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别和孩子做交易

          

有个孩子在我这里做训练,第一个周期结束的时候,父母直呼换了个娃,脾气又好,学习又主动了,原来是家里的霸道少爷,后来居然会主动夹菜给爷爷奶奶吃。妈妈差点放鞭炮庆贺。

然后,第二个周期开始两次后,状态急转直下,首先是我看到孩子的变化,他来做训练的时候,不再一进来就和我谈笑风生,而是坐下来看也不看我,就等着做训练,做完就急着要走。

我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果然,孩子的妈妈找我倾诉了:周周老师,孩子怎么没效果了?我们和他说话,又爱答不理,作业又开始拖延。这可怎么办?

我问:上周你们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她说: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啊。我说:那就是发生了什么小事,你说说看。

她说:就是有一天孩子爸爸的同事请客吃饭,提到了他自己孩子上了北大,说去了学校发现高手云集,不过也不怵,还挺庆幸自己能上这么好的学校,光是泡在这样的圈子里,就价值连城了。

我大概猜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但是我继续问:然后呢?

孩子妈妈说:孩子爸爸回来就感叹,别听心理专家说啥北大都是厌学和空心病的,那是个别事件。

我同事的孩子也不是天才,人家不也照样的适应得很好,而且孩子说得在理,圈层决定发展,所以我们也要想办法帮帮孩子,让他上名校。

夫妻俩倒是举案齐眉啊,第二天就找孩子开家庭会了,议题是:如何在这两年里,达成目标,考到名校,比如北大清华。

然后孩子就蔫了,说当场就不说话,爸爸觉得孩子畏难了也正常,毕竟像现在的水平也就勉强上个一本。

那咋办呢?爸爸为了激励孩子,放大招了说:你不是一直想要苹果电脑吗?

孩子眼睛一亮:怎么了?爸爸说:如果你考上北大清华,我就给你买苹果三件套:手机,电脑,平板。而且是最新款。

听说后来孩子扭头就走了,丢下一句:爸爸你自己考吧。

于是气氛就凝固了,夫妻俩大眼瞪小眼的,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这种场景熟不熟悉?是不是在每个家庭都发生过,只是衡量的目标不同,交易的物品不同而已。

经常有父母会问:孩子的动力从哪里来?如何激发孩子的动力呢?

那么如果你问我:如何剥夺和抑制孩子的动力?那以上的案例就是个反面典型。

简而言之,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在某个方面失去动力,那只要做这几件事:盯紧他,催促他,收买他。

前面两件我们常见,比如孩子做作业,你时不时就问:你今天几点做作业?你怎么还不去做?你试试,你连续三天这样催他几遍,他的动作将会越来越慢。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再说到交易,可能短期的确看到效果的。但是长期,真的风险很大。

首先我们看交易有三种:

1. 你做了什么,就得到什么

比如两三岁的孩子,他想坐摇摇车,你告诉他,你明天到学校第一个把饭菜吃完,老师给你奖励小红花,你就可以放学坐摇摇车。

再到小学,孩子要买个玩具,你说期中考试你考优等成绩,我就给你买。

看起来合理啊,但是实际害处很大,因为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拿到小红花和奖状的,而且这个努力的过程全部靠他自己,包括克服困难和惰性。

如果没有父母的物质奖励在招手,那么他的大脑会释放内啡肽给他,会提示他:你太棒了,你很了不起。

那么孩子的自信和动力都会出现,然后很可能接下来更努力,以创造下一次的好成绩。

可是如果有了父母奖励掺和了,孩子的成就感变得不再纯粹,因为有父母人工激励作为基础,父母很可能会过来分一杯羹:你看,有了妈妈的激励,你才做得更好。

于是,父母变成了老板,孩子变成了雇员。孩子的动力都来自于老板给的激励,那么这个动力的可持续性就很有限。

那还有个危害是,如果孩子做不到,拿不到小红花,考不了优等的成绩,他既要承受得不到物质奖励的失落,还会出现羞耻心。

因为他觉得父母都拿着肥肉诱惑他,他居然还做不到,那他是个差劲的孩子。

那么这对孩子的自信是个很大的损伤。

2. 你没做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除了透过物质的许愿来激励孩子做成某件事,考到好成绩以外,还有个交易:

就是警告孩子,如果你没有把这碗饭吃完,你今天就不能吃零食,你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你最近的零花钱,你最近的游戏时间都没有了。

这是一种剥夺的做法。其实这个过程就在释放消极的信号。

因为父母强调的是“你做不到”就会如何如何。如果这样的句式经常出现,那么孩子就被植入了一颗“做不到”的坏种子,他受到暗示,做不到的可能性很大。

那还有个危害是,有些孩子一听到他即将失去一些权力或者一些物质,他的心情就变差,他的动力直接就被抑制了。

3.隐性的交易:看不见的期待

第三种交易类型。不容易发现,但是很多父母在做。那就是父母把没有说出的期待,寄托在物质奖励中。

比如孩子管你要一个几百块的玩具,甚至是一个新手机,这原本超出了你和他约定的消费范畴。

可是你是这样想的:孩子敢问我要这么贵的东西,那也许他会考个好成绩来回报我呢?或者钢琴考个级也不错。

于是父母就答应了,你答应得很爽快的,孩子当时很感动很欣喜。

结果第二天,当孩子作业没有及时做,钢琴弹了十分钟就不弹了。你就恼火了,开口就是:别忘了,我昨天还给你买了很贵的玩具(手机)呢, 你就这么回报我的呀?

更有甚者,父母买了学区房也会拿出来说:为了你我们倾家荡产买学区房,你却不努力……

孩子就懵了呀,因为这不是一回事啊。如果你给我买东西,都有这个附加条件,我不要也罢。

孩子们也很生气,觉得家里到处都埋着地雷。父母的爱真的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处处都在衡量回报呢。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案例,当父母把孩子的前途和学习,当成是家庭的头等大事来规划,并一厢情愿的拿出一个诱饵,来引诱和鞭策孩子去努力,那么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孩子在高压之下要么战斗(吵架),要么逃跑(拒学,躺平)。

而父母却还以为是孩子不思进取,不尽全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进取心的,问题是父母不要人为在他们面前设置障碍,就像小猫钓鱼,河边已经有蝴蝶蜜蜂这些自然的诱惑了,父母如再拿点棒棒糖或者弄几只螃蟹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这只猫永远都学不会专注。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独立自强,能奔赴前途梦想,那父母有个基本的自律,那就是别拿物质干扰他们。

你该给的零花钱定期给,除此之外,在他的学习方面,无论他考了一百分,还是得了个不及格,你的钱包都要“如如不动”。

考得不好就让他体验失落,再看他失落后自主调整他考好了,你把荣誉全部归功于他的努力,和他击掌为他庆贺。

考得不好,家是接纳他的避风港,考好了,家是给掌声和喝彩的加油站。

这样就脱离了“交易”的低级效能,父母就成了孩子精神的高级支持者,你说棒不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们莫把激励变“交易”
爱孩子不能用交易方法
家长常用奖励孩子学习方法的利弊分析
当孩子说我不行时
演讲稿:与女儿一起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