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到银河系黑洞耀斑的天文学家认为古代外星人也看到了它

银河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活跃很多。

在大约350万年前的地球上,人类的远古祖先开始出现在非洲大陆。与此同时,天空充满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爆发耀斑的辐射。       

     

图源:6tuba

一个国际天文学小组发现了那场爆发遗留的证据,爆炸波及周围20万光年,并通过银河系的两极向太空释放出一股短暂的能量爆发。虽然人类可能看不到这一耀斑,但如果银河系其他地方有任何智能生物的话,他们可能有幸一见。

这项基于哈勃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的耀斑余辉的研究发表在2019年10月6号的《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图解:银河系中心黑洞发出的最大X射线耀斑放大图 图源:NASA

北卡罗莱纳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该项研究的合著者杰拉尔德·塞西尔(Gerald Cecil)博士认为,耀斑是由气体和破碎的恒星落入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引起的。

“然后我们便看到了这道耀眼的光,”塞西尔说,“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位于中心的爆发,但我们看到了它的反射光。”        

     帕森拉比(Passant Rabie)于2019年10月7日绘制

这项新研究基于2013年对麦哲伦流的新发现。如上图所示,麦哲伦流是一种延伸到银河系上方的气体云流。来自遥远类星体或一些巨大的明亮天体的光,在抵达地球前通过了这团气体云流。这座“拱桥”的组成部分,能够移除来自类星体的部分光波,这让研究小组怀疑有什么东西在加热并照亮气体流。

研究小组设法观察的是正在逐渐消失的爆发残余物,在350万年前发生爆炸时,这些残余物非常明亮。       

      图解:这幅复合图像 (结合来自哈勃望远镜和一个射电望远镜的数据)显示能量和物质的喷射正在从武仙座A星系中心抛出。这些喷流几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射出,展示这些天体的可怕的破坏力。图源:NASA / Hubble

“大火已经过去了,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还在发红的煤块。”塞西尔说,“或者说是观察一个熄灭的电灯泡。”

研究人员估计,爆发可能持续了30万年,不过根据无能量源受热气体的数学模型,爆发如今已不再活跃。

“银河系内的超大质量黑洞总是在闪烁,如果是一颗小行星,而不是尘埃掉入黑洞,黑洞发出的耀斑可能会持续数个小时。”塞西尔教授说。       

     
      耀斑活动破坏了银河系南半球的电离辐射场。

新发现表明,银河系比我们最初认为的更活跃。过去,银河系被认为活跃度较低,但根据塞西尔的说法,这项新研究表明,银河系在数百万年前的活跃度可能一百万倍于天文学家过去所认为的。

“其他星系也有这种行为,”塞西尔教授说。“这让银河系融入主流。”

考虑到这一事件仅仅发生在数百万年前——对于一个星系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这意味着它可能只是银河系一生中发生的众多类似事件之一。       

     

图源:bizhizu

“如果我们要考虑这些辐射的累积效应,就必须把它们纳入当前银河系的模型中。” 塞西尔教授说,“这尚未被可靠的完成。”

新研究认为银河系的模型应该更加活跃,包括其中心黑洞的活动,如果它确实是这次爆发的幕后黑手的话。进行这项研究的团队希望更好地了解耀斑的持续时间,以及它在那段时间是否再次爆发还是一直在逐渐减弱。       

     图源:NASA

塞西尔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结果的另一方面是这次爆发可能已经被其他银河系居民观测到了。他坚信他们是存在的。这次爆发可以作为所有人在银河系时标上同步的参考点。        

     

图源:NASA

塞西尔说:“这是一个全星系范围的事件,因此无论银河系居民们在星系的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它。”

摘要: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数百万年前,银河系中心曾发生过一次高能(10的56到57次方尔格)的赛弗特爆炸。最明显的迹象是伦琴卫星和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的x射线/γ射线“10千秒差距费米气泡”。在先前的一篇论文中,我们提出了这种核心活动的另一表现,即由于来自人马座 A*(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电离辐射爆发(或耀斑),沿着麦哲伦流的一段的Hα发射线密度提高了。

(Hα发射线是氢的一条红色发射谱线,波长656.281纳米,是天文学家追踪气体云中被电离的氢含量最容易的方法。)为证明这个强大的耀斑事件存在,我们找出了进一步的证据: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紫外吸收线比率(特别是CIV/CII,Si IV/Si II)表明,一些流向银河系两极的云流被一个能够产生至少50电子伏电离能的能量源高度电离。我们制作的模型展示了这些云流是如何被来自与人马座 A*相关的赛弗特星系核的双极辐射“电离锥束”所捕获的。在我们的模型中,这个双锥体的轴相对南银极倾斜15度,其张角则为60度。对于如此大的星系距离(D>75千秒差距)下的流束,核心活动是所有观测到的特征的合理解释:Hα发射线和氢电离比例升高(Xe>0.5)、CIV/CII和Si IV/Si II比值增大、高CIV和Si II柱密度。

由星风驱动的“冲击锥”被排除在外,因为费米气泡在到达流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被银冕吸收了动量和能量。含时银河系电离模型(恒星群、热日冕气体、云晕相互作用)太弱,无法解释流束的电离。反之,核心耀斑事件的紫外辐射光度接近爱丁顿极限(fE≈0.1−1),因此含时弗特耀斑模型能够充分解释观测结果,并显示赛弗特耀斑事件发生在(3.5±1 )百万年之前。这个时间估计值与轻子喷流/风模型中解释x射线/γ射线气泡所需的动力学时标(约2-8百万年)一致。

作者: Passant Rabie

FY: 光粒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休眠黑洞苏醒吞噬巨行星 不久将在银河系上演
探测黑洞的“边缘”!银河系中心的同步x射线和红外观测就绪!
八大杀手“干掉”地球【转】
科学家发现恒星“重复投喂”黑洞
35亿光年外!爱因斯坦相对论、霍金无毛定理被双双验证!
天文学家发现最“懒惰”的黑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