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0423 赵盾与“董狐笔”(公元前607年)

晋灵公继位(公元前620年)的时候只有3岁,一直由赵盾掌权辅政。灵公慢慢长大后,开始知道享乐了,各种矛盾也随之出现。

【危如累卵】

一次,晋灵公命人建一座九层高台,盖了三年还没盖完。他也知道此举劳民伤财,提前下了令:谁劝杀谁!

结果,荀息求见。晋灵公知道来者不善,提前拉弓搭箭等着。

荀息笑了:我不是来劝您的,来给您表演个小节目。我能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9个鸡蛋加上边。

少年晋灵公玩心大:那你摆吧。

荀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周围的人看得很惊险,晋灵公也喊:太危险!要塌了!

荀息这才说:这叫啥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您建高台,三年还没建完,搞得男人没时间种田,女人没时间织布;国库都空了,邻国虎视眈眈,这不更危险吗?

晋灵公不傻,只好下令停建了。

(注: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的,为了警示国君。荀息原来姓原,叫原黯,字息;他是晋武公时期的重臣,封在荀地,骊姬之乱的时候就死了。荀林父、荀首是他的孙子

《韩非子》评价: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敲黑板:“危如累卵”,比喻形势十分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可能塌掉。累,堆积;卵,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还有一次,仅仅是因为熊掌没炖烂,晋灵公竟下令杀死了厨师,被赵盾和士会知道了。

当初,赵盾派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被迫留在秦国;赵盾用计迎回士会,两人配合不错。

士会对赵盾说:我先去劝,不听您再出马;免得您先出马,一旦被拒就没人能再劝了。

晋灵公老远见士会来了,心知不妙。没等士会走到屋檐下(当时的宫殿并没有后来巍峨雄伟),就抢着说:我知道错了,您不用说了,我会改的。

活脱脱一个小孩子!

士季并未离开,而是语重心长:

谁没犯过错呢?犯错能改,就是大善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过,知道向善只是开始,坚持向善才难呢。希望您能坚持向善,国家才能稳固啊!

(敲黑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比喻普通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

【宠信屠岸贾】

不过,晋灵公只是嘴上承认错误,继续我行我素。

领导喜欢啥,自然有小人投其所好。屠岸贾就是这样的小人,对晋灵公阿谀逢迎,对同僚百般迫害。

屠岸贾怂恿晋灵公建了一个大园子,园内造了一座“绛霄楼”。

楼造好后,屠岸贾常常陪晋灵公登楼寻欢,没事儿还用弹弓打行人取乐。

明代刘伯温还记了个小故事:

晋灵公喜欢养狗,爱狗住豪华狗圈,穿绣花衣服,享受大夫级别美食。

有一次,宫里来了狐狸,把灵公爱狗击败了。屠岸贾竟让人抓了一只狐狸,谎称是狗抓到的。灵公大喜:谁敢动我的狗,我就给他好看!

狗确实很聪明,知道屠岸贾帮自己说好话,于是经常跑到市场,明目张胆叼着牛羊送到屠岸贾的家里,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后来发展到赵盾要进谏,都被狗拦住不让进。

【晋灵公杀赵盾】

赵盾、士会等人几次劝谏,处在叛逆期的晋灵公感觉很烦,派大力士鉏麑(chú ní)去刺杀赵盾。

凌晨时分,天还没亮,鉏麑潜入赵盾家,竟发现赵盾早就穿好衣服,等着上朝,嘴里还嘟嘟喃喃,可能是还想着怎么规劝晋灵公。

鉏麑很感动:杀百姓的靠山,不忠!违背国君命令,无信!我死了得了!(“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左右为难的鉏麑,不忍杀赵盾,竟一头撞死树下。

《左传》记录的这个故事,真实性自然值得商榷,很可能是为了衬托赵盾的光辉形象和鉏麑的侠义。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是侠客辈出的年代。

行刺失败,晋灵公再生一计:请赵盾喝酒,准备席间刺杀。

赵盾欣然前往。二人喝了一阵,没等晋灵公摔杯,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伏兵,于是闯到堂上,对赵盾说:臣子陪国君喝酒,差不多就行了,喝多了不礼貌。边说边上来搀赵盾。

晋灵公的爱狗上来阻拦,被提弥明一脚踢死!伏兵四起,提弥明被杀!

危急时刻,晋灵公身边的一个卫士竟然反戈一击,救了赵盾。

赵盾大为感激:请壮士留名,必有重谢!

卫士答:我是灵辄啊,您贵人多忘事!您不必谢我,我只是报答您当年的“一饭之恩”!

原来,有一次赵盾外出打猎,遇到饿晕的灵辄,赵盾拿吃的给他。灵辄只吃一半,说自己外出三年,要回家看老娘,给老娘留点好吃的。

赵盾很赞赏灵辄的孝心,多给了不少美食,让他带回家孝敬老娘。

没想到,灵辄后来做了晋灵公的卫兵,关键时刻救了赵盾一命。

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句话用在赵盾身上,再贴切不过。

【赵穿杀晋灵公】

两次刺杀未果,赵盾被迫带着儿子赵朔逃亡,引起赵氏家族的极大不满。

不久(公元前607年),赵穿(赵盾堂弟、晋灵公姐夫)趁晋灵公在桃园游玩,假意派人保护,将其杀死。此举,也开了晋国卿族杀国君的先例。

赵穿杀灵公的时候,赵盾还没逃出边境呢。返回都城后,赵盾派赵穿去雒邑王城,赢回了公子黑臀,立为“晋成公”。

赵盾之所以派赵穿,也是给他将功赎罪的机会,好堵住众人之口,毕竟弑君是大逆不道!

晋成公是晋文公的小儿子,晋灵公的叔叔。别看“黑臀”的名字不太雅,可能是屁股上有黑痣啥的,但这位晋成公却是个有为君主。

他对赵盾感激、信任之余,把姐姐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按辈分,晋文公和赵衰是连襟,文公的女儿应该和赵盾平辈,赵朔应该是外甥辈儿。

不管怎么说,晋成公和赵盾合作不错。

本来,晋国公族已经被废,此后更是以卿族的子弟充任公族,赐给田地;从制度上彻底排除了公室宗族,极大提升了卿族地位。以赵氏、郤氏、栾氏、中行氏为首的卿族,对公室的威胁越来越大。

(敲黑板:公族,指公室,也就是国君家族;卿族,指大臣家族)

【董狐笔】

晋灵公被杀,当然是大事,史官要记录在案的。

当时的史官都是世袭,晋国史官叫做董狐(也叫“史狐”),是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所以以董为氏。

(敲黑板:“董督”,统率、监督的意思)

真实记史是古代史官“职业尊严”,更是史官们的信仰,董狐也不例外。

关于灵公被杀,董狐记得言简意赅:秋七月,赵盾弑其君!

赵盾很没面子,辩解:灵公是赵穿杀的,不是我,我还在外面逃亡呢。

董狐一点面子也不给:赵穿弑君,您还没逃出晋国,理论上还是晋国的臣子。何况您回来后,身为重臣,理应惩治逆贼,您做了吗?!国君被杀,不是您的责任,又是谁的呢?

(敲黑板:董狐秉笔直书,一直为后世所推崇。人们称赞正直的史官,就叫做“董狐”,把直书真相称作“董狐笔”)

孔子评论董狐:“古之良士也,书法不隐”,意谓是董狐是位好史官,据法直书、不加隐讳。

不过,老夫子在自己写《春秋》的时候,却大用“春秋笔法”,目的就是“为尊者讳”;这一点,他不如董狐勇敢,也不如左丘明、司马迁。

左丘明编《左传》,司马迁修《史记》,都秉承了董狐的“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史笔法。

任劳任怨】

对于董狐的秉笔直书,赵盾很无奈:我本爱国,没想到反给自己留下恶名了。其实,赵盾能史书留下“赵盾弑其君”的恶名,就很不简单。

汉代桓宽写《盐铁论》,有“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指的就是赵盾这种人:你既然享受了高官厚禄,自然就该“任劳任怨”。

(敲黑板:“任劳任怨”,指做事不怕辛苦,不怕招人埋怨)

董狐对赵盾的评价也是:良大夫也!

有意思的是,孔子也夸赵盾:本来是个好官,因为史官记录,留下恶名,很可惜。如果当时逃出国境,就不用背弑君这个锅了。

老夫子有时也够奇葩的,掩耳盗铃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故事----董狐的直笔
诚实的史官董狐
董狐之笔
成语故事——董狐之笔
晋灵公与赵盾连环刺杀事件:机关算尽自丧命
晋灵公不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