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店和咖啡馆

我一开始对于书店的印象,一开始接触书店的契机,并非来自于生活环境的渲染,也并非来自于家庭文化的影响,刑法领域有个所谓的专家李玫瑾说体格健壮的人一旦犯罪往往是偏暴力型的犯罪,这是最该被批判的偏见,很难想象,在种族歧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之外,居然还有体型歧视,甚至是更恶毒的歧视,试想一下:一个人正在走路,迎面走过来一个体型健壮的人,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如果他要对我犯罪,估计是暴力型的犯罪。这种近乎病态的设想在未表达之前无伤大雅,毕竟个人的病态潜在思想不能够被谴责,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它居然有机会公开,甚至是在刑法无罪推定的大前提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深刻的悲哀。

之所以提到上边的体型歧视,是因为我看起来并不像会去书店的人,我体格健壮,骨架大,喜欢的运动往往对抗激烈、肢体冲突频发,幸运的是从没因其受伤,这得益于生活在村子里的背景,得益于四时纷繁的劳动机会,得益于那些倾斜、狭窄、遥远的各种各样的小路,得益于春种秋收、瓜果梨桃,得益于看似危险的游戏,而一开始去书店,是因为课外辅导书。

教材之外,需要课外辅导书,进而需要课外阅读,进而发现整个广阔的文学世界,没法得知这种安排究竟来自于谁,但我的确是从课本到课外辅导书再到视线从课外辅导书转到课外读物、转到附近的经典文本、转到整个书店。摩西举起手杖,分开红海,希伯来人逃离埃及,远离奴役的悲惨命运,无数听从授课老师安排购买辅导书的小孩走进——第一次走进——书店,视线落在需要购买的书堆上,少数人抬眼看到远处的书,卖课外辅导书的书店小而充满跟教材一样的味道,这种味道无聊、苍白,像小书店老板稀稀落落的头发,看到书店其他部分的小孩也会看到局促的、被丢弃在角落的文本,他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历险记,奇奇怪怪的童话,言简意赅的寓言故事,刀光剑影的武侠,幸亏当时电视尚未普及,这些让人感兴趣的文本成为一大消遣,甚至在之后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主人公仪式满满的精致巴黎下午茶,和远在东方的一个小孩独自坐在方凳上看一本老旧杂志看得不明不白,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巨大的无法被忽视的相似性。

有部英剧《布莱克书店》,荒诞情景喜剧,剧中的书店有点理想化,虽然它脏乱差,但是却应该是现代书店的标杆,有人评论说“也许真的只有不列颠人才懂幽默,其他民族的只能叫搞笑”,奔着开心去的我,居然在很久之后依然能想起来混乱的书架和书目——我想解释这种混乱,并不是无序或者肮脏,只是书目太多、光线昏暗,加上不列颠的日常建筑本身就比较小所导致——之间,看起来总是处在刻薄混乱之间的书店老板,永远是黑色的外套,黑色是最衬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颜色,永远是蓬乱的头发,散落在烟灰缸外的烟头,桌面堆满各种文件,老板靠在旧椅子上看一本小书——小书店充满这种小书,对进店的顾客爱答不理,收到钱永远卷成一团塞进抽屉或者塞进衣兜,之所以说它应该是标杆,是因为书店本身的魅力更多体现在其中的人身上,无论是大的书店还是小的书店,行走在其中,总会有种错乱感,让人着迷的错乱感,视角从冒险逐渐变换,感兴趣的叙述方式也在逐渐变换,我曾经和两个朋友一块去南京先锋书店,虽然这么说,但是想起来,在书店里各自瞎逛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是几个人一块去的,反而是从进门到出门的整个过程,都是只有我一个人,门口旁边摆了一些董桥的散文,翻看的过程非常愉悦,很庆幸这种愉悦一直延续到回去后看完他的所有散文,进去后找到一本巨大的杜工部全集,零零散散的其他小说,那是秋末初冬时节,天色昏暗,云层密布,在停车场建造的书店安静,到处漂浮着书店里咖啡的味道,门口的座位落满枯叶,遮阳伞收起安静地站在旁边,书店里并不嘈杂,一个又一个埋头看书的人坐着或者站着,在这种氛围之中,潜藏着更多文字,那些被认为有资格留下来的文字。

很多连锁书店会举办不定期的见面会,它也许叫作沙龙,但距离沙龙甚远,这些见面会有时候是为了宣传某个作者的新书,有的时候是为了讨论某个经典书目的翻印,形式大概是两三个人坐在前边的台子上,下面放很多椅子,有主持人,有提问的人,有嘉宾,讨论的重点似乎永远被嘉宾或者主持人所左右,甚至作者本身都会被带偏,于是上边说的都是一些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概念,下边是一堆被骗过来的傻瓜读者,见字如晤,“如”就够了,真正见到未必有那么亲切,有魅力的作者毕竟太少,有魅力的书毕竟也不多,所以这也是小书店为什么可以成为标杆的缘故:如果只摆放有魅力的书,大书店是不需要存在的,大书店之所以存在,是放了太多没有必要的书,甚至是增加了书店之外的东西——咖啡吧台、礼品周边、吸引拍照的装饰,太多额外的东西反而显示出书目本身的缺乏,我们亟需更多值得被放置在书架上的文字,亟需有魅力的作者,有魅力的标准是即便是这个作者本身的经历,其自传也可以成为值得被留下的文字,一个作者的自传,旁边是他的作品,完美!

我不太去咖啡馆,除非是为了某个特定的见面或者事项,咖啡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极力避开的一个地方,这跟咖啡没关系,只是跟咖啡馆本身有关系,如果跟书店类比,咖啡馆也是多余的东西太多,不知所谓的装饰、统一装饰的员工、少而又少的座位、劣质的音乐,所谓多余的东西,意思就是还不如去掉的好,另外咖啡馆必须得增加换气扇,因为咖啡馆应当允许抽烟,咖啡和烟,类似于下雨天和酒,是引起某个微不足道的话题的诱因,是填补,也是充实,咖啡馆的空间介于茶馆和饮品店之间,不需要茶馆那么安静私密,也不想要饮品店那么浮夸嘈杂,严肃与轻松混合的地方,咖啡味道和香烟或者雪茄的味道盘桓上升,一个个故事揭开盖子,一个个话题露出嫩芽,川流不息其间的,也许是,人类文明的某个小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分钟出书”非神话
任冠青:别人家的书架,为什么充满魅力
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却又找不到入门路径,可以看这篇文章
泡桐树街的下午茶
一个温馨的书店
咖啡馆设计 | 9? 咖啡馆&书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