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雄逝去,他曾只手擎起半壁天,愿吾中华之人,勿忘李定国

历史人物传记《只手曾擎半壁天——李定国传》系列连载NO.88

白文选降清以后,李定国显得更加势单力孤,但是他仍然没有选择放弃,仍然计划就近号召当地土司以及其他抗清势力恢复云南。

1661年五月,暹罗国国王派了一个六十多人的使团来到了李定国的军营。使团不仅给李定国带来了非常丰厚的礼物,还拿出了万历皇帝给暹罗的敕书,表达了暹罗对明朝的眷恋之情。

暹罗使者还提出,希望李定国能把部队带到景线(今泰国昌盛附近)休整,由暹罗负责给李定国的军队提供战象和马匹,帮助他恢复云南。

暹罗使者的到来让李定国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对暹罗人的好意非常感激,盛情款待了来使,并派兵部主事张心和与暹罗使者一起返回,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联络。

正当李定国抖擞精神,准备继续坚持抗清大业的时候,却传来了永历皇帝被吴三桂俘虏的消息。这个犹如晴天霹雳的噩耗让李定国伤心不已,捶胸痛哭:“恢复之事还可为吗?我有负于国家,有负于陛下,何以面对天下百姓?”

(影视剧里的李定国形象)

由于李定国部长期驻扎在人烟稀少的地区,粮食不足,药品匮乏,原有的六千将士已经病死了将近一半。他心中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扑灭了。他无奈接受了抗清事业已经彻底无望的事实,在1662年的五月十五日亲自撰写表文焚告上天:

“如果大明国祚尚未绝灭,就请上天保佑军马无灾,明军各部同心协力,共同出滇救主(当时还没有得到永历皇帝遇害的消息)。如果大明气数已尽,就请上天赐定国一人早死,不要伤害这儿的军民。”

很遗憾,上天给出的选择是后者。

六月十一日是李定国的生日,他却在这一天得了背,并且病情迅速恶化。二十七日,李定国病逝于景线,一代战神的人生就此落幕,时年四十二岁。

临终前,李定国叫来了自己儿子李嗣兴和平阳侯靳统武,他命令李嗣兴拜靳统武为养父,并对他们说出了自己最后的遗愿:

“宁死荒徼,勿降也。”

李定国的病逝,意味着将士们彻底失去了一直以来赖以依靠的主心骨。他的表弟马思良实在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选择了降清。不久之后,靳统武不幸病死。刘文秀之子刘震在前途暗淡之际,也走上了降清之路。就连李嗣兴最终也没能遵从他父亲的遗命,于九月份向吴三桂呈上降表,率部投降。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听从李定国的遗命。有一部分明军士兵拒绝降清,选择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他们聚居在中缅边境的荒山僻野之中,与当地居民一起垦荒开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比较大的部落。他们给自己的部落起名为“桂家”(永历皇帝朱由榔曾受封为桂王)。今天生活在缅甸北部的果敢人,就是“桂家”的后代。

李定国病逝以后,勐腊一带的各族人民奉李定国为神,凡是路过他坟墓的人必会跪拜。当地百姓还在勐腊的后山建了一座汉王庙,此后每年大年三十,老百姓都会带着各种各样的祭品去汉王庙祭祀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早年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跟随张献忠转战大江南北。当清军入关、民族危亡的时候,他能够认清形势,毅然决然地捐弃前嫌,主动提出与南明朝廷合作,共同抗清,并为之奋斗终生。

当多年的义兄孙可望屡次三番地挑衅和刁难自己,他仍然能以抗清大局为重,忍辱负重,主动避让,并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两蹶名王的辉煌战果。后来又主动与郑成功联络,希望能在广东有所建树。

当飞扬跋扈的孙可望企图废掉朱由榔自立为皇帝的时候,他长途奔袭千里救驾,又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孙可望回心转意,一起抗清。孙可望降清以后,清军三路大军攻滇,在战局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地组织了磨盘山之战,几乎令吴三桂全军覆没。

永历君臣逃进缅甸之后,即便局势日渐恶化,他还是没有放弃,多次入缅救驾,还积极联络各方力量图谋恢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矢志不渝地喊出了“宁死荒徼,勿降也”,体现了他无比崇高的民族气节。

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顾城《南明史》

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功绩当永垂史册。

(影视剧里的李定国形象)

李定国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天祥、陆秀夫、张世忠几位英雄之精忠浩气,足以光耀青史,为天地生色,然而我对于国家,实不愿意有此结果。”

如果永历皇帝能有隆武皇帝一样的雄才大略,如果永历朝廷的大臣们能够同心协力,如果孙可望能够恪守臣节、不嫉贤妒能,如果郑成功没有私心,一心为国,如果各方抗清力量能够拧成一股绳,如果磨盘山之战没有叛徒叛变,如果……也许李定国真的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李定国最终还是和他崇拜的文天祥等人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然他有万般的不甘。

当然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定国的一生中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在孙可望降清以后没能好好团结他的旧部,比如没能处理好与刘文秀的关系,比如在清军兵分三路进攻云贵之前没能提高警惕,早做准备。

《左传》有云:“不以一眚而掩大德”,李定国虽然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仍然无碍于他的伟大。

以黄宗羲、王夫之为代表的明朝遗民在他们的著作中曾经多次流露出对李定国的苛求,我想,或许是因为他对清军取得过最为辉煌的战绩,而这种辉煌的战绩使一败再败的永历朝廷以及明朝遗民欣喜若狂,并进而希望李定国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

我想,这大概就是“能力愈大,责任愈大”的最好诠释了吧。

然而,说到底,李定国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他和所有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把南明复兴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这是不合理也不公平的。

李定国去世以后,仍然有云南土司多次打着他的旗号起兵反清。1902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还曾在一篇反清宣言中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愿吾中华之人,毋忘李定国。(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史上十大悲壮瞬间,英雄末路令人惋惜(2)—【世界之最网】
明朝灭亡后,他若是再心狠一点,清朝皇帝可能就主动求和投降了
「历史」南明四柱!明朝不亡靠他们!(二)——郑成功(九)
南明战神李定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是大明擎天柱,率军多次北伐,可惜英年早逝
他是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大明灭亡后,大败满清2位王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