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晴雯死亡前后宝玉的异常举动

01

晴雯之死对宝玉是重大打击。

按照袭人所说,晴雯是宝玉心中“第一等的人”,“独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在关键时刻,晴雯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就变得更重。

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晴雯被逐后宝玉哭泣,袭人才会主动劝解他。

袭人的这番行为,并非同情晴雯,而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和职责。

作为宝玉的大管家,在晴雯被逐这件事情上袭人必须有所表现,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宝玉的表态和交代。否则会让她在宝玉面前失分。

晴雯在宝玉心中的重要性,除了在袭人的行为中得到体现外,晴雯死亡前后宝玉的一系列举止行为异常也反映了这一点,同时也伏下另外的线索。

02

其一是当宝玉得知司棋被逐,王夫人又到大观园清查后,立刻意识到晴雯也保不住了。

宝玉一闻得王夫人进来清查,便料定晴雯也保不住了,早飞也似的赶了去,所以这后来趁愿之语竟未得听见。

这段故事比较蹊跷的是,为什么宝玉得知王夫人进大观园清查,就能判断出晴雯保不住,却又啥也不做、任其发展,甚至也不向王夫人、贾母求情以保住晴雯。

宝玉能够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原因是王夫人此前专门召晴雯见面,对晴雯搂头盖脸一顿批评,并下严令将在向贾母汇报后撵她出去。

以宝玉对晴雯的关心,宝玉不可能不问及此事,也就确定了宝玉一定能够了解王夫人召见晴雯的有关情况。

这是宝玉判断王夫人要提前处置晴雯的一个重要节点。

03

除上述直接原因外,晴雯在大观园的处境也是宝玉作出晴雯保不住这个预判的重要原因。

从芙蓉女儿诔文中宝玉所写的内容看,晴雯在贾府中所受的委屈和攻击,宝玉都十分清楚。

将此与王夫人召见晴雯这件事情联系到一起,晴雯保不住实际上是她与大观园中另一类人的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不是王夫人一时心血来潮。

即逐走晴雯的大势已然形成。

在如此大势面前,无论晴雯还是宝玉,都没有能力挽回这种局面。在王夫人未进大观园清查前,这个大势仍然处在积聚过程。

当王夫人决定进入大观园之时,此大势即成定局。因此宝玉准确地判断晴雯首当其冲是被清理的人。

宝玉没有为晴雯求情,晴雯也没有像司棋那样向宝玉求救,原因就在于二人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势,不再徒劳挽救。

更重要的是,二人的选择并非宝玉无能、晴雯认命,而是表明他们直面如此恶劣环境,至死不妥协的视死如归态度。

04

其二,是宝玉与袭人公开决裂。

宝玉和袭人的这番对话或可名之“玉袭对”。“玉袭对”发生,意味着宝玉与袭人这对主仆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袭人感受“宝玉有疑他之意”,说明在这件事情上,宝玉对袭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

“玉袭对”中宝玉关于四儿、芳官的问话,直接揭开了二人在怡红院中所遭受的不公,以及被逐的原因。

对于晴雯的被逐,小说故事引而不发,并没有让宝玉直接说出原因,而是通过设问来逐层剥开晴雯被逐的前因后果。

其中最关键的是“私自顽话”被泄,以及王夫人“单不挑出”袭人与麝月秋纹来。

如此明显的问话,已经将怡红院泾渭分明的“两个派系”公之于众,再无转圜余地。

因此,当宝玉提及海棠死亡一半,实则是对晴雯在怡红院地位的肯定、对袭人地位的不认可,直接触及了袭人的利益底线,导致袭人歇斯底里发作。

“玉袭对”是宝玉、袭人关系由热转冷、由冷转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之后,宝玉袭人的关系由渐行渐远,到“各自保平安”了。

05

其三是宝玉祭拜晴雯扑空,回大观园后频繁找寻黛玉的举动。

宝玉自立了半天,别无法儿,只得复身进入园中。待回至房中,甚觉无味,因乃顺路来找黛玉。偏黛玉不在房中,问其何往,丫鬟们回说:“往宝姑娘那里去了。”宝玉又至蘅芜苑中,只见寂静无人,房内搬的空空落落的,不觉吃一大惊。……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想毕,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尚未回来。

宝玉到多浑虫家准备祭拜晴雯,但是多浑虫夫妻二人已经送殡,按照王夫人的指令,将晴雯送到化人场未归。宝玉扑了个空。

回到大观园的宝玉,就开始疯狂寻找黛玉。

先是“顺路”找,未找到黛玉,便又到蘅芜苑宝钗处找,也没有找到。归来的宝玉仍然到潇湘馆去候黛玉,结果仍然没有找到。

这连续三次找黛玉的举动,将晴雯死亡与黛玉密切关联起来。

06

从小说结构和情节安排上来看,宝玉寻找黛玉的举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宝玉祭奠晴雯作铺垫。宝玉一腔感情无处发泄,紧接着就被贾政叫去给林四娘写姽婳词,从而勾起宝玉给给晴雯写诔文之意,整个故事安排的生活逻辑上十分顺畅。

由此也可以看出,宝玉给林四娘写的姽婳词必然与追悼晴雯脱不开干系。

二是为黛玉偶遇宝玉祭奠晴雯留白。如果宝玉和黛玉二人相见,小说再安排宝玉与黛玉在祭奠晴雯时相遇,就显得情节累赘。

三是将晴雯之死与黛玉关联到一起,串成一条隐含的脉络。宝玉与黛玉对话的核心内容是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后“忡然变色”。

这一句话将诔晴雯全部故事转嫁到黛玉身上,这也已经成为红楼梦读者的共识。

由此再次确认,晴雯与黛玉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

07

宝玉这三次大的异常举动,既是对晴雯被逐而死的原因探究,更是对晴雯与黛玉关系的深刻摹画。

晴雯死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宝玉的诔文中有明确表述。除受谗言之外,在宝玉诔文中,对晴雯的“勇”又以春秋笔法作了高度概括,这也是需要认真体会的一点。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红楼梦》——晴雯之死谁之过?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论
孙雁南、唐小蔚、田蕴仪、王睿明:告密嫌疑人袭人一审判决书
晴雯为何会被逐出大观园?
晴雯被逐,袭人说已准备了衣银要给她送去,是真的还是在骗宝玉?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红楼梦》中的袭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