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书推荐||说造就别人的话而不是爱别人的话

低自我价值的父母经常无意识中说出爱孩子的话,高自我价值的父母经常会说出造就孩子的话

这是林青贤在他的《幸福,从接纳开始》一书里面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听上去不太好理解。

林清贤是家校社共育委员会的副理事长,也是2016年度华人父母影响力导师。

他说,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只要自己去付出爱,去关心别人,他自己就如同太阳,就带给了别人温暖。

其实有时候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有时候这种温暖也会灼伤别人。

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细细想来,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背后一定是包含着爱的,这不可否认,问题是孩子是不是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呢?

很多父母甚至觉得有时候打骂孩子的时候也是为孩子好,里面也包含爱。

而孩子却不认为是爱他,他根本感受不到爱,他感受到的只有愤怒。

爱也要用对爱的方式。

林青贤举了一个通通俗易懂的例子,如:父母通常会对孩子说,你要注意陌生人。

这句话听起来是爱孩子的,但是不一定会造就孩子。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假如你的孩子很听话,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处于自我防卫戒备中,在长大成人后,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因为他不知道所有的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变来的。

爱别人,很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认知,希望别人能够接收自己的认知,如果别人不接收,不赞同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自己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也让别人感受到来自你的压力。

造就别人,就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理解别人的需要和爱,别人就会感受到温暖,被理解。

比如:当一个人被抛弃后,她一直很难过,你怎么来安慰她?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可以从爱别人和造就别人来分析。

A:你不要再这样子了,对你没有什么好处,何必要惩罚自己呢?你再难过他也不会回来,放弃算了,对自己好一点吧。

只是爱别人的话。

B:我感受到你现在很难过,面对这样的事情真的不容易。你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说出来,说出来也许会舒服一点,然后我们在看看下一步怎么做。

这是造就人的话。

两者的区别在于说完之后别人的内心是有力量的还是没有力量的,是接受的还是接纳的,是有希望的还是没有希望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话时很容易产生证明自己的欲望,潜意识里想告诉别人自己是强大的,恰恰那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

所以现在对于“低自我价值的父母经常无意识中说出爱孩子的话,高自我价值的父母经常会说出造就孩子的话。”这句话能够理解了吗?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提升自我价值,要说出让孩子有信心和有力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传志送给孩子最温暖的一句话,你有什么温暖人心的话要送给孩子
小心你的语言,它力大无穷
世界上最开心的五句话,解开无数人心结!
语言的力量
最安慰人的十句话,慰藉和力量。
我们需要给孩子植入被无比珍爱的价值感,孩子的认知来自父母的眼中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