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氏灸法与熨法的可借鉴之处
userphoto

2024.04.24 上海

关注

之前一篇《辛散药导致窒息闭塞》,曾有老读者来问:最后陆祖愚用承气难道不对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么?这个问题我后来一直有想到过。

从近期的多篇文章角度来看,病人痰热内闭后的尸厥,其实也属于“热深厥深”的范畴。陆祖愚发现病人气未绝后,先用开窍法令其苏醒,接着则必须追加泻下法,以令气机彻底外达流通。

也就是说,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而且陆祖愚处理地非常小心克制,他所用的方,其实是小陷胸合大承气。但是前者的半夏以及后者的厚朴,他都舍去未用,应该就是担心偏温之性难免会加重内热。

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到,病人的正气已虚极,因而汤药以人参为君,助元气以推动气行。

如此已算足够周到了,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将麦皮炒热,用熨法,热敷于病人肚腹上,以保障气行气化的顺利进行。

此案初起,陆祖愚确实没能处理到位,但后续在悬崖边上的捞人,还是捞得非常出色的~!

从内服药的选用,到外治法的配合,处处体现了他的精心细心,巧妙且周到。

此案所用的熨法,在他祖父陆养愚那里并未出现过。

因为陆养愚在处理这类情况时,用的是艾灸法。

前几天写的《上脱证》里,病人上下闭塞而误用了熟地桂附药,导致汤药停积不下,进一步阻滞三焦气机。陆养愚一边令病人服下泻下通便药,一边艾灸病人的百会穴和关元穴。

那篇文章里分析过,病人气机严重闭阻,气行受抑,误药又加重。这时用上艾灸法,是为了使得气机能尽量地稍稍流通起来。气行方能气化,才有可能实现成功通腑。

只不过祖父的艾灸法,到了陆祖愚手里,衍变成了熨法。

这倒并非是因为陆祖愚案不能用艾灸法,这种手法的变化,大概率是因为,明代尤其明末以后,中医逐渐趋向保守,特别其中的外治法。到了清代,更是保守到令人发指。王孟英《霍乱论》中的急救针刺法,在清末刊行的某版中还被全部删掉过。

陆养愚之后两代人的医案中,就没再出现过艾灸法的使用记录了,而以熨法代之。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发现,陆氏运用灸法或熨法比较特别。

一般来说,艾灸多用于虚寒证。但以上祖孙两案,均是热闭证。为什么可以用如此温热的外治手法呢?

李东垣在《医学发明》里有一段关于艾灸的说法:

在那则东垣医案里,病人饮食劳役,忧思气结,心腹胀满,两胁刺痛。东垣说这是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致浊阴应当通降而不得通降。须灸中脘穴,以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再配合汤药。

气行不足导致气化不足,从而有失运化之常,饮食无法多转化为精微,而形成壅塞之浊邪。

艾灸能令引气行,气行则气化。

这就和《合力通便》中所提到的,李东垣对“通幽汤”里使用升麻的本意,是同一个意思了。

那么,为什么东垣要另外使用外治法,而不是如同通幽汤那般,直接将通行药加入其中?

李东垣在接治元好问的痈疽时,说他之前所服用的《五香汤用错了》,这两者的机理是完全相通的。

当气机严重闭阻时,内服药只能选择最为强有力的辛开药,但这样的药必然性味辛温燥热。内部郁火之势强盛时或气阴已不足时,用这类辛药,不但达不到开闭的目的,还会因助热或伤正而加重气机闭塞。

既要具备强大的外达之力,又要尽量避免助热伤正,那么外治法就是医家最好的选择。

陆氏用灸法或熨法,东垣用灸法,都是出于这个考量;王孟英治其三女儿(参《阿喀琉斯之踵》),葱白不入煎而外敷,也是出于这个考量,尽量我个人以为孟英那案完全可以入煎。

当时《五香汤》篇发布后,有读者来问,难道艾灸法就不会助热了么?

助热是肯定的,但此法不会因助热而导致气机内闭,而是必然能将尚未完全透发的痈疽,彻底透达出表,这是尽在李东垣之掌控中的。而在当时的病机情况下,内服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透达的目的,在一两个时辰内,迅速得以实现。在此期间,人体内部因艾灸法而加重的郁热,由于时间短促、面积窄小,所增添的也很有限,而且会因东垣紧接着使用的汤药,很快得到解决。

陆祖愚还有两则运用熨法的类似医案:

其一:病人劳倦伤食,接着又误用寒凉,致中气更虚而不运。陆祖愚先用消食宽中法结合麸皮炒熨法,之后再用小承气加元明粉,下其积粪;

其二:病人劳倦伤食,误补而昏瞀烦躁,谵语如狂。陆祖愚一边令服消食行气药,一边以麦皮炒熨肚腹。病人神志稍得苏醒,再转用泻下丸药,在解出宿垢后,病人痛处宽舒。

陆氏祖孙的上述四则医案,皆非虚寒或寒湿证,而是或痰热内闭,或食积腑实。陆氏用艾灸法或熨敷法,都是为了配合同时使用的泻下法的。

这既相当于《合力通便》中陶医生所使用的威灵仙与牛膝,又相当于《体温35℃》篇胡天雄所使用的风引汤中的干姜桂枝。

令气通行,以实现:气行→气化→积化→通腑泄浊→气畅。

陆氏这一特别的用法,对于我们日常使用来说,可借鉴性非常高。

当病人素体中气或阳气不足,中下焦气滞湿阻。若在某些病情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不动用泻下法,同时,气阻严重考虑择用辛温行气药,却因郁热势重而拿捏不准辛通药的择用与剂量,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借鉴陆氏法了。汤药可以克制选用辛热,而另以外治法来实现气行气化。

如此,既不会恶性助热,又不会如《合力通便》中那般,出现气机卡壳,以达成顺利通腑的目的。

而且,如此一来,虽经泻下,正气也会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伤,之后能更快地自我修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在《针灸大成》,就重视针、灸、药结合
阳气与养阳
(3) 原创医案:今天有时间,发一则膝疼医案
灸法有神功
董洪涛博士选择中医微博集之十七
药艾灸使用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