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卞冬磊教授在传播学院2023级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致辞

在加速社会中寻找宁静的自我

传播学院新闻学系教授 卞冬磊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新闻学系的卞冬磊,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首先,我要感谢同学们选择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因为你们的到来,学院才能够推陈出新、充满生机;而师生又是一对同构的概念,也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将获得新的体验!

一个星期之前,我接到院领导交代的任务,要和同学们聊三五分钟。当时我就在盘算,在这样思想匮乏、讯息过剩、知识已可以自动生成的时代,我能和同学说什么呢?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是“宁静”两个字。最终想法不断盘旋,形成今天的主题——在加速社会中寻找宁静的自我。

“加速”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近两年,德国哲学家罗萨的同名书籍被很多人引用。但是,稍稍了解时间社会学即可知,这种加速现象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被频频提及,像吉登斯、哈维等社会学家,早已注意到交通和通讯技术带来的全方位的时间压缩。可以说,“加速”这个概念“至今已觉不新鲜”。但问题是,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它又成为一个新潮流呢?我想,它一定击中了当下社会生活的普遍经验。

这一波新潮流的兴起与我们传播学院的专业密不可分。互联网新闻业早已改变以天为周期的节奏,实时的信息流,是文化产品的常态;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手机,已经是一种威胁“本体性安全”的事物,没有它我们无法自处;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文化,不断更新,寻求刺激,正主导着这个时代;甚至已经出现不倍速播放就无法看完一个完整视频的现象。总之,“快”已经成为意识形态。

这是现代社会异化的根源之一。在种种异化的现象中,最深层次的一维就是我们无法再保持内心的宁静。然而,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并不愿意完全被裹挟其中。好在,我们有大学作为一个港湾,一个可以在人生特定阶段与社会保持适当距离的空间,一个精神和自我能够得到充分成长的地方。它或多或少能够提供一些庇护,再加上一点努力,足以让我们锻炼心智、提升眼界,学会在喧嚣中保持宁静。

那么,如何可以在加速社会中找到宁静的自我?

首先,要做一个有定力的我。德国的另一个哲学家韩炳哲说,时间不只是加速,还变得杂乱无章,向不同的方向随意飞舞。如所周知,新技术一日千里,新现象层出不穷,作为传播学院的同学,我们自然要有关注最前沿的本领,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轻易地被新事物带走。在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夯实基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钻研,厚积薄发。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只要辛勤耕耘,就会迎来收获。

其次,要做一个奋斗的我。我知道,现在流行“躺平”的话语,在疲倦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将之作为一种安慰,但它绝不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优秀的同学而言。固然,每个人的起点、位置、情况有所不同,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自我价值,并贡献社会。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形成充盈的自我,也才能够实现内心的真正平静。

第三,要做一个善于处理关系的我。从来没有一个孤立的自我,自我是在和他人的互动中生成的。所以,处理关系是我们一生的命题。现在流行的“卷”、“社恐”等话语,实际上也是关于竞争和交往的观念。对此,我们要发展一种健康的交往心态。在大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成功的标准,“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在高考时是不现实的,而在大学中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要懂得欣赏别人,更要接纳独一无二的自己,从而在相异处共同成长,由此收获宁静的世界。

同学们,人生是关于时间的故事。随着年龄渐长,你们开始学着思考人生。和年幼时比,主观时间确实在加速,我们要抓住大学这段很容易“滑”过去的时光,为获得一个充盈而宁静的自我不断历练。这个议题其实是人生的母题,所以并不只是说给你们听的,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希望我们可以共勉!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大新闻十年毕设:新闻,一直在路上
优良班风建设示范点成果展示∣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
贵州省商学院文传学院赴贵州花田禾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特稿|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你应该怎样,才能不辜负所受的大学教育
中传、北大、清华、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毕业寄语为何如此带感?
于丹首次回应被学校“免职”原委及所谓的动辄“耍大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