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书练习(三)

草书: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一)  

          下面列举的是草书偏旁的替代凡例,共分为代左旁、代右旁、代上部、代右上部、代右下部、代中间六个部分,供学书者辩识草法之用。

代左旁

草书: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二)  


代右旁

代上部

草书: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三)  

代右上部

代下部

代中间


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一)  


二字疑似

草书第:字法辨识的练习(二)

草书第:字法辨识的练习(三)  

       三字疑似


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四)  


四字疑似

五字疑似


草书第五阶段 草书的创作及欣赏(二周)  

要点

    ●无意于法而笔笔有法,在最为高尚、最为理想的心态下作最佳的发挥,书法艺术的情趣也由此而出。

      ●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书法艺术以格调为要,格调低下则无药可救。

      ●书法创作应该是休闲型的风和日丽、窗明几净之时,无名利缠心,无杂事缠身,自我陶醉于笔墨的飞舞之中。

      ●中国书法体现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中国书法已完全不能用狭隘的实用观点来看待,它以质朴而绚丽、含蕴而变幻的富有哲理的美,反映出人的精神力量,产生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

      ●世界上缺少那一种美都不行,没有阴柔就无所谓阳刚,没有阳刚也无所谓阴柔,这就叫相辅相成。

草书的创作  


     临帖是学习、掌握书法技法的必经之路,其最终日的是为了将来能创作出表达个性和情感的书法作品。临帖只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反过来,创作又可检验自己临帖功夫的深浅。所以清代大家王觉斯就终生坚守“一日临仿,一日应请索”的学书方法,相互交替,相互促进。故而,临帖又不是仅仅为了入门。巩固成绩,严守笔法,开创新意都离不开临帖。然而,从临摹到创作看似——步之遥,实是历程艰难,往往让人在二者之间左右徘徊,进退维谷,深感苦恼,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朱履贞《书学捷要》曰:“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故人而要能出。有了扎实、广泛的临帖功夫就是“入”,进入创作阶段就是“出”,也即由“博”入“约”,由“熟”入“生”。这时的“生”,不是生疏,而是不落蹊径,不随世俗,能自出新意,自创风格。相对而言,临帖还不是最难,这是由初级的“生”入“熟”,而进入创作,由“熟”入“生”则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创作之前主客观两方面都需要具备—·定的 条件。首先是创作的环境。若创作时,远处青山绿水,白云悠 悠,眼前窗明几净,寂静无尘,手握佳笔,桌铺良宣,此时濡墨挥毫,则心情舒坦,物我两忘,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环境中。诚如王觉斯所说:“书画之事,须于深山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耶?”王羲之书《兰亭序》时,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时,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地利,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得,更有“茧蚕纸,鼠须笔”这样精美的I:具,在一切外界环境如此完美无缺中,终于创作出这篇“天下第一行书”。羲之他日更书,不能及此,其中就有客观环境再难重现的情况。王觉斯深叹:“安可得耶?”即是良好的环境也非人人能遇到的。另有笔、墨、纸、砚等工具常被忽视。有的人以“不择纸笔”自夸,我不知秃笔、劣纸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的古训还是有道理的。赵孟(兆页)曾说过:“书贵纸笔调和,若纸笔不称。虽能书亦不能善也,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若无良好的心情也是难有佳作的。所以创作的另—一个问题是创作的心情。综观历代传世名作,多是信札,便笺、草稿等不经意之作。写这些作品时,其心情是处于绝对放松的状态,纯任自然,毫不介意,笔随腕舞,腕随心转,在有意无意之中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无意于法而笔笔有法,在最为高尚、最为理想的心态下作最佳的发挥,书法艺术的情趣也由此而出。书无情趣,腕下功夫再深,只是入“学”而已,不入“艺”流也。当然,人各有性、性各有别,以创作情绪论,大致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内向型者楷书名家多,心态平和,神气内敛,不激不厉,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夫欲书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强调的是思维集中,考虑周详,其书则能润泽。简静、典雅、精巧。明项穆于《书法雅言》中说得更具体:“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应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以斯数语慎思笃行,未必能超人上乘,定可为卓然名家矣。”此类书家于大环境中人声嘈杂、众目睽睽之下,往往会心躁意烦,兴味索然,难有佳作。外向型者则草书名家居多,喜在饮酒酣醉,心情激动,得意忘形之时作书。此时,抽毫点墨,纵横挥洒,如狂风骤雨、如漫天飞雪,笔走龙蛇,墨翻惊浪,“志在新奇无定则”,天机神发,信手拈来,狂放之态尽露笔墨之中。正如唐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曰:“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此类书家属激情型或发挥型,当人越多热气越高时,则越能意气风发,洋洋自得,佳作生于激情之中。当然,性有别,情有异。创作时,有人喜于室中焚香使思绪归以宁静,有人乐于让手中的笔在轻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起伏挥舞。其次要谈的是创作的修养。元盛熙明《法书考》云:“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心”者,人之性格、情感、气质,涵养、学识、精神之总和也。故书法中的用笔强弱,结体构思、波动频律,倾斜角度,线条长短,牵丝萦带,墨色燥润、章法疏密,书写词句等,能反映出书写者的思想意识、爱好追求,趣味雅俗,以及对书法艺术理解深浅和把握的能力。所以,要提高创作能力,必须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有诸中才能形诸外,有修养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意境,气韵和神采。正如姜夔所说:“作书全以凤神超迈为主。”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书法艺术以格调为要,格调低下则无药可救。格调难以强求,在于长期的磨练和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在于对历代法书名作的欣赏、分析水平的高低;在于学识和修养。若为求能创作出新异的面目,走向极端,线条狂乱、字的结体作大幅度的挪动,不讲书法艺术的规律和内涵,以“怪”来夺目、惊人,则常会失却书法艺术的精髓。古人云:“内不足者必外张。”凡张扬至不可名状的作品,正显其内涵之不足。作为书法的学习者,凡属文化、艺术等范畴的最好都能有所涉猎,不一定很精,但要能懂,以期提高修养,如音乐、中国画、舞蹈、雕刻等艺术范畴和古典文学、哲学、美学等文化范畴。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视野也应拓展至西方音乐,绘画、心理学、摄影等。这是凡欲使自己的书法艺术达到高层次所必应具备的。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胸襟志趣、道德品性、精神气度等。由于社会的经济化,就有了越来越严重的创作的功利问题,以至于点墨入纸即可点墨成金,急功近利者就出现了,书坛有一些混乱,其实,书法只是一种闲趣,创作书法恰恰应该离功利
越远越好。书法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特殊技巧和客观规律,需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刻苦专——的努力,长期竭虑专精、砥砺洗磨,才能人其堂奥。历代名家刻苦学书的故事不胜枚举,书虽小道,欲修成正果亦非易事,然其动力绝非来自功利,而是对艺术的特殊爱好和执着的追求,在追求和磨练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从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所以书法创作应该是休闲型的:风和日丽、窗明几净之时,无名利缠心,无杂事缠身,自我陶醉于笔墨的飞舞之中。凡学书者必能体会到,书法创作时最重要的是心中无杂念,若有琐事挂碍,必无佳作可成。


      以上所述,创作的历程实在是很艰难的。孙过庭总结性地说:“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恬务闲,—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调,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孙过庭认为,当心情闲适、情绪愉悦,工具称手,天气晴好,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相谐和美,才是书法创作的最佳时机,也就是“五合交臻”。这样的机会实际上是千载难逢的,若不能求全,则以“志”为要。志者就是要有创作的强烈欲望,要将内心的火花爆发出来。创作之法,仍有三要:一要用笔精能,精研线条质量。笔法是基础,笔法不精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纵能耍尽变化,也难以使作品高质量、高品位。二要有情趣。素养高则立意高,立意高则品位高,能体现出艺术的“真”、“善”、“美”。关键是要有自己真情的流露、个性的体现和独特的风神,才能显现自己人格力量的新意。三要有变化。“凡书,通即变”。要在博的基础上变出自己的特点,也即在字的结体、章法、钤印等方面能变得与众不同,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新见解。同时,这个“变”字又是长期的,不是变一次就定格,而是要在修养等方面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地变化,不轻易将自己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不活动。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自己,让自己在艺术上处于永不满足的境地。人贵坦诚,书贵自新,坦诚则能保有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自由,保有自我自新则率直天真、无拘无束,气脉通畅,新意迭出。庄子曰:“可以言传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书法者,物之精也,意致而已,一切尽在“悟”字中。


      草书创作千变万化,有极大的即兴性。书法家在创作时要凭直觉立即反应、思考、推理、作出最佳效果的变换。所以草书创作时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在情绪上又应放松,自然,要凭直觉产生机智和灵感,所以又有“意在笔先”之说。

草书:草书的欣赏

2006-12-05 10:22:32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2145   文字大小:【】【】【

     书法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几千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它在中国人的心中犹似音乐在西方人的心中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因为它极具个性化,让人难以捉摸,所以历来就有如何欣赏的问题。唐孙过庭曾感慨万千地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辙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竟然会有好的看成坏的,坏的看成好的。尽管历代对书法欣赏问题论述甚多,但往往用语简赅,词藻华丽、骈文玄奥,读后使人徒感高深,难以理解。所以,直至今日,书法欣赏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所共同注目和感兴趣的问题。“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也说:“作画难而识画更难,天下之作画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作为形象艺术的绘画的鉴赏尚且如此之难,那么,属于抽象艺术的书法作品识之就更难了。为此,有必要谈谈草书艺术的欣赏问题。


     书法欣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要从一根根线条和空间布白中理解书法家的思维,情感,技艺,品性,修养是不容易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得出公正和确当的评价。但是由于欣赏者的修养不同;品性不同;志趣爱好不同,对艺术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审美力的高低,包括时代的隔阂,无端的偏见等;都可以使欣赏的主观看法与作品的客观实际不十分符合。即使以论书十分精辟而著称的米芾,在评唐朝颜真卿的书法时也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贬得更甚时说:“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也。”此处所谓的古法,是以魏晋、二王的法式为坐标。对颜真卿的“变法出新意”之举,自然是不满意的,这是审美观不同所带来的偏见。明朝沈度被永乐帝朱棣称为“我朝王羲之”,蒙受恩宠。比为右军,其实际相去甚远,自是溢美,永乐帝有篡位之嫌,犹恐文人谤已,所以有此笼络文人之言,以示朝出圣贤,巧妙地标榜太平盛世。这种有意拔高的评赏,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也是不会公正的。清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一书,影响很大,有“尊碑卑唐”之论,乃是为提倡碑学而作出的偏激之词。南北朝碑固然有其非凡的价值,唐楷又何可轻薄,尽可以互为补充,殊途同归。任何艺术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存在,完全不必抑此扬彼,故作贬褒。以上仅是举例,说明品评书法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推而广之,在书法欣赏中更不能随心所欲,妄加论断。当今碑学,帖学时有争论,其实,帖学极尽幽远绰约之美,如清风、如彩霞、如幽篁,如碧溪,可得春风荡漾,沁人心肺之乐;碑学极尽雄健旷达之美,如崇山,如原野,如林海,如长江。高山大川有雄旷之美,小桥流水得幽静之雅,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这是渊源流泽、地理环境、风俗习性、审美情趣等因素所形成的。世界上缺少那一种美都不行,没有阴柔就无所谓阳刚,没有阳刚也无所谓阴柔,这就叫相辅相成。当然,爱好可以不同,但品评应该公正。欣赏书法实际上是欣赏者的心理与书法家的作品在进行交流,是二者间的一次心灵的撞击和合作。这种交合沟通绝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书法家的作品要技巧纯熟,意图明朗。欣赏者对书法艺术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要了解历代书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点笔墨技巧,有一点历史知识,包括多看多写这两方面,不然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奥是难以洞察的。那么,怎么才能具体理解和欣赏富于变化,具有生命力的书法艺术呢?简言之,可以从“形质”和“性情”人手。

     书法作品是书家手中的笔在纸上运动时的真实记录,任何细微变化都一览无遗地袒露在纸上,成为通常所称的墨迹或笔迹。在墨迹中色含着两种因素,一种是“形质”,一种是“性情”。形质是指点画的外形和内质,字的构成,它包括线条、重心、笔势三要素。同时,书法作品又体现作者之精神、气质,故其面貌因人、因时而异,这种艺术个性的流露谓之性情,它包括气韵,风格,墨趣之要素。性情则人各有别,千变万化。欣赏书法若能抓住“形质”和“性情”这两点,那就是抓住了核心问题。

     形质完备即是点画的外形和内质都符合笔法和字形结构的原理,即成有法之书。具此基础,才有可能使性情得到充分的表达。因为,性情是书法家内心的独白,其中包含作者的气质、禀赋、个性、修养、学问、识见、品德以及情绪的变化等,不是单靠功力所能达到的。“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当形质和性情达到和谐统一时,作品才具有个性风格,方有艺术性可言。当然,形质和性情是相互渗透和促进的,众人临同一本帖而面目各异,即是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的性情。而优秀的书家必须有意识地将深邃的情感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从而形成具有艺术个性之风格。


     欣赏书法实质也是学习,欣赏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口深了,从而也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所以说,要提高创作能力,必须提高欣赏能力,反之,自己的艺术水平上升了,那么欣赏和实践能力也就能交替上升。所以,书法欣赏又不单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重要环节。孙过庭说得好:“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可以断言,具有相当造诣的书家,必是具有相当鉴赏力的评论家。


     书法是技巧和意境相结合的艺术,是颇具特性的艺术。欣赏时,要有一定的艺术想像力,要大胆地张开艺术想像的翅膀,在作品中自由翱翔,透过外形质朴、自然,毫无雕饰的一个个汉字,观察到其内在蕴藉的美。也可从外形的“妖娆”和故作妖媚,以及外形“强悍”故作刚狠,外形“脱略”故作潇洒中,发现其肤浅和缺乏高尚情趣。王羲之看书法的点画时就将其与自然界的生态万物相联系,如将一横看成为“如孤舟之横江渚”。若能如此充满遐想地来欣赏书法艺术,则我们的文化生活将丰富多采,精神生活将充满激情。人们之所以如此需要书法艺术,如此热爱书法艺术,乃是因为书法艺术能给人高尚的美的享受。


     清刘熙载曰:“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行草书尤其是狂草书体束缚性最小,可变性最大,最能体现书家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情的宣泄。草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朦胧、变幻乃至狂热的美,所以欣赏书法是享受艺术,享受生活。


     书法艺术的欣赏需借助于视觉,览其表象,深入内核。需玄鉴精识,从形见其神、钩沉揽玄,追虚探微。草书之美,多半隐匿在形态的中间或后面,线条是外形,是具象的,但线条表现出来的理念和情趣是抽象的,要能在具象中抽取其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才不至于在欣赏时览其浅表而略其神韵。因为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并非是客观世界中任何——种形象,如图画中的亭台楼阁、茅屋小桥,梅兰竹菊,飞禽走兽等等。书法之美当然来源于自然,但它不是自然的直接写照,而是弃去表象,抽其内质。如将一横称为千里阵云,一点称为高峰坠石,一竖称为万岁枯藤,戈称为百钧弩发,一捺称为崩浪雷奔等等。以上所形容的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将这些现象与一点一画联系起来,是需要丰富想像的,并不是写一横真的像画天上的云。现在有—‘些书法家,将画与书法强拉在一起,这种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只知具象不知抽象,是将艺术庸俗化和肤浅理解了。抽象是造型的根本。著名文学家韩愈称草圣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一切的自然现象在张旭的草书中都可以体会出来。然而,看张旭的草书,真正存在于纸上的只是线条而已,这就是韩愈在欣赏张旭草书时所产生的移情作用。

     韩愈的高度的抽象思维,将线条看成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以韩愈的欣赏水平,他看到了书法艺术的抽象美。正因为书法具有抽象之美,所以评述书法也常以抽象之法。如苏东坡称颜真卿“细筋入骨如秋鹰”。赵构称米芾“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董其昌称右军“如凤翥鸾翔”、称米芾《蜀素帖》“如狮子捉象”;肖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没有一句是谈书法的笔法、结体、章法,但他们确实是在评述书法。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抽象的评述。我们可以对书法的用笔,结体等分解得十分精细,但仍无法找到最确切的语言将书法二字讲得十分明白,仍感到说不情、说不透,所以就有了种种海阔天空的形容。欣赏者只谈感受,不谈具体,感受是对书法艺术的入神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且听孙过庭所作的比拟赞叹:“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威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此即是“艺”,即是“书法

草书第十五周:历代草书名作

2006-12-06 11:01:02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3030   文字大小:【】【】【

          五代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明 宋克章草书

  


宋 白玉蟾 《四言诗卷》

      明 徐渭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志超:浅论书法修养
情性
草书训练
赏书三识——琢磨
书论:草书笔法 33 讲(上)(1——10)
人有四种情绪变化,带给书法多重影响,情感会决定作品风格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