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兄弟之十六:班固与班超

名人兄弟间之十六:

 兄著书立说,弟投笔从戎

——班固与班超    

    

           

 

      在历史上一家父子兄弟兄妹都非常厉害,而且其成就又表现在多个方面的很少。在政治权力上子承父业,他爹当皇帝死了,儿子再当,那算不上什么,而通过自己的努力闯下名头的、有所作为的,那才叫真有本事。

    东汉时期班彪与他的两个儿子班固、班超,还有一个女儿班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其中父亲班彪与大儿子班固虽然也当过一定的官职,可那都是小官,他们不以官位而出名。他们的真正成就、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因为他们父子俩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史学家,尤其是班固,他以一部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而名垂千古;班昭作为一名女性,也是大有学问的,她帮助哥哥完成了那部大书,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工作,也应大树特树一下。

     而班超原来也是一个文人,可他后来特立独行,一改家传,竟然投笔从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与军事家,他的功绩极少有人可以相比,即使是卫青霍去病或张骞在许多方面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他们不是出身于皇家,没有什么权力之争,所以兄弟之间特别和睦团结,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与理念去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互不干涉,又相互关怀。他们比之诸如秦始皇或刘邦或曹操还有其他所有的帝王的后代们都要幸福得多,人间本应享有至情至爱在他们身上都得以完美的体现。所以,从家庭来讲,那班家是个美满的家庭,从兄弟的角度而论,班固与班超则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好兄弟。

    其实,班家也是世家,祖上有不少人当过官。班彪生于汉朝扶风安陵,即今陕西咸阳东,其祖父在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其父亲在汉哀帝时任广平太守。也正是因为生在这样的富足之家,后代才有可能读上书。在西汉末年群雄并起之时,班彪曾避难于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陴嚣家里,陴知道班彪满腹才学,总愿与他谈论天下大势,总结秦汉兴亡之历史经验。不过陴嚣这小子野心很大,在与班彪谈话中说:汉以前也没有姓刘的当皇帝,既然刘姓可取秦而代之,那么别的人也可取汉而代之吧?可班彪认为他不具有打江山坐天下的本事,所以后来就离开陴嚣而投奔刘秀了。

    但班彪一生的贡献还在于史学上,他搜集了许多西汉的历史资料,还写了65篇的《史记后传》,可他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史学著作就去世了,他的未竟之事业只能让他的儿子班固来完成了。

 

                

 

    生于书香门弟的班固,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资极高,所以9岁时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眼界大开,并接触了不少其父的朋友与学生,其中后来成为著名思想家的王充就是班彪的得意门生,他来到班家与班固成为很好的朋友,两个人相互砥励,也彼此欣赏。16岁那年,班固又去洛阳的太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在知识的全面性与研究的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以后的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54年,班彪去世了,家中的经济状态也随之而急速下滑,在外面游学的班固不得不回到扶风老家。回到家中后,班固翻出了父亲生前搜集的那些史料,他就萌生了要写一部《汉书》的想法。为了这个想法,他兴奋了好多天。他闭门不出,埋头撰述,决定成为司马迁那样伟大的史学家。可是,也不知因为什么,他在家写史书的消息竟被别人知道了,有人知道了可能暗中为他叫好称道,可有人知道了,就要闹出事来。有小人上告朝廷,说班固私修国史,这是一种违规犯法的事,必须严惩。地方官派人到了班家,把班固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还把他写好的一部分史书稿件搜走了。

   班固被抓走了,老母亲在家忧心如焚,如何把儿子救出来呢?他父亲已经去世了,还有一个小儿子班超,可他太年轻,能做什么呢?然而,在这样的时候,年轻的班超却勇敢地挺身而出了,他有一种刚烈的性格,不怕一切。他决定到都城去找皇帝说道说道,为什么哥哥一心写史书,来为大汉歌功颂德,怎么还被逮了起来?世间还有这样的道理吗?年轻的班超出发了,从老家扶风出发,一路向东,目的地是都城洛阳。这一路上没有火车汽车飞机,只有一匹马。他骑着马,背着干粮,朝着东方狂奔。路上他吃了许多的苦,也迷过路,但他的坚强决心在支撑着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班超终于了到了洛阳,那时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已经去世,接班人是他的儿子刘庄,亦即汉明帝。汉明帝是一个明白人,他得知班超来为哥哥打抱不平,就诏见了他,还听了他的陈述,并要了班固写的部分书稿。汉明帝认真阅读了班固的书稿后,大为震惊,为其才华所惊,更为其立志为大汉王朝修史的品格所感动。他马上下令,立即释放班固,把他请到了都城来,还提拔他为兰台令史,这也算是一个皇家的史官。

 

                

 

   班固得到了重用,开始受汉明帝之命,先集中精力编写关于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的大事记,他日夜加班,非常努力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之后开始明正言顺地撰写他的《汉书》。那一时期,他的日子过得很舒心,有自己的事业,而且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有稳定的收入做为生活的保障,没有人再敢对他指手划脚,或打小报告说三道四了。

       他顺利地度过了汉明帝在位的18年,又度过了汉章帝在位的16年。章帝之后,是仅10岁的小皇帝汉和帝上台,当时窦宪一家的势力无人可比。窦宪在东汉资格很老,他曾跟随汉光武帝打天下,是著名的“二十八云台将领”之一,当年那些打天下者,大都死去,可他很长寿。那个时候北部匈奴还在活动,还有威胁中原的可能,朝廷就派窦宪带兵前去征讨北匈奴,而这时班固的大作也基本完成,他就应窦宪之邀,一起北上,并参与一些事务,为窦写写文书,或出谋划策。

         可是窦宪打败匈奴回来后,便更加趾高气扬,不把他人放在眼中,而且他手下的那些心腹也加紧活动,甚至想谋害汉和帝。到了这时,窦家倒霉的时刻也到了。皇帝与皇帝身边的人不可能容许你胡作非为,窦家的势力开始被削弱,老窦宪也被逼自杀。

    其实,窦宪所做那一切,都与班固没有半点关系,人家有什么秘密事情,也从没与他商量过,可在外人看他却是窦的党羽,有与窦家有仇的人,借此机会来打压所有与窦宪从前有往来的人,班固自然在其例。他又一次被逮了起来,这次的罪名是谋反。已年过六旬的他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不久就死在那大牢里。一代大史学家的命运,到晚年竟是如此,可悲可叹!

 

    班固一生的成就是那部《汉书》,这部大作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这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必备之书,在史学界常将其与太史公的《史记》相提并论。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与哥哥班固不同的是,弟弟班超这人天生就有奇气,他是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人,本人也有很好的文化修为,若是专职去做点与文字打交道的事,也可做得很好,保证是称职的合格的。他在30岁那年,因了哥哥被朝廷提拔为了校书郎一职,也与母亲一起到了都城洛阳。当时他们家生活较为艰苦,为了贴补家用,班超一个大小伙子不能在家里闲着,就要去找工作干。他能做什么呢?想到自小所受到的教育,也读了不少的书,做点文案方面的事应当没有问题。

     在他哥哥的推荐下,别人也看着他死去的父亲与现在当了不大不小官儿的哥哥的面子,就让他去了秘书处。班超到了秘书处的具体工作还不能独立去为皇帝或某个高官起草讲话稿,也不是去参与制定国家的大政方计,而是抄写文件。他天天上班,坐在那里就是把原来或现在别人写好的东西拿过来,再认真地抄写一遍,甚至是多遍。这样的工作没有任何创造性,显示不了一个人的才能,只要字写得好就可以了。

     班超日复一日地在那里抄写,心里早就烦透了。有一次,抄着抄着,他猛地站了起来,把手上的笔狠狠地扔到了地上,对着秘书处一屋子的同伙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有更大的作为,一天到晚老是在这里抄呀抄呀,有什么意思?应当像张骞那样到边疆去闯荡一番,为国家做些更大的贡献。

      那些早就习惯于当秘书并以此为自豪,还想着通过这样的岗位再往上升一下的小秘们,都纷纷抬起了头,惊讶地看着班超,有的还用带有嘲笑的口气说:你是个弄么的?哼,有这份工作干着,拿着朝廷的奉禄,已经不错了。别这山看着那山高,边疆那么远,是你能去的吗?还是好好立足自己眼下这个岗位吧!班超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对那些人说多了等于白说。他叹了口气只说上一句:“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这话说得很重,你们这些小子们怎么知道我这样的壮士的志向呢!这与当年给地主干苦活的陈胜,面对苍天,对着同伙感叹:“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有相似的味道。

       班超说辞职就辞职,没有半点犹豫,他决心已定,一定要去边疆,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去。恰好那时朝廷派大将窦固赴西北去打匈奴,班超就主动报名参军。就这样他跟随着窦固的大军一路向西,直至现在的新疆一带,那一年他40岁。想不到的是,他此次一去就在西北那片广阔的土地上为国家奋斗了31年,到了71岁他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很多,但同时多条涉及到同一个人身上的成语也并不多见,在班超那里人们熟悉的就有两条,一是前面提到的“投笔从戎”,另一条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在部队时,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就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西域那片神奇的土地,自张骞之后,中原已多年没有前往了,那里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了几十个小国,有的则是被匈奴人操控着。班超他们一行小分队只有36人,经过短暂而认真的准备之后就向西域进发。他们先到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可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了。班超凭着自己的敏感,估计必有原因。他对部下说:“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着邪”(《后汉书·班超列传》)。他已清楚地判断到肯定是匈奴来人了,给鄯善王施加了压力。要想让鄯善国归顺大汉,必得解决掉匈奴人。

       当时匈奴去了少人,班超手下有人害怕,认为汉人少,打不过人家。这时班超豪迈说说出了那句激励部下的话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率领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那时天刮大风,班超命令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之后,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并命令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已毕,班超顺风纵火,一时,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搏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解决了匈奴人,班超于是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晓之以理,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汉朝,并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汉朝作质子。

    鄯善国归向汉朝之后,班超决定乘胜追击,让西域那里的其他各国都臣服于汉朝。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加上班超胆大心细,讲究民族政策,又很懂策略,所以其他一些小国都纷纷表示投靠大汉王朝。这些国家包括于阗、疏勒、龟兹、姑墨、大月氏、温宿、焉耆、危须、尉犁等五十多个国家。可以讲,班超为中华民族江域版图的扩大,为汉族与西北众多少数民族的联系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那里三十多年吃尽了苦头,费尽了心机,直到白发苍苍才回到了都城,不几个月就告别了人世。

 

                        

 班超的身上有一种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气慨,但又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有着阔大的胸怀、周密的思考与冷静的判断,他丰富的军事与政治知识是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累积而来的,当然也有着天生的秉赋。他可与张骞等人一样,青史长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氏家族:一族群星闪耀,两件事功卓著
班固、班超和班昭,傻傻的分不清楚!
遥望西域之班超:一个CEO的创业史(一)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35)
两汉最牛一家人---班氏家族
第四十二战:班超通西域(5)空手套“南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