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性学习】谁是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贾宸翰、谢孺轩、蒋怡然、张天祎、沈宏洋)
谁是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贾宸翰 谢孺轩 蒋怡然 张天祎 沈宏洋

【摘要】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他的婚姻问题一直是书中的一大主线。无论是“木石前盟”的黛玉,还是“金玉良缘”的宝钗、湘云,她们都可被视为宝玉的婚配对象。而在《红楼梦》续文第九十七回中,宝钗与宝玉结为夫妻,但这宝钗是曹雪芹先生认为的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吗?笔者希望通过探寻小说中人物眼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感受宝玉的婚配倾向性。同时深挖小说内涵,从文本中找寻作者曹雪芹对于宝玉婚姻的态度、探寻他认为的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关键词】贾宝玉、《红楼梦》、婚配对象、曹雪芹

一、小说人物眼中的宝玉最佳婚配对象

1.贾母心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在贾母心中,林黛玉是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黛玉刚进贾府时,贾母曾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黛玉的母亲,即贾敏,是贾母唯一的女儿,在其死后贾母很思念她;而林黛玉作为贾母唯一的外孙女,贾母见她如见贾敏,自然是将其当作心头肉,如金枝玉叶般地疼爱了。正如第五回开头所描述:“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室起居一如宝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了。”为了黛玉,连“三春”都被贾母排在了后面。同时,这个片段写到“寝室起居一如宝玉”,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贾母有意让宝、黛住在一起,使二人更为亲密。

在后续章节中,贾母唯一明说为宝玉提亲的人是薛宝琴,也就是薛宝钗的堂妹,但因宝琴“已许了人”而作罢。因此便有人说贾母心目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是薛宝钗。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宝琴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开朗热情又温柔随和,兼具了钗、黛、湘的优点,相貌也是比贾母房里的《艳雪图》还要明艳动人。书中也提到过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宝琴的性格与宝钗绝对是大相径庭的。由此看来,贾母喜欢的并不是宝钗那样稳重淡然的人,她是不会让宝钗嫁与宝玉的。

与之类似的是,第七十八回写到贾母之言:“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晴雯),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说明贾母意欲将晴雯配给宝玉做姨娘,但因王夫人将其赶出贾府此事才未成。而脂砚斋有批:“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伶俐的口舌、清高的心气正与黛玉相似。贾母更喜欢晴雯也体现了其对黛玉的喜爱,也说明了贾母心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是林黛玉。

2.元春、王夫人心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在元春的心中,薛宝钗是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这一点在第二十八回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元春从宫中派了太监出来,给贾府赐礼,宝玉和宝钗的赐礼一模一样,为“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而黛玉和迎春、探春、惜春等人一样,只有扇子和数颗珠子。可见在元春心中,宝钗的地位要比黛玉高,而这是为什么呢?元春常年住在宫中,她只回过贾府一次怎么就选好宝钗为宝玉的婚配对象了呢?这便与王夫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王夫人作为二人的母亲,对宝玉的婚姻问题十分上心。因为宝玉是荣府未来的主理人,担负着复兴贾府的重任。而王夫人正是一位“金玉良缘”的强烈支持者。这从她在第三十四回看中袭人做宝玉的妾室可以看出。袭人为人温和,做事细致,这一点和宝钗极为相像。作为母亲,王夫人会考虑到人缘、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从人缘角度上说,黛玉和宝钗的人缘都很好,跟众姐妹相处十分融洽。但是作为贾府的管理者不光在上层人缘要好,在下层人缘也要好,而较好的人缘能帮助其在贾府中管理事务。王夫人知道这一情况可能多来自于她所看好的袭人,而袭人作为下人也是更贴近贾府的下层社会。在第三十二回中,袭人道:“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这段话可以说非常清楚明白地表达了袭人更喜欢宝钗而非黛玉,因为宝钗更大度,更能容人,不会斤斤计较,而黛玉则是小性儿,喜欢跟人置气,比较难伺候。可见在下层中宝钗的人缘更好,更能得到下层仆人们的支持和信赖。

可见贾府中的人更喜欢宝钗而非黛玉,从能力角度说,两人都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在第五十六回中,凤姐患病,宝钗与探春共同管理贾府大小事务,并进行了一次针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可见宝钗拥有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经济头脑。而在六十二回中,宝玉与黛玉讨论探春管家之事。黛玉在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句话展现出黛玉时刻关注着贾府的收支问题,并一语道破贾府的财政危机,可见其对贾府形势的深刻认识。同时,她针对问题提出了“节源”的建议,着眼于贾府长远的发展,展现了其优秀的管理能力。两个人虽都有管理之才,但宝钗的才能比黛玉更加外显,王夫人更能清楚宝钗的管理能力,而且黛玉的身体不好,管理的稳定性比宝钗差。所以王夫人在管家能力上也会更倾向于宝钗。

综上可知王夫人眼里,宝钗是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而这又是怎么影响居于深宫的元春的呢?笔者猜测,因为王夫人每逢二六日期均可进宫觐见元春,想必她和元春会探讨宝玉的婚配问题。而宝钗和黛玉的大部分事情,元春也只能从其母亲嘴里听到,因此她对宝玉婚配问题的态度深受王夫人的影响,因而更倾向于宝钗。

3.贾宝玉自己心中的最佳婚配对象

在宝玉心中,黛玉毫无疑问是他心目中的最佳婚配对象。这一点从他对“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态度可知一二。

 “金玉良缘”之说最早出现在第五回的曲子《终身误》中:“都道是金玉良姻”。而真正将这一词引出,是在第八回中: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戴的金锁上面的铭文正好配对,从而引出了所谓的金玉良缘。而第一次由贾府的人提出,则是第三十回中薛姨妈说宝钗“金锁要拣有玉的配”,这种婚姻观念具有传统性、封建性,有门当户对的含义在内。而能与宝玉可称为“金玉良缘”的,是拥有金锁的宝钗和拥有金麒麟的湘云。“木石前盟”则是在小说第一回中就谈到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故事里,这个故事隐含着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感情,象征着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婚姻。而这种婚姻具有自由性、理想性,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理解和认可的。

宝玉曾多次表达了对这两种婚姻的态度:在第二十九回中,宝黛二人之间产生了误解,宝玉一听到“金玉”和“好姻缘”,“越发逆了己意”,便赌气般的将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地往地上一摔”。可见他对“金玉良缘”这一说法的厌恨极深。而在第三十六回中,宝钗来怡红院做针线活,没成想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由此可见在宝玉心中,“木石前盟”是他所认可的婚姻,黛玉才是他心中所向往的对象,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黛玉对于考取功名的看法与宝玉一致。宝钗和湘云都曾劝过宝玉读书:在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宝玉:“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这里能看出宝玉极其厌恶仕途、厌恶官场。而后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从袭人的话语中也透露出宝钗曾经也劝过宝玉,但结果都是不欢而散。可见对于劝他考取功名一事他是一视同仁,无论湘云还是宝钗都无法理解他对于仕途的厌恨,因此宝玉很难将二人作为自己婚配对象的首选。与这两人不同的是,黛玉从不劝宝玉仕途经济。在同一回中宝玉听史湘云劝他读书,便说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由此可见宝玉对读书是十分厌恶的,而黛玉从不劝他读书,两人关系最好。也正是因为两人相知甚深,黛玉太了解宝玉了,而她喜欢的也是宝玉这个人,不会因为他读不读书,有没有光明的前途而改变。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纯粹的,没有掺杂着现实利益。因此宝玉才会真心爱着黛玉,黛玉是最能理解他、支持他的人,是宝玉心中的灵魂伴侣。

家世、财富在宝玉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能真正懂他的人,那个人就是黛玉。

二、曹雪芹眼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

那么,到底谁才是曹公眼中宝玉的最佳婚配对象呢?读过或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部书花了较多笔墨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可是,林黛玉真的是作者心目中宝玉的婚配对象吗?也许未必。小说中,曹雪芹先生已经给了我们其他两个人选,即薛宝钗和史湘云。

薛、史、林中,薛宝钗与史湘云都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而林黛玉与宝玉是“木石前盟”。第八回中,贾宝玉去梨香院探望宝钗,发现宝钗有一个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记”。这与宝玉的玉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合起来是一对。送宝钗金锁的癞头和尚更是说“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配”,足以说明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同时,在书的第三十一回中说到,史湘云也有“金”,是一个金麒麟。虽然没有宝钗的金锁那么“玄乎”,但从书中可以得知,宝玉认识湘云的时间甚至比钗黛都要长,两人感情非常深厚。湘云一直叫宝玉“爱哥哥”,宝玉见到好玩的东西也会给湘云。至于林黛玉,作者更是写了“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传说为其作支撑,二人有着神乎其神的“前世今生”。

这样说起来,三人似乎都很适合与宝玉相配。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点。第三十一回中,王夫人指出,湘云“眼见就有婆婆家了”;三十二回袭人说“大姑娘,我听见前儿你大喜了”,明确地道出湘云早已定亲,并且定亲的人不是宝玉。所以,仅此一条湘云便不可能嫁给宝玉。而其判词中的“湘江水逝楚云飞”暗用楚怀王之典,喻湘云夫妻生活的短暂。在《乐中悲》一曲中的“云散”也暗喻夫妻离散、晚景孤凄。而她也无法改嫁旁人,因为在以“三纲五常”为主流的封建社会里,女子再醮便违背了“妻纲”,是不会被看好的。除此之外,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钗、黛都分别和宝玉在同一首曲子里,而湘云却是单独一首《乐中悲》。于是,史湘云便被作者否定,注定不能与宝玉相配了。

排除了湘云,便只剩下钗、黛二人。此二人中,似乎确实是黛玉更适合宝玉一点。在性格上,宝玉出场时有一首《西江月》,说宝玉“无故寻仇觅恨”,这表明宝玉是有一定同理心的,他会从一些具象的事物联想到他人的经历,从而感伤。黛玉则更为明显。不同于宝玉,她由具象事物联想到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譬如书中著名情节“黛玉葬花”,当遇到“各色落花锦重重地落了一地”时,宝玉想到的是黛玉等众姊妹都将“红颜老死”最终“无可寻觅”,从而产生怜惜之情;而黛玉想到的是自己年幼父母双亡,独处异乡而无所寄托,从而自怜。同样是“葬花”这个情节,作者写林黛玉听到了宝玉的“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这从侧面写出两人性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都是“痴人”。

再看薛宝钗,她的确也经常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但她对待他人的情感不像宝、黛那么纯粹,那么发自内心。不是说宝钗不够善良,而是作者写宝钗帮助他人的举动,更多的是想表现她的深明大义。例如作者写宝钗看到邢岫烟的当票,她并没有点破,而说这只是一张“死了没用的”票据。这种做法既保住了岫烟的自尊,又体现了宝钗的细心、能干。如此情节还有很多,不过作者很少提到宝钗内心的想法,也未曾写过宝钗做事像宝、黛一样“痴”的情节,足以看出宝钗性格与其他二人的天差地别。

不仅如此,由书中还可看出,显然是黛玉更懂宝玉。第三十二回,湘云劝宝玉要“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同时,作者由袭人引出宝钗也说过类似的话,结局是宝玉“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单留下宝钗“羞的脸通红”。但是,从宝玉口中,我们又得知黛玉从未说过这样的“混账话”。这从侧面说明,薛、史并不了解宝玉的心思,而黛玉了解。黛玉和宝玉,可谓是对方的“知己”。

可是,虽然曹雪芹先生未完成这部巨作,我们还是可以从种种暗示中看出,作者最终选择了宝钗。最明显的当为《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终身误》了: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道出了宝玉婚后仍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同时也点明了宝钗婚后境遇冷落和难堪。纵然宝玉可以与宝钗“举案齐眉”,但到底仍眷恋“世外仙人寂寞的林妹妹”。

那么既然宝、黛如此的情投意合,为什么作者仍然选择薛宝钗作为贾宝玉的婚配对象呢?或许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古代,女性地位极低,同时封建大家族通常靠联姻巩固社会地位。而黛玉作为一个女子,又是孤苦伶仃、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即使贾府舆论都向着她,却不会有人真正为她说话,这些“舆论”只是贾府下人闲时所说玩笑话罢了。而且,当时也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黛玉从小父母双亡,她的婚姻并没有父母做主,即使黛玉与宝玉再情投意合,再两情相悦,他们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只能顺从贾政、王夫人等人的意愿。而按照前文所说,王夫人显然是更偏向于“金玉良缘”的,故即便有贾母从中调和,支持林黛玉,王夫人等人还是可以待贾母去世后,再将宝钗配与宝玉。

所以,与其说黛玉被作者“抛弃”,倒不如说黛玉被当时那个时代所“抛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第五组)》第 二枚:金玉联姻
深秋读红楼:金玉良缘?木石前盟!
在红楼梦中为何说贾宝玉是史湘云的第二个男人?
黛玉吃过薛宝钗和史湘云的醋,为何后来成了知心朋友?
贾母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把凫靥裘给了宝琴而不给她?
黛玉为什么不吃湘云的醋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