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论古代骑兵与步兵作战方式的变化》
userphoto

2024.03.05 江苏

关注
199‍‍‍‍



文/趙小花

骑兵对步兵,是古代战场上一种常态化的对抗。但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停地变化着,看待历史,切不能主观的认为所有事物都像今天一样向前发展。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历史的发展是反复甚至倒退的,今日从步兵与骑兵之间关系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论述这个观点。

马这个东西用来打仗,看起来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古代,把马做为战争工具,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

首先是要驯化马匹。

当印欧民族在草原上形成游牧形态的时候,随着地球小冰期的到来,大批量的牲畜在严冬到来的时候都会被冻死,或者面对草原上异于往年厚厚的积雪,大量动物找不到食物而饿死。游牧民族惊讶的发现,野马可以用嘴拨开积雪,啃食下面的嫩草,在荒漠与草原的地区,野马成了小冰期内少数可以自主存活的动物,于是他们开始驯化马匹。

马匹的成功驯化直到公元前2200年才完成,也就是五千年前的事情,这比任何动物的驯化来得都要晚。

当马匹融入了人类的生活,下一个问题就是骑乘。事实上,人类驯化马匹最大的动力可能就是为了骑乘,道理很简单,马这种动物载重能力不如牛,马肉也不如羊肉好吃,唯一的长处就是跑得快。但是在没有马鞍和马镫的情况下,骑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骑在马上冲击、砍杀敌人。

在中国,马做为一种战争工具,第一次被整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车战。这是一种用马拉战车的对战方式,但是这个时期的车战更像是一种形式。一人驾车,左右两旁各有一人持弓箭,一人持戈,真正发挥战斗能力的还是「人」,而不是马。并且战国时期马匹非常珍贵,除了参与生产之外,还要做为国家的象征,真正用来作战的马匹极少。

到了秦国末期,在冒顿单于领导下,匈奴第一次被统一,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形成了一支对中原农耕地区极具威胁的民族,这个时期骑兵才真正走上历史舞台。

自古中原就不产马匹,中原内陆不同时期的内战也多以步兵为主,比如项羽灭秦、刘邦灭项羽。虽然项羽也被称「万人敌」,骑术极其娴熟,但也只是当时将领的个人风格,并不能代表当时常态化的战争形式。

刘邦白登之围是内陆步兵第一次见识到集团化骑兵恐怖的威力。虽然在此之前,战国末期和秦朝前期也曾面对来自匈奴骑兵的威胁,但是当时匈奴尚未被统一,都属于是小规模的劫掠。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匈奴进犯汾河河谷,汉军试图围歼匈奴军,匈奴军佯装败退,刘邦率前锋部队追击,追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匈奴军在白登包围汉军,围困七天,汉军无法突围。

匈奴军之前劫掠中原边城也不过是几千人骑兵,而白登之围,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出动四十万骑兵围困汉军。之后汉军利用外交手段才让匈奴罢兵而去,但是这次军事会战给了中原统治者极大的震撼,他们发现适用于内陆的步兵战术在对抗匈奴骑兵的时不再有效。

不过此时的骑兵也尚不成熟,四十万匈奴骑兵之所以围困七天没有全歼汉军,就是当时的骑兵无法正面冲击步兵。因为马鞍尚未出现,当骑兵强行冲击步兵的时候,很容易被反作用力撞下马。另外当时正值深冬,匈奴人游牧的牲畜都要在此时产孕幼畜,也就是说,匈奴人只能短时间的劫掠,根本无法跟汉军形成持久战。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军的军事战术发生了变化。

此前对抗匈奴还是以步兵坚守,骑兵追击的方式。但匈奴军来去如同秋风一般,三五天之内就完成了大规模劫掠,汉军根本没有调动军队的时间,且汉军骑兵跟匈奴骑兵作战处处落于下风。

到武帝时期,开始把对匈奴作战,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其中最重要的革新就是重用卫青、霍去病等外戚,形成新的作战理念。

简单来说就是汉军骑兵主动出击,当发现匈奴主力,不与对方对射,而是形成一个以步兵为主的防御圈,等匈奴军攻击防御圈,汉军骑兵突袭到匈奴军的背后,与之近距离交战。匈奴人作战不像中原人有耻辱感,他们极易在落于下风的时候退走,汉军在匈奴撤退的路线上设置阻击部队,这样就能大量的杀伤匈奴骑兵的有生力量。

武帝之前斩杀匈奴军都是以百人计数,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北上并州,西出定襄,六天转战西域五国,越过了焉支山,深入敌境一千多里,在皋蓝山下(今兰州南部)歼敌九千人。

元狩四年(前119年)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东出代郡,行军两千里,大败左贤王,歼敌七万余人,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

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共歼灭十一万余人。

此时,汉军利用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术完胜匈奴骑兵。

时间来到三国魏晋时期。

都说三国英雄辈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点基于三国时期是骑兵作战快速崛起的时代,个人英雄主义被最大化。

不过纵然个人英雄主义盛行,其中仍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袁绍、刘表、曹操等传统文臣,一直都没有冲锋陷阵在针线最前方的习惯。相反,吕布、马超、公孙瓒、孙坚出生基层的将领经常会骑马冲在最前方。当然,当地位上升之后个人作战风格也会随之改变,比如公孙瓒地位升高之后就很少亲自带领部队冲锋。

这时候中原的部队也都是以步兵为主,但是骑兵的力量已经逐渐被发掘。

曹操灭袁绍,后灭乌桓,得乌桓三千骑兵。曹操就是带这三千乌桓骑兵纵横整个黄河北部,灭马超、平并州、得关西。可见当时骑兵作战实力之强,步兵是完全无法抵挡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骑兵仍然无法正面冲击步兵,多数的情况下是绕后骚扰敌军的后勤部队,以及在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时候,利用其机动性,冲乱敌阵,造成对方军队的混乱。如果从正面对抗来说,骑兵仍然做为一支部队的从属,虽然作战价值高,但是无法脱离其他兵种的配合独立掌控战争的走向。

到了西晋时期,骑兵从真正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出现了在中国为不多的重装骑兵。骑兵用皮甲包裹马匹,身装铁衣护甲,再加上马镫的出现,这样从头到脚的武装在作战时的冲击力非常大,这就是甲骑具装。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骑兵就已经可以控制战争的走向。三五千人的具装骑兵就可以把一支三五万人的步兵军队冲的七零八落,一场战斗下来,骑兵斩杀步兵数量过半都是常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些事实,并且用今天的眼光看待骑兵对步兵的压制。

首先,甲骑具装是当时新型的作战部队,机动性和杀伤力都极强,与此类比,如同二战时期德国用坦克机械化部队快速灭亡世界陆军第一的法国。步兵对于重装骑兵的冲击没有经验,而且就算多次作战有了心理准备也没有应对的方法。

其次是中原地区缺少马匹,无法跟游牧民族的骑兵形成同等规模的对抗,多数情况下还是以步兵抗击骑兵。这种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拥有马匹的产地,同时也掌握了汉人冶炼金属的能力,在战斗力上不论是西晋还是东晋的军队对于北方骑兵没有任何招架之力。从兵种对抗来说,属于骑兵的时代到来了。

最后,也有一个例外。

宋武帝刘裕越过黄河出击后燕,以三千人击败了数万人的后燕骑兵,使用的方法竟然是当年霍去病的战术,以辎重行车围成一个半圆做成堡垒,部队处于其中。后燕骑兵冲击的时候坚守不出,而后利用己方骑兵绕到后方攻击后燕骑兵,于是后燕军队大乱,藏于堡垒的步兵在冲出掩杀,于是大破后燕骑兵,之后刘裕也灭掉了后燕。

可见,单单是古代军事史的发展也不是一直向前的,在「矛」的倒逼之下,「盾」反而倒退到了之前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才是历史的真实状态。

獨立、自由、不妥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军步兵用盾牌长矛就能完虐骑兵,为何宋明的步兵只能挨打?
宋朝军力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为何花钱修长城也不愿意打匈奴?
南北朝骑兵演化简史:光会骑射还不够,缺了中原这个技术也不行
古代骑兵的变迁: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
古代军队面面观(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