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坛正宗与政界大咖的亲密接触

   

这里的文坛正宗,指的是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以“神韵”独领清初诗坛半个多世纪,康熙皇帝赞其“诗文兼优”,选其诗作精华编为《御览集》;政界大咖说的则是被康熙皇帝称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在风云变幻的康熙政坛屡任要职,权力登峰。

禹之鼎《放鹇图》(局部)

其实,简单地将王渔洋与陈廷敬用文坛和政界区分开来有失偏颇,因为二人进士同榜,为官同朝,即是文学挚友,也是政界同盟,常在一起聚会赋诗,饮酒叙旧,渊源可谓深了去了。一起来818这两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密切关系吧。

陈廷敬画像

出身相似

王渔洋与陈廷敬皆出身于诗书门第、官宦世家,具有很好的文化传统与艺术素养。山西陈氏家族出了9个进士,6个翰林,“一门衍泽、五世承恩”,陈廷敬父子4人同朝为官,父子3人同入翰林院,父子2人同修《康熙字典》,家族中38人为官,个个清廉。新城王氏更不赖,自明嘉靖至清光绪300年间,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出仕为官者百余人,有诗文著述传世者50余人,有“齐鲁第一进士家族”和“江北青箱,半朝王家”的美誉。受家族文化影响,陈廷敬和王渔洋不约而同走上科举入仕之路,同在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王渔洋二甲36名,陈廷敬三甲195名,从此一起步入仕途。


山西皇城相府

携手翰林

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经过三载考察,特旨召王渔洋入翰林,入值南书房,是有清一代汉臣由部曹改词臣第一人。先他一年,陈廷敬于康熙十七年入值南书房,并同张英等人一起举荐了王渔洋,此后多年,共同在康熙身边为官,为皇帝读讲经书。但陈廷敬入翰林的时间还要早,传说,顺治十五年殿试之前,在京城候考的陈敬(陈廷敬原名)因机缘巧合与顺治皇帝有一面之缘并得其赏识,恰好这一年殿试的举子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便赏赐给他一个“廷”字放在名字中间,殿试后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进入朝廷高级人才储备库,最终入阁拜相。王渔洋则在殿试之后到扬州任司法官,从基层一步步发展崛起,除了做官,他最得康熙赏识的还有文学成就,康熙皇帝对其诗作精品熟谙能诵,并粹其精华之作三百首编成《御览集》。


王渔洋故居

官品一致

陈廷敬为官53载始终崇俭尚廉,谨小慎微,深得康熙信任,他的仕途之路几乎没有太大的波折,特别是在“索”“明”两党的权力竞争中两不相帮,为官处事处处为皇帝的江山社稷着想,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得到康熙皇帝“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评价,这与其家庭出身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王渔洋为官也是如此,他居官45年,始终清正廉洁,勤勉自励,身为法曹能勤谨职守、宽政慎行;在清江浦督船治贪除污、担当有为;主政宝泉局革除样钱、屏绝货贿;在刑部任上力执公道、为民请命,“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是他毕生遵循并用来教育后人为官治世的传世之道。用康熙皇帝的话说:“山东人性多偏执,……惟士正则无是也,其作诗甚佳,居家除读书外,别无他事。”


王渔洋故居园林

诗文互崇

王渔洋与陈廷敬是志同道合的诗友,常在一起诗词唱和,现存两人的诗集中有不少互相赠答的作品。陈廷敬视王渔洋及其长兄王士禄为知己,在《追悼王西樵吏部兼怀阮亭》中说道:“海内谁知己,相思大小王。”王渔洋对陈廷敬的诗也很推崇,在为陈廷敬午亭山庄图题诗时说:“中有岐公好泉石,风流千古两樊川。”将陈廷敬和唐代的杜牧并称为“两樊川”。清初宫廷画师、“肖像国手”禹之鼎曾绘《城南雅集图》,描绘文苑名士王渔洋、陈延敬、徐乾学、王又旦、汪懋麟五人会聚京师城南山庄饮酒赋诗的情景,画面中间手压宣纸执笔挥毫的是陈延敬,其左侧倚案侧视的即为王渔洋。


城南雅集图

   可以说,王渔洋与陈廷敬同为清初政坛精英和文化名人,性格都宽厚平和,乐于交友,而且都勤谨职守,居官不自傲,他们两个人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更多的人文和历史渊源体现在两人为人为官的诸多细节当中。自中纪委网站开通“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以来,《山西晋城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山东桓台王渔洋家族:忠勤报国洁己爱民》先后推出,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陈廷敬、王渔洋和他们的优秀家风又归到一个“篮子”里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出题,他作弊,他是笨笨的文坛盟主
陈廷敬:康熙帝最信任的大清宰相,人品好很重要
陈廷敬自强自律“十五字”
平原董探花与他的儿孙进士
(2)王渔洋:成于诗歌却败于诗歌的文坛领袖
山西阳城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