经》有什么关系?
李白名篇《将进酒》,“将”念jiāng还是qiāng?郭达因此惹争议
男性生殖器本字作证明,与黄树先教授商榷《卷耳》中的“砠”
嫌固原话土?看完这条微信你绝对不会这么想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