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屡战屡胜的吴三桂已经飘了,李定国决定给他挖个大坑

历史人物传记《只手曾擎半壁天——李定国传》系列连载NO.72

攻占大理以后,吴三桂和赵布泰没有做任何停留,继续对永历朝廷紧追不舍。

白文选烧毁澜沧江上的铁索桥只是稍稍迟滞了一下清军的脚步,吴三桂和赵布泰命令士兵就地取材,制作竹筏渡江。

二月十八日,清军进入永昌,才得知永历朝廷已经离开三天了,此时已经撤退到了腾越。

这么拼命地一路追过来,没想到还是迟了一步,吴三桂不免有点郁闷。永历朝廷已经是穷途末路,再追下去,肯定能把他们全部消灭,彻底解决掉大清主子的心头之患,这可是一份天大的功劳啊!

吴三桂和赵布泰立即作出决定:继续追击,不能给永历朝廷任何喘息的机会!

二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江,逼近了永历君臣避难的腾越州。

就在一天之前,负责断后的李定国也渡过了怒江,打算追上皇帝和各位大臣。

怒江以西二十里,有一座山,名叫磨盘山。这座山地势非常险峻,只有一条仅容单人单骑通过的羊肠小道,是永昌通往腾越最近的一条路。清军如果想尽快追到腾越,就必须经过磨盘山,而要经过磨盘山,就必须一人一骑、前后相连地慢慢通过。

这也就意味着,由于地形所限,在磨盘山这个地方,清军的兵力优势是不存在的,满洲骑兵集团冲锋的优势也是不存在的。

李定国登上磨盘山,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不由得内心一阵激动:这个地方用来伏击清军,最好不过了!

自从清军兵分三路进犯云贵,他李定国是屡战屡败,不断地丧城失地。而清军却是步步紧逼,非要置自己于死地。现如今,自己已经到了连立足之地都快没有的地步了,兔子急了还要咬人,何况是他大明晋王李定国!吴三桂,你欺人太甚!

李定国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考虑所有影响这次伏击的因素,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在李定国看来,清军自从出兵以来,未尝一败,早就已经成了骄兵。吴三桂虽然是百战名将,战场经验丰富,但他毕竟是个人,只要是人,就有弱点。李定国相信,屡战屡胜的吴三桂肯定已经没有任何的戒备之心,只要布置得当,磨盘山就是清军的集体坟墓!

很快,一个周密的伏击方案在李定国的脑海里迅速成型。

第一步,在磨盘山的沿山小路两旁埋设地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的国家。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兵器发明家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制作和使用地雷的方法。明代兵书《武备志》当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十几种地雷的形状、特点和构造。到明朝末年,地雷的可靠性已经相当高了,杀伤力也非常大。此时此地,用来送清军见阎王再好不过了。

第二步,设置三路伏兵。

李定国在山路两旁的草丛里设下了三路伏兵:泰安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每伏各带兵两千。他命令:等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区域之后,窦名望发炮出击,切断清军的退路,然后引爆地雷。二三伏的部队听到地雷爆炸以后,再发炮出击,前后夹击清军,务必要把清军就地全部歼灭。

窦名望、高文贵、王国玺三位将领算是李定国的老部下了,忠诚可靠,作战勇敢。六千伏兵也全部经过了仔细的挑选,个个都是以一敌十的精兵,绝对算得上是李定国手里的王牌。

第三步,安排后援。

所谓的后援,其实就是李定国自己。他手里还有四千多名士兵,这是他最后的预备队。一旦战事陷入焦灼,他就能带着这四千多生力军迅速投入战场,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还有两项工作需要补充一下。第一,前去埋伏的士兵一律随身携带干粮,到了伏击区域只能吃干粮,不能生火做饭,以免做饭冒出的炊烟被清军察觉。第二,磨盘山离腾越太近了,皇帝和大臣们需要继续向西撤退,一直撤到边境地带,以防万一。

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定国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正确地选择了伏击的有利地形,还精准预估到了清军从上到下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甚至把所有影响作战的因素全部考虑在内,真不愧是南明第一名将!

准备工作全部安排好以后,李定国命令预备队藏在了一个合适的地方,他自己坐在山顶之上,亲自统筹指挥。

吴三桂,今天我李定国要在这里彻底干掉你,一雪前耻!

很快,吴三桂就带着浩浩荡荡的清军来到了磨盘山。只见清军摆成了一字长蛇,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爬山。

李定国的猜想完全正确。磨盘山地势如此险要,就算是初次带兵的统帅,来到这儿也会格外小心,派出大量骑兵进行侦察,防止遭遇伏兵。可是不仅久经沙场的吴三桂没有这样做,清军的其他将领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充分说明,清军从上到下全部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骄兵!

事实确实如此。自打从汉中出兵至今,已经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来,吴三桂带着部队从四川打到贵州、从贵州打到云南,别说势均力敌的对手了,就连能给自己制造一点麻烦的对手都没有遇到。明军是节节败退,眼看都要逃到边境以外了。自己再稍微加快一点速度,肯定能把永历君臣一网打尽。到时候,他吴三桂就是大清国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

(影视剧里的吴三桂形象)

吴三桂仿佛已经看到,荣华富贵在向自己招手,不,是在向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招手。

吴三桂骑在马上,一边欣赏着磨盘山春天的美景,一边幻想着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不由得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个时候,上山的清军已经有一万两千人了,先头部队甚至已经进入了明军二伏高文贵的埋伏圈,后面的清军也还在一个接着一个地继续上山。

事情的发展正在严格按照李定国的原定计划进行,不可一世的清军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李定国为他们精心挑选的坟墓。

突然,吴三桂听到前面传来了一阵喧哗声。很快,士兵们把一个身穿明朝官服的人扭送过来。据此人交代,他叫卢桂生,是永历政权的光禄寺少卿,急匆匆地赶来是来投降的,有重大军情要向平西王吴三桂报告。

你小子能有什么重大军情,说吧。

“磨盘山山路两旁藏着明军的伏兵!”

啥?有伏兵?

吴三桂大惊失色,急忙发出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迅速沿原路后撤,所有骑兵下马,在道路两侧的草丛里搜索明军伏兵,火炮兵和弓箭手立即朝草丛里发射炮弹和箭矢。

前面说过,李定国安排的六千伏兵并不是草包,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士兵,纪律性非常强,没有得到主帅的命令之前,他们绝不会擅自出战。因此,吴三桂的紧急命令给埋伏的明军部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已是穷途末路,李定国突然绝地反击,吴三桂狗贼,命悬一线
磨盘山血战——南明大西南反清斗争的最后绝唱
磨盘山血战
遗恨磨盘山:南明忠臣李定国的绝望反击
磨盘山之战:李定国功亏一篑,吴三桂逃出生天!
血战磨盘山(下):永历帝难逃缅甸,清军损兵折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