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荟萃】难怪《红楼梦》问世被禁,你看元春、黛玉原型是谁?

    难怪《红楼梦》问世被禁,贾元春的原型太强大,遗嘱让百官胆寒!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的姐姐,贾府通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元春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直到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

书中的第五回中,关于元春的判词,写道: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据第九十五回所写,贾元春因病于卯年寅月,十二月十九日逝。享年四十三岁,正应了“虎兔相逢大梦归”,元妃一死,贾府就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所以贾元春贵妃娘娘就像昙花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


书中写的贾家,并不真是一个受“万岁爷”宠爱的人家,相反,他家是个政治上的惊弓之鸟。且看雪芹那支笔,写太监初传晋封旨命时的情状,就一清二楚了。那日正值贾政寿辰,两府热闹非常。忽传“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1、“吓得”赦、政等人不知是何兆头;2、“忙止了戏,撤去酒席……”;3、及闻特宣入宫,“只得”连忙更衣入朝;4、贾母等x家人“皆心中惶惶不定”;5、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6、及赖大回报,“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

这是何也?清代读者一看便知:这家子一听降旨,就吓慌了,是个“倒霉”的,上边一降旨,没好事!(若得宠走红的人家,一闻降旨宣呼准是喜讯,岂有如此惊惶之理?)


元春在《红楼梦》中的出场并不多,仅有三次,然而她每次的出场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除了她具有皇妃的身份外还有就是她那崇节尚俭、贤良淑德的高尚品质。元春的正式出场是在省亲一回,在这一部分中曹雪芹用传神的笔法为我们描绘出了元春身上那种雍容华贵而有不失贤淑的气质。

贾府为接待元春的省亲活动可谓是极尽奢华之能事,不但建成了耗资巨大的“大观园”,就连接驾也是“帐舞蟠龙,帘飞彩凤”的大肆铺张。然而元春在看到这一切之后非但没有喜上心头,反而是“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并且在游园和演戏之间已在叮嘱众人不可太过奢侈。


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礼物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府通过这个贵妃娘娘的关系,促使了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有恃无恐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

元春一个如此复杂的人,她的原型是谁呢?其实贾元春的原型非常的强大,就是崇祯朱由检,崇祯是大明的最后一任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最在意的是天下,而不是自己的生死,但是他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天下,而是跟着天下一起灭亡了。


跟元春对贾家一样的,元春此生最在意的也是贾家的兴旺,可是到最后自己也没能保住贾家,并且贾家因为自己的高升省亲,榨干了家里的钱财。 自正德皇帝开始,没有一个皇帝能规规矩矩参加内阁和翰林学士为皇帝的“日讲”,但崇祯在位的十七年中,日讲经筵坚持不懈,他骄傲的心让他变得十分的要强,想通过这些理论学习增强自己的帝王修养,来达到自己心中为自己设立的目标。

崇祯性情节俭,严令大臣们跟着节俭,痛恨贪墨官吏,整个大明只有三位辅臣被杀,王文、夏言和崇祯年间的薛国观。本身薛国观并无必死之罪,在崇祯得知薛国观出走时的金银装载了满满一车队时,起了杀心,下旨令薛国观自我了却,抄没家财。而元春也是一个非常注意节俭的人,在游览大观园的时候多次说这样太浪费了,要节俭。


崇祯在位期间,的确做到了旰食宵衣,兢兢业业,他本身的素质在明代的帝王中也属上智之人,与他那个二十多年不上朝不与大臣见面的祖父和他那个不会治理天下,却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哥哥相比,崇祯之“敬业”,简直可以评为帝王中的劳模。

    正是这么一位希望能够中兴帝国,并且为了这一希望而身体力行的青年才俊,他的努力,他的勤勉,他的执着和梦想,最后换来的不但不是帝国的中兴,反而是帝国的覆亡,他本人也将在一个寒冷的春夜里走投无路。照史家的说法,他十七年里励精图治,企图中兴振作,但终是无力回天。


因为当时大明已经是积重难返了,而他登基的时候,就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了,自崇祯元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驿站兵士李自成失业。没有饭吃的饥民,最后组织成了农民军,跟大明抢饭吃了。

旱灾,蝗灾,瘟疫,农民军,外面还有清军,对内要镇压,对外要抵抗,可是国库空虚,军费不足,没有钱粮赈灾,朝里也没人给自己出力(没有大臣给崇祯干活,这个崇祯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种种的事情让崇祯喘不过气,最终导致了大明的亡国。


元春成为贤德妃,也曾经给贾家带来了小中兴,可是贾家的男人,没有人开拓资金来源,没人干活,最终导致了贾家的衰亡。崇祯自缢前,写下遗书,说:勿伤百姓一人,勿留百官一人。可见崇祯对百官的失望,和矛盾之深,这样的遗嘱真真的让百官胆寒!

不过前朝的事情在当时是不能被谈论的,曹雪芹却将这些写到了红楼梦中,也难怪《红楼梦》问世被禁,贾元春的原型太强大,遗嘱让百官胆寒!


读《红楼梦》艺术性作品,品《红楼梦》独特人物个性特征!


        同为优秀的女子,为何宝玉只爱黛玉而对宝钗无感?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出众的才女。这两位女子,虽然都貌美有才,但她们从外貌到个性,乃至于心性和思想,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其实,放在现在,对于很多男子来说,他们可能既喜欢黛玉,也喜欢宝钗,甚至还可能喜欢宝琴、湘云、探春、迎春、惜春、岫烟等女孩子以及凤姐、秦可卿、李纨这样一些类型的贾家的媳妇,总而言之,在《红楼梦》里,绝大多数男子,总是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那一款”唯有宝玉,虽然多情,却绝不滥情,弱水三千,他只爱林黛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经常会被相提并论。至于说,为什么宝玉爱黛玉而不爱宝钗,这个涉及到了感情的问题,就是非常主观的了,这和谁优秀与否、好看与否、是不是国色天香天生丽质等外在的条件,是没有必然的关联的。因为,钗黛真的难分上下。
爱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没有世俗的原因,没有现实的理由,也没有为什么。如果爱情是需要考虑原因和理由的,那恐怕就不是爱情了,那是交情。
正因为感情极为纯粹,所以这样的感情就只是单纯地看两个人和两颗心的相处了。和什么家世、容貌、才情等等因素,一概无关。这就是即使宝钗和黛玉二人整体来说不相上下,但宝玉就是对宝钗无感的原因。
如果是放到现在的世界里,假设是我们成年人在处理婚恋一事,恐怕大部分人不可避免地会更多地去考虑现实的问题,比如家世、财富、二人是否般配等。
这就好像在《红楼梦》里,黛玉非常介意的就是这一点,正如她说的: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这就是因为在古代,金玉良缘这个说法由来已久,这种说法大概就等同于现在谈婚论嫁的时候,讨论车、房等现实问题一样。
黛玉虽然是位仙子般的女子,但是涉及到尘世这些纷纷扰扰的问题,她也未能免俗。正因为她爱宝玉,所以才会这么在乎金玉良缘的问题,否则,以她的个性,根本只会对这些说辞不屑一顾,正如她霸气地扔掉北静王戴过的鹡鸰串一样。
其次,很多事情讲究缘分,爱情更是如此。
宝玉对黛玉一见倾心,黛玉见了宝玉感到似曾相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两人上一世就有一段未了的情缘
他们上一世就曾有过这样一段恩怨,宝玉是离恨天的神瑛侍者的时候,对黛玉这棵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绛珠仙草受了灌溉之恩,五内郁结,感叹自己对这恩德无以为报
到了这一世,黛玉为了报恩,就随宝玉下世,要将眼泪还给他。这样的深厚的缘分,注定了两人今生今世还会继续这段前缘。这就是宝玉独爱黛玉的原因了。
以上这段分析,是从爱情的本质和《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情节设置两个方面来分析宝、黛、钗之间的感情的。回归到宝黛钗三人的心性、思想等方面来分析的话,其实也能找出很多原因。
原因之一:和宝玉的心灵更为契合的,是林黛玉而非薛宝钗。
宝黛二人互为知己。何为知己?知己是指的足够了解、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宝玉不喜欢读书,不在意功名利禄,不喜欢走科举仕途之路,黛玉深知,不仅不介意,而且从来不劝宝玉考取功名。反观宝钗和湘云,同为姊妹,她们不时地敲打宝玉,要好好读书,要考取功名。
在此,我们暂且不讨论宝玉应不应该考取功名利禄,不讨论这样做好不好。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宝玉和黛玉的心灵,更加契合。黛玉更理解宝玉。宝玉自然会更加珍视黛玉。
原因之二:宝黛都是心思比较纯真的人,而宝钗则显得世故成熟。
在整部《红楼梦》里,我们可以从宝、黛、钗三人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中,感受到宝玉和黛玉更像是一路人。而薛宝钗,夹在宝黛中间,似乎总有那么点儿“不和谐”。
无可否认,薛宝钗同样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女孩子,只是她和宝玉,真的不登对。
比如,有件很小的事,同时也是宝玉做得很隐晦的事,那就是他在凤姐的生日那天,偷偷跑出去祭拜死去的金钏。
宝玉究竟为何出去,贾家那么大,一大家子人都不知道。连宝玉最贴身的小厮茗烟都不知道。可是,林黛玉却知道,也猜得到。至于薛宝钗,她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原文如下:
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姊妹们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出上,便和薛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宝玉回头要热酒敬凤姐儿。
对于宝玉来说,自己想什么、做什么,她林黛玉心里完全清清楚楚,正所谓两心相印,就冲着这一点,宝玉怎么可能不爱黛玉呢?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黛玉和宝钗谁更美?答案藏在这首诗中,太出乎意料了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两大女主,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有人喜欢黛玉的风流袅娜,也有人喜欢宝钗的温柔端庄,这两者谁更优秀,世人无法说得清楚,但谁长得更美,还是有统一答案的。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对于这两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虽然一个人的相貌没有绝对的美丑,但还是有大众审美标准的。宝钗是花中牡丹,艳冠群芳;黛玉是花中芙蓉,清新脱俗,牡丹和芙蓉都是花中之王,各有特色,到底谁更胜一筹,很难说的清楚,但曹雪芹还是给出了确切答案,答案就藏在这首诗中,太出乎意料了!


第一,美的参照。文中没有描述宝钗长什么样,但对黛玉的容貌却进行了详细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不仅将黛玉的容貌进行了细致刻画,还以她作为美的参照拟写了很多人物,比如“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的晴雯、比如与黛玉身段相似的尤三姐、比如“有风流袅娜”之态的秦可卿、比如与东府里小蓉奶奶品格相似的香菱等等。晴雯、尤三姐、秦可卿在书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美人,而这些人物多少都与黛玉有相似之处,反观薛宝钗,书中并找不出与宝钗长相相似之人,可见曹雪芹对林黛玉容貌的认可。


第二,诗的参照。第二十六回中,宝玉被贾政急匆匆叫走,黛玉担心宝玉出事赶往怡红院探风,恰好遇到晴雯和碧痕拌了嘴,便将黛玉拦在门外,谁知从里面传来了宝玉和宝钗的谈笑声。黛玉正想上前质问,因思及自己是客人,且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认真计较起来也没意思,眼泪不觉掉了下来,因而引出了一首诗。


诗文如下: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曹雪芹描写了很多惊艳世俗的女孩,但对黛玉却发出极致的赞叹,说她的才貌足以令世人感到稀罕,她身怀一缕幽香走出门外,只是呜咽一声,就已经惊起了满地的花鸟鱼虫。

宝钗的美艳冠群芳,是所有女孩中最耀眼的那一个,黛玉的美惊世骇俗,虽然没有宝钗那样耀眼,却自带一种不染纤尘的气质,看上一眼就会铭记于心,永远印在内心深处,这首花阴诗深刻地表达了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偏爱。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当年在即将枯萎的时候,幸得神瑛侍者的细心照顾,天天以甘露灌溉,后来修成了人身,下凡之后,就成了林如海的女儿。

因为当年在仙界的时候,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所以下凡之后依然保持这这种哀伤的气质,多哀愁伤感,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那么林黛玉的原型是谁呢?他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三回对林黛玉的外貌描述有这样两句:“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描写的就是崇祯帝面对李自成和后金两股势力之愁,继承的明朝政权有一身之病。

当年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是明朝已经形成了多年的弊端,朱由检的这些修修补补已经补能彻底的改变大明的国运。同样林黛玉也是年轻有为的,在刚来贾家的时候,已经读完了四书,而那个时候贾家的小姐姐们,还只是认识两个子,不是睁眼瞎罢了。


崇祯皇帝性多疑,俗话说用人不已疑人不用,但是崇祯因为自己多疑的性格,杀害了了很多当时帮助自己的大臣,而林黛玉的多疑,更加的明显,她多疑的性格,将贾宝玉折腾的有苦说不出。

第八回:“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这句话中的“摇摇”就是特别用来描写暗示崇祯帝自缢身亡时的状态。这是崇祯在大明危急的时候摇摆不定的态度,他想要跟后金讲和,当时秘密的派出了一个人,当这件事情暴露以后,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将这个大臣处死。


当李自成势大,跟自己讲和的时候,提出了封王,和给100万两银子,作为回报帮助崇祯镇压农民军,抵抗满清的进攻,但是这个的时候,崇祯没有把握好机会,因为当崇祯让大臣捐钱的时候都说没有钱,于是崇祯跟着自己的满朝文武一起走向了灭亡,就是这样的摇摆,让大明走向了灭亡。

其实关于林黛玉的原型在书中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给了了答案,非常清楚的交代了,林黛玉的原型就是崇祯,但是当时对于前朝的事情,是不能被随意的谈论的,而曹雪芹却这样的大胆,将这些事情都是写到了红楼梦中,难怪《红楼梦》问世被禁!

一本没有结局的残本,却成为众人称道追捧的千古奇书,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黛玉一死,贾家便倒了,秘密就在“人参养荣丸”里面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见那《红楼梦曲》中唱道:“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道尽了贾府最后落得金银散尽、家亡业败的悲惨景象。

做为四王八公中独占两公的武将勋贵,贾家赫赫扬扬了近百年,最后还是要轰然倾塌,富贵荣华化为过眼烟云。贾家这种结局,无论是第一回的《好了歌》,抑或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谈到的贾府各种弊病(比如:安荣尊富者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抑或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的所见所闻,再或探春再大观园抄检时的“悲愤发声”,莫不在暗示贾府最后的悲惨收场。

贾府最终因抄家后凋零破碎,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贾府被抄前,黛玉便去世了,这也是大多数读者的观点,事实上在黛玉的《葬花吟》中,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便说明了一切,如果黛玉在抄家时尚在人世,必要目睹人间一切丑恶与黑暗,人身受到控制,人格受到侮辱,这便违背了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愿景了,也违背了的本意。

所以,贾府是在黛玉死后,才倒的。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一切都藏在黛玉吃的一味丸药里。

黛玉进府时,众人见其举止怯弱不胜,便知其有不足之症,问吃了什么药,黛玉称自小就吃药,任是名方名药也不见效果,目前还是吃的“人参养荣丸”。此处脂批:人生自当自养荣卫!

荣卫,在中医中指气血,黛玉的先天不足,应是气血两虚,而人参养气血,黛玉服此药,没毛病,可是脂批中,为何要称人生自当自养呢?只因为黛玉本身就是一颗人参。

我们知道黛玉最前世事一颗仙草,唤做绛珠草,这颗草因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浇灌,又受了天地精华,雨露滋养,才得以幻化成人形。这绛珠,就是红色的小珠子,而草根幻化成女体,这样子像什么?分明就是结了果的人参草的样子。而人参又有仙草之称。是百草之王,堪配宝玉这百石之王。

所以,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便是“自养”。而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个丸药里的“荣”字。

在《红楼梦》里,“荣”字是荣国府的代称,而黛玉的丸药不偏不倚,刚刚好就叫“养荣丸”,必定不仅仅是一个单的药名。而是在暗示,荣府的兴衰富贵将跟黛玉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黛玉靠什么“养荣”呢?

最可以肯定的,便是林家的财产了。

在一开始,文中便介绍了林家的家世背景、支庶情况,可直至后来林如海去世,也未曾交待过林家那四世列侯和林如海一代巡盐御史积累下来的财产都去哪了。毕竟在秦钟死前,都交待了一群远房叔婶来分绝户的景象。这难道是笔力不逮才选择不做交待吗?其实但凡略谙《红楼梦》的读者,便能从种种不寻常之处,找到答案。

首先,贾敏生病期间,贾家未见有人前往探视,其死后更未见贾家人前往吊唁之类,而贾母在贾敏死后便急不可耐早早派了船只男女来接,贾母在急什么?

其次,林如海病中,贾母特特派贾琏送黛玉回苏州,并再三嘱咐必须将黛玉带回,而根据当时律法,林黛玉这位孤女有着绝对的继承权,更妙的是,在贾琏与黛玉回贾府时,是与贾雨村结伴进京的,这贾雨村,一连两次护送黛玉进京,到底在护送什么?

再次,贾琏曾跟凤姐抱怨荣府的资金周转有问题,言语间说道“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

那么,贾琏这二三百万的财从哪来呢?试想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牺牲掉两条人命,也是拿到了三千两,而这三千两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毕竟刘姥姥这等人家一年的花销也就二十两,这二三百万的财,必得耗尽一个大户人家的所有,而纵观全文,贾琏曾经办过什么大事呢?办的事情中又有哪一件涉及高额财富的呢?只有料理林如海后事一事,像秦钟死后其远房叔婶来守着一般,林家这个没有儿子的绝户,也要被旁族人觊觎,而贾琏这位国公府的贵公子,就是来和林家人周旋的。

所以,黛玉这颗行走的人参进了荣府,随之带来的也是滋养荣府的那几百万银两。这就不难理解,除了月利外,每月贾母还要打发人给黛玉送银子了,而黛玉花钱也是大方,随手一抓就能给小丫头一把,算下来差不多是小丫头一个月的月钱。

黛玉就是滋养“荣府”的人参,可是,贾府却要亲手将其戕害。之前我们分析过,贾母去世后,宝玉因避祸外出,贾雨村向北静王献宝,称贾府有黛玉一绝色佳人,北静王不明就里,意欲娶之,正中王夫人下怀,频频施压,正所谓“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在等待宝玉和被逼嫁人的绝望中,日夜哭啼,最终泪尽而逝,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这颗人参一死,荣府就失去了精华甘露,灾难也频频而至,政敌发难,贾家被抄,这座风雨中屹立了近百年的大厦,也正如周瑞家的所说的人参那样“这东西比别个不同,凭它怎么样好,只过一百年,便自己化作灰了”,贾家的富贵荣华、最终也是化烟化灰,无踪无际了。


          王夫人背着婆婆做了一件事,暗藏她对黛玉的厌恶

黛玉初来贾府,王夫人为何嘱咐她远离宝玉?原来与贾母有关
看黛玉初进贾府的那场戏时,觉得王夫人这个舅母表现得很热情,尤其是在婆婆贾母面前,对黛玉嘘寒问暖,感觉特别亲切,与平时书中对舅母的描写有差别。但王夫人在这场戏里,背着婆婆贾母做了一件事,却暗藏她对黛玉的厌恶。
这是原著第三回中的一段话,仔细读这段话的时候,觉得王夫人的这些话有些唐突,黛玉初来贾府,王夫人背着婆婆贾母却嘱咐黛玉要远离宝玉,王夫人的这个做法,暗藏她对外甥女黛玉的厌恶。
那么黛玉初来贾府,王夫人为何嘱咐她远离宝玉呢?原来与贾母有关。
一、贾敏死后,贾母有意让黛玉嫁入贾家。
估计贾敏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与母亲写信讨论过宝黛的婚事,不然贾敏也不会把娘家的每一处细节都告诉女儿黛玉。当王夫人提起自己的混世魔王儿子宝玉的时候,黛玉就知道是母亲口中常提起的那位含玉出生的表兄。
贾敏去世后,贾母不顾林如海的悲伤,态度强硬的要接黛玉来贾府寄养。这其中有对女儿贾敏去世不能见一面的遗憾,也有对孤女黛玉的疼爱。当然最重要的是贾母希望这个外孙女将来可以留在自己身边,留的方式除了把黛玉寄养在贾府外,还有一种那就是宝黛的婚事,如果宝黛将来结婚,黛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她的身边。
贾母之所以这样做,也有怕黛玉这个孤女将来嫁在外面受委屈的那种担忧,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林家的家产。可王夫人不这样认为,王夫人初见黛玉看似表现的热情,实际上那只是大家族待客的一种礼节和客气,王夫人从心里疏远黛玉,也表现出对黛玉的厌恶。
或许王夫人早已猜透了贾母的心思,但她不能当面说出来,她背着婆婆贾母,私下嘱咐黛玉要远离宝玉,还说宝玉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实际上,王夫人怕黛玉与宝玉接触,怕宝玉将来真的会娶黛玉。
二、王夫人因嫉妒贾敏而厌恶黛玉。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开篇贾敏就去世了,她生前唯一与嫂子王夫人的交集,应该就是未出嫁前,在娘家的这几年与嫂子王夫人之间的姑嫂关系处得不好。不然也不至于,贾敏去世后,她提起黛玉,还想到了黛玉的母亲贾敏。还说贾敏未出阁前如何娇贵,那个时候未出阁的小姐,在娘家的地位很高,特别是清朝的八旗。
大概是王夫人对贾敏曾经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嫉妒,当黛玉来了以后,王夫人从心里对丈夫这个外甥女就不喜欢,甚至有些厌恶她。只是当着婆婆贾母的面不好表露,背着贾母,王夫人私下嘱咐黛玉让她远离宝玉,怕黛玉真的嫁给宝玉。
因此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的表现是淡淡的,对黛玉也是疏远的。甚至为了让黛玉失了礼节,还特意为黛玉下套,好在黛玉非常聪明,巧妙的处理好了这一切,最终没有让自己难堪。
三、王夫人不同意宝黛的婚事。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黛玉的身体。相信任何一个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一个病怏怏的媳妇回家,王夫人也不例外。
实际上,黛玉得的只是心病,身上的毛病并不大。但王夫人不愿意给宝玉娶这样一个媳妇回来。再加上王夫人与婆婆贾母之间的婆媳矛盾,特别是宝玉的婚事,她们之间产生了分歧。
贾母希望亲上加亲,让黛玉嫁给宝玉,也让黛玉有一个好的归宿。但王夫人不这样认为,她在后来希望为儿子宝玉娶的人不是黛玉,而是宝钗。
或许是婆媳矛盾一直都存在,只是那个时候婆婆的地位很高,王夫人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她不会公然反抗婆婆,只是背着婆婆嘱咐黛玉要远离宝玉,与贾母希望宝黛多在一处玩培养感情恰恰相反。

我是萧梦,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晴雯在宝玉眼里算什么?他死后宝玉说了两个典故就是答案

    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见到那“薄命司”只列了十二位正钗,便好奇道:“都说金陵极大,怎么才十二位女子,单我家就有上百个女孩子呢”。宝玉所言,应是不假,作为钟鸣鼎食之家,贾府向来不肯在排场上马虎半分,每个主子身边侈童娇婢众多,这贾府上下的主子和丫鬟逾百人,不算夸大其词。

    贾府的丫鬟里,最有地位的应是鸳鸯,最低调的应是紫鹃,袭人心机深沉,平儿通透温良……一人一面,毫不相犯,而这么多的丫鬟里,若论性情鲜明和模样俏丽,还当属晴雯。

晴雯貌美,在贾府算是公认的,王熙凤这个眼光极高的贵族少奶奶都说过“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死鱼眼睛”王善保家的念起晴雯的模样还忿忿不已“那丫头仗着模样比别人标致些,天天打扮得西施的样子……”;而袭人则在王夫人撵走晴雯后只是酸酸道“也许太太见她长得好,不像我们粗粗笨笨的好”。

贾母是个颜控,所以身边都是模样标致的女孩子,就拿鸳鸯来说,邢夫人还称其模样出挑,那在鸳鸯之上的晴雯更是明艳动人了,所以不仅仅丫鬟里头拔尖,就算跟一干主子小姐比起来,晴雯也不落下乘。

而在那个时代,美貌不仅是一种奢侈品,还可能是一种原罪,晴雯不比一干主子小姐有身份庇护,她出身下贱,几次易主,最后才跟了宝玉,而宝玉又是一个软弱、关键时刻只会逃避的主子,无人护佑,最终使晴雯的美貌为她带来灾难,乃至杀身之祸。

晴雯是孤儿,十岁那年被赖大买来,做了奴才的奴才,后被献给贾母,跟了贾母不久又被与了宝玉。同是贾母丫头后与了宝玉的还有袭人,但这两人被与宝玉,贾母是抱有不同打算的。袭人是贾母觉得其“心地纯良,恪尽职任”怕宝玉没有得力的人照顾才与了宝玉,而她人事关系还挂在贾母屋里,月利从贾母屋里发放。晴雯呢?贾母认为她“针线、模样、言谈爽利,这些丫头都不及她,将来只她可给宝玉使唤的”,跟了宝玉后晴雯的人事关系便转移到了怡红院,可算彻底算是宝玉的人了。

如此就很明了了,袭人是暂调给宝玉使唤的,而晴雯是作为“将来给宝玉使唤”的,并彻底将其给了宝玉。在花枝巷,小厮兴儿曾说过:

“我们家的规矩,但凡爷们大了,要在屋里放有两个人服侍的”

这服侍的丫头就是给少儿们做启蒙的,而后多被作为姨娘使唤。可见贾母的意思是将晴雯作为宝玉的“屋里人”,是宝玉姨娘人选。

可惜人算不如袭人算,在宝玉十岁左右那年,神游太虚幻境后,袭人几次细细询问梦中之事,宝玉情难自禁,两人有了初试,自此,宝玉视袭人与别个不同,而袭人则渐渐将宝玉视为禁脔,连史湘云、林黛玉这等主子的醋都吃得骇浪惊涛。

食髓知味,不可否认宝玉那几年对袭人是极其迷恋的,连袭人不过回家吃一天的年茶,宝玉便意兴阑珊,逮着茗烟跨上马便直奔花家而去。而袭人也以此要挟宝玉,多次以退为进对宝玉进行各种“告诫”之事。宝玉也嘴上应允了。

袭人被王夫人暗中提拔后,当夜便告知了宝玉,宝玉欣喜道“这回还看你回不回去了”,大有一直将袭人留在身边之意,与之前说的“在这里待久了,不怕没有八抬大轿你坐”一般意思。

原本是作为使唤丫头,却摇身一变成为宝玉的准姨娘,那么晴雯呢?在宝玉眼中晴雯算什么?

贾母对晴雯的意思,晴雯应是知道的,故而才有将死之时“认为将来终归到一处”的话语,就是觉得自己是贾母定下的姨娘人选,晴雯才分外吝惜自己的清白,院中的丫头们都削尖脑袋想与宝玉发生点什么,晴雯却在宝玉邀请一起洗澡时笑着拒绝了。而因为脾气火爆,晴雯不仅常常得罪同为奴才的丫头婆子们,连宝玉也曾吃过晴雯的脾气,两人在吵嘴时宝玉甚至扬言要将晴雯打发出去。而最后又以晴雯撕扇结束此事。乍一看,这一对主仆就是一对闹架斗嘴的小儿女,宝玉对晴雯似乎没有半点儿女之情,果真如此吗?这个答案,直到晴雯死后宝玉才给出答案。

晴雯死后,宝玉为其做了一篇《芙蓉女儿诔》,诔中除了影射袭人等人是蔓延户牗的荆棘蓬榛,王善保家的等人是长舌奴才,恨不能为晴雯雪耻的愤懑。更多的是对晴雯的怀念和哀悼,在这里,宝玉用了两个典故诠释了两人的感情关系:

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馀衷,默默诉凭冷月。

汝南泪血,是指汝南王失去爱妾碧玉后悲痛难掩,泪血斑斑随风飘洒。梓泽馀衷,梓泽指富豪石崇,绿珠是他的爱妾,最终为他人所啥,而自己却保不住最爱的人,只能对月长吁。

两个典故都是一个男子对爱妾的深厚情感,可见在宝玉的心中,晴雯是作为爱妾存在的,如碧玉、如绿珠,可是自己却没有保护她的能力,所以才又自责、又悲愤。

可叹的是,晴为黛影,《芙蓉诔》既是诔晴雯,亦是诔黛玉,将来黛玉因何而死我们并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宝玉必如晴雯死后这般悲痛。可宝玉爱黛玉,这是世人分明知道的事,却被人所忽略,被人所排斥,宝玉没有能力保护他最爱的人,但宝玉可以选择出家,这真是一种绝妙的报复。


       除了贾宝玉,晴雯还有两位强大的靠山,为何都不出面帮她

    红楼梦里,晴雯作为贾宝玉的贴身丫环,地位虽然不比袭人,但在从丫环中,也算是相当高的,而且,她长相甜美,还心思灵巧,可以说在怡红院的大丫环中,宝玉尊重的是袭人、信任的是麝月、喜爱的是晴雯。
一般人认为,正因为晴雯觉得贾宝玉的喜爱,所以,贾宝玉才是好最大的靠山,可惜,在晴雯病重被赶出贾府时,贾宝玉一句帮忙的话都没说,之后偷偷去看她,又有什么用呢?对此,很多读者,都对贾宝玉这一行为,极其愤怒。
    其实,晴雯除了贾宝玉看上去是他的靠山外,另外还有两位强大的靠山。这两个人,如果当时出面干涉,王夫人是不敢把晴雯赶出去的。这两位强大的靠山是谁呢?第一个,就是贾母。晴雯原是贾母身边的丫环,而且,侍候贾母好几年,手脚勤快,深得贾母喜欢,而且,贾母见她越长越漂亮,就让她到贾宝玉身边,意图很明了,就是将来大了后,给贾宝玉做妾。
但贾母在王夫人赶晴雯出去时,并没有说话。
第二个,就是赖嬷嬷。晴雯进贾府前,是赖嬷嬷身边的人,而且,赖嬷嬷到贾府,都是带着她,久而久之,才引得贾母的注意,要了过来。赖嬷嬷虽然也是奴才,但她跟贾母的关系,可是不一般,而且,她的两个儿子,是荣宁二府的大总管,可见,她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如果她出面说情,王夫人可真不敢赶晴雯出去。

    但赖嬷嬷也没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晴雯的嘴太不好了,得罪了贾府里的所有人,一个成为众矢之的的人,谁还愿意出面帮她说话呢?
    《红楼梦》中,这个丫头的一句话,道出了晴雯的真正身世

《红楼梦》中,晴雯原本是赖嬷嬷买来的丫鬟,根本不知道父母是谁。谁曾想赖嬷嬷带着她进来跟贾母请安的时候,贾母一看见晴雯的模样,便喜欢的什么似的。赖嬷嬷为了讨好贾母,因此把晴雯送给贾母使唤。
晴雯慢慢的长大了,居然成了贾府最漂亮的丫鬟,而且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针线做的无人能及。贾母便把晴雯给她最爱的孙子贾宝玉作丫鬟,乃至于将来给贾宝玉作妾。因王夫人不喜欢晴雯生的太好了,怕将来带坏了宝玉,便找借口把她撵出怡红院。晴雯最终在姑舅哥哥多浑虫家里,凄惨的死去。
历来的读者朋友对晴雯以上的身世,都没有任何争议。认为晴雯很可怜,从小不知道父母在何方。但是《红楼梦》文本中,一个小丫鬟不经意间说出了一句话,让我们对晴雯的身世产生怀疑。
怡红院的小丫头佳蕙跑来找林红玉,并且她们还说怡红院这个地方不好待。其中小丫头佳蕙还对林红玉说道:“昨儿老太太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们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像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可气晴雯、绮霞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捧着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
佳蕙的话,让读者朋友明白了,晴雯不仅有父母,而且父母在贾府还是极有地位的人,因此晴雯得的赏赐才被算在上等里头。可知,晴雯其实是贾府的家生子。
那么小丫头佳蕙说的究竟是不是实话?其实佳蕙的话应该是可信的。为什么说佳蕙的话可信,即晴雯是有父母之人。真正的原因反而能证明佳蕙根本没有说谎。
首先,晴雯在怡红院说话有点尖酸,得理不饶人,眼里容不得沙子,活波可爱,并且平时喜欢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还把指甲留得很长,平时都是指使小丫头们干活,简直一副小姐的派头。怡红院那些小丫头们还不敢把她怎么样,可见晴雯的父母在贾府是很有脸面的人物,才使得晴雯养成了小姐的脾气。
其次,晴雯在怡红院是敢公然和袭人作对的。袭人是外面买来的,可是却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晴雯却处处表现出对袭人的不服,一个外来的居然比她的地位还高。如果晴雯没有父母,不是贾府的家生子,肯定也不敢那样对袭人。试想,一个被人送给贾母的丫鬟,能对袭人有不满么。
从以上分析可知,晴雯敢在怡红院生活的既嚣张,又滋润,肯定和她的父母有一定的关系。从佳蕙的话可知,晴雯是贾府的家生子。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呢?


           王夫人先斩后奏,贾母被架空,只能徒呼无奈

    抄检大观园,对贾府来说是很大的一台事,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探春在第一时间就敏锐地凭直觉预感到,这是一件极为不吉利的事,这是朝廷即将抄家的提前预演。但是,头脑不能说天真只能说是简单粗暴的王夫人却似乎把这件事当儿戏一般,只因侄女王熙凤一句话,说宝玉身边的人可能有绣春囊把宝玉勾引坏了,刺痛了她的神经,就风风火火下令抄检大观园,结结实实地把只知含饴弄孙的贾母蒙在鼓里。
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可以说是先斩后奏,这么大一台事,她必须要先征得贾府灵魂人物贾母的同意,才能下令抄检大观园,但是她完全忽视了贾母的存在,就擅自做主下令抄检大观园。
抄检完大观园后,虽然说既成事实了,但这么大一台事,纸包不住火,她恁么说也必须得给老祖宗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才能将此事敷衍过去。
那么王夫人为了将此事敷衍过去,就对已经八十高龄精力不济的贾母采取了欺上瞒下的手段来欺骗贾母。
抄检大观园并没有抓住晴雯的任何把柄,但王夫人出于自己对但凡长得窈窕的美丽女子的嫌恶,还是背着贾母,把晴雯撵出去了,致使晴雯夭亡。
晴雯是老太太赏赐给贾宝玉的,原有将来给宝玉做妾的意思。按贾府规矩,要打发走晴雯是必须是要回过贾母才能处理,可王夫人却来了个“先斩后奏”,架空贾母,当贾母得知此事后,只能徒呼无奈。
王夫人对贾母说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她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几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她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她进来,就赏她家配人去也罢”。
完全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谎话,充分暴露了吃斋念佛以慈悲心肠示人的王夫人的虚伪嘴脸。
对于王夫人的这番说词,贾母当然根本不信,但也只能很无奈地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王夫人打发晴雯编的借口,精明的贾母虽然不信,但既成事实,也不好为一个已经被赶走的丫环驳回王夫人。
王夫人还乘机以晴雯走后让袭人来做宝玉姨娘的打算故意告诉贾母,“况且袭人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随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她只有死劝的”。
接着又重申自己为何不对外宣布已把袭人当姨娘看的理由:“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叶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读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自己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起性来。”
既然一直都不不愿意公开袭人的姨娘身份,那为何今日又对贾母说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薛宝钗用主动搬出大观园这一绝招倒逼王夫人尽快落实金玉良缘,确实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小编才刚说王夫人“故意”把已经拿袭人当宝玉未来的姨娘看待一事告诉贾母,为什么说王夫人是“故意”呢?
因为王夫人是有意拿贾母不喜欢的袭人做姨娘来试探贾母的底线,看贾母对此的反应如何。
当看到贾母对此也只能徒呼无奈无可奈何时,王夫人暗自得意,用同样的办法,就可以把贾母不喜欢的宝钗娶进门给宝玉做妻子,到那时,木已成舟,精力不济的贾母也只能被架空,再度徒呼无奈了。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https://www.360kuai.com/9918e316fe516c11f?djsource=ZF90WY&refer_scene=0&scene=2&sign=360dh&tj_url=9f96db41cd7e4fc23&uid=4c6aa79a1e74d054f68559405c9da904




遭王夫人警告后,林黛玉用一句话,直接讽刺了宝钗不知廉耻的内心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劳》中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个别词语,虽不怎么中听,也当是很好地描写出了少年男女在两性上的朦胧心思吧。
《红楼梦》同样是描写少年男女的小说,你看那里面的妙龄少女薛宝钗,得了一个镶有八个字的金锁,又听说贾宝玉整日佩戴的通灵宝玉上也有八个字,她在外面不敢看,宝玉刚一来到她家,三句话之后,她就直奔主题,要看宝玉那通灵宝玉。
这里面,自然是包含着薛宝钗的朦胧心思,她想获得与宝玉之间的一种亲近之感。毕竟,按照她母亲的意思,未来,她很可能就与这眼前的男子——贾宝玉,配对成双。
之前,宝钗虽然经常过去请安什么的,与宝玉接触,但是,在外人面前,她毕竟是注重女孩子的端庄与矜持,也就不曾在有体念这种情感的机会。
如今,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宝钗又是皇商之女,又是野惯了的,她也就不由得想去体念一下这情爱的感觉,以满足自己对于异性的一段好奇的心思。
瞧她拿着通灵宝玉,把那上面的字,念了又念,还不是感受在其中;另一方面,也是她对于莺儿的一种暗示,让莺儿直接道出她的八个字和宝玉的八个字,就是一对儿;从中试探出宝玉的反应,好让自己进一步感受一下其中的感觉。
这一切,当然就是薛宝钗的意淫了。只是她依然没有摸到宝玉的心思。宝玉听了,没有高兴,也没有什么不高兴,只是很自然转移了话题,她也就不好意思再继续。
从中,我们也就可以感受出,宝钗对于宝玉一开始就是欣赏的吧,甚至是有好感,想与宝玉进一步接触,将来能够嫁给她,也心满意足。
因此,这就有了往后宝钗一直找宝玉玩的故事,甚至是大半夜都没有放过贾宝玉,而且还被林黛玉无意间给撞见了一次。
当然,黛玉并没有进入怡红院内,只是听到晴雯在里面嚷嚷着,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晴雯都生气了,宝钗来得是怎么样的勤快,也就可想而知了。从中,我们也就明白,宝钗的心思不在朦胧,而是转化成对宝玉的一种有目的性的主动追求了。
如果贾府里,没有那金玉良缘的传说,如果没有宝钗自己也提示自己要远着宝玉一点的想法,也还是我们多心;可是,宝钗都控制不住自己的了,其心思也就根本不值得怀疑了。
再看,除了晚上,她大清早地也是经常往怡红院敢。那回史湘云来了,宝玉那一整天都在黛玉那里玩,宝钗当是一天都没有跟宝玉玩过了,第二天一大早,袭人还只刚为宝玉准备好洗漱东西,薛宝钗就来了。
而且,很多时候,宝玉黛玉谈话,宝钗也总是神出鬼没地就出现了。她不是凑过来打趣一下,就是远远地注视了着宝黛,令人觉得十分的可怖。
这样,宝钗对于宝玉的心思,可谓是到了炽热的程度。
当然,她喜爱宝玉的心思,最明显地当是以下两件事:
其一,宝玉挨打后,她进入怡红院毫无顾忌,就是袭人可能已经褪下了宝玉的内衣,她也没有顾忌,她丝毫没有在外间先作一句声响再进来的想法,进入怡红院,她总是如进入无人之境。因此,她害得袭人只好赶紧着拿一件东西将宝玉的身子盖上。
再看她的表白,是她劝宝玉的话:“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心疼不说,宝钗竟然也一下子就脸红了。其对于宝玉的情爱,一下子就暴露在了众人眼皮底下。
其二,当就是她情不自禁地为宝玉绣内衣了。
这一次,宝钗也没有避嫌。毕竟,大热天的,宝玉就在床上午睡。图凉快,宝玉穿着上,当是比较随意。宝玉又不是宝玉房里的丫头,这么样地,还坐在宝玉床上,也就真的有些不合规矩。她进来了,见到此,只要稍微矜持一点,羞涩一点,当是立马就会退到门外。不打扰大家休息才是。可是,她却甚是愿意这么样守在宝玉身边,由此,也可见出她对于宝玉的钟爱了。
最后,也就不由得想起王夫人在黛玉刚一进荣国府时,就警告黛玉的话:“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
黛玉答道:“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黛玉说到也做到了,从来不去沾惹贾宝玉,只有贾宝玉来沾惹她的份。
只是不知道王夫人有没有用此话警告过薛宝钗。如果没有,她就不怕薛宝钗也被她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欺负了吗?
而且,如果王夫人知道了薛宝钗这么样的不分黑夜白天地沾惹着贾宝玉,她会生气吗?

因此,林黛玉刚进贾府的这一句话,实则是早就道出了王夫人与薛宝钗最为不堪的嘴、脸,也直接讽刺了薛宝钗不知廉耻的内心。


           薛宝钗是豁达还是无奈无主见?极端母亲害孩子

薛宝钗的好,“是谁也挑不出来宝姐姐的短处。”宝钗的阔达,随分从时,人所共知,年纪轻轻的宝钗何以有这样的修养呢?她和薛蟠是同父同母,但两人性格和为人差别却很大。薛蟠在大家眼里是“薛大傻子”、恶棍。这是为何?一起看看她的家庭生长环境。
薛蟠是哥哥,从他在秦可卿葬礼上卖棺材板给贾珍的言行看,他一点都不傻,还很有生意头脑。而对柳湘莲的出家,也充满了温情。从薛宝钗、薛宝琴和薛蝌都素养颇高、文化底蕴深厚、形象光彩照人来看,薛家是有优良基因和传统的,应该说薛蟠这个人本质上并不坏,他之所以变坏,长就一副猥琐样,和父母家庭关系很大。薛蟠是长子,且唯一,年龄不大的薛姨妈对其一味宠溺,不管是什么事情,都随着他。小时候不想读书,那就去玩吧,反正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高兴就好。没想到过了一定的年纪,纠正不回来了,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而薛宝钗作为女孩子,比薛蟠小不少,性格上相对顺从一些,有了薛蟠的宽松经验,薛姨妈觉得对孩子要严厉一些,对宝钗提出了严格要求。家中有优渥条件,宝钗也就变得知书达理。这是女孩子顺从的好处。另外一方面,薛姨妈在丈夫去世后,看到了儿子不成器,只能更加大力度培养女儿,希望她能帮忙拯救这个家族,因而更加严格要求宝钗。在重压之下,薛宝钗不得不更为顺从,慢慢逆来顺受,成了个老好人。
所以在大家眼里,宝钗是好样的,随遇而安却豁达。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宝钗更多是无奈,她对柳湘莲出家的冷漠,对尤三姐自刎的不在意,对金钗的无所谓,是这种无奈的表现,她自己时刻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下生存,在贾府这个充满丑恶、人精的世界混饭吃,长此以往,又能有多少真情?反而薛蟠常年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对生命和朋友的真情依然留存着。黛玉葬花的心路苦难,薛宝钗应该也是深有体会,只是她不想表达而已。
宝钗和薛蟠的性格与为人差距,薛姨妈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极大作用,溺爱害了老大,想着另外一个不能这样了,走向严格的另一极端,同样也被搞废了。最终两个孩子都没有得到幸福生活。一个进监狱,一个孤苦终生。
宝钗在桃花社填柳絮词时写过一首《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确切说,这首词意境还是不错的,上片看似自己活自己的,我自有我的想法,何必像他人一样,追随流水,不知所终,或零落成泥碾作尘,那都不是我的选择!然而下片,恰恰写出了宝钗自己一生随遇而安,没有主见,任随风吹万里,无踪无迹的结局,还美其名曰“上青云。”或许这就是宝钗无奈无主见的所谓豁达,弱小的柳絮,不管多么有理想,都终将随风随水,经历七零八落后成为泥土。这是薛宝钗无力改变的归宿,也是四大家族的大结局。
薛蟠和宝钗的零落结局,虽然有四大家族集体走向毁灭的强大洪流因素,但薛姨妈教育子女走两个极端,同样是重要的推动力。溺爱孩子会害了孩子,强压孩子同样会害了下一代。


贾母挖苦“金玉良缘”,黛玉一句话神助攻,宝钗听后只能强忍怒火

贾敏去世不久,贾母便派男女船只来将黛玉接进了贾府,饮食起居规格一应如宝玉,将贾府三个正经小姐都比了下去,黛玉与宝玉的床仅一个碧纱橱之隔,表兄妹同起同坐,同息同止,到了薛家进府时,两人已情愫暗生,互相视对方与别个不同。

虽然我们无法知晓林如海死前是否跟贾府做了某种契约,但是对于林黛玉,贾母似乎不仅仅视其为外孙女那么单,而是将黛玉视为了宝玉未来的妻子,因为,除了黛玉进府便将给两人一个培养感情的条件,更在平常生活中无不留意两人的情感变化。

最明显的一次是在第三十回,因为一只金麒麟,黛玉便和宝玉生了嫌隙,两人吵得合府皆知,黛玉更哭到气噎,将吃进去的药都吐了。贾母得知后便大哭,直称两人是冤家,这冤家自古多形容夫妻,贾母心中视两人为什么关系,一目了然。

可是,一心要让宝玉和黛玉走到一起的贾母,却在薛家住进贾府后,刺恼不已。

薛家住下不久,“金玉良缘”之说便随之而至,宝钗除了努力经营“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形象笼络人心,更是白天黑夜往宝玉处跑以培养感情,连怡红院的晴雯都曾为此不快,直骂“有事没事白天黑夜都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

对“金玉良缘”的说法,贾母听而不闻,不置一词。而是几次三番用行动暗示他们“你们可以离开贾府了”。

元春省亲前,贾府将买来的十二个小戏子安排在梨香院,薛家只得搬到另一个幽静的客居小院。可是贾府这等钟鸣鼎食之家,最不缺房屋院落,为何偏偏安排戏子们住梨香院而让薛家劳动一次呢?撵人的意思太明显了。

更有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便出资二十两银子为其办生日,这二十两虽然是刘姥姥家一年的花销,但是对于贾府这等贵族,是略显寒酸的,故凤姐才会打趣“拿了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意思还叫我赔上”。贾母为何给宝钗过生日呢?只因为十五岁是及笄之年,到婚配年龄了。贾母是在暗示薛家,你们家姑娘该找婆家了,却还在亲戚家住着,太不合适了。

可无论如何,薛家还是无动于衷,对贾母态度视而不见,贾母虽烦恼,也要维持贵族大家的体面,更要在乎儿媳的面子,所以也值得作罢。

到了元春赐下端午礼物后,贾母便按捺不住了,为何?众人礼物中,这一次竟然多了薛姨妈一份,而且与贾政夫妇相似,而宝钗的礼物和宝玉的一致,黛玉和贾府三春一样。这样的安排,敏感如黛玉自不必说,连宝玉都感觉到不妙,只问是不是发错了。而贾母,又怎么不知?这是元春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间的一个选择,她选择了“金玉良缘”,但是她又要考虑贾母的意见,所以并没有做任何旨意,仅仅用这个方法,试探贾母的意思。

贾母决定做出反击。

元春让夏太监带出信息打醮祈福,正是贾母反击的机会。这一次,贾母兴致勃勃,允许府中丫头都可以跟随出府,王夫人听到后便笑“还是这么高兴”,什么意思呢?都要输了还这么开心,揶揄意味满满。

到了清虚观,张道士很适时的提到要为宝玉提亲,称一个根基相当,模样一流的十五岁姑娘看上了宝玉,问贾母的意思。贾母当场便一口回绝“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很明白告诉了薛家,“宝玉还得几年再成亲,要等,随您乐意”。

更有趣的来了,张道士从外头端来一盘贺物时,贾母在盘子中瞧了一眼,看见一个赤金点翠的金麒麟,便捡起来说道:

“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贾母的话很有意思,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在贾府和贾母住过几年时间,贾母又怎么没见过她的金麒麟,突然这么一问不过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这世上有金的人都了去了,而且这金是人工打造的,谁都可以有,我家宝玉的玉是天生的,仅此一颗,如果每个有金的都要配宝玉,岂不是荒唐?”。贾母话音刚落,宝钗便马上接上,可知一直留意贾母,等着机会表现呢,谁知这次一下子没体会到贾母的意思,接了上一句话。

宝玉听后便说了,云妹妹在家住着这么多年,我竟然没发现,探春便恭维宝钗:

“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黛玉说的没错,宝玉跟史湘云相处多年,都没注意到她有个金麒麟,可宝钗在贾府才见史湘云几次,就留心到她有一个金麒麟,可知宝钗是时时刻刻不忘“金玉良缘”,心中有金,眼中有金,目光所致,都是金。看到史湘云有个金,自然就留心起来了。

黛玉挖苦宝钗的话,正是贾母所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是神助攻了。不过这终究是黛玉性情所致,事实上贾母之前对薛家的打击,她并没看出来,所以回家后才因为金麒麟跟宝玉闹了不快。而薛家却明白贾母的意思了,所以回去后,连原本很开心的王夫人也闷闷不乐起来,宝钗更是窝了一肚子气,却无处可泄,直到宝玉将其打趣为“杨妃”,才一并迸发了出来,骂完宝玉,迁怒靛儿,复讥黛玉,身心利口,舌鋒可谓,恶声冷语,不遗余力!这个素日温柔平和的宝钗,似乎不太平和啊,一笑。


     她是红楼梦里最痴心妄想的丫鬟,想俘获贾宝玉,被花袭人打压

     有不少人认为大观园就是理想当中的乌托邦,可是如果细细思量,大观园里的等级是很森严的,像贾宝玉身边小丫鬟春燕的娘,就是荣府里的三等奴仆,根本就没有资格进贾宝玉房中服侍,又如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林红玉,她在怡红院里干的也是杂活,比如喂鸟,浇花,茶炉等事务,居然连进宝玉房中倒茶的资格都不够。

    林红玉好不容易等到一次机会总于能接近贾宝玉,能在贾宝玉跟前倒了一次茶,博得宝玉的好感。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奴才意识,还要受到高级奴才的打压,比如文本上写“二人看时,不是别人,原来是小红。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秋纹和碧浪为什么会感到不自在,小红不过是给贾宝玉倒了一次茶,竟然惹得秋纹碧浪勃然大怒,文本上写“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她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她去便是了。”

    读到此处,想问朋友们,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还率真可爱吗?还温柔善良吗?小红给宝玉倒茶,是动了谁的奶酪,为什么秋纹碧浪都如此紧张?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怡红院里丫鬟们之间绝不是姐姐妹妹的关系,而是上级与下级,甚至你死我活的斗争。从这一件事再联系到后文中,晴雯带领着绮霰、碧浪、紫绡、麝月等人,当众责问小红,晴雯更是出言不逊,羞辱小红。试问晴雯真的很善良吗?真的是一个有平等意识的丫鬟吗?非也,晴雯只是想获得主子阶层的平等,但是对于下面的奴才丫鬟,她也是拼命的踩踏,唯恐下面的人代替自己的位置。所以说怡红院里的丫鬟,个个都有一种危机意识,一种被撤职或者降职的压力,所以每个人都在拼命巩固自己位置的同时,也想尽一切办法向上攀登。

但是怡红院里的四大丫鬟,袭人,晴雯,麝月,秋纹;首先秋纹是后补的,补的是媚人的职位,而秋纹之所以能晋升到怡红院四大丫鬟的职位,完全是袭人一手提拔,在抄检大观园后,贾宝玉问袭人“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一时难以回答,宝玉怕她多心,又宽慰袭人说“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她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从宝玉的话中可以看出,麝月和秋纹都是花袭人陶冶教育的,俩人唯袭人马首是瞻,可以说言听计从。当然这也是麝月和秋纹的聪明之处。但是曾经和秋纹的并称的碧浪(有版本称碧痕)为什么会被疏远,后来直接沦为小丫鬟的行列里呢。

在贾宝玉生日的时候,花袭人做主张,宝玉身边最亲近的八个丫鬟出钱为他单过生日,文本上写“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浪、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本来碧浪和秋纹的地位并列,如今被直接打压到了小丫鬟的队伍中,排名也该以碧浪为首,只因为贾宝玉喜欢芳官,所以碧浪只能屈居第二。

碧浪为什么没能进入大丫鬟的行列,为什么没能成为花袭人的嫡系呢?实则是碧浪犯了大忌,她直接威胁到了花袭人的地位。花袭人在怡红院的地位由两方面组成,第一花袭人的老太太指派过来的丫鬟,首先代表的是老太太,后来花袭人被王夫人提升为准姨娘,则又代表王夫人;第二花袭人跟贾宝玉有过鱼水之欢,即便没有老太太王夫人这一层面,花袭人在贾宝玉心中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很重要不代表无法代替,花袭人是靠肉体博得宝玉的另眼相待,那么其她丫鬟也可以这样做。而碧浪就属于非常胆大的丫鬟,在宝玉和晴雯吵架后,宝玉要晴雯跟自己一块洗澡,被晴雯拒绝了,文本上写“还记得碧浪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用同我洗去。今儿也凉快,那会子洗了可也不用再洗。”

试想碧浪伺候贾宝玉洗澡,洗了两三个小时,而且地上一地水,连晴雯这样的直心肠的人都怀疑碧浪陪宝玉洗澡的动机,更何况其她人会怎么样了。晴雯恃宠而骄,却也不敢同宝玉洗澡,因为那样会触犯花袭人的底线,所以晴雯虽然不满花袭人的领导,却也不敢侵犯袭人的核心利益。所以晴雯才能安然的在怡红院混着,至于后来晴雯被王夫人收拾,显然不是花袭人搞的鬼,否则晴雯在怡红院根本呆不了三年。而碧浪完全不顾影响,不避嫌疑,甚至公然和贾宝玉长时间洗澡,这明显是希望通过身体,来博得贾宝玉的好感,企图俘获宝玉,得到垂青,从另一个方面讲,这是想取代花袭人在贾宝玉心中的位置,对于此袭人其能无动于衷,面不改色的就把碧浪给划拨到小丫鬟的队伍里,到了后来贾宝玉房中的事物,碧浪已经没有机会参与了,即是想服侍宝玉,资格也不够。所以在红楼梦中自从晴雯说出碧浪洗澡一事以后,碧浪在小说中的戏份少了很多,在贾宝玉房中的出镜率,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都是花袭人的驭下之术。


   史湘云一句话,本来是要辱骂林黛玉,却道出了袭人的心思很歹毒!

    史湘云的身世比林黛玉还凄惨,林黛玉的母亲在林黛玉六岁的时候过世,父亲林如海也在她十几岁的时候过世了。但是史湘云还是个襁褓里面的婴儿时,她的父母就过世了。

贾母算是史湘云的姑奶了,老人家上了年纪后就喜欢和孙女、孙子们一起享受天伦,于是就把身世凄惨的史湘云接到贾府来了。袭人也就是这个时候和史湘云有了关系,当时的情况是贾母派稳妥的袭人去照顾史湘云。

只是,没过几年史湘云回史家了,袭人并没有跟过去,跟过去的是贾府的家生丫鬟翠缕,之后史湘云貌似和袭人就断了联系,但是其实二人的关系一直是很好的。

红楼梦正文里,史湘云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和袭人并没有多少互动,曹雪芹主要是在写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贾宝玉和史湘云之间的相处日常。而且在史湘云这次造访贾府期间,袭人还因为她和贾宝玉生了不愉快。

史湘云第一次来贾府的时候,晚上还是在林黛玉处安歇,第二天一大早林黛玉和史湘云还没有睡醒,贾宝玉就跑过来找她们俩。后来,林黛玉史湘云洗漱后,贾宝玉用她们剩下的水也洗漱了。

袭人巴巴地过来寻找贾宝玉,发现贾宝玉已经和林黛玉、史湘云一起洗漱了,就心生不悦,回去和贾宝玉怄气了,因此贾宝玉还气得将自己房里的一个丫鬟改了名字。

但是史湘云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曹雪芹对史湘云和袭人之间的关系描写得比较多。

史湘云进贾府后,和众人请了安,就开始问贾宝玉袭人在哪里,还说自己个她带来了好玩意。林黛玉就问是什么,史湘云就掏出了戒指来。

原来,史湘云得了几个戒指,已经打发了婆子将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送过来,自己过来的时候把袭人、金钏、鸳鸯等人的那份带了过来,正如后面袭人说的那样,戒指并不值得什么,难得的是那份心。史湘云对袭人之心,可昭日月啊。

史湘云见到袭人后,这对昔日的主仆,开始说体己话了。

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

根据袭人的话,当年她们在一处的时候,一些很私密的话题都探讨过,可见当年二人的感情有多好。

面对袭人的控诉,史湘云很快就解释开了,说自己不仅还像先前一样待她,在家里的时候也是天天念着她。

史湘云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样,就立刻死了。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赶来先瞧瞧你。不信你问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那一回不念你几声。”

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能看出,史湘云和袭人过去是亲密的主仆、好闺蜜,现在依旧是互相念及的好姐妹。

很快,通过袭人的话,我们也得知这二人私底下其实一直是有来往的,袭人经常会烦史湘云帮忙打络子。史湘云是个小姐主子,袭人是个丫鬟下人,袭人能使唤得动史湘云,再一次说明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

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史湘云和袭人脾性相投,很多方面确实是很像的,比如二人都站队金玉良缘,都喜欢在背后诋毁林黛玉。

然而史湘云有一次诋毁林黛玉时,却无意中让人看出袭人的心思歹毒。

史湘云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在薛宝钗的生日宴会上拿戏子比林黛玉,自己还在那里哈哈大笑,贾宝玉就连忙对她使了眼色,史湘云当即就不高兴了。

宴会过后,史湘云吵嚷着要回家,贾宝玉便过来劝她,期间发誓说自己绝对没有怠慢她的意思,史湘云一听见贾宝玉的誓言,就说得更狠了。

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在古代,说誓言是很严重的事了,所以史湘云一听到贾宝玉发誓就赶忙劝止,说让他把这些歪话说给会辖治他的人听,这里说的就是林黛玉了。在史湘云看来,林黛玉就是一个喜欢辖治控制别人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狠下心让别人去发那么毒的誓言。

然而,林黛玉真的辖治过贾宝玉吗?好像还真没有,全书里真正一直辖治贾宝玉的好像一直都是袭人。

贾宝玉雪夜探望薛宝钗归去后,生气动怒要把李嬷嬷赶出去,袭人就威胁贾宝玉,言下之意是如果要赶走李嬷嬷,先把她们给撵出去。

袭人在家喝完节茶后,就骗贾宝玉说要回家去,然后轻松逼迫贾宝玉答应她三件事情。

袭人笑道:“......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袭人看到贾宝玉在林黛玉那边洗漱了,就故意不理贾宝玉,让贾宝玉摸不着头脑。事后还专门交代了袭人的心理。

原来袭人见他无晓夜和姊妹们厮闹,若直劝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料他不过半日片刻仍复好了。

袭人被王夫人封为姨娘的当晚,袭人威胁贾宝玉,如果再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自己不用回他,直接回了王夫人就走人。

不仅仅是史湘云,在所有人看来喜欢辖治别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都是心思歹毒的,只不过史湘云对林黛玉的控诉真的没法成立,反而提醒了别人袭人才是那个喜欢辖治贾宝玉的心思歹毒之人。







https://www.360kuai.com/91e471246bf781328?djsource=ZF90WY&refer_scene=0&scene=3&sign=360dh&uid=4c6aa79a1e74d054f68559405c9da904&tj_url=9f96db41cd7e4fc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隐史.20201031
《红楼梦》知识点汇总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红楼梦》
台大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全部笔记
《红楼梦》测试卷
《红楼梦》阅读水平测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