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小学生之前,有哪些“必修课”?当幼小衔接变成有效衔接,孩子成长中的小烦恼变成了小欢喜

在本溪路幼儿园的大班教室里,老师和孩子们正在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有些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他们说:“上小学说明我们长大了!”“小学生可以戴红领巾了!”可是,一旁的晨晨却皱着眉头说:“可是,小学有好多作业,会不会很累呀?”

晨晨的话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共鸣,也引发了老师们对如何让“幼小衔接成为有效衔接”的思考。

随着《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和《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的发布,杨浦区明确了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并在2020年展开幼儿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探索。

2021年11月30日,科学评价,有效衔接——杨浦区“深化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专场展示活动在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举行。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杨浦区教育局领导与杨浦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室的教研员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让我们去看一看杨浦区如何为孩子们搭建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座成长的桥梁。

会上举办了微论坛,本溪路幼儿园陆怡雯、居易、戎佳、陆俊琪老师围绕“基于评价的幼小衔接方案设计与推进策略”进行探讨

记录情绪、把心里话“画出来”……

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在本溪路幼儿园,有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我不生气了”,老师让孩子们回家后关注并记录自己和家人的情绪变化,回到幼儿园后和同伴进行交流。随后,老师再引导孩子们如何去解决坏情绪。课后,老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安排了亲子共读、家庭环境改变等活动,让家庭成员也能参与其中。

走进一个班级的教室里,可以看到布置着“我的心里'画’”主题环境,孩子们用画画、符号、贴纸等方式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也有权利决定自己要不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和同伴分享。

老师们表示,孩子们不仅仅获得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提升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老师和家长也能及时看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让评价变得可视化。

本溪路幼儿园的徐善霞老师认为,教师应当帮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价值取向。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是小学教育内容与要求的下移,而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

在幼小衔接阶段更重要的是培育孩子的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交往等能力。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应该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

据园长李丹介绍,本溪路幼儿园结合自主活动教育的特色,将时间管理、整理能力、任务意识、自我计划、积极思考和倾听表达作为六大核心品质要素。

为此,本溪路幼儿园设计了一本幼小衔接成长护照,每个要素中包含三个亲子游戏,幼儿可以与家长共同发起挑战,成功后可以贴上一个大拇指贴纸,集齐三个大拇指后可以向老师兑换一个王冠贴纸,孩子也能将自己的感想画在活动记录中。

这一本小小的成长护照也记录下了本溪路幼儿园孩子们和家长之间的温馨故事。


丹表示,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正在不断地前移,所以,这项工作并非到了大班才开始。

她说:“我们认为幼小衔接需要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连续性,家庭、学校、社会共建互联才能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生态圈,为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在翔殷幼稚园,孩子在大班的一年里,幼儿园围绕“幼儿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开展“家园环链浸润式的协同机制”。

据副园长俞音介绍,“相约星期三”是翔殷幼稚园的一项传统活动,每两周或三周举办一次家长讲座,讲座的主题则结合9大主题,包括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自信心培养、学习力等开展。在此过程中,家长也会解读案例、做分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等。

俞音说:“经过'家园浸润式协同机制’的初步探索,我们清晰地发现我园的家长变了,以往只是从单纯地来听讲座,现在也变成了与教师能够并肩前行的同行者。”

“我们的教室里有个花生实验室”

孩子的每个念头都是一个小宇宙

“花生是果实也是种子,把它种在土里会发芽的。”“花生壳里面还有一层红红的皮,薄薄的,留着也没关系。”“种花生的时候要把花生的壳剥掉,壳太薄了,会阻止花生发芽的。”

控江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读完绘本《花生的故事》后,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就这样,一个“花生实验室”在控江幼儿园中诞生了。

李晶老师说:“通过阅读,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经验,同时还喜欢讨论有关种植花生的事情。我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觉察到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和专注探索的学习品质。”

花生到底如何来种?控江幼儿园的老师们让孩子通过实践来自主寻找答案。有的孩子说:“我要带壳一起种下去,这样长得好。”也有孩子表示反对,认为这样种不活……

在此过程中,每位孩子的手上都有一本记录手册,他们用数字、符号、绘画等表现方式记录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这一记录本也成为了同伴间互相交流分享的最佳佐证。

据悉,种植花生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种子发芽后欣喜的样子,想要迫不及待地记录下种子的生长过程。

李晶认为,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孩子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上有着共同点,他们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顺应孩子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

她说:“在花生实验室中,孩子们从大胆猜测提出设想,到动手实践验证结果,最终通过记录获得经验,科学的态度与学习品质在种植过程中慢慢萌芽。通过这个故事,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定要信任幼儿,从儿童视角出发,发现孩子的需求,赋予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权,这也是幼小衔接阶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民星幼稚园的徐颖慧老师表示,幼儿园教育有别于小学教育,没有学科评价,但是幼儿园老师也需要切实帮助每一位幼儿前行与发展。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研讨小学教学现场来提升幼小衔接阶段的活动质量。

民星幼稚园的老师们观摩了两堂小学的课程后,发现幼儿园的课程和小学低年级的课程都非常注重“情境”的使用,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但是,小学的课堂上多以个人为主提出问题,学生再通过观察后回答,而幼儿园的课堂大都是先集体后分组,这也导致了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一直是在集体的帮助下完成。

因此,民星幼稚园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的过程中,保留了幼儿园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借鉴小学课程目标设计的明确性、环节设计的条理性和语言产生的规范性,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数字化、科学性、有效性……

多维度评价搭建幼小的成长阶梯

据杨浦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高慧军介绍,要通过持续、常态化的观察来识别幼儿的表现行为,以科学评价的态度与方式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以评价来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的思考与优化。

为了帮助教师过程性地收集幼儿发展表现行为,目前杨浦区也采用了小思徽章信息化工具,更加直观地呈现幼小衔接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的指标体系。

高慧军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各类活动对幼儿的观察了解,来分析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再将幼儿的表现行为与这一年龄段群体预期达到水平范围做比较。信息化工具形成的班级数据画像和幼儿的个人发展数据画像能够横向纵向地来帮助教师查看班级整体情况和幼儿个体发展数据。

杨浦区教育局托幼科科长王海蕾表示,杨浦区体现了幼小衔接评价的科学性,遵循了儿童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去小学化”。

其次,王海蕾认为以上几所幼儿园的教师从家园协作的视角进行了统整思考,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也能更好地观察、指导、评价和分析儿童的能力,科学的衔接将为每一位孩子搭建好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阶梯。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阜南许堂乡邰庄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活动
“零起点”上学也不必焦虑
【幼教天地】巧衔接 “慧”准备——聊城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主题课程活动
如何让孩子自信面对小学生活
警惕“幼小衔接”沦为“准小学”
最实用的幼小衔接方法!理论少,干货多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