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扩建落成 海内外两千余后裔同贺

作为曾氏家族开拓南疆历史的发源地,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扩建工程日前正式落成,来自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的2000余位曾氏后裔相聚福建泉州,共同缅怀先贤、敬祭祖辈。

泉州“龙山曾氏大宗祠”举行扩建工程落成仪式。

  据史料记载,曾姓源于姒姓,姒姓则源于夏代,为黄帝后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曾巫公于公元前567年开祖至今,经历2500余年,自山东而流布全国,更渡海走向世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在迄今为止的史书中尚未发现有其他姓氏改为曾姓,故曾姓中国人只有一个源流即春秋时代的曾巫。

  曾氏的宗圣曾子,是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济宁嘉祥县)人,系曾巫第五代孙。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之孙孔汲师从曾子并将儒家学说传授与孟子。因而,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孟子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深远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共称为五大圣人。

  公元874年,烽火弥天,北方诸族纷纷南下。公元886年,曾子第三十六世裔孙曾延世率家族与内弟王潮、王审知等转入福建并定居于泉州城西龙头山一带。曾延世在任期间执行轻徭薄赋、扶农桑、重山海、护工商,整吏治、任贤才、兴儒业、振文化等一系列方略,使闽地得以安定,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繁荣时期,为福建的发展立下了功勋并成为曾氏龙山衍派一世祖。

  曾氏家族至宋代发展成为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宋代首任宰相、著名政治家、军事科学家、理学家曾公亮(曾子第45代孙),北宋宰相曾孝宽、曾怀,南宋宰相曾从龙等,有着“一门三元”、“四宰相”、“九位元辅大臣”、“封赠十一公”等美称。时至今日,曾氏家族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乏人才。

  自明代之始,曾姓族人陆续迁居台湾。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们到台湾后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为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近年来更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内外2000余位曾氏后裔相聚福建泉州,缅怀先贤、敬祭祖辈。

  据了解,龙山曾氏大宗祠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曾经是曾公亮之父曾会的故居,曾会发迹后将此重建为“曾氏大宗祠”。元代,大宗祠被严重破坏。至明代方进行复建,清代屡次修建并恢复原貌。20世纪50年代后期,龙山曾氏大宗祠被改作它用,风华不再,唯遗址尚存。

  改革开放之后,为弘扬祖德、启迪后昆,达成海内外曾氏宗亲寻根谒祖的迫切愿望,复建曾氏龙山大宗祠成为众望所归。在海内外曾氏宗亲共同努力下,龙头山原曾氏宗祠用地还地于祠并于2002年11月26日动工复建。

  宗祠首期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历时3年至2005年3月24日落成。二期工程1850平方米,包括500多平方米的学文习武大埕、拜堂、照墙、围墙、牌楼石坊、山门、道路;埕前竖立曾公亮铜像,两旁竖起古色的旗杆石架。三期工程2200平方米则建有曾氏史迹陈列及曾公亮纪念馆及碑林、停车场、绿化及配套设施等。

  依《温陵曾氏族谱》记载,在宗祠左右两旁建造“西墅园”和“开莲池”。整座龙山曾氏大宗祠建成后,殿宇高耸,环境优美,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大宗祠一期主殿建成后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曾氏宗亲谒祖晋香9000多人次,其中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曾氏宗亲5000多人次。

  曾氏大宗祠永久会长曾论水表示,“曾氏大宗祠扩建工程的完工,不仅有助于曾氏海内外乡亲寻根谒祖、认祖归宗、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先人精神遗产和中华传统文化。”(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祥裕钟情挖掘祖辈风水内涵
曾氏起源与儒家思想文化
2019年龙山曾氏大宗祠专题片
曾姓对联、曾氏宗祠楹联大全,快分享收藏吧!
转起来,让全球800多万曾氏宗亲共欢聚!
会昌曾氏祠堂祭祖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