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氏谱牒 历朝历代由皇帝敕封

历朝屡封曾子,每一次封赠,皇帝都要派重臣汇核曾氏族谱,然后朝臣严格核查,慎重结论,再谨具奏章,上呈皇帝。
曾子祖籍武城,所以他的后裔被称为武城曾氏。武城曾氏修族谱起始于西汉。西汉时的曾伟及东汉时的曾谭,曾经两次修辑曾氏族谱,被南朝梁朝的谱学家王僧孺所推崇。        
唐贞观4年(630年)八月,中书舍人温彦博、太子舍人高士廉,为唐初曾氏族谱作序,称曾氏“入我大唐,本支益茂”。曾子第29派曾兴、32派曾谊作唐谱,39派曾辉、曾耀作吴谱(吴指五代十国时杨溥所立之国),44派曾匪等作宋谱,51派曾晞颜、52派曾巽申作元谱。

明初,55派状元曾棨、解元曾鼎,在曾姓前人修谱的基础上续修新谱,汇编总谱,各支庶后裔也各自为谱。曾棨、曾鼎等人遍访散居各地的族人,条分缕析,相与参订,至永乐甲辰年(1424年)元月告成,曾棨为之作“武城世袭曾氏续修重谱叙”,这是曾姓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谱活动。

明末,61派曾洁盘协同63派、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泰东,又一次大修族谱。他们花了10多年时间,汇编成曾氏总谱。

清初,朝廷赐给入谱曾姓后裔优免差徭的特权。优免差徭,促进了曾姓修谱的积极性。乾隆57年(1792年)十一月,“曾氏大成宗谱”由68派曾养修辑完成,并为之作序。

此时,曾姓东宗和南宗,经过商议,决定在湖南宁乡县麻田设置统一的曾氏南宗通谱总局,由南宗直系宗子主持全国曾氏后裔族谱的审核及编印工作,以杜绝各地曾姓谱牒混乱,多有伪冒之嫌的弊病。

雍正3年,雍正赐给曾姓“省身念祖”匾额,曾氏族谱总局遂将4字刻为龙纹图章,并在族谱每页上加盖此章,以存真杜冒。并规定“南宗设局,东宗查核”,以杜混冒。呈公府核印后,由东宗盖钤印。这样一来,进入《武城曾氏族谱》的曾姓后裔,经核实无误后,方可享受朝廷的优免政策。

嘉庆至道光年间,东宗、南宗大修总谱,正名为《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谱活动。

民国初年,曾氏全国统一修谱的修谱总局宣告使命结束。

曾姓字辈 清朝与孔姓字辈统一

为敬祖归宗,不致昭穆紊乱,曾姓在清朝统一了字辈。规定是由朝廷作出的,和颜、孟姓一样,按孔姓使用的字辈给后代取名。

孔姓、孟姓启用字辈比曾姓早两代,即从孔子第61代裔孙起,启用“宏”字;颜姓从第62派起用“宏”字。武城曾氏从曾参到第62派没有全国统一的字辈,所以从第63派起用“宏”字。

曾姓实行的统一字辈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由于迁徙、经济、地域、文化、信息等诸多原因,大量曾姓支系无法进入统一字辈的行列。四川各地曾姓支系的先祖,考虑到子孙繁衍不能紊乱,都自定了本房系的字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四圣简介及四姓辈份排行说明
解读:中华曾氏旺族三大发脉地,你哪一脉?
(6)又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例言、叙、记
姓氏起源——曾姓
曾氏
族谱修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