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生态”触发儿童阅读的味蕾

——谈儿童阅读的正向促进

潘照团

摘 要:阅读,为教育之重。现实中重视有加:典型一为“海量阅读”,抓住了提前量,提高了阅读量,孩子却读得“精疲力尽”;典型二为“生态阅读”,注重个人体验,倡导无拘无束,对儿童而言,是一种几近“无干预”的理想阅读状态。促进阅读,在于让人的一生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坚持性,而儿童的好奇心和坚持性需得到成人的支持和帮助。“正生态阅读”旨在“尊重每一个个体真实生长状态的正干预”,这就是我们寻找的“支持和帮助”:以儿童喜欢的方式与之见面,以儿童喜欢的路径与之交往,以儿童自主的需求与之认定,以阅读应有的道义与之教学,以阅读跨界的转化与之调剂,以阅读团辅的互补与之共进。以此触发儿童阅读的味蕾,追求“量”与“质”的双赢,“读”与“品”的合修,实现儿童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正生态 儿童阅读 正向促进 生态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儿童的成长就是一部阅读摇篮曲。让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胜境里,美的让人们去遐想,当然少不了对“读什么”“读多少”“读多久”“怎么读”的关注。现实中的典型一为“海量阅读”,抓住了提前量,提高了阅读量,却让学生读得“精疲力尽”;其二为注重个人体验的“生态阅读”,倡导在无拘无束的阅读环境中,以无忧无虑的阅读心情,无欲无求的阅读心态,进入无我无他的阅读境界。“生态阅读”维持了阅读意义的原汁原味,保证了阅读体验的个性化,但对阅读主体要求较高,对儿童而言,是一种几近“无干预”的理想阅读状态。

一、以儿童喜欢的方式与之见面

阅读,就是读书,就是学习,就是一种任务,这是很多儿童接触阅读后,反而爱不上阅读的自我暗示。原因很大部分来自于教育者对儿童学习心理感知的麻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孩子喜欢,并发自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方能亲近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童年是好玩的时光,处于该阶段的阅读也应当好玩起来。我们可以给阅读化个妆,取个昵称,取一个孩子喜欢的名字,让其代言学校的书童形象,并且独一无二。这如同犹太人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可爱的文化符号就是甜蜜的磁力,吸引着孩子,让孩子爱上读书。比如我们自创阅读卡通人物,取名“淘书宝”(如左图),寓意“爱淘书的孩子是宝;与书为友,会读书的孩子是宝;品书为乐”,在书海遨游的小淘气包就是“淘书宝”。“淘书宝”形象贴近儿童心理,消除“阅读护照”“阅读银行”等带有评价的成人色彩。它像一本打开的书,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它的书页,告诉你它有七个向上递增的阅读级别。其左眼圆睁,如太阳;右眼紧闭,似月牙。一睁一闭寓意晨诵、午读、暮省,一日一月寓意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左手拿鼠标,右手抓笔杆,意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阅读。一个俏皮的、开心的、多彩的、现代的小书童跃然纸上。以贴近儿童心理的文化符号触发了儿童的阅读味蕾,迈向“爱阅读”的行动。同时我们还推出“淘书币”,累计阅读积分;设计“淘点点”,给爱淘书的孩子佩戴,可以到学校设定的“淘书市”里获取自己的所求。学校以优秀书籍为DNA,派生出一系列文化创意,演变出生命的精彩,阅读便成了孩子们可爱的小伙伴。

二、以儿童喜欢的路径与之交往

阅读,就是交往。读书,置身文中,感发共鸣就是交往。因一本书,读者与书发生故事,或者读者之间,亦或读者与环境之间发生故事,这也是交往。一个是阅读本身的交往,一个是阅读活动产生的交往。其交往的路径不可能是单一的,而且需要吸引每个孩子主动积极地行动。每个人的心智活动我们都无法直接与其同步,但通过铺轨,以求使孩子获得外部刺激,这种方式就是增进交往的抓手。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难以一一罗列,但想使其拥有一个相对自由的世界,应该是每个孩子乐意去选的。上网——走进线上虚拟空间,在几乎靠信息技术呼吸的现代社会,每个孩子是很难绕开的。基于此,我们的阅读推进行动采用双轨制,一是线上的,二是线下的。在线上我们开辟“淘书吧”,给每个孩子登录账号与密码,注入首期淘书基金,让孩子上网淘书。网上流通的书来自学生自愿捐献,捐书者要用文字推介,道出书的迷人之处。如果被同学拍下,那么捐书者可根据书本的新旧得到相应的淘书币,从而为自己淘得他人的书积蓄了财富。荐书、淘书、品书、写读后感,形成一个阅读活动链环。而线下的阅读交往活动是实实在在的短兵相接。线上淘到的书要在学校找到捐书者,拿到书籍再给予确认,书籍走上了实质流通阶段。淘一本书,交一位伙伴,阅读的情趣就不仅仅是阅读了。一个学校难免有腼腆、不主动交际的孩子,此时需要校方主动搭台给予交往的机会。每周定个午间时段,开设“校长淘书时光”,成立学生淘书会,让孩子自由交换图书,交换之余孩子们便会自由交流读书体会、推荐新书。每学期安排两期“淘书市”,分别由学校与不同年段各组织一期,在相对集中的区域由各班策划宣传、设摊摆书、推导易书。这类活动人气旺、氛围好,也有仪式感,对全员读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好书漂流、图书馆导读等阅读交往活动当属常态,这里不作赘言。不论线上,还是线下,要指向在愉悦的状态下交往,从而亲近阅读。阅读是一种交往,交往让阅读更有热度,儿童阅读的过程需要热敷。

三、以儿童自主的需求与之认定

阅读,是一种生态,是人生命的自然形态之一,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条必修路。读书,是人生命对生命的自然呼唤。孩子读书要尊重他的自主需要,能自发地读书是最佳的状态。可现实中孩子的读书总是有很多牵绊,比较典型的当数到处开花的“阅读考级”。阅读内容、时段、数量等都是学校给定的,最让孩子受限的是连测评的时间都是统一的,读书快的孩子得等,读书慢的孩子赶不上,孩子的阅读缺少自己的存在。有人说,那就让孩子自己决定,想什么时候读,怎么读,读什么都由着他,这不就纯生态吗?其实,这对于儿童而言,就等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称其为“负生态”也不为过。

科学正当的教育引导能让人处于正态发展状态,关键是抓住评价这根指挥棒。我们给学生设计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级别阅读书目,分必读、选读与自读,保底阅读量基本为一年一个级别,心细的读者会发现第七个级别是留给跳一跳往上冲的孩子的。有了“自读”,实际上每个孩子阅读的种类与数量的总和是远远超过既定书目的。读完一本书孩子要主动与老师交流,确认阅读并达标后需盖“淘书宝”印章,积满一定个数的“淘书宝”即可申请阅读等级认定。孩子自主申报,题库自动生成,机改占80%20%主观题由淘书宝图书馆分站成员批阅,过关者即可进入下一等级阅读。过关者特别优秀的,学校可授予其“校长荣誉生”称号,一学期认定一次,这种激励是在树立榜样的力量,以此作为引擎,拉动读书热能。一年的底线认定周期,让普普通通的孩子有了充足的自主呼吸时间,阅读因自主而舒展。

四、以阅读应有的道义与之教学

阅读,是一种实践,是化无声、有声为心声的实践过程。只有主动地融进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才能触发心声,这恰恰指向了阅读应有的道义——知行合一。在阅读中砥砺,在书林中漫步,在文涛中逐浪。只有主动阅读才会阅读。

狭隘的阅读教学,只管每篇课文怎么上,等同于传统的“上课”。豁达的阅读教学,它不会局限在课文,也不死扣住编排体系,它是基于编排体系的“族群优化”。我们以整合教学观为指导,以单元整组整理教学为机制,精简优化既定教材,精炼补充阅读素材,精讲精练,还阅读以阅读本色。单元整组整理教学的要义是效率,教学要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基于教材的整合性,基于自主的整理内化,即走完“前摸底”“中联体”“后整理”的学习过程。教学前设置问卷,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教学中抓住单元训练的本体,串连课外美文,让语言文字训练脱离片段的机械练习,进行整篇引进,让“部分”不离“整体”,还语文整体美。我们知道,单独的语句是无所谓优劣的,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折射出珍珠般的光彩。单元教学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自我整理,除了画画导图、做做必要的练习,我们还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自己去找一篇或一本相近语言风格的文字材料,以此刺激学生自我修炼语言的敏感度。这里的“前、中、后”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主动地积极阅读。把住课堂这块主阵地,正向引导阅读,才能真正“正生态”牵动儿童阅读的神经,触发儿童阅读的味蕾。我们还精选课外读物作为课内教学内容,即引整本专著进课堂,一学期一本,整个小学阶段共12本,期末考试附加该项阅读10分。读,不怕多,怕滥。给孩子读,还要考虑读什么,读经典,除了泛读还得精读,小学阶段让每个孩子精读12本经典,这应当也属于阅读的个中道义。

五、以阅读跨界的转化与之调剂

在阅读等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中,儿童能否始终把持好奇心与坚持性?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儿童缺少这种“自能量”,或者说儿童的“自能量”正处于发展期。当儿童被要求参与到一项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或者学习他不具优势的领域时,则需要熟悉的外部引力加以调剂。阅读系统亦然,不能光读,还要把读的转化成写的,让他们在写的领域找到读的链接。一所学校要使学生确立以阅读为核心,并与阅读外的系统产生联系。期末语文免试生入选的必备条件就是爱阅读的“淘书宝”,积满相应淘书币才有机会参评。同时这批学生还可以担任“温州少图流动车车长”,在校园内义务为同伴服务,孩子们也觉得光荣。如果说这种阅读的坚持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成功和理解在激励着他们,那么我们设立“淘点点”,开放“诚信超市”购物,就是打破阅读封闭的系统,让他们与熟悉的情景建立联系、相互作用,与自己喜好的社会活动方式形成互动、中介、转化的张力,在其中得到新的刺激,寻求新的阅读势能。

淘书宝戴着“淘点点”胸牌就可以在学校专设的“诚信超市”里自由购物,每班每天有几个孩子可以争取到这个机会。既树立了阅读的位置,又淡化了阅读的单一,还在自然自律的透明状态下养成诚信,同时又分流了购物人数,真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跨界的转化目的是调剂,是阅读情感领域的异位培养,特别对儿童更是如此。让儿童持续地保持爱阅读,我们就不能局限在阅读专场里。如果我们给阅读的孩子提供一个转换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又是孩子们不觉得有负担而又感兴趣的,就如名山观景台,既可揽胜又可休憩,那么他们对向前向上就不觉得是“一味行动”,倒还期待与下一个观景台邂逅。这样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早早就在远处的观景台向父母招手。阅读促进行动,也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给他们提供多功能的“阅读观景台”。

六、以阅读团辅的互补与之共进

有的孩子对阅读就是提不上兴致,任何学校都存在如此现实的尴尬。学校不能过滤这样的尴尬,反而要积极去面对。仅仅“一对一”个别的开导,收效甚微。置之于团体中,一起分享阅读带来的触动,倒成了不错的补给。团体内,人与人之间有比较,可以保持适度的紧张;信息有流通,可以直接分享;故事的色彩,又容易拉近孩子们的距离,扯平表达的起跑线。基于故事的话题打好了团辅的基底,故事与绘本,图文结合,主题多元,内涵丰富,表现生动,又增添了团辅的无限机会。由此,绘本故事进入了我们的“专家讲坛”,台湾地区生命教育专家纪洁芳教授多次应邀来校团辅,精彩的绘本故事深深吸引了孩子;绘本故事进入了我们的“家长讲坛”,家长志愿者的力量助燃了书香家园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我们把绘本故事拉进了“班级讲坛”,把它安排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上,班队课不做空洞的教化或居高临下的训导,我们在生命教育中融进了书籍。优秀的绘本里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题材,如《一个怀念及感激的日子》《鳄鱼和长颈鹿——搬过来搬过去》《獾的礼物》等,阐释着感恩、互助、包容、奋斗等生命真谛。时时处处让书“生动”起来,以书为媒,以文会友,以文悟道,正是阅读团辅的妙谛。阅读团辅,不等同于心理辅导,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文本与心灵的集体对话。只求大家在一起,只求大家有分享,只求大家传温暖。让孩子们知道,读书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儿童阅读,需要我们用心经营。促进阅读,在于让人的一生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坚持性。儿童的好奇心和坚持性需得到成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指导儿童集中注意力、组织儿童经验、支持儿童学习努力以及控制儿童所学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正生态阅读”就是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尊重每一个个体真实生长状态的正干预,我想这就是“正生态”。它不是随性的,不是自生自灭的一种生态,而是以成人科学的介入酿就儿童无限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古代的儿童书法教育
一本教导 ''社交沟通'' 的书(附:社交技能表)
自闭症儿童的诊断与自测表(经典)
聋儿沟通能力差怎么办?解决三个重点就赢了
强口味儿童牙膏损害孩子味蕾
爱看电视对孩子的五大毒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