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祁镇二次登上皇位,却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让他后悔不迭
userphoto

2024.05.06 湖北

关注

文/西风无语

小时候读《石灰吟》的时候,对作者于谦的印象并不深,也可以说没有什么印象,而今在明史里面与他相遇,当是另一番感慨了。

这要从宦官王振怂恿朱祁镇出征瓦剌,打了败仗说起。

朱祁镇被瓦剌抓捕成了俘虏,京城乱成一片。

于谦独撑危局,当机立断立了当时替朱祁镇监国的朱祁钰为新帝;带领文武百官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立了巨大的功劳。

但是他并没有居功自傲。

朱祁钰犒赏他,赏他金银珠宝,赏他少保的封号,并且准备给他儿子于冕封爵赏。

这些都无可厚非,他应该得的,朱祁钰也算是对得起他。

但是于谦都推掉了。在朱祁钰一再执意的情况下,他只接受了少保封号。

所谓树大招风,像于谦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尽管什么都不要,却任然有人嫉妒,找他的麻烦。

第一个找麻烦的人是居庸关守将罗通:北京保卫战功劳不过尔尔,是有人谎报战绩;滥封官职给自己的亲信。

实际上是他嫌自己的封赏低于于谦,心里不平衡。

第二个找麻烦的人是翰林院学士刘定义:于谦自二品进一品,天下未闻其功,但见其赏。意思是于谦从二品官员进升到一品官员,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功劳,却看见他受封赏。

其实对于于谦的功劳,大臣们,包括历史学家们都知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谦有社稷功,一时忌者动辄屡以深文弹劾。

说白了,是因为嫉妒而上书弹劾。

这样的攻击有不少,开始他还反驳一下,后来懒得理他们,淡然处之。

再说,公道自在人心。

但是嫉妒的人依然存在,依然在找他的麻烦,并且因为一个人的嫉妒,于谦竟然被灭了族。

那究竟是何人有这么大的能耐呢?

历史总是那样,会给我们留几许唏嘘,留几声长叹。

北京保卫战,朱祁钰成了新皇帝,于谦也备有声望,深得朱祁钰的赏识。如果历史就这样前行也没有于谦被杀这件事了。

本来瓦剌人还准备利用被俘的朱祁镇勒索大明的财物的,危急之时朱祁钰成为新皇帝,那么朱祁镇就没有利用价值了,瓦剌的太师也先就想做一个顺水人情,让大明带着财物去接朱祁镇回国。

朱祁钰本来不打算接回自己的哥哥,因为他知道,哥哥接回来了,自己的皇位怎么办呢?

但是在大臣们的努力下,朱祁镇还是被接回来了。但是接回来后,朱祁钰就将他的哥哥囚禁起来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徐有贞的人跳了出来,准备帮朱祁镇夺回皇位。

徐有贞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要帮助朱祁镇夺位呢?

徐有贞原名叫徐珵,他是来复仇的。

在他心里有两个人他必须要报仇,第一个是于谦,第二个是朱祁钰。

其一:朱祁镇败仗后被俘,京城一片混乱,危急时刻,就是徐有贞想弃大明的半壁江山于不顾喊着要南迁,被于谦大骂一顿赶出去了,并且说如若再提南迁定杀;

其二:后来北京保卫战胜利,朱祁钰因为徐有贞曾经提过南迁而不用他,并且皇帝只要看到这个名字就直接叉掉;

其三:于是徐有贞就让于谦去皇帝面前说说情,于谦照做了但是皇帝就是不用,你说有什么办法?徐有贞就误以为于谦没有替他说情。

于是他就怀恨在心,加上朱祁钰对于谦的赏识与重用,让他嫉妒不已。

于是他就伙同其他几个对朱祁钰、于谦有恨有嫉妒之心的人,共同阴谋策划让朱祁镇夺回皇位。

“夺门之变”成功后,朱祁镇给了徐有贞无限的权力,在当时,可以说徐有贞已经把控了内阁和朝政大权。

朱祁钰已经倒了,现在就只有于谦了。报仇的时候到了。

但是于谦也不是那么好杀的,首先他清廉再加上他的威望极高,只要不犯错,皇帝杀他还得找一个充分一点的理由,毕竟他是一个有功于大明朝的人。

多次尝试在朱祁镇面前说于谦的坏话,他徐有贞的目的都没有达成。他急了,以于谦的威望,他担心将来于谦用同样的办法害他。

他深知帝王的通病是疑心,于是就无中生有,编造了一个谎言,最终让朱祁镇灭了于谦的族,儿子被流放。

是什么谎言能够让朱祁钰一气之下杀了于谦还灭了族呢?

当时朱祁镇还在瓦剌,朱祁钰废了太子朱见深(朱祁镇之子),执意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后来朱祁钰的儿子死了,而朱祁钰就只有一个儿子,怎么办?

大多数大臣提议复立朱见深,只有朱祁钰的亲信王文和陈循不同意复立,希望在外找个藩王立做太子。

这件事如果朱祁钰知道了,肯定要杀了王文和陈循。

所以徐有贞就对朱祁镇谎称,于谦和王文他们反对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想另外找藩王立太子。

不过后来经过查证,没有那回事。

可是后来徐有贞对朱祁镇说了七个字,朱祁镇还是杀了于谦。

七个字,那么大的分量?

对啊,“虽无显迹,意有之”。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他们的这种意图,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

悲哉!

在中国历史上,可与此匹敌的只有“莫须有”。

“莫须有”杀了岳飞,“意欲”杀了于谦。

尽管后来朱祁镇知道冤杀了功臣于谦,后悔不已,但是作为皇帝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后来朱见深一即位,就下诏令给于谦昭雪,并且召回了被流放的于冕。后来在万历年间被追加谥号“忠肃”,以此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算作是无声的歉意罢。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干干净净的于谦去了,他无需任何人去肯定他的清白,他的才德,他的功绩,他的一生就像他的那首《石灰吟》一样,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感谢您的关注!

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 升修养。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使人的内心更加强大。

  • 丰富生活。读书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 提升认知。阅读能够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谦夺门之变粉身碎骨,大明朝的救国功臣为什么惨遭杀害呢?
明代夺门之变当晚,于谦毫不知情?为何第二天便被抓了?
1457年,于谦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斩首
究竟谁要害死于谦?从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看人性之恶
1457年,大明忠臣于谦被斩首街头。抄家的锦衣卫痛哭落泪,孙太后怒斥明英宗:昏君!你怎么能杀于谦?谁都可以动他,只有你没资格!
明朝于谦之死背后的阴谋,英宗朱祁镇只是工具,这二人才是元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