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绿豆大曲、尖庄、流杯酒、诗仙太白……这些酒的名字是我少年时经常看到听到的。对于酒,最初的印象就是这样美好而又神秘。

父亲在桌子上有几个小菜的时候,会拿出酒瓶子,倒上两盖盖酒,吃一口菜,呡一口酒,然后发出一声“哈”,大概是很过瘾的意思。我是没有尝过酒的,觉得喝酒是勇敢者的游戏,是大人才能喝酒。按照父亲每次饮酒两盖盖的进度,一瓶白酒,无论是绿豆大曲还是尖庄,大约要喝上一个月。开始我以为这是很高的水平了,和同学吹牛才发现,一个月喝一瓶酒,对于同学的爸爸来说,这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的爸爸是两天就喝一斤白酒。

我对酒的理解是从万县产的广柑酒开始的,之所以叫万县不叫万州,因为产广柑酒的时候就叫万县。后来万县市的市委书记带领一帮人经过努力奋斗才把万县市改成了万州,当时的万县日报写了好大一版报告文学,看得我荡气回肠,心想这确实是万县人民的一件大事啊,从“县到“州”,这是多么大的飞跃,虽然只是名字。

某年春节,家里买了几瓶广柑酒,我和弟弟都喝了一点,弟弟比较豪气,一饮而尽。爸妈都是,ha哒哟,你一口喝了?!我呡着喝,一会也把酒喝完了。这会走出门,感觉这个世界都是我的了,有点飘。在学校操场上玩耍,弟弟说有点头昏,不是说酒力发作,应该有力才对呀?怎么这会觉得手脚发软?我们俩同时理解了酒力发作是什么意思。

再后来第一次和啤酒,香槟酒。都是巫山自己产的,也不讲究,就是觉得冰冷,觉得大人们特别不容易,能够把如此怪味的东西吞下去,这是有多大的苦楚啊。

读师专了,寝室里有启蒙早点的五哥是早就会喝酒的,卧谈会给我们普及喝酒的基本礼节,酒文化的传承有时是自发的。初到汶川,思念家乡,几个下半年过生的同学搞点吃吃喝喝的活动,先是喝清酒,和醪糟水差不多,也喝葡萄酒。第一次喝白酒是1991年的元宵节,不晓得这样表达是否合理,1991年是公历,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但是好像我们也都习惯了这么说,姑且如此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寝室里几个同学应该一起凑钱买了一瓶小沱牌,这是那个时候我们能消费的最便宜的白酒,好像还有点大家从家里带出来在路上吃的腊肉之类的东西或者几个花生。反正,五哥主持,一人两汤匙,倒在碗里喝。我有点胆小,怕喝醉了,使劲用脚踢五哥,暗示他网开一面,给我少倒掉。结果五哥大义凛然的发表了重要讲话,大意是作为“酒司令”,他一定会秉公执法,绝对不会因为我是寝室年龄最小的就少倒酒。我心一横,决定战斗到底,喝就是了。

那个年代,学校还组织老师查寝,担心我们晚上不睡觉,第二天上课睡觉。不得不说老师们是真敬业啊!毕竟我们是毕业包分配的年代,进了学校门就是国家人。不晓得现在的大学老师查寝不?反正当年这位老先生也是喝了二两出来的,把门敲开的那几秒钟,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翻到了上铺,在铺盖里就着酒劲把衣服脱了,然后边假装睡着了边听五哥和老师周旋。三十几年过去,五哥的豪言壮语和雄辩口才都还言犹在耳。尤其是老师表扬我,这个同学都睡着了你们在这里喝酒不影响他?!五哥说,他刚才喝得好好的,怎么就睡着了?我判断,五哥喝多了。可见“酒司令”不好当。幸亏这位老师没有通报批评我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再后来,在学校喝酒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冬天的汶川很冷,但是中午时分,多数时间都是有阳光的。我们班的男生又发明了一个玩法,大家在小卖部外面坐成一排吃饭,起头的去用老板的保温瓶盖子打二两白酒,依次往下传,也不管卫生不卫生,传到哪里喝干了又去续二两,一般转了一圈就结束,两斤白酒不见了。喝酒主要是御寒。晚自习下课了,去食堂切一根香肠,揣一个小绵曲,两个人几下就喝完了,这种场景也只有那个时候才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酒红酒啤酒的属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当初知道的时候那么纯粹了。工业化勾兑白酒勾兑啤酒的出现,让人对酒敬而远之。喝酒的尤其是劝酒的人都有着奇怪的逻辑,大无畏的分享精神。生怕别人没喝多,又以别人喝多喝醉为荣,这些都是国人酒文化的糟粕。诚以为,不勉强别人为最好,这应该是劝酒的前提。在酒精的作用下装神弄鬼的发酒疯的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岁月匆匆,翻到之前开了头没有写完的文字,续下一点,作为对青春的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万县市碎记(八)
忆高校同学往事
全国第三届“七夕杯”爱情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卢元胜
​张天逸: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黄石文坛]石功锦的散文《我与酒》
简短搞笑励志的小品剧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