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脾化濕的中藥方-脾胃不好吃什麼中藥


【方名】健脾化濕湯

一【處方】黨參 (15克)、獨活(15克)、薏苡仁 (30克)、蒼朮(12克)、黃柏(10克)、當歸(10克) 、澤瀉(10克)、威靈仙(20克)、茯苓(20克)、桂枝(9克)。
    【用法】上藥水煎至2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服。


    【適用病症】用於健脾祛濕、洩濁通絡。原發性痛風(脾虛濕濁型),症狀為乏力、納呆食少、形體肥胖、
頭暈、肢體沉重、關節腫痛、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膩、脈細。


    【按】此方症乃脾氣虛弱,內生濕濁,留滯臟腑經絡而致。治宜健脾化濕,洩濁通絡。
方用黨參、蒼朮、茯苓健脾為主,健脾以促其運化,使濕濁之邪難以生成;薏苡仁、澤瀉、黃柏祛濕洩濁,消除致病產物,當歸、威靈仙、獨活、桂枝通利經絡,經脈通暢,濕濁之邪不能滯留為害,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祛濕,洩濁通絡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柏、澤瀉、薏苡仁、茯苓能增加腎血流量而促進血尿酸的排泄,當歸、蒼朮、獨活、威靈仙、桂枝,可消除局部炎症反應,從而緩解關節腫痛之症狀,諸藥合用對於原發性痛風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健脾化濕湯”是本人最早感受到中醫神奇療法的湯劑。因此,不敢自秘,拿出來與眾位分享。


    那還是本人在中山醫科大學五年級的時候,廣州天氣炎熱,經常吃過飯之後,就在回宿舍的路上買雪條吃(當年只有雪條沒有雪糕),久之傷了脾胃,有好長一段時間消化不好,腹脹得很,很疲倦,吃了很多藥都不見好。

    當時的年級指導潘仁華老師看我氣色不對,叫住我看了一下舌頭,回想起來,她當時有點吃驚,我的舌苔又厚又黃又膩。
潘老師是學西醫出身,對中醫也略知一二,立即給我開了“健脾化濕湯”,叫我去到藥房拿回來。
    這“健脾化濕湯”是熬好了,裝在500毫升的玻璃瓶裡。我拿回宿舍後 ,把藥放在窗台上(沒有陽台),記得當時最多只喝了兩次,就被同學一不小心碰落地上, “砰”的一聲打碎了。而就這麼兩口藥就把我治好了。


    如此良藥,其功效當然不止治“濕疹”這麼簡單,或者說只用來治濕疹,顯然是有點“大材小用”。我如獲至寶,經常向親朋好友推薦此藥,效果當然是很不錯的。

    金子總是要閃光的,好東西總歸是會被人發現的。“健脾滲濕沖劑”這樣:補中益氣,氣血雙盈;

    梅花三弄:健脾化濕,完美建功。
    此三招,得真傳者,行走於杏林之江湖,必是上乘高手,除病伏魔,無往不勝。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在用藥過程中,藥量都不是很大的,適量就可以了。過重的劑量或者再做N多加味,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中醫學理論認為,脾的功能是主運化,消化和水液的代謝都和它有關。脾虛運化失常,不僅會消化不好,還會產生水液代謝的障礙,產生水濕過多,如水腫,痰、白帶多等,還可以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證。中醫認為水濕性黏膩,易阻氣機的運行,所以會出現胸悶、乏力等,濕在體內影響代謝,阻礙陽氣的運行,久則引起熱的現象,便是濕熱。

    脾虛證是因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不足的病證。因為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疾病都是後天之本——脾的功能受損所致,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證。

    中醫學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此處“胃氣”也是指脾的功能。“補中益氣”本身主要是健脾,在健脾的同時,輔以化濕的 成分,可以促進健脾的功效,從而促進“補中益氣”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过后,人人都认识到祛湿的重要性,一次性把根除祛湿的来龙去脉全讲清楚。
15、白术(苦平,补脾温土,利水去湿)
中藥简要表(5)
湿气分外湿与内湿,吃对一味“四时神药”,外湿除风寒,内湿健脾胃!
邹燕勤补脾益肾学术思想探微
分利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