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叛逆期的孩子,我们需要深度解读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这是#阳光里的那片云#第7篇原创

01

最近,网上一则视频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13岁男孩离家出走,民警两局王者荣耀让他乖乖回家“

当我们赞叹这位民警的高情商高手段时,也对孩子背后的教育方式感到了深深地担忧。

13岁的孩子,已经到了大家都认为的叛逆期。同时,我也在网上搜到了很多起孩子离家出走的报道,这些小孩不想回家,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因为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叛逆。

那么,面对逐渐长大的孩子,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对的、科学的?

02

威胁式教育不可取

书架上放了很多育儿书,我重新翻了翻,发现最喜欢的还是余文彬老师写的《再见,中国式家长》一来这本书里干货多,废话少;二来此书的理论成果都是经过了严谨的科学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可信度高;三来这本书里的每个观点都有科学研究的相关案例,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贴近现实;四来此书作者为中国人,所以他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国家长读起来往往更能产生共鸣。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家长和老师,而研究表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在中国,权威式教育十分普遍,这个跟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就不再对中国文化进行赘述。

所谓权威式教育,就是孩子必须是服从者,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在惩罚的体系中,有一个庞大的分支,叫做威胁。在中国家庭,威胁是家长最常用的一种惩罚方式,这种方式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起奇效,孩子立马变得乖顺听话。而实际上,威胁所带来的效果是十分短暂的,一旦孩子发现威胁解除,便加倍反弹。

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做的一组实验就证明了威胁所带来的的危害。

他们分别在两件教室里准备了有趣的机器人玩具,然后把孩子分成了2组,一组20人,分别带进这两个教室,A组的孩子,老师用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进入教室后不可以玩机器人玩具,玩机器人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可以玩机器人的。B组,老师用威胁的方式告诉孩子:里面的机器人不可以玩,谁要是玩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结果是第一次两个小组95%的孩子均服从了指示,但一个星期后两个小组再次进入教室,A组的小孩依然没有玩机器人,而B组的小孩在威胁解除后,第一件事便是冲上去玩机器人。

结论:威胁很难让孩子发自内心对一件事负责,它只能暂时让孩子服从,威胁一旦停止,孩子的反抗将会加倍。因此,用威胁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不科学的。我们更应该选择的方式是鼓励。

03  

叛逆孩子的心理世界

其实现在有很多孩子不同程度地都会出现叛逆行为,这与家长强行干涉孩子、限制孩子不无关系。我们说“物以稀为贵”,当一样东西变得稀缺,孩子们便越想得到。其实成人也一样,很多商家在推出一样产品时,都不会一股脑告诉你他们的库存很充足,而是告诉你,他们的库存有限,只能拼手速抢购,然后设置倒计时,到最后,明明是你掏钱买了一件可能并不怎么需要的东西,你还得感谢他们。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从我们现在的角度去审视,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24小时就神速闪婚,而48小时就双双殉情,为什么这样?其实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而最终成了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的牺牲品,酿成了惨剧。因此,被禁止的东西对人总是更有吸引力,得不到的才更想要,如果孩子的某样东西被你禁止或者限制,那么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孩子必将会产生叛逆。

美国普渡大学曾经做过一份很有趣的调查,科学家在一群未成年儿童面前拿出4本书,封面上分别写着以下内容:

第一本——这是最畅销的数;

第二本——这本书的作者最有名

第三本——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

第四本——本书仅限21岁以上的成年人阅读

结果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最想看的是第四本。

04

叛逆产生的心理模型一:自由被限制

孩子的自由变得稀缺

自由对孩子来说越来越重要

孩子想要争取更多的自由

家长继续干涉

形成叛逆

当孩子渐渐长大,越有想证明自己长大了的独立欲望,但家长却始终希望通过禁止等方式继续控制孩子,所以每个孩子叛逆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引导得当,根本不会出现叛逆期。

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父母、老师不让我们干的事情,我们就偏要剑行偏锋,都是一样的。

风水轮流转,轮到我们做父母时,我们就害怕了,担心了,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引导,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出现我们小时候的状况?

答案是:适度地松手。

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就像余文彬老师的父亲一样,他父亲发现他特别迷恋游戏,经常逃课,他便“纵容”他不上学,只管开开心心地去玩游戏,每天支持他50块钱,还帮他跟老师请假。

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以前玩游戏所有人都禁止,突然他完全自由了,这种不珍贵的自由,他反而觉得别扭了,不刺激了。玩到第三天,他就完全不想去游戏厅了,把钱还给爸爸,他想回学校。父亲还不忘补一句:没问题,以后想逃课玩游戏的话告诉他,他来帮他请假... 结果,从此以后,余老师再也没有因为游戏而逃过一次课。

我们是不是可以活学活用?把我们希望他去做的事变得稀缺,变得珍贵,让孩子疯狂地想得到?

05

叛逆产生的心理模型二——欺骗

家长的欺骗行为

家长的形象出现逆反式受损

家长的话语权逐渐丧失效用

家长继续干涉

孩子变得叛逆

有很多明星为什么会突然跌落神坛?因为可能因为一件事就彻底颠覆他之前建立起来的良好人设,让观众觉得受到了欺骗,原来他不是我们认识的样子。

做家长也一样,如果想要持续建立你自己的权威,那就得做一个言行一致的家长,让孩子心服口服。

比如说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沉迷游戏,立志要帮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于是跟让孩子立了个“军令状”,从此以后放学回家只能玩半个小时游戏,可一旦哪天心情不好了,就又随意禁止孩子再玩,破坏之前的约定,家长的这种出尔反尔,就会间接导致孩子叛逆。

06

叛逆产生的心理模型三——溺爱

家长溺爱孩子

孩子拥有得越来越多

孩子对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孩子因为偶尔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开始反抗

家长开始限制自己溺爱孩子

叛逆产生

什么叫溺爱?

判断溺爱的标准:“家长是否承担了原本属于孩子的责任“

就像我家孩子做作业一样,之前每次放学回家,都需要我不断催促、陪着他,他才会勉勉强强、拖拖拉拉地完成作业,因为不积极,所以速度很慢,常常一写就要写到11点半或者12点,导致他每天睡眠不充足,成绩也没见好,我们母子关系还特别紧张。

后来,我不再催促他,告诉他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不想写可以不写,想玩就玩,但是要自己承担被老师批评的后果。结果后来,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几次,渐渐的,他回家开始主动完成作业,有时候还会趁着课间时间赶紧完成,再也没有因为作业受到过老师的批评。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吃苦,总是大包大揽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其实很多经历、挫折和弯路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过分溺爱,只会更加害了孩子。

07

教育是学问,需认真对待

教育是一件十分讲究智慧的学问,不分析原因仅凭主管感觉的经验式教育应该成为历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相信有数据的经过实验推敲过的科学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中真正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蜕变。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愿每个家长都能找到教育自家孩子的那把钥匙,成为陪伴孩子终身的良师益友。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叛逆=教育漏洞,这几种父母,教育出的孩子,绝对不会有出息
哈佛研究: 孩子成长3大叛逆期, 聪明的父母这样管, 孩子定成大器!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无需打骂!家长如此管束,孩子必成大器!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易怒?教你3个妙招来应对
莫言谈教育:孩子成长必经3次叛逆!家长牢记这6点,不成才都难!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家长管不好,孩子一辈子就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