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子作为储君,为何会选择谋反?谈谈历史上3位谋反的太子
userphoto

2023.06.16 河南

关注
封建王朝两千多年,传承方式一直是“家天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为了王朝顺利传承,必须在直系子嗣中挑选继承人,此即太子。


“太子”一词最早指的是大儿子,后来逐渐演变为皇帝继承人的专属称谓,一旦被立为太子,也就意味着未来有很大几率成为皇帝,但实际上,历史上能够安安稳稳由太子继承皇位的并不算多。

父子相疑、兄弟阋墙以及大臣攻讦都有可能导致太子之位被废,而从历史经验可知,废太子几乎没有好下场,因此一旦得知储君之位不稳,太子也就只剩下了谋反一条道路可走。

简单谈谈历史上3位谋反的太子。

01

汉武帝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与卫皇后嫡子,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其担任太子之位长达38年之久,因牵连“巫蛊之祸”起兵谋反,后自杀于湖县,妻子家人在兵败后也都在长安遇害,仅有一尚在襁褓的幼儿(汉宣帝刘询)幸免于难。


在这起事件中,汉武帝任用的酷吏江充是关键人物。

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主动请缨捉拿“阳陵大侠”朱安世,希望能替擅挪军饷而被下狱的儿子公孙敬声赎罪,虽然朱安世被成功擒获,但他在狱中却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用巫蛊诅咒皇帝。

汉武帝本就疑心重,便命人彻查此事,结果“罪名属实”,公孙父子被族灭,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伉(卫青长子)皆受牵连被杀,卫氏外戚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此事还逐渐蔓延到宫中,后宫中有仇怨的妃嫔开始互相告发对方用“巫术”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之下将揭发妃嫔尽数处死,巫蛊之祸至此全面爆发。

不久后,汉武帝又梦见数千木头人想要袭击他,结果从梦中惊醒,此后汉武帝的身体便一蹶不振,记忆力也开始快速衰减。江充向汉武帝进言说,这种情况定是有人用巫术诅咒他造成的。

汉武帝信以为真,全权委托江充调查此事,而江充曾得罪过太子刘据,担心将来刘据坐上皇位,他不会有好下场,于是他决定利用巫蛊之事陷害刘据。


江充在命人搜查宫中房屋之后,声称在太子宫中找到很多木头人以及写有大逆不道之言的丝帛。刘据听闻江充的构陷后惊惧不已,想要亲自去汉武帝居住的甘泉宫请罪,结果遭到江充等人的阻拦,导致求见未果。

慌乱当中,刘据听从老师石德的建议,调动士兵将江充处死,此时长安城中已经传出“太子谋反”的流言,汉武帝自然不信一向懦弱的刘据敢造反,就派遣使者去调查。


但使者因为怕死,根本就没敢出城见刘据,可他却向汉武帝回报称“太子已经造反”,汉武帝大怒,调遣军队平叛,刘据兵败而逃,最终在湖县一农户家中自尽。

02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子,8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后因忌惮同样被李世民看重且怀有夺嫡之心的胞弟李泰,暗中谋划刺杀,失败后遂起兵谋反,结果事情败露,被李世民幽禁别室,后在流放之地去世。


作为大唐“天可汗”的嫡长子,李承乾从小就受到李世民的宠爱,12岁时便已经开始在尚书省听讼,李渊驾崩时,李世民下诏让李承乾监国,此后每当李世民外出巡游,都会留太子在京监国。

如果不出意外,李承乾将是大唐帝国新的皇帝,但在李承乾17岁时,事情还是发生了改变,关于太子李承乾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

游猎戏玩、私幸乐童称心,甚至模仿突厥生活方式搏击取乐,而对于劝谏他的东宫师傅们,李承乾也由原本的敬重转变为憎恨,甚至不惜派遣刺客杀之,最终他走上武力逼宫之路。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太子李承乾走上谋反之路呢?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李世民对嫡次子李泰的愈加偏爱,让李承乾感受到极大的危机。从636年起,李世民开始表现出对魏王李泰的偏爱,不仅破例让其可以设置文学馆自行招募学士,后来甚至还逾制让李泰迁居武德殿。

种种迹象表明,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无疑给李承乾造成了巨大的危机感。


其次是李世民对李承乾的高期望值,令后者不堪重负。李世民对培养继承人十分重视,从李承乾被立为太子起,李世民先后请了数十位名臣宿儒来教导李承乾,其中就包括萧瑀、孔颖达以及房玄龄等人。

为了使太子成为合格的皇帝,李世民奉行“狼爸”的教育方式,在李承乾的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缺乏耐心,过分严厉的态度,这不免令李承乾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后来李承乾一系列荒唐行为,包括谋反,未尝不是压抑后的宣泄行为。

03

唐玄宗之子李亨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亨与禁军大将陈玄礼发动兵变,将奸相杨国忠处死,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后北上灵武登基称帝,遥称李隆基为太上皇。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和宰相李林甫暗中谋划将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在两人的谋划下,原太子李瑛被杀,虽然后来武惠妃去世,但李林甫仍旧没有放弃扶立寿王的念头。

李隆基为此犹豫一年多,最终还是选择年长且好学恭顺的忠王李亨为太子。不过李亨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李林甫以及后来的奸相杨国忠,都与李亨的关系颇为紧张,由于担心未来遭到清算,他们始终不留余力冲击李亨的太子之位。


在天宝五年(746年),李亨为求自保曾两次被迫与妃子和离。先是李林甫举报皇甫惟明“欲共立太子”事件,使得李亨不得不与韦妃和离,后又发生杜良娣之父被邻居举报“妄称图谶”事件,李亨被迫与杜良娣和离。

在李林甫和杨国忠的不断构陷下,李亨这个太子当得很不是滋味,再加上李隆基晚年臻于享乐,朝政一片混乱,李亨所处的环境愈加恶化,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出逃,李亨才有了对杨国忠等人发动清算的机会。


除掉杨国忠,逼迫李隆基赐死爱妃杨氏,这实际上已经标志着李亨已经和李隆基彻底决裂,只不过面对安禄山这个强大的外患,两人一直默契地保持表面友好。

在这种情况下,李亨自然不会再将前途命运交到李隆基手中,于是他主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北上灵武另谋出路,而在到达灵武后不久,李亨便高调称帝,身在蜀地的李隆基听说后也只能选择默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析李世民、李亨即位情形之同异
杨贵妃的前夫,被父亲抢了媳妇的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支队伍支持他
生前为臣,死后谥君,追封为帝的臣子,莫大殊荣
唐朝帝系表(上)
毁誉参半的大唐皇帝,早年励精图治,为了宠妃杀死三个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