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的基本需要——走过童年,活成自己之四

去年春天,我自己平生第一回做了次全面体检。医生对体检报告里一个异常项目的慎重解读吓到了我。在去医院检查看看之前,几十年来从未出现的生死问题,突然间占据了我整个的身心。大概有两三天的时间,我沉浸在如果我将要死了的真实恐惧里,一边害怕一边给自己的生命列清单。然后有一种从长梦中醒来的惊觉:原来好好活着,好好爱着就是我此生唯一的真正需要。生命的本身和对生命的挚爱才是我唯一需要追求的信仰。

死亡是生命最大的恐惧。看遍浮世三千历尽半生尘凡的我,在莫须有的真实感觉里,便让自己跌入到最深邃的悬崖里,体验到死亡逼临的恐惧。那么,对于一个从温暖混沌的子宫空间跌落到花花世界里来的小生命,他的身心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挣扎,肯定没法用语言可以陈述和表达。如果我们去想象,肯定是让自己跌入一堆万劫不复,把我们吞噬掉了的乱麻里。

记得儿子小时候生病打吊针,被按在台面上他疯狂尖叫挣扎的场景。让我体验到那真是一种反人性的酷刑。那么儿子,那样不顾一切的反抗和拼了命的尖叫,是不是体验到的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威胁,对死亡的恐惧。

在我这几年的咨询中,和客户聊到一些已经被遗忘掉的早年经历到的场景。那些场景里的自己当时的心灵感受,那些恐惧害怕和无助,背后总是会指向一种对死亡的恐惧感。对方会对当年幼小自己的行为做出我要活下来,我只好那样做的解释。那些在正常成人眼里波澜不惊的小事件,小挫折,在当时的孩子那里,可能就是害怕自己活不了的大恐惧。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明的就是我想表达的这篇文章的主题。生命的基本需要是什么,我以为活着,活下去,不要死,就是我们生命最初里唯一的最强烈最真实的需要。生命的成长就是个体慢慢挣脱这些死亡的威胁感,渐渐开枝散叶活出自己的生命本色的一个过程。

如果用这个观点来解释现在泛滥成灾的抑郁症的成因,那就是个体生命为了活下去做了常年累月的生死对抗,耗尽了所有的生命能量,最终溃不成军,愿意被死亡拖着行走,走向抑郁症,走向死亡。

从精神分析角度上来看,压抑,遗忘是我们人类似乎天性里就习得的心理机制。我的猜想是,这种心理机制,可能是在生命出生的那一刻里印刻而习得的。压抑,遗忘那些生命里经历的恐惧和伤痛,把它们打入我们的无意识领域,也就是潜意识里,好像它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是个体生命的一种本能习惯。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前面说到的生命的向阳性,因此而习得的需要粉饰,转换,升华的心理机制。也可能是恐惧害怕这些负能量,因为它们需要相同等级的正能量来牵制平衡,而个体缺乏这些正能量,为了先让生命活着,就只能用海市唇楼般幻想的心理机制来合理化解释。让自己可以暂时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侵袭。

那种担心自己活不下去的害怕,那种威胁生命好好活着的强烈恐惧感,因为过于强大,我们幼小的肉身和脆弱的灵魂根本难以承接。所以,在看清楚这些恐惧和害怕的真相以前,就被我们推入了潜意识的深渊里。然而,在体验害怕和恐惧降临时的那份感觉,却像阴魂不散的一团迷雾,笼罩着生命接下来的岁月和时间。

这样说来,这种需要活下去的生命愿望,以及那份幼小生命承接不住的恐惧,它们在个体的成长环境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就像生命里的一股黑色能量,在无意识的存在里释放一条条看不见的磁线,借用我前面的说法,他就是看不见的星空里一颗黑色的巨星,是我们生命里的黑色信仰,制约牵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

重复性体验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习惯,或者说是强迫性的心理机制。前面我说到,我们把恐惧和害怕的事件性经历,压抑到我们的潜意识,那份当时经历中的感觉和情绪,却以一种磁场般的能量形式,保存在我们的意识空间里。然后我们在我们的成长环境里,会时刻去寻找这种类似的感觉和情绪,去重复体验这种感觉和情绪。就像一个人可能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一个熟悉的地方时,却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了那里。

意义定向,或者说价值定义,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就是说,对于所有的生命事件,无论是感觉知觉情绪,还是意志行为,我们的思维都会给与一个意义定向。对于那件我们幼小生命没有承接住的生命恐惧事件,我们的思维也会给出某种无意识的价值定义,而且是两极化的定义。我们一方面会有再也不要面对的恐惧,另一方面又有我要跨越恐惧的信念。要跨越的信念指引我们去寻找类似感觉,害怕的感觉又强化我们的恐惧情绪。在这个过程里,个体就会用价值定义的方式形成他的某些人生目标,所谓的个体的人生底色,三观,人格这些方面,就这样演化确定下来,成为我们很难跨越重写的生命色彩。

一般说来,对于事件的价值定义,负性生活事件更容易给个体两个方向上的意志纠缠。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学坏事比做好事更容易,改掉坏习惯比养成好习惯更难,就是因为坏事比起好事,在我们大脑里划下的思维沟壑更深更明显。我们更容易走向那里。而感觉和情绪是我们行为的牵引力,纠缠越多,感觉和情绪累积越多。我们就更容易去重复体验那些事件,甚至无意识地创造那些事件。佛家所谓的万物由心造,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前几日,一个客户朋友跟我分享她正在看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自杀事件。文章里说,根据研究统计发现,高自杀率的地区和人群不是在贫穷,战乱,苦难,经济力低下的地区,而是在那些和平,富裕,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程度高的人群中,个体的自杀率更高,占比达80%。对于这个结论,我想说,当需要活下去的基本需要呈现在我们清晰的意识世界,那么所有的生命能量都会集体服务于这个生命的最基本需要,而当需要活着的意识沉入我们的潜意识,不再被我们看见,生命的破坏性能量就开始占起上风。

作为一个独立独特的生命体,你唯一真正的需要就是让自己好好活着,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如果有这样的生活信仰,就能让我们对外部世界里的种种有了免疫力,有了合适的距离感。就像给自己的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白天它和阳光混在一起,黑夜里就能照亮我们的目光。

当成人的视角理解了个体生命原初里的恐惧,那么,我们也就理解了生命的成长,理解了环境和教育的意义。

宝贝不用怕。我在这里,你也在这里。我正拥抱着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种类型的焦虑动机与人格形成
“前世回溯”如何为我们带来疗愈?
痛苦本不存在,是你应对问题的方式制造了痛苦
抑郁症的成因之幼年创伤
我很害怕,我只有一年的时间可活了。
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